A. 「四不像」是哪四不像
四不像」是指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
駝鹿(學名:Elaphurus davidianus)或者稱為麋鹿,又名「四不像」,是拆漏塌世界珍稀動物,屬於鹿科。因為它頭臉像馬、角像鹿、蹄像牛、尾像驢,因此得名四不像。
原產於中國長江中下游沼澤地帶,以青草和水草為食物。性好合群,善游泳,喜歡以嫩草和水生植物為食。求偶發情始於6月底,持續6周左右。曾經廣布於東亞地區。後來由於自然氣候變化和人為因素,在漢朝末年就近乎絕種。元朝時,為了以供游獵,殘余的駝鹿被捕捉運到皇家獵苑內飼養。到19世紀時,只剩在北京南海子皇家獵苑內一群。在西方發現後不久被八國聯軍捕捉並從此在中國消失。
中國麋鹿從1985年首批回歸38頭,被放養於北京南海子的千畝鹿苑後,逐漸繁衍壯大,遷往長江之畔的湖北石首,從而成功完成回歸野外的「重引入」工程。
另外,在江蘇大豐黃海之濱的一些麋鹿也蓬勃發展,加上全國20幾處動物園等飼養的麋鹿,至2001年初,已經達到1300隻,麋鹿失而復得、重引入的成功是向國際社會展示的中國保護野生動物的成就,是向公眾表達人與自然協調發展之可能性與必要性旅圓的重要範例。
(1)120期四不像擴展閱讀
麋鹿體長2米多,肩高1米搜兆多。毛色淺褐,背部較深,腹部較淺。雄麋鹿有形狀美麗的雙角。麋角表面有凹凸,內有黑色紋理,形狀迷人。麋鹿的尾巴比其他鹿種都長,尾端生有叢毛,所以又稱「大尾鹿」。
它的鹿蹄寬大,而且能夠分開,可以在沼澤地中奔走如飛。更奇特的是它的外表,角像鹿而又不是鹿,頸像駝而又不是駝,蹄像牛而又不是牛,尾像驢而又不是驢。因此,民間俗稱麋鹿為「四不像」,把麋鹿看作一種「怪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