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國王一家遭射殺,為什麼已知犯人可以逍遙法外
在二十世紀初的時候,我國因為清朝的滅亡而結束了延續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同時也廢除了君主專制制度,陵辯但是對於同時期的尼泊爾來說還是處於君主專制制度中,一直到了二十一世紀的時候,尼泊爾才廢除了君主專制制度,但這是在被迫的情況之下才廢除的。因為是在當時尼泊爾王室成員被殺的慘案發生之後才被廢除的,而在次慘案中尼泊爾王室一家都被射殺了。在尼泊爾王室被殺之後,就由當時的親王登基,而眾人也猜測是這位親王所下的殺手,但因為沒有確鑿的證據,所以就一直讓這位親王逍遙法外。
因為賈南德拉為了謀權篡位所以將尼泊爾王室的人都給殺了,之後他就有機會坐上王位。但是在他坐上王位之後,人民並不歡迎他,於是在2008年的時候,他選擇了退位,成為一個平民。
B. 你所不知道的尼泊爾沙阿王朝
沙阿王朝是尼泊爾歷史上最後一個君主制王朝,由尼泊爾西北部的廓爾喀公國第十代王公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於1768年建立。
十八世紀,南亞次大陸逐漸被英國的東印度公司控制。為了不當亡國奴,具有戰略眼光和卓越軍事才能的廓爾喀國王普里特維·納拉揚·沙阿於1742年發起了統一尼泊爾的戰爭。經過20多年的艱苦作戰,普里特維終於將喜馬拉雅山下的一系列土邦全部征服,於1766年包圍了加德滿都。1768年9月,普里特維趁馬拉王朝舉行因陀羅節慶典的時候對加德滿都發動突然進攻,兵不血刃佔領了加都。同年,普里特維遷首帶都到加德滿都,廓爾喀王國成為尼泊爾王國。沙阿王朝建立。
一位遊客匆匆走過哈祿曼者氏蘆多卡宮用純金打造的王位
2006年4月,百病纏身柯依拉臘任首相,指揮了七黨聯盟發動的大規模的街頭運動,其地位得到了尼民眾的尊重,並始終導演了從王朝到共和的全過程。4月24日,賈南德拉國王宣布恢復議會,把政權交還「七黨聯盟」。2006年5月和6月,尼泊爾政府和議會解除國王擁有的一切特權,規定尼泊爾為「世俗國家」,議會成為全國最高權力決策機構。規定國王完全脫離議會事務。9月尼泊爾議會規定,國王不在擔任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
2007年12月23日,尼泊爾執政的七黨聯盟決議廢除君主立憲制,實行民主共和,首相代理國家元首,處理國家事務。5日後,宣布尼泊爾將成為「聯邦民主共和國」。2008年5月28日,尼泊爾臨時政府宣布廢除君主制,成立聯邦制的民主共和國。
從此,擁有238年歷史的尼泊爾沙阿王朝最終走到了盡頭。現任國王賈南德拉將被限在7至15日內離開王宮成為平民。沙阿王朝結束。
C. 尼泊爾王室血案的案發過程
6月1日晚在王宮舉行的王室家庭晚宴是多年來王宮成員每月一次的例行聚會。聚會在皇家花園內的大客廳舉行。晚宴開始前,大家都是在旁邊的一間彈子房內等候,一邊喝飲料,一邊聊天。通常年輕的王室成員到的較早。當晚,迪潘德拉王儲7點多鍾就到了,和與其同輩的姑表兄弟聊天喝酒,他喝了兩大杯烈性的威士忌。8點多鍾,國王、王後等也先後到達。大約9點鍾,喝得酩酊大醉的迪潘德拉離開聚會的客廳,穿過花園回到他的住所——位於花園旁邊的一幢二層小樓。他吸食了含有可卡因的香煙,與他的戀人德芙雅尼通了幾分鍾的電話,然後換上了一身迷彩服。當他身著戎裝出現在大廳時,人們看見他把帽沿壓得很低,幾乎蓋住了他的臉,身上背了一支UZI沖鋒槍和一支M—16自動步槍。他大步走進旁邊一間房間,他的父親比蘭德拉國王正坐那裡。他舉起槍朝他父親射擊,比蘭德拉頸部和腹部中槍,頸部不斷流血,臉上露出極度的驚訝。緊接著迪潘德拉又向其他人掃射,一個又一個王室成員中彈倒地。由於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人們根本來不及反應,大家獃獃地看著迪潘德拉端槍掃射。在整個過程中,迪潘德拉臉上沒有任何錶情,也沒有說一個字,只是漫無目的地掃射。後來,迪潘德拉含橡似乎無法控制手中的搶,開始向空中掃射,子彈打進了天花板,一些碎片落到了地毯上。
掃射終於告一段落,迪潘德拉轉身向花園走去。可能是想去勸阻他,他的母親艾什瓦爾雅王後和弟弟尼拉真王子追了出去,談櫻旁結果也被射殺,王後是前額中彈。
後來,迪潘德拉重新回到宴會廳。他的三叔迪倫德拉親王試圖勸阻他,不斷哀求他「把槍放下」,但迪潘德拉沒有停止射擊。迪倫德拉胸部中彈倒地後,王儲的嬸嬸和表妹向前去想幫助受傷的迪倫德拉,但她們的胳膊和肩部也頌滲被子彈擊中,動彈不得。迪潘德拉還用自動步槍向比蘭德拉國王身邊的什魯蒂公主和肖芭公主(比蘭德拉之妹)開火。
在血案中受傷的還有賈南德拉的夫人(艾什瓦爾雅王後的的胞妹),她肺部中槍,肋骨被子彈打穿。後來經過近一個月的治療後康復。6月4日新國王賈南德拉加冕當晚,科馬爾被封為王後。
D. 歷史上的今天6月1日都發生過什麼事
1、2001年6月1日 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去世
尼泊爾王宮顧問委員會2001年6月2日宣布,鑒於尼泊爾前國王比蘭德拉於1日晚在納拉揚希蒂王宮突然死亡,王儲迪彭德拉繼任尼泊爾國王。
由於迪彭德拉因受重傷正在醫院里進行搶救,比蘭德拉的弟弟二王賈倫德拉被任命為攝政王。
2、1987年6月1日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成立
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是我國第一家專門為兒童拍攝電影的製片廠,1981年成立之初叫北京兒童電影製片廠,1987年更名為中國兒童電影製片廠。鄧穎超同志為兒影題寫了廠名。
3、1992年6月1日 我國發行三種金屬人民幣
中國人民銀行宣布行自1992年6月1日起,在全國范圍內發行一元、五角、一角金屬人民幣。一元幣為鋼芯鑲鎳,鎳白色,圓形,邊部無絲齒,直徑25.00毫米,邊厚1.85毫米,單枚質量6.05克笑陪。
正面圖案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為主景,國徽上方印有漢語拼音國名,國徽下方印有國名和鑄造年號;背面圖案以牡丹為主景,在牡丹圖案右上方印有面值「1元」及其漢語拼音字樣。
4、1974年6月1日 英國弗利克斯堡化工廠發生爆炸28人死亡
1974年6月1日,英國林肯郡弗利克斯堡的一家化工廠手梁被一次大爆炸所摧毀,28人死亡,另有數百人受傷。這起發生在星期六的爆炸的巨大破壞力把整個工廠變成了一堆亂糟糟的廢墟。
爆炸還徹底碰薯蠢破壞了周圍數英畝的農田,約2000間房屋被破壞。當有大量的有毒氣體環乙烷泄漏時,費利克斯堡的村民被緊急疏散,成為一座無人的「鬼城」。
5、1956年6月1日 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
1956年6月1日,中國科學院學部成立大會在北京舉行,大會宣布成立中國科學院物理數學化學部、生物學地學部、技術科學部、哲學社會科學部四個學部。
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作工作報告,報告中總結了科學院五年的工作,提出了科學院及其學部今後的任務和改進工作的措施。
E. 尼泊爾兩元貨幣上的人物是誰
比蘭德拉全名比蘭德拉罩冊·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台灣譯作畢蘭德拉,是尼泊物賀宏爾沙阿王朝(1972年—2001年在位)前國王拍空,深得國民喜愛。死於槍擊事件。終年55歲。
F. 比蘭德拉國王的人物生涯
在任期間,進行一系列內部政務改革,加強議會制度,確定5年改選一次議會,部分議員由國王任命等。外交上,積極推進南亞國家間合作,加強同中國、印度的友好關系。1975年宣布尼泊爾為和平區。1987年當選為南亞區域合作聯御伍凱盟主席。
尼泊爾王宮顧問委員會2001年6月2日宣布,鑒於尼泊爾前國王比蘭德拉於1日晚在納拉揚希蒂王宮突然死亡,王儲迪彭德拉橘槐繼任尼泊爾國王 。
由於迪彭德拉因受重傷正在醫院里進行搶救,比蘭德拉的弟弟二王賈倫德拉被任命為攝政王。
據當地新聞媒體報道,比蘭德拉國王和王後艾什瓦爾雅以及10多名王室成員1日晚在納拉揚希蒂王宮被王儲迪彭德拉開槍打死,其原因是王儲與王室其他成員在選擇王妃的問題上存在嚴重分歧。迪彭德拉此後開槍自殺未遂。
當地時間2日下午4時整,比蘭德拉國王和王後以及小王子等人的遺體被運往火化場焚化。
尼泊爾王宮事件調查委員會14日晚公布,6月1日晚在納拉揚希蒂王宮發生的那起槍殺事件完全是由前王儲迪彭德拉一人造成的。
調查委員會負責人、尼泊爾下議院議長塔拉納特·拉納巴特在記者招待會上說,這起意外事故的直接製造者是前王儲迪彭德拉,其主要原因是他當天晚上喝威士忌酒過多。
拉納巴特說,根據由尼泊爾最高法院首席大法官克沙夫·烏帕德亞和他組成的最高調查委員會對這起事件進行一周多的全面調查,以及經過法醫和有關專家的驗證,這起槍殺事件確屬迪彭德拉所為。
他說,在這一周多的時間里,調查委員會對發生這起事件的王宮現場、目擊者、有關醫務人員和製造血案的槍支及子彈等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與驗證,最終確認為這是由前王儲迪彭德拉製造的一起人為的意外事件。
在6月1日晚納拉揚希蒂王宮發生的槍殺事件中,國王比蘭德拉、王後艾什瓦爾雅、小王子尼拉詹、公主什魯蒂等10名王室成員身亡,24名其他人員受傷。王儲迪彭德拉在鎮喚開槍射殺了國王和王後等人後開槍自殺未遂,身受重傷,後經搶救無效於6月4日凌晨去世,終年30歲。
G. 尼泊爾盧比上印著的人是誰
上面印的是尼泊爾國王 比蘭德拉
尼泊爾盧比,和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等南亞國家一樣,但相同的
只是貨幣的寫法和發音,與其他國家貨幣的匯率是不同的。
尼泊爾盧比與印度盧比實行聯系匯率,就是說兩種盧比的兌換匯率固定在1:1.6之間,一旦印度盧比與美元或者人民幣的匯
率波動,尼泊爾盧比與他們的匯率也隨之波動。由於尼殲姿弊泊爾的政界高層基本上都是從印氏族度留學回來的,所以這兩個國家的政治經濟體系,包括語言文字科學教育都有點冊雹像老師與學生的關系。兩國聯系很密切,雙方公民可以自由來往,在尼泊爾,除了大面額的鈔票,印度盧比可以流通。
發行機構:尼泊爾人民銀行(Nepal Rastra Bank) 主輔幣制:1盧比=100派沙(Paisa)
尼泊爾貨幣的官價匯率每天都登在The Rising Nepal報紙上,電台每日也會以尼泊爾語播出。
H. 說名道姓:二、古代命名儀式談
二、挨了打為何還樂不可支——命名儀式談
雲南省西北部的蘭坪縣,生活著一支真正的「少數」民族——普米族。
每年的七月初五清晨,常有一些普米族的青年婦女一手抱著自己的孩子,一手拿著一根木棒,隱藏在路邊或橋下,等候第一位路過的老年人或成年男女,乘其不備,突然躍出,一棍打在來人身上。
有趣的是,打人者面無愧色;被打者盡管受了驚嚇,卻不發怒,反而笑逐顏開,樂不可支。
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普米族人認為,孩子出生之初,往往年幼無知,體弱易病。因此,非要起個漢名禳禍去災不可。他們的「起名」儀式選在七月初五這一天,到了這一天,孩子的母親大清早就領著孩子躲在村口,路邊,橋下。
遇到過路者,打完之後,孩子的母親馬上要說:你不管孩子了嗎?為什麼不給孩子起個名字?
挨打的人無論是誰,遇到這種場面,都必須給孩子起個吉祥的名字。否則無論如何是脫不了身的。所以,在每年的七月初五這一天,不是有一定學問的人是不敢擅自早起獨行的。不過,若是《圍城》中的方老先生寓居於此,肯定頭一天的晚上就睡不著了。
這便是普米族人的打人索名儀式。
隆重的命名儀式,在今天,除部分少數民族和封閉落後、古風猶存的地區外,是一種並不多見的正在絕跡消亡的舊習俗。但作為姓名敗隱學的一個重要方面,仍有一定研究價值。
命名儀式,古今中外皆有之。
一、 *** 的命名儀式
自古以來,人們把名字看得極為神秘。認為人名是與國人的肉體、靈魂緊緊相連的。因此,古人相信,在一切祝福和詛咒中,名字是關鍵。一個人的名字跟他的人或靈魂是神秘地聯系在一起的,一定要小心保護。
既然名字是如此的重要,於是在立名之初,人們都要舉行隆重的儀式,慎而又慎岩祥地取個佳名。這同今天人們舉行婚禮、剪綵等儀式是一個道理。
我國古代,只有王侯將相和達官貴人以及名門望族才擁有姓名。因此,也只有這些社會的上層才有人力物力舉行隆重的命名儀式。如王子出世,要舉行「卜名」儀式,吹律定名。《大戴禮記保傅》載曰:太子生而泣,太師吹銅曰:聲中某律。太宰曰:茲味上某。然後卜名。
這說的是太子一生出來就哭個不停,這時候站在一旁的太師就取出銅樂器來吹,並要吹出與太子哭聲相和諧的某個音律,太宰聽後認為行了,才開始利用聲音中動聽的鏇律來卜定太子的名字。大概古人的名字多是用來叫喚的,所以須得音部洪亮,叫起來朗朗上口,於是根據聲音來定名。而對於名字的字形和字義,反不去認真了。
自上古至春秋戰國時代, *** 的命名特別講究儀式。但儀式只有「卜名」一種,那時的人還未嘗到高科技發展的滋味,不敢與天斗、與地斗,消極地適應自然,命名儀式即是一個例證。卜察棗廳名方法又以灼龜兆和為先。如偉大的詩人屈原在其代表作《離騷》的開篇之首,就由其嫡裔、生辰說到自己的名和字。詩雲:
「帝高陽之苗裔後,朕皇考曰伯庸,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欖揆余初度兮,肇賜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則兮,字余曰靈均。份吾既有此善分,又重之以修能。」
詩人在詩中述說自己乃顓頊的後代,在寅年寅月寅日這個很吉利的日子裡降世。他父親在他初生的那天,灼龜卜兆,「肇」得嘉名。肇和兆古代通用。其名字乃得於卦兆。
詩人在《九歌》的「離世篇」中又道:
「兆出名曰正則兮,卦發字曰靈均。」
這兩句說得更明顯了。將兆卦名字的事記在詩中,可見當時人們對卜名儀式的看重。
用占卜之法產生名字,灼龜觀兆之後,又有他法。如茶聖陸羽,其姓、名均由占卜取得的。相傳他是一個不知來歷的私生子,漂流水濱,為竟陵的智積禪師所得,育為弟子。長大以後,陸羽恥於自己削發為僧的一段經歷,即搬來易經,卜筮求名,得「蹇」之「漸」雲:鴻漸於陸,其羽可用為儀。便以陸為姓,而名羽字子儀了。後來,錢鍾書先生又把「鴻漸」之名,送給了大作《圍城》的主人翁了。
漢族人名字有一個獨特點,即不僅有名還要有字,名與字相輔相成。這種現象能從二千多年前的《禮記》中找到根據。《禮記》有雲:「幼名,冠字,五十以伯仲,死謚,周道也。」冠而字是周道之一。「始生三月而加名」,說的是孩子出生三個月後要給他取個名,在命名的同時,為嬰兒剪發,男角女髻,父親執嬰兒右手,咳而名之。取名之後,男子二十冠字,女子許嫁笄而字。據研究,古代貴族男子20歲時要在宗廟舉行隆重的冠禮,為其取字乃冠禮的重要內容之一。「年二十有為父之道」,冠禮是獲得人生意義的重大典禮。在這儀式上獲得成人後的第二個名字「字」,也象徵著煩惱人生的開始。
卜名、冠字乃古風,隨著歷史的發展,朝代的更換,漸漸不為後世所重。不過,摒棄了大一統的命名命字儀式,各個文化、風尚相對接近的地區則又滋生了一些新的命名儀式,這在漢族人名系統里,主要反映在江南即吳越一帶。抓周,上籃秤,寄名,偷名,撞名等等命名儀,無一不出江南水鄉。
抓周,又叫試兒。孩子周歲那天,在孩子面前陳列各種玩具及生活用品,任共選擇,抓到者被以為可以預測孩子一生的性情和志趣。如抓到銅錢,則預示孩子將來能賺大錢;若是抓著毛筆不放,則預示孩子以後定能文彩橫溢,才高八斗。當然,男孩若一伸手就抓著一把花下放,周圍的人則會譏笑他長大後是「花桿」一個。如《紅樓夢》中的賈府二公子賈寶玉,抓周時「伸手只把些脂粉釵環抓來,政老爹便大怒了,說:將來灑色之徒耳!因此便大不喜悅。」賈寶玉後來果然終日混在姑娘堆中,還常以吃胭脂為樂呢。
關於抓周,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風操》有段敘述:「江南習俗,兒生一期,為制新衣,輿潔裝飾。男則用弓矢紙筆,女則用刀尺針鏤並加飲食之物及珍寶、服玩,置之兒前,觀其發意所取,以驗貪廉愚智,名之為試兒。」
抓周除了用以「預測」孩子未來外,還有一個重要的使命便是命名。抓周命名不僅在漢族流行,而且不少少數民族也起而效之。其儀式如前所述,若抓著一張弓箭,可為兒取名長弓、勁矢之類與弓箭有關的名字。若是抓著一本書,則多以鍾書、習書等為名。如文學大家錢鍾書先生,其名即得於抓周。
上籃秤的習俗亦源於江南。嬰兒出生之初,將包裝好的嬰兒加上稱心如意的吉祥物一起用秤來稱,稱出幾斤即以幾斤來命名。吉祥物由嬰兒的父母親來定奪,有加父親的靴子,母親的頭發的,以期孩子將來為官一方或發財致富;有加書籍、銅鎖的,希望孩子有才有德,富貴長壽。吉祥物不宜過重,但稱出的嬰兒體重愈高愈好。魯迅小說中有個「九斤老太太」,最喜歡說的一句話就是「一代不如一代了」。原因是他有個叫七斤的孫子,後來孫子的女兒又只有六斤。
在江蘇吳縣,至今仍殘存小兒寄名神佛的舊俗。採取這種命名儀式的大多是富貴之家,因為富人家的孩子多從小嬌生慣養,且身體柔弱,不堪疾病。為父者為保佑孩子身強力壯,康樂怡年,就叫內人用紅布縫成一個口袋,把孩子出生的年月日辰寫好,裝在袋中,是為「過寄袋」。袋子縫好之後,至寺廟之中,燒香禮拜,磕頭請安,然後請寺中僧人給小孩取個名字。若是袋的神佛姓金,便名小孩曰「金生」,「金壽」之類,孩子來廟中燒香,對著掛袋的神佛喊「寄爺」。
寄名形式結束後,每年舊歷年終,寺中僧人都要檢視一遍掛在各位佛爺身上的「過寄袋」,記住名字地址,做些粗飯素菜,按圖索驥,送到各位寄子家中,寄子必須以之為年夜飯,其父在千恩萬謝的同時,還將塞些銅錢給僧人,這樣的形式要走三年。孩子長大完婚以後,還要辦好最後一道手續,即「拔袋」,由其本人到寺中將袋子取出來。至些,寄名神佛的「法事」才算終結。不過,名字卻要保留一輩子。
偷名和撞名據說也是江南命名習俗。偷名其行,必須冒一定風險。舊人追求多子多福,誰家人丁興旺,鄰里親威定然仰慕不已,景仰之餘,不免亦作多口之思,那麼怎樣才能趕上別人的「人口密度」呢?偷名是為其法之一。孩子立名之初,請人到那位人丁興旺的家中偷來一副筷子和飯碗,並給孩子取名「碗兒」或「筷兒」,偷名者便大功告成。凱鏇而歸時,孩子的母親要懷抱小兒,站在門口接客。偷名者一見孩子,即張口叫曰,「筷兒!」或曰「碗兒」!孩子的母親則要代不會說話的孩子答曰「哎!哎!」他們以為偷名之後,自此孩子可無疾無災了。不過,此法可苦了那些多口之家,本來碗筷就不夠用,如此張家來偷,李家來偷,多口之家的吃飯就成了問題。然而,此風一起人丁興旺者偷不禁偷,到後來是否採取「收費偷名」之法,這就不得而知了。
撞名的儀式與打人索名有異曲同工之妙。孩子生下來後,先不急於取名,而是找陰陽先生擇一黃道吉日,等日子一到,便舉家出動,在大路之畔,提上果品食物,焚上香燭,點燃紙錢,爾後靜立路邊,等待行人。當第一個路過身邊的人走過來時,大家捧著食品,一擁而上,請路人享之以食,並求其給孩子當干父母。過路人不得推辭,必須承認自己是干父或干母,並給孩子賜以自己的姓為姓、別取一個名字作名。據說有些流氓無產者常和陰陽先生串通一氣,以便享受不要錢的食品,做一做不用擔托養責任的干父干母。至於姓名則隨便取一個,見花是花,見草是草,見了驢就叫驢兒。可見,大千世界,什麼人都有。
對付無賴,撞名者又發明了一個「惹不起躲得起」的辦法,那就是自己取名。其法類似於此,即「以三性香燭禱於路上,燒紙錢、拋飯食,以飽過往之惡鬼。」然後自己給兒女名曰「路養」「路娣」「路得」等等。此法一出,無賴們除了由「干父母」名換為「鬼名」外,享嗟來之食的口福卻仍不為破除。
撞名也好,寄名也好,方式不同,目的卻大同小異,無非是為了兒女平安度日,健康長大,不致遭受飛來橫禍,徒添傷悲罷了。不過,這種做法除了在心理上得到一點慰籍外,於個人的將來到底能幫什麼忙呢?唯物主義者知道了恐怕又該滿臉譏笑了。
2.少數民族的命名儀式。
少數民族的命名儀式和漢族的不同。受文化開發早晚的影響,他們的儀式往往還停留在「名字拜物教」觀念的陰影響中,命名儀式帶有很原始的宗教色彩。另外,有些儀式不僅出現在史書上,即便是在社會發展了的今天,仍然縱橫馳騁,風行不衰。
聚居在雲南省景洪縣基諾山的基諾族人除了本名外,孩提時代還有「定魂名」。其命名儀式頗有韻味:孩子出生9天後,父母要殺一對紅色的雞,宴請親朋及鄉村長老。然後在孩子的帽子上結一個紅絨結,以求吉祥如意,再由主持「阿桑姆」(即定魂)儀式的巫師取名。如巫師叫「不拉跑」,就以「不拉」作為孩子定魂名的開頭讀音。如不拉昨,不拉辛、不拉者等。不過,定魂名僅限於男孩子使用,而且不繼續傳下去,只是作為得到社會承認的象徵性名字。
納西族人主要居住在麗江地區和永寧地區。麗江地區的納西人在孩子滿月時舉行家宴,並在此時集思廣益,為嬰兒取名。而永寧地區的納西族支子摩梭人對命名比前者看重得多。他們在嬰兒降生當天或第二天,就要請達巴或刺嘛為孩子舉行降重的命名儀式。先將雞肉、豬肉、飯團等供於灶神前祭祖先,然後進行占卜,根據母親的年齡、屬相以及孩子出生的年、月、日、時,推算出屬於八卦上的哪個方位,就把與孩子方位一致的神佛名字掛上一兩個字,作為孩子的名字,以祈求神佛保佑。
哈尼族人起乳名儀式最為獨特有趣。生下嬰兒後,婆婆要在庭院里燒起一堆大火,將胎衣燒毀。燒過後的胎衣應盛入小竹筒中保存起來,與此同時,另有一位老者在屋內抱起嬰兒,口禱祝福辭,並用食指在嬰兒的腦門上輕輕點一下,同時說出自己心中想到的嬰兒的乳名。
乳名的宣布也有儀式,那是在孩子生後的第三天早上。是時,嬰兒的父親要做一系列的准備工作。首先,他得做上許多拳頭大小的糯米飯團,粘了舂爛了的老乳豆和一小條雞翅膀肉,在篾桌上堆成塔形,如果小孩是男的,還要請一位男童,提一竹筒糯米,穿一身勞動服,扛一把小鋤頭;如果是女孩,則請一女童提一筒糯米飯,背一付蓑衣背架,持一把砍刀。一切准備就緒後,嬰兒的父親向大家宣布小子的乳名。若小孩叫「庫伊莫」,是男性,穿勞動服的男童這時就得到主人院子外面鋤地,表示嬰兒長大後能耕田種地;若孩子是叫「楚角」的女孩,背蓑衣背架的女孩則要在嬰兒的母女面前將手中的砍刀晃三下,表示女兒長大後會砍柴做飯什麼的。
生活在雲南哀牢山和天量山地區的百萬哈尼族同胞,就是這樣為下一代取乳名的。
少數民族中亦有奉行簡單易行而又風趣別致的命名儀式的。生活在我中西南部的隆族人就是一個代表。孩子出生當天,其父出門為子尋名,遇到的第一件物事就是小孩的名字,這樣做據說主要是用於區別同姓名。如一位姓盤的瑤胞生了第三個女兒,一般取名盤三妹。為了區別其他的盤三妹,他得出門去找名,若一出門便看到一隻燕子,孩子便叫燕子三妹。如遇到有人趕羊上山,就叫羊三妹。不知有沒有碰上挑馬桶的。若有,叫個馬桶三妹可不文雅。據說,現在仍在世的一位瑤胞名叫房買德石頭一公,「石頭」之名就是他的父親出門時第一眼見到的一塊石頭給取的。
3、外國朋友的命名儀式
提起國外命名儀式,人們恐怕最先要想到「教名」和「法名」了。因為宗教在國外往往具有高於政治權力之上的法力,其影響力幾乎波及每一個家庭的每一個成員的每一件大事。給嬰兒取名,無疑要塗上宗教的色彩了。
在西方,教名又叫洗禮名,是教堂神職人員在為孩子洗禮時取的名。而在亞洲,教名則是由婆羅門給取的。不論東方、西方,對教名的取定儀式都很隆重。如在尼泊爾,孩子的命名要由婆羅門舉行儀式,按照印度教典籍進行各種法事,反復念育誦有關經文,最後才確定一個正式的名字即教名。柬埔塞人為取一個法號,一般都得出家修行三個月以上。法號獲得後,連自己的父母都不準稱呼俗名,而必須尊稱法號。
命名儀式各國有各國的風味。象尼泊爾,89%的是印度教徒,其命名儀式無疑要受印度教的主宰。在那裡,小孩的命名儀式一般是在「不潔期」結束,即出生後的第11天舉行。儀式的規模大小和隆重程度,因個人的社會地位和經濟狀況而定,但不論貧富,都有儀式,所謂「魚有魚路,蝦有蝦路」。如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出生在1945年12月28日,其命名儀式按規定於1946年元月進行。命名那天,賓客雲集,全國所有著名的婆羅門都被請到王宮,在一個預定的時辰,婆羅們們要聚在一個經過精心布置的天井裡,仔細推算出比蘭德拉出生的星座位置,然後按印度教典籍進行各種法事。他們反復念誦著有關經文,最後在庄嚴肅穆的氣氛中宣布了一個「B」字,這意味著用「B」作頭取名最為吉祥。於是為比蘭德拉取了現今使用的這一佳名:Birendra(比蘭德拉)。
一般人不可能像國王一樣有錢有勢,他們只請兩三個甚至一個婆羅門到家裡舉行命名儀式。舉行儀式時,要求那些非婚生子女的父親一定要在場,因為沒有父親在場的非婚生子女將被列入不可接觸者的行列。不知尼泊爾非婚生子女是否很多,否則,也不至於專門為此做個規定吧。
阿富汗人的命名儀式與尼泊爾大同小異,只不過是由毛拉或阿訇取代婆羅門罷了。但是阿富汗有些少數民族的命名儀式比較特別。如努里斯坦地區的一些部落,命名時要燃起火堆,全家圍坐在火堆旁,由家中一員往火里扔麥粒,孩子的父親則坐在一旁念著自己、父親、祖父的名字,如果念到某個名字時正好有麥粒扔進火里,那麼,這個名字便被命名為孩子的名了。
緬甸人也熱衷於在嬰兒出生一至四周內,選擇一個吉日為孩子舉行命名儀式。儀式一般由德高望重的人主持,並要迎請高僧。在念過有關經文以後,主持人講些吉祥的話,用事先准備好的皂角水為嬰兒洗頭,應邀參加者也象徵性地向嬰兒頭上抹些洗發液,隨後為嬰兒剃去胎發,穿上潔白的新衣,酒上香水。主持人再授予小孩一個合適的名字。此後,給面鏡子讓小孩自我欣賞一番,又抓些小刀、針、筆之類的東西讓他去抓,以取兆頭。最後還要讓人把孩子抱著,叫他做兩腳著地狀,好似走路的樣子,蹲上七次,表示希望他早日長大成人。
俄羅斯人以為水是生命的象徵,因此嬰兒落地,父母便抱著孩子並請來族人一同到水邊去,由術士給嬰兒沐浴,然後念經驅邪,為孩子預卜未來。之後,孩子的父母親來選擇先人或英雄的名字給孩子命名。十月革命勝利後,農村中的嬰兒命名典禮在村蘇維埃禮堂或俱樂部舉行,主持人為蘇維埃主席。城市則專門設有為新生嬰兒舉行命名儀式的「嬰兒宮」。
在國外,無論亞洲還是歐洲,命名儀式往往摻雜有十分濃郁的宗教氣氛。而在國內,無論漢族還是少數民族,命名儀式的迷信色彩也挺茂盛。從根本上來講,命名儀式本身就是一種帶有封建色彩的舊俗。因此,隨著科技的發展,文化的進步,這種儀式愈來愈被人們所摒棄。到目前為止,除了宗教的約束外,真正有其他意義的命名儀式已不多見,僅僅只是散見於窮鄉僻壤。我想,將來的命名儀式終會隨著宗教的消亡而最終傾入歷史的廢紙堆中。
分頁導航
I. 尼泊爾國王比德拉是哪年訪問中國的
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於2001年2月26日至3月4日對中國進行了為期7天的國事訪問。
J. 與中國淵源深的小國,末代國王退位去哪了未流亡,羨慕中國發展
2001年,我國鄰國尼泊爾發生一起震驚全球的事件,該事件就是「尼泊爾王室血案」,國王比蘭德拉及王後、王子、公主等9名王室成員死於非命。王儲迪彭德拉繼位後一天因傷勢過重也去世,於是尼泊爾國王比蘭德拉的弟弟賈南德拉繼位。關於「尼泊爾王室血案」,我之前在文章中介紹中,在這里就不詳細說了。則逗
賈南德拉繼位後,成為沙阿王朝第13代國王。但賈南德拉也成為尼泊爾王國末代國王。2008年尼泊爾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制國家。那麼末代國王賈南德拉去哪了?
賈南德拉全名叫賈南德拉·比爾·比克拉姆·沙阿·德瓦,於1947年7月7日生於加德滿都,1966年,賈南德拉在印度達吉嶺聖·約瑟夫學院高級劍橋分院學習,1969年,他在加德滿都特裡布文大學獲得文學學士學位,之後又在英國劍橋大學接受高等教育。
2001的,尼泊爾王室血案結束後,59歲的賈南德拉國王接任國王。實際上這是賈南德拉第二次任國王,因為50多年前,才3歲的賈南德拉就曾當過國王。
這件事還要從1950年11月說起,當時尼泊爾軍政大權被世襲首相拉納家族控制,此時尼泊爾國王實際就是家族的傀儡。由於賈南德拉的祖父特裡布文國王支持人民運動,被拉納家族監視,後來跑到印度,拉納家族就立賈南德拉為國王,並廢除特裡布文國王之位。此事引起了國際國內的不滿,兩個月後特裡布文推翻拉納家族獨裁統治,重新當了國王,1955年,他把王位傳給賈南德拉的父親馬亨德拉。
賈南德拉作為王子從小一就接受良好的教育,他的中學同學回憶說,賈南德拉家教很嚴,雖然身為王子,但平時很樸素低調。長大後,賈南德拉也很低調,很少在公共場合露面,只有王室活動時,他才會出面。賈南德拉由於在英國棚盯渣劍橋留過學,他能講一口流利的英語。
生活中的賈南德拉也是一位愛好廣泛的王子,騎馬、 旅遊 、寫詩、唱歌成為一生的愛好,他還曾出過唱片。
尼泊爾人認為賈南德拉是王室血案的受益者。但賈南德拉當上國王後,就宣布全國進入緊急狀態,實行軍法統治。並否定哥哥比蘭德拉在位時推行的君主立憲制,賈南德拉的一系列舉動引起國內各政黨的不滿。而賈南德拉則打擊國內反政府武裝,對不同政見者也絕不手軟。
賈南德拉上任不到三年,曾兩度撤掉首相,因為他們打擊叛軍不力,他還親自任命首相,並解散政府宣布親政,改革內閣,任命了10位部長,直接控制國家。對國內外的反對聲音,賈南德拉並不在乎。當反對派提出廢除君主制,賈南德拉發起反擊,並切斷通信信號,實行宵禁,居然下令 「誰敢上街遊行,格殺勿論」 。賈南德拉加強王室權力及嚴格措施,引起了民眾不滿。反對國王的勢力示威遊行接連不斷。
後來反對黨七黨聯盟成立一個憲法委會會,修改了憲法,並取消了國王權力,有示威者甚至要求廢除賈南德拉,實行總統制,還有民眾甚至要處決國王,面對民眾的反對,賈南德拉不得不妥協,最後宣布退位。尼泊爾制憲會議宣布他為平民,後來賈南德拉什麼特權和待遇都沒有了。
賈南德拉退位後,並未流亡,也沒有離開尼泊爾,而是過著深居簡出的生活。由於賈南德拉繼承的王室產業,再加上他自己的產業,這些產業足夠賈南德拉生活的很好。
賈南德拉目前身邊只配備少量人員,住在加德滿都郊外的別墅里。據資料記載,賈南德拉剛退位時,並未放棄重新返回國王位置,他冷眼觀察站尼泊爾的局勢。由於執政黨經驗不足引起民眾不滿,賈南德拉出現在印度教活動上,依然得到一些支持者的歡迎。
賈南德拉看到自己還有這么多支持者,於是他就發表講話,他告訴民眾:尼泊爾君主制起起伏伏是正常事。實際上就是說,將來尼鏈悄泊爾還能實行君主制國家。
對於賈南德拉的言行,執政黨憤怒了,認為賈南德拉的言行是陰謀推翻聯邦制。但右翼的反對派要策劃針對國家體制的投票,後來也不了了之。據反對黨人士說,如果舉行投票,賈南德拉有可能重返國王之位。
賈南德拉雖然退位,也成為一介平民,但他並沒有忘記關心國際事務。尼泊爾政府對賈南德拉限制也不大,只要他不做違法的事,賈南德拉是一個很自由的人。
自我國建國以來,歷任尼泊爾國王對我國都很友好。雖然尼泊爾夾在兩個大國之間,但尼泊爾從 歷史 上看與中國淵源就很深。1791年,當時的尼泊爾國王就主動向乾隆帝稱臣,成為清朝最親近的附屬國。
賈南德拉繼位後也與中國友好交往,他退位後也一直關心中國的發展,他對中國發展變化很羨慕。2014年,賈南德拉會見我國專家時,曾肯定了中尼友好關系,他認為鄰居不能選,無論尼泊爾實行什麼樣的國家體制,中尼友好都不能變。他還提醒我國要注意南亞大國印度,也告誡我國要警惕西方介入國內事務。
從賈南德拉這些肺腑之言看,他對中國是有感情的。而且我國改革開放的發展速度及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賈南德拉的羨慕是發自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