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柬埔寨的政治
首屆參議院成立於1999年3月25日,任期6年。柬憲法規定,法案須經國會、參議院、憲法理事會逐級審議通過,最後呈國王簽署生效。參議院主席禮賓順序排在國王之後、國會主席和政府首相之前,屬國家第二號領導人,在國王因故不能視事或不在國內時代理國家元首。首屆參議院由61名參議員組成,其中人民黨31人,奉辛比克黨21人,森朗西黨7人,其他2人由國王任命。人民黨主席謝辛任參議院主席,奉黨成員西索瓦·吉萬莫尼拉和包本斯瑞分別任第一、第二副主席。下設9個專門委員會。
2012年1月29日,參議院換屆選舉,產生第三屆參議院61名參議員,其中人民黨46人,森朗西黨11人,2名由國王直接任命,2名由國會委任。3月24日,柬第三屆參議院舉行首次全體會議,投票選扒友舉產生領導班子,人民黨主席謝辛連任主席,人民黨成員賽沖和迪翁分別當選第一、第二副主席。 1993年大選時柬共有40多個政黨參選。1998年大選時有39個政黨參選。2003年大選時有23個政黨參選。2008年大選有11個政黨參選。主要政黨有:
(1)柬埔寨人民黨:該黨前身為成立於1951年6月28日的柬埔寨人民革命黨。1991年10月改為現名。現任黨主席謝辛,副主席洪森,名譽主席韓桑林。現有黨員410萬。1993年大選後,人民作為第二大黨與第一大黨奉辛比克黨聯合執政。1998年大選獲勝,成為第一大黨,洪森出任首相。在2002年初舉行的地方選舉中,人民黨獲得絕大多數鄉(區)長職位。2003年大選人民黨獲勝,獲73個國會議席。2008年大選人民黨再次獲勝,贏得90個國會議席。洪森蟬聯首相。2013年大選人民黨再次獲勝,贏得68個國會席位。洪森蟬聯首相。該黨主張對內維護政局穩定,致力於經濟發展和脫貧,建立民主法制國家。對外奉行獨立、和平、中立和不結盟政策,支持建立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主張加強南南合作、縮小貧富差距及加強區域合作,維護地區和平與繁榮。重視同周邊鄰國的友好合作以及與中、日、法等大國發展友好關系,積極改善同美及西方的關系。
(2)奉辛比克黨:該黨前身為「爭取柬埔寨獨立、中立、和平與合作民族團結陣線」(按法文字母縮寫簡稱為奉辛比克,Front Uni National Pour Un Cambodge Independent, Neutre, Pacifique, et Cooperatif),由西哈努克於1981年創建,並任主席。1992年改為現名,現任主席系西哈努克小女兒阿倫公主,擁有約40萬黨員。該黨信奉西哈努克主義,對內主張政治民主化、經濟私有化,維護君主立憲制。對外奉行獨立、和平、中立與亂租不結盟外交政策,主張與世界各國和一切友好政黨建立和發展友好合作關系,以和平方式解決與鄰國的邊界領土爭端。1993年春陪槐大選奉黨獲勝,成為國會第一大黨。拉納烈出任政府第一首相。1997年7月,人民黨與奉黨爆發軍事沖突,拉納烈被罷免第一首相。1998年大選奉黨獲得43個國會議席和21個參議院議席,退居第二。2002年初舉行的鄉級選舉中獲10個鄉(區)長職位。2003年大選獲26個國會議席,居第二位。2004年7月與人民黨組成第三屆聯合政府。2006年10月,奉黨召開全國特別代表大會,決定蓋博拉斯美取代拉納烈任奉黨主席,盧萊斯棱任第一副主席,西索瓦·西里拉任第二副主席,涅本才任秘書長。2008年大選該黨獲2個國會議席。2011年4月2日,奉辛比克黨在金邊召開代表大會,選舉蓋博拉斯美為該黨領袖(主席),盧萊斯棱為名譽主席,涅本才擔任執行主席,負責黨的日常工作。2012年參議院選舉奉辛比克黨未獲席位。2012年5月24日,奉辛比克黨執行主席涅本才和諾羅敦·拉那烈黨主席諾羅敦·拉那烈親王簽署協議,兩黨在柬埔寨第三屆鄉、分區理事會選舉後重新合並,由拉那烈親王任黨主席,涅本才任副主席。2013年3月23日,奉辛比克黨舉行代表大會,阿倫公主被推選為該黨主席。2013年大選中,奉辛比克黨未獲議席。
(3)救國黨:2012年8月20日,森朗西黨和人權黨在內政部注冊聯合成立新政黨「救國黨」。該黨推崇西式自由、民主、人權;鏟除貪污、腐敗;發展自由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在柬知識分子、工人、市民和青年學生中有較大影響。2013年大選救國黨獲得55個國會議員席位。 柬第五屆政府於2013年9月成立,洪森為首相。設9個副首相,15個國務大臣,27個部和1個國務秘書處。主要成員有:首相洪森(Hun Sen);副首相韶肯(Sar Kheng)、索安(Sok An)、迪班(Tea Banh)、吉春(Keat Chhon)、賀南洪(Hor Namhong)、梅森安( Men Sam An)、賓成( Bin Chhin)、嚴才利(Yim Chhay Ly)、蓋金延(Ke Kim Yan);國務大臣尹春林(Im Chhun Lim)、蔡唐(Chhay Than)、占蒲拉西(Cham Prasidh)、寧萬達(Nhim Vanda)、昆航(Khun Haing)、李突(Ly Thuch)、曾仕倫(Chan Sarun)、孫占托(Sun Chanthol)、翁仁典(Om Yentieng)、殷莫利(Ieng Moly)、瓦金洪(Var Kimhong)、英諾拉(Yim Nol La)、西里谷梳(Serey Kosal)、亨柴(Him Chhem)、金本賢(Chin Bunsean)。
內閣辦公廳大臣索安(Sok An),內政部大臣韶肯(Sar Kheng),國防部大臣迪班(Tea Banh),外交與國際合作部大臣賀南洪(Hor Namhong),財經部大臣安蓬莫尼拉(Aun Porn Moniroth),農林漁業部大臣烏拉本(Ouk Rabun),農村發展部大臣謝索帕拉(Chea Sophara),商業部大臣孫占托(Sun Chanthol),工業礦產能源部大臣占蒲拉西(Cham Prasidh),計劃部大臣蔡唐(Chhay Than),教育青年與體育部大臣韓春那洛(Hang Chuon Naron),社會福利、退伍軍人和青年改造部大臣旺肅(Vong Sauth),國土、城市規劃和建設部大臣尹春林(Im Chhun Lim),環境部大臣賽索奧(Say Sam Al),水利氣象部大臣林建河(Lim Kean Hor),新聞部大臣喬干那烈(Khieu Kanharith),司法部大臣昂翁瓦塔納(Ang Vong Vathana),議會聯絡與監察部大臣梅森安(Men Sam An),郵電通訊部大臣布拉索昆(Prak Sokhon),衛生部大臣莫本興(Mam Bun Heng),公共工程與運輸部大臣陳尤德(Tram Iv Tek),文化藝術部大臣彭薩格娜(Phoeung Sakhena),旅遊部大臣唐坤(Thong Khon),宗教事務部大臣孟肯(Min Khin),婦女事務部大臣英甘塔帕薇(Ing Kanthaphavy),勞動和職業培訓部大臣葉紹興(Ith Sam Heng),公共職務部大臣畢本廷(Pich Bunthin)。
首相府直屬國務秘書處:民航國務秘書處國務秘書毛哈萬納(Mao Havanall)。 國王諾羅敦·西哈莫尼(Norodom Sihamoni)。諾羅敦·西哈努克太皇和莫尼列太後的長子。1953年生於金邊。上世紀60~70年代中期,在捷克首都布拉格學習舞蹈、音樂和戲曲。80年代旅居法國,在巴黎莫扎特音樂學院擔任古典舞蹈和藝術教授,並兼任高棉舞蹈學會、芭蕾舞團負責人和藝術指導。1993年,任柬常駐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大使。2004年10月登基。2005年8月對華國事訪問。無黨派人士。未婚。
參議院主席、人民黨主席謝辛。1932年11月15日生於波羅勉省。1952年參加抗法斗爭。1991年當選人民黨主席。1993年大選後當選為制憲會議副主席,同年10月當選第一屆國會主席。1999年3月出任柬第一屆參議院主席。2006年3月20日出任第二屆參議院主席。2008年10月正式訪華。有三子二女。2012年3月24日出任第三屆參議院主席。
首相、人民黨副主席洪森。1951年4月4日生於磅湛省一個農民家庭。1990年9月參加柬全國最高委員會。1991年10月當選人民黨副主席。1993年7月出任柬臨時民族政府聯合主席,9月出任柬埔寨王國政府第二首相,任高棉王家軍聯合總司令。1998年11月任柬第二屆王國政府首相。2004年7月出任柬第三屆王國政府首相。2008年9月、2013年9月蟬聯王國政府首相。洪森多次來華訪問和出席會議。洪森喜鑽研理論,著有《柬埔寨十年》和《柬埔寨130年》等書籍,擅長創作民族歌曲。夫人文拉妮·洪森任柬埔寨紅十字會會長,有子女5人。
國會主席、人民黨名譽主席韓桑林。1934年生於柬磅湛省。1991年任柬人民黨名譽主席。1993年被西哈努克任命為國王高級顧問。1998年任國會第一副主席。2004年連任國會第一副主席。2006年3月接任國會主席。2008年9月任第四屆國會主席。2013年9月連任。多次來華訪問和出席會議。有子女4人。
反對黨森朗西黨主席森朗西。1949年生於金邊。80年代中期加入奉辛比克陣線。巴黎協定簽署後返柬,同拉納烈一起代表奉黨出任柬埔寨全國最高委員會成員,成為奉黨骨幹。1993年當選國會議員,出任第一屆聯合政府國務兼財經大臣。後與拉納烈政見不和,於1995年被開除出奉黨,失去議員資格,並被罷免財政大臣職務。之後,宣布成立高棉民族黨,自任主席。1998年改黨名為森朗西黨。夫人刁龍·索瑪拉。
② 柬埔寨大選並不影響與中國的關系
柬埔寨不管誰上位,中柬友好的方向是不會變動的。中國是柬埔寨的最大投資國援助國,中國在芹檔大柬埔寨撤走,柬埔寨至少倒退十年。以中國目前在東亞的影響力,嫌豎和自身的實力,像柬埔寨這樣的小國家只蠢信有依附中國。
③ 柬埔寨歷史
柬埔寨全名柬埔寨王國(Kingdom of Cambodia),通稱柬埔寨,舊稱高棉,位於中南半島,西部及西北部與泰國接壤,東北部與寮國交界,東部及東南部與越南毗鄰,南部則面向暹羅灣,柬埔寨領土為碟狀盆地,三面被丘陵與山脈環繞,中部為廣闊而富庶的平原,佔全國面積四分之三以上,境內有湄公河和東南亞最大的淡水湖-洞里薩湖(又稱金邊湖),首都金邊。
柬埔寨是個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於公元1世紀下半葉建國,公元9世紀至14世紀吳哥王朝為鼎盛時期,國力強盛,文化發達,創造了舉世聞名的吳哥文明。
1863年起,柬先後被法國和日本佔領,1953年11月9日獨立,20世紀70年代開始,柬經歷了長期的戰亂,1993年在國際社會的斡旋和監督下,柬舉行大選,恢復了君主立憲制,此後,隨著柬國家權力機構相繼成立和民族和解的實現,柬埔寨進入和平與 發展的新時期。
1、史前時期
柬埔寨人很早便在這里生息、繁衍,創造人類早期的文明,考古工作者在三隆森、龍甫勞及穆魯白利等地發掘出新石器時代的遺物,如石斧、骨制釣具,俄厄港的發掘進一步顯示出這時人們已進入金石並用時代。
由於柬埔寨地處陸海的通道,遠古時代的一些部族從陸路或巧激海上由此經過,進入印度支那腹地,或在東南亞沿海定居,公元前6~前5世紀,柬埔寨人的祖先-高棉人(又稱吉蔑人)由中國雲南南遷,在湄公河上游、孟河一帶短暫停留後,分別向孝睜襪西南和東南方向移動,到達今柬埔寨和越南南部一帶,建立了扶南國。
2、扶南時期
約公元1世紀,一個叫混填的印度人來到扶南娶扶南最早的女王柳葉為妻,從而成為國王。
3世紀,百姓共推大將范蔓為王,范蔓自稱「扶南大王」,兼並鄰近各部族,並由海道向馬來半島擴張。
3世紀時,扶南領有廣大領土,成為統治中南半島南部的一個強盛國家,其疆域大體約相當於今日的柬埔寨和越南的南圻。
扶南國開始具有國家的初步規模,有國王、城廓和宮室,實行王位繼承製,並以「邑」對其諸子進行分封;有軍隊;有文字;人民交納貢賦,這是一個從原始社會剛脫胎出來的初期奴隸制國家。
在公元最初幾個世紀,勤勞、智慧的扶南人就創造了比較發達的物質文明和較為先進的文化,早期的扶南便有了較為發達的農業和比較先進的冶金術與手工業,他們能製造金銀器皿,以木為料,建立宮室和房屋,從勞動中,已經懂得了某些天象的規律,有了初期的歷法,在東西方海上交通和貿易中,扶南是一個中轉站,也是一個商品集散地。
4世紀,扶南一度處於分裂和混亂狀態,4世紀末或5世紀初,陳如二世被舉為扶南王,結束了混亂局面,他「復改制度,用天竺法」,婆羅門教和佛教也先後傳入扶南,婆羅門教成為早基國教。
扶南和中國很早便開始了交往,公元84年,扶南派遣使者到中國訪問,兩國以珍貴的禮品相互饋贈,這是史書所載兩國最早的接觸,中國三國時,兩國交往更加頻繁。
3、真臘時期
5世紀末到6世紀初,由於統治者內部的紛爭,扶南開始衰落。
6世紀中葉,高棉人宣告脫離扶南王國而獨立,中國史書稱之為「真臘」,真臘國在6世紀末或7世紀初,戰勝了扶南,建立起統一的高棉王國。
8世紀初,由於內戰,國家發生分裂。
8世紀末,夏連特拉王朝趁機入侵,吞並了真臘王國。
9世紀初,耶跋摩二世重新統一真臘,802年定都於吳哥地區,史稱吳哥王朝,吳哥王朝時期,真臘經濟發達,文化繁榮,成為印度支那半島的一個十分強盛的封建農奴制國家。
在真臘時期,柬埔寨實現了由奴隸佔有制國家向農奴制國家的轉變,出現了農奴主和農奴的階級分野,土地屬於以國王為代表的農奴主階級所有,農奴只有土地使用權,他們要將收獲的1/10作為地租交給土地所有者,奴隸還存在於真臘社會,但已不是社會勞動力的主體,真臘的封建農奴制延續了千餘年。
4、吳哥王朝
9~13世紀,高棉人民創造了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和燦爛的吳哥文化。
12~13世紀是其最輝煌繁榮時期,最傑出的代表是吳哥寺和吳哥通王城。
吳哥城曾是東南亞歷史上最大、最繁榮、最文明的王國之一的高棉王朝皇家中心,從9世紀的最後10年耶輸跋摩一世(Yasovarman I)遷都至吳哥直到13世紀初期,吳哥諸王統治著南起中南半島南端,北至雲南,東自越南,西到孟加拉灣的大片土地,在此期間,他們動用了大量人力、財力從事大規模建設,以為自己和國都增色。
自闍耶跋摩七世後,國勢逐漸衰落,1431年泰族軍隊攻佔並洗劫了吳哥,此後該城便被廢棄。
5、金邊王朝
公元1432年首都由吳哥遷往金邊,王朝名由吳哥王朝改為金邊王朝,王室血統未變,其中1976年1月頒布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廢除君主立憲制。
1432年,暹羅人攻陷吳哥,柬埔寨國都向南遷移,兩年以後,定都百囊奔(金邊),吳哥舊都從此荒蕪,暹羅人一再入侵遭到柬埔寨人民的激烈反抗,巴隆·拉嘉一世(1566~1576在位)甚至一度將王都又遷回吳哥。
暹羅人於1594年攻陷柬埔寨都城洛韋(在金邊稍北),為了對付暹羅人的入侵,薩塔王設法從侵入東南亞的西班牙人那裡尋求援助,1596年西班牙把遠征軍開進柬埔寨,次年把薩塔王的幼子推上王位,成為巴隆·拉嘉二世(1597~1599在位),在暹羅軍隊的幫助下,薩塔王的弟弟索里約波返回柬埔寨,奪取王位,被稱為巴隆·拉嘉四世(1603~1618在位),從這時到19世紀中葉,統治集團內部紛爭頻繁,從1603~1848年,國王22次易位,使柬埔寨處於十分軟弱的地位。
17世紀前期,吉·哲塔二世(1618~1628在位)一度擺脫了暹羅的羈絆,但因和一位越南公主結婚,越南人趁機而入,逐漸蠶食柬埔寨領土,力圖實現對柬埔寨的控制和吞並,為此,越南同暹羅進行了激烈的爭奪,終使柬埔寨處於越南和暹羅雙重奴役的地位,成為它們共同的附庸。
1993年9月21日,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決定恢復君主立憲制,柬埔寨王室有著極其悠久的歷史,其始祖來自歷史上的真臘國,如果計算母系和父系,互相有血緣關系的柬埔寨王室已經維持統治1940多年了,在亞洲是僅次於日本排第二位的最長王朝。
6、法國殖民統治時期
1863年法國人強迫諾羅敦國王簽署了喪失主權的法柬條約,把柬埔寨完全置於法國的保護之下,成為法國的保護國,在法國「保護」之下,柬埔寨國王徒具虛名,法國駐柬埔寨留守使是真正的統治者。
法國保留「土人政府」推行殖民政策,法國人控制了全部軍隊和警察,經濟命脈也完全掌握在法國人手中,他們剝削柬埔寨人民,掠奪柬埔寨財富,在法國殖民統治之下,文化遭到窒息,教育極端落後;特務到處橫行,人民的一切權利被剝奪,此時期的柬埔寨,與殖民地無異。
從15世紀至19世紀中葉,柬埔寨社會繼續保持著封建農奴制的性質,法國的殖民統治破壞了柬埔寨原有的社會結構,封建農奴制開始解體。
1940年9月,日本佔領柬埔寨,法國的行政機構繼續存在,但必須為日本侵略者服務。
1945年3月,日本直接控制柬埔寨,同年8月日本投降,10月,法軍重新入侵柬埔寨,恢復殖民統治,柬埔寨人民和越南、寮國人民一起共同進行長期而艱苦的抗法戰爭。
1946年1月,柬埔寨和法國簽訂臨時協定,法國放棄對柬埔寨的保護,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作出愛國的選擇,在外交戰線上堅持同法國殖民者進行斗爭。
1953年2月9日至11月8日發動了「爭取獨立的王家改革運動」,迫使法國交出統治權力,11月9日,舉行了權力移交儀式,柬埔寨王國宣布獨立。
7、王國政府時期
1954年7月21日法國被迫在關於印度支那問題的日內瓦會議的文件上簽字,與會國一致承認諾羅敦·西哈努克國王領導的王國政府為柬埔寨唯一合法政府。
1955年3月18日,西哈努克宣布退位,讓位給其父諾羅敦·蘇拉馬里特;4月,西哈努克組織柬埔寨人民社會同盟,自任主席;9月舉行普選,人民社會同盟獲得國民議會全部席位,西哈努克出任首相兼外交大臣。
1960年4月蘇拉馬里特國王病逝,西哈努克宣布取消王位繼承製,同年6月,國民議會推舉他為國家元首,獨立後,西哈努克政府執行和平、中立、獨立的外交政策,在國際上得到好評,1958年中柬兩國正式建交。
1969年,柬埔寨軍隊同西哈努克親王統治集團中的左翼反對派之間的沖突日益加劇,西哈努克親王的處境隨之惡化。
1970年3月18日朗諾集團在美國的指使下發動政變,推翻了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領導的王國政府,同年3月23日,西哈努克親王在北京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5月5日宣布成立王國民族團結政府,柬埔寨人民經過5年多浴血奮戰,終於在1975年4月17日解放了金邊,贏得了全國性的勝利。
8、民柬政府時期
1976年1月5日,《民主柬埔寨憲法》公布;4月,西哈努克宣布退休;同年召開了第1屆人民代表大會,選舉產生了國家主席團、人大常委會和政府等國家機構,喬森潘任國家主席團主席,賓努為高級顧問,波爾布特任政府總理。
1975~1978年期間,柬埔寨政府集中力量進行經濟恢復和建設,同時進行捍衛國家獨立與主權的斗爭。
1979年1月7日,越南侵略軍佔領金邊,成立了以韓桑林為首的「柬埔寨人民革命委員會」和「柬埔寨人民民主共和國」,民主柬埔寨政府領導柬埔寨軍民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英勇抗擊越南侵略者,他們經受了越南侵略軍大規模進犯的考驗,保存了有生力量,同時,民柬政府進行了認真的總結,糾正了過去政策中的某些失誤。
1979年12月15~17日,柬埔寨人大常委會、政府、軍隊和各部代表召開聯席會議,決定中止執行民柬憲法,並改組政府,由喬森潘任總理,他同時擔任柬埔寨愛國民主、民族大團結陣線臨時主席。
1981年9月4日,西哈努克、宋雙、喬森潘在新加坡會晤,並簽署了三方聯合聲明,表示了聯合抗越的共同願望;12月6日,柬埔寨共產黨宣布解散。
1982年7月9日,成立了以西哈努克為主席、喬森潘為副主席、宋雙為總理的民主柬埔寨聯合政府,在國際上,民柬聯合政府贏得了廣泛的同情和支持,在國內,各派愛國力量紛紛團結在民柬聯合政府周圍,他們捐棄前嫌,顧全大局,團結一致,共同抗敵。
1984年8月,柬埔寨抵抗力量實現戰略轉移,深入內地,開展游擊戰,打擊侵略者。
1985年1月,西哈努克再次回國視察;2月3日主持了民柬聯合政府國防協調委員會會議;9月,喬森潘簽署了一項新聞公報,宣布由喬森潘任民柬主席,宋成任民柬副主席兼國民軍總司令,原民柬最高軍事委員會自8月24日起停止活動;波爾布特退休並改任高等國防學院院長。
1986年民柬聯合政府三方在北京會晤並舉行內閣會議,提出了政治解決柬埔寨問題的8點建議,主要內容是:同越南談判,越南分兩個階段從柬埔寨撤軍,在越南完成第一階段撤軍後,韓桑林集團可參與同民柬聯合政府的談判,組成以西哈努克為主席,宋雙為總理的四方聯合政府,實現民族和解,民柬聯合政府八點建議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歡迎與支持。
1988年1月4日,西哈努克親王發表聲明,表示在越南撤軍問題上決不讓步,次日,西哈努克致電喬森潘和宋雙,重申民柬三方共同進行反抗越南殖民者的斗爭決心。
1991年7月,西哈努克被推舉為柬全國最高委員會主席;10月23日,柬埔寨問題國際會議在巴黎召開,簽署了《柬埔寨沖突全面政治解決協定》(通稱《巴黎協定》);11月,西哈努克親王返回祖國,全國最高委員會在金邊設立總部。
1993年5月23日—28日,柬埔寨在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利機構的組織和監督下舉行大選,選舉產生制憲會議;9月21日,制憲會議通過新憲法,決定恢復君主立憲制;9月24日,西哈努克親王簽署新憲法,制憲會議轉為國民議會;9月26日,聯柬機構宣布結束在柬的使命;11月2日,柬王國政府正式成立;11月15日,聯合國駐柬埔寨維持和平部隊全部撤離,柬王國進入和平重建歷史新時期。
1993年5月,柬在聯合國主持下舉行首次全國大選;9月,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柬埔寨王國,西哈努克重登王位,11月,柬王國政府成立,拉納烈和洪森分別任第一、二首相。
1994年柬國會通過立法宣布民柬為非法組織。
1997年7月,聯合執政的人民黨(以下簡稱「人黨」)和奉辛比克黨(以下簡稱「奉黨」)爆發軍事沖突,拉納烈被廢黜第一首相,流亡國外。
1998年7月26日,柬舉行第二次全國大選,人黨獲勝成為第一大黨,11月30日成立以洪森為首相的第二屆聯合政府,奉黨國會議席居次,拉納烈出任國會主席,12月,前民柬領導人喬森潘、農謝歸順政府,柬民族和解取得重大進展,進入和平與發展的新時期。
2003年7月,柬舉行第三屆全國大選,人黨獲勝,人、奉、森三黨在權利分配上分歧嚴重,組閣陷入僵局。
2004年7月15日,組閣僵局被打破,人黨和奉黨就聯合執政達成協議,拉那烈和洪森分別任國會主席和政府首相,第三屆王國政府正式成立。
2004年10月6日,西哈努克國王在北京宣布退位;14日,柬王位委員會9名成員一致推選西哈莫尼為新國王;29日,西哈莫尼在王宮登基即位。
④ 柬埔寨戰爭的影響
從1992年2月起聯合國陸續派出22萬名工作人員,花悔兄費30億美元來幫助柬埔寨實施《柬埔寨——巴黎和平協定》。而作為《柬埔寨——巴黎和平協定》簽字方之一的紅色高棉卻拒絕與聯合國合作,抵制柬埔寨大選。除紅色高棉以外,其他19家政黨都參加了1993年5月舉行的柬埔寨大選。而紅色高棉白悉前寬白葬送了合法回歸柬埔寨政治的歷史性機遇。柬埔寨大選後柬埔寨組成柬埔寨王國政府,柬埔寨奉辛比克黨和柬埔寨人民黨達成妥協聯合執政,拉那烈任柬埔寨王國政府睜亮第一首相,洪森為柬埔寨王國政府第二首相。紅色高棉失去國內盟友和國際社會支持陷入全面孤立。紅色高棉雖想在柬埔寨新政府中謀取一席之地,但又不願面對宿敵柬埔寨人民黨控制柬埔寨新政府的現實,更不願交出地盤和解散柬埔寨國民軍。紅色高棉和柬埔寨王國政府的兩次圓桌會議都無法達成協定。1994年7月7日柬埔寨國會宣布紅色高棉為非法政黨,開始對紅色高棉和柬埔寨國民軍進行圍剿,紅色高棉自此開始逐漸退出歷史舞台。1998年原紅色高棉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民主柬埔寨前總理沙洛爾·波爾布特在被囚禁的柬埔寨安隆汶市的熱帶叢林中因心臟病逝世,紅色高棉徹底瓦散。2007年聯合國柬埔寨問題國際特別法庭宣告成立,開始對涉嫌「種族滅絕罪」的英薩利、農謝、康克由等紅色高棉領導人進行審判。
⑤ 民主柬埔寨的歷史
紅色高棉的前身是柬埔寨共產黨。柬共於1960年9月30日成立,總書記是波爾布特。1970年3月18日,朗諾在美國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了西哈努克親王領導的王國政府。3月23日,西哈努克在北京宣布成立柬埔寨民族統一陣線,並擔任主席。柬埔寨共產黨加入了這個陣線。5月5日,西哈努克親王在北京成螞神簡立民族團結政府,賓努親王任首相,柬共領導人喬森潘、英薩利擔任副首相,沙洛特紹(後化名波爾布特)擔任軍隊作戰部主任。柬民族團結政府領導全國人民經過5年的浴血奮戰,於1975年4月17日解放全國。
柬埔寨於1976年1月5日頒布新憲法,改國名為「民主柬埔寨」。4月,西哈努克親王、賓努親王宣布退休。喬森潘任國家主席團主席,柬共總書記波爾布特任總理。這時,柬共實際掌握了國家領導大權。1978年年底,越南出兵10萬,侵入金邊,扶植韓桑林政權。1979年8月21日柬共成立愛國民主民族大團結陣線,簡稱民主柬埔寨,又叫紅色高棉。1981年12月6日柬共宣布解散。1982年7月,西哈努克同紅色高棉再度合作。西哈努克、宋雙、喬森潘三派實現大聯合,組成民柬聯合政府。
1991年10月,柬埔寨問題國際會議在巴黎召開,簽署了《柬埔寨和平協定》。1993年5月,柬埔寨舉行全國大選。紅色高棉內部對大選有兩種主張:喬森潘力主參加大選,回歸社會。但波爾布特主張不參加大選,最後波爾布特的主張占上風,紅色高棉仍割據一方。柬埔寨問題專家認為,紅色高棉不參加大選是重大失策,這使紅色高棉與社會隔絕,失去了回歸社會的大好時機。自1993年以後,紅色高棉在柬政府軍事進攻和和平安撫的攻勢下,逐步走向分化、瓦解、衰落。
1994年7月7日,柬國會宣布紅色高棉為非法組織。7月11日,紅色高棉在安隆文宣布成立由喬森潘任總理的民族團結救國臨時政府。1996年柬政府加緊進攻,瓦解紅色高棉,年初發動大規模攻勢。3月,駐守梅萊山根據地的紅色高棉18師師長興朋率部向政府投誠。
緊接著,1996年8月控制拜林地區的紅色高棉主要領導人英薩利率領兩個師3000餘人宣布脫離紅色高棉投誠政府,並與政府達成停火、和解原則協議。10月,柬第二首相洪森赴拜林同英薩利會晤。洪森在歡迎儀式上承諾原紅色高棉軍民回歸民族大家庭後,可保留原有的房地產、職務、軍銜等。
英薩利和興朋投向政府後,紅色高棉失去了拜林和梅萊山兩個重要根據地,元氣大傷,此後紅色高棉內部矛盾加瞎野劇。1997年6月11日,紅色高棉領導人波爾布特派人殺害了紅色高棉國防部長宋成及全家。波爾布特指控宋成分裂紅色高棉,准備投降洪森。宋成的部下約1000多名紅色高棉士兵圍剿波爾布特殘部,波爾布特帶領數百名紅色高棉士兵逃往柬泰邊境叢林中。7月25日紅色高棉在柬泰邊境安隆文基地舉行公審波爾布特大會,約有500多名紅色高棉士兵和村民參悶褲加。此後紅色高棉成立一個新的領導機構「9人委員會」,塔莫克、喬森潘、農謝成為主要領導人。
⑥ 據說九一年柬埔寨簽和平協議時紅色高棉沒交出他們的武裝力量.現在咋樣了
隨著越南幫助洪森政府的軍事打擊,紅色高棉推出金邊,被打死收編大部分,小部分武裝都躲到東北部山區,偶爾騷擾一下,褲戚弄點小事端。98年柬埔寨大選,最後一批紅色高棉蘆並向胡嘩陵政府投降,紅色高棉推出了世界政治舞台。
⑦ 關於柬埔寨歷史上第一個多黨聯合政府的記載有哪些
柬埔寨人民取得了抗越斗爭的全面勝利後,諾羅敦·西哈努克於11月14日返回柬埔寨首都金邊市,被柬埔寨各方一致擁戴為國家元首。此後,柬埔寨王國經過討論,決定實行仿尺「君主立憲制」,奉諾羅敦·西哈努克為國王,但政權由首相組成的內閣負責。
1993年5月,柬埔寨組織大選。諾羅敦·西哈努克的長子諾羅敦·拉那烈親自領導的奉辛比克黨(即民族團結陣線黨備讓高)獲得45%的選票,領先於得票率為38%的柬埔寨人民黨,成為柬埔寨第一大黨。
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致詞說:聯合國駐柬埔寨臨時權力機構組織大選的結束和今天的權力移交儀式,是打開柬埔寨新紀元的歷史性事件,也就是柬埔寨進人多黨政體和自由市場經濟體制的新時滑缺期,是柬埔寨人民享有各種自由權利的新時期。所有議員應該本著民族和解、國家統一和永久結束戰爭的精神,給柬埔寨帶來持久和平。
1993年9月24日,諾羅敦·西哈努克親王以柬埔寨國家元首的身份,在柬埔寨制憲議會通過的新憲法上鄭重地簽上了自己的名字,使新憲法從此正式生效。根據新憲法規定,西哈努克親王於當天登基,又一次擔任柬埔寨國王,並任命諾羅敦·拉那烈親王為王國政府第一首相,洪森為第二首相,並委託他們組成柬埔寨歷史上第一個多黨聯合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