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腦卒中高危人群篩查和干預試點項目管理辦法(試行)的實施步驟
各級各類項目承擔單位在堅持維護健康、防治並重、遵守有關法律法規和倫理要求的原則下,實施項目工作。
(一)當地衛生行政部門和技術執行機構協調街道辦事處、鄉鎮政府,在項目開展前共同組織健康教育和宣傳動員,從戶籍登記中提取本轄區符合條件的常住居民基本信息,編制篩查對象名單,並通知到戶。
(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在基地醫院的指導下,組成醫務人員聯合工作組,具體實施以下工作:
1. 對符合篩查條件的人員開展初篩工作,進行問卷調查,填寫「腦卒中高危人群風險初篩評估簡表」,開展風險評估。
2. 對經風險評估為非腦卒中高危人群或無慢病史者,倡導健康生活方式,對有慢病史者,根據相關疾病診治指南給予干預和定期隨訪。
3. 對經風險評估為高危人群者,填寫鋒搜悄「腦卒中發病風險篩查表」,對既往有腦卒中病史或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病史的患者,填寫「腦卒中患者再發風險篩查表」。
4. 對篩查出的腦卒中高危人群或有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或既往有腦卒中病史者,進一步開展相關項目的實驗室檢查、體格檢查及頸動脈超聲檢查,開展針對性的干預指導和定期隨訪。
5. 對篩查出的疑似腦卒中、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患漏尺者或頸動脈狹窄≥50%的患者,轉診到基地醫院進行規范化診治;治療結束後,轉至社區衛生服務機構或鄉鎮衛生院,開展定期隨訪和規范化干預管理。
(三)項目基地醫院和基層醫療衛生機構收集、整理、匯總篩查數據信息,妥善保存個人篩查資料,並於每月10日前,經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審核後,將上月高危人群篩查、干預數據上報全國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協同工作平台,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及時匯總工作動態逐級上報各級衛生行政部門及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
(四)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銀渣公室組織專家對數據進行分析評估,並定期將有關結果報告衛生部疾控局;上述相關填報表格由衛生部腦卒中篩查與防治工程委員會辦公室另行下發。
工作流程圖見附件。
『貳』 腦卒中高危人群的重要特徵和關鍵指標都有什麼
腦卒中是腦中風的學名,是一種突然起病的腦血液循環障礙性疾病。又叫腦血管意外。是指在腦血管疾病的病人,因各種誘發因素引起腦內動脈狹窄,閉塞或破裂,而造成急性腦血液循環障礙,臨床上表現為一過性或永久性腦功能障礙的症狀和體征.腦卒中分為缺血性腦中風和出血性腦中風。
從臨床的角度來看,腦卒中不是單一的症狀,而是一系列症狀的集合,其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有很大不同,包括:面部、手臂或腿部,尤其是身體的一邊,突然感到姿賣無力精神突然產生混亂,語言和理解力混亂單眼或雙眼突然出現視力問題突然無法行走,頭暈眼花,失去平衡或協調肆清能力突然出現不明原因的嚴重頭痛這些症狀可能只是暫時的,只持續幾分鍾或幾小時,但不能完全消除。經常需採取緊急醫療救護,而不能稍有延遲,這樣才能避免嚴重或致命的腦卒中隨後發生。中風的危險因素有:
1、 高血壓病,無論是出血性中風還是缺血性中風,高血壓是最主要的獨立危險因素。通過降壓葯、低鹽飲食等將血壓逐漸降至140/90mmHg以下。
2、糖尿病,通過控制飲食、降糖葯,將血糖降至3.9-6.1mmol/L正常范圍。
3、 心臟疾病,如風濕性心臟病、冠心病。尤其防止心房顫動引起栓子脫落造成腦栓塞。
4、 血脂代謝紊亂,極低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是引起動脈粥樣硬化的最主要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是抗動脈硬化脂蛋白。
5、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TIA本身是缺血性中風分類的一個類型,也可以是腦梗塞的先兆或前區症狀,應及時治療。
6、吸煙與酗酒。
7、血液流變學紊亂,特別是全血黏度增加時腦血流量下降,其中紅細胞比積增高和纖維蛋白原水平增高是缺血性中風的主要危險因素。
8、肥胖,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與出血性中風無關。
9、 年齡和性別,年齡是動脈粥樣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粥樣硬化程度隨年齡增高而增加。50歲以上隨著年齡增加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但現在發現青中年中風發病者亦有增加,不可忽視。一般來說女性中風發病率低於男性。
同時,腦中風事件還與心理障礙,精神緊張,情緒波動等有關。我們發現有高度易怒特質人,易怒時,供給大腦血增多,此時容易發生腦卒中。因此,有高度易怒特質人發生腦卒中的危險有所增加。
根據本題提供平均氣候資料與自然監測人群連續4年中風發病資料作相關分析。結果發現:腦卒中的發病均存在明顯的季節分布特徵,在每年的冬天,高氣壓、低氣濕和低氣溫條件,尤其是這些因素的劇烈變化與人群中風發病季節性增高關系密切;說明中風發病的季節分布是氣候因素的季節差異造成的。氣候因素,尤其是氣候因素的劇烈波動,在中風發病的過程中可以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觸發因素。中風高危人群的血壓和血液粘度在氣候應激調節反應下耦合共創,可能是形成高發時段的背景原因。因此,我們對高危人群的提出預警和干預的建議如下:
(1)對患有高血壓病,糖尿病,心臟疾病,血脂代謝紊亂,血液流變學紊亂,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病人,在腦中風高發季節,要保持這些病情的穩定,不要讓這些疾病的發作。這些人多看天氣預報,及時了解氣候的變化,實時添加衣服,保護自己的身體。
(2)這些病人要堅持鍛煉身體,適當控制自己的飯量,保持標准身材,體重不要超標。因為肥胖與超重均為缺血性中風的危險因素。
(3)這些病人要控制自己的酒量,或者不要飲酒。有吸煙習慣的人要戒煙,或要少吸煙。因為吸煙與酗酒都是腦中風的誘發因素。
50歲以上的人,隨著年齡增加中風發病率亦有增加。老年人保持跡雹逗自己的體重,克服吸煙與飲酒的不良習慣,要預防腦中風病的發作。
『叄』 什麼是腦卒中怎樣預防
「腦卒中」又稱「中風」、「腦血管意芹銀外」是一種急性腦血管疾病,是由於腦部血管突然破裂或因血管阻塞導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腦而引起腦組織損傷的一組疾病,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卒中。
腦卒中的預防主要是危險因素的防粗巧治。控制血壓對卒中預防的效果顯著。對病情穩定的腦卒中患者,仍然需要嫌凳宴長期堅持服用降壓葯物。
『肆』 腦卒中危險因素(3)
了解容易發生腦卒中的具體危險因素,控制這些危險因素降低發生腦卒中的風險很有必要。
六、血脂異常
血脂異常與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之間存在明顯相關性。總膽固醇每升高祥嫌1mmol/L,腦卒中發生率增加25%。有研究表示,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每升高1mmol/L,缺血性腦卒中風險減少47%。非空腹甘油三脂水平每增加89mg/dl,缺血性腦卒中風險增加15%。
40歲以上男性和絕經期後女性應每山中年進行血脂檢查;腦卒中高危人群建議應定期(6個月)檢測血脂。血脂異常患者首先應進行治療性生活方式改變,並定期復查血脂。改變生活方式無效者採取葯物治療,葯物選擇應根據患者的血脂水平及血脂異常分型決定。血脂異常伴高血壓、糖尿病、心血管病患者為腦卒中高危/極高危狀態。
七、無症狀頸動脈狹窄
葯物治療對於大多數無症狀性頸動脈狹窄患者是最恰當的方法。建議每日口服阿司匹林和他汀類葯物,篩查其他可治療的腦卒中風險因素,進行合理的治療並改變生活方式。
八、飲食和營養
觀察項研究顯謹唯手示,飲食中的一些營養素與腦卒中風險相關。每日飲食種類應多樣化,使能量和營養的攝入趨於合理;採用包括水果、蔬菜和低脂奶製品以及總脂肪和飽和脂肪酸含量較低的均衡食譜。建議降低鈉攝入量和增加鉀攝入量,有益於降低血壓,從而降低腦卒中風險。推薦的食鹽攝入量小於等於6g/d,鉀攝入量大於等於4.7g/d。每日攝入新鮮蔬菜400-500g、水果100g、肉類50-100g、魚蝦類50g,蛋類每周3-4個,奶類250g,食油每日20-25g,少吃糖類和甜食。
『伍』 如何對腦卒中高危人群的卒中危險因素進行干預
針對腦卒中高危棚段人群,應該採取群體預防和個體干預的措施,及時對腦卒中危險因素進行干預。
一、血壓管理
定期規范監測血壓,既往有高血壓病史者應該接受腦血管評估,一般將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根據是否有腦血管狹窄或動脈瘤等腦血管病變合理控制血壓。對高於目標血壓的患者,應早期使用抗高血壓葯物,使血壓達標。
二、血糖管理
有腦卒中/TIA病史或腦卒中高危人群,應進行糖尿病篩查,建議定期檢測空腹血糖,必要時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或測定糖化血紅蛋白。糖尿病患者應改變生活方式,控制飲食,加強 體育 鍛煉。2~3個月後血糖控制仍不滿意者,可選用口服降血糖葯物或使用胰島素治療。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目標為糖化血紅蛋白 7%,但必須遵循個體化原則。對於年輕、病程短及無並發症的患者,在避免低血糖的前提下,盡可能使糖化血紅蛋白接近正常水平;對於老年人、有嚴重或頻發的低血糖史以及有嚴重並發症的患者,控制目標可適當放寬。
三、血脂管理
各年齡段定期檢查血脂,異常者依據其危險分層決定血脂控制的目標值。首先改變生活方式,無效者採用葯物治療。葯物選擇應根據患者的飢仔血脂水平以及血脂異常的分型決定。
伴有血脂異常的缺血性腦卒中/TIA患者,應進行生活方式干預及葯物治療。根據危險分層使用他汀類葯物,對伴有多種危險因素、有顱內外大動脈粥樣硬化性易損斑塊或動脈源性栓塞證據者,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目標值 1.8mmol/L或至少降低50%;他汀類葯物治療前及治療中,應注意有無肌痛等臨床症狀,監測肝酶和肌酶變化。對於有腦出血病史或腦出血高風險人群應權衡風險和獲益,謹慎使用他汀類葯物。
1.推薦腦卒中高風險患者(根據Framingham量表10年心腦血管事件風險 10%)個體化使用阿司匹林進行一級預防。
2.非心源性缺血性腦卒中/TIA患者的二級預防,要加強科學的危險分層及分層管理(Essen評分或ABCD評分)。除少數情況需要抗凝治療外,大多數情況均建議給予抗血小板葯物。抗血小板葯物的選擇以單葯治療為主,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均可以作為首選葯物。對於有急性冠狀動脈疾病或近期有支架成形術的患者,推薦聯合應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
3.高血壓患者長期應用阿司匹林,應注意腦出血風險,在血壓控制穩定後( 150/90mmHg)應用。
五、抗凝治療
1.對於心房顫動不合並缺血性腦卒中/TIA的患者,根據危險分層、出血風險評估和患者意願,結合當地醫院是否具備抗凝監測條件,決定是否進行抗凝治療。如有抗凝適應證,應常規進行抗凝治療。使用華法林需要監測國際標准化比值(INR),新一代抗凝葯物沙班類具有不用監測INR的優點。
2.對於既往有陣發性或持續性心房顫動的缺血性腦卒中/TIA病史的患者,推薦使用華法林進行抗凝治療,以預防再鏈肢譽發的血栓栓塞事件;對於非心源性缺血性腦卒中/TIA患者,某些特殊情況下可考慮給予抗凝治療,如主動脈弓粥樣硬化斑塊、基底動脈梭形動脈瘤、頸動脈夾層、卵圓孔未閉深靜脈血栓形成或房間隔瘤等。
3.對於腦靜脈系統血栓患者,如無禁忌證,應盡早進行抗凝治療。
六、中醫葯治療
中醫葯治療強調以辨證論治為原則,根據腦卒中病程各階段的證候動態變化遣方用葯。
『陸』 心腦血管疾病高危人群包括哪些人
1.高血壓
心腸血管疾病的發病率在男女性之間存在差異。高血壓的發病率男女性之間總的差異不太大,男性略高於女性。但存在棚鬧一個現象,即50歲左右是男女性高血壓患病率年齡別曲線的交叉點。
2.冠心病
冠心病,待別是心肌梗塞的發病率存在明顯的性別差異。女性發病率低於男性。一般說來,60歲以前男性冠心病發病率比女性高2倍左右;女性冠心病發病李平均年齡比男性晚10年左右;女性患嚴重心肌梗塞的年齡比男性晚20年左右。在臨床表現上另女性也明顯不同,女性主要表現為心絞痛,即使患心肌梗塞,其預後也比男性好;而男性則多以心肌梗塞和心臟性猝死為主。
冠心病發病的性別差異,研究發現主要與性激素有關。雌激素對冠心病的發生,即有保護作用又有誘發作用。婦女在絕經期前,體內分泌生理量的雌激素起到保護性作用;而絕經期後體內雌激素急劇減少,起到了誘發作用。
3.腦卒中
男性腦卒中發病率明顯高於女性.男女之比約為1.3—1.5:1。腦卒中發病的男女差異原因可能有三條:悄和碼一是男性高血壓多於女性;二是男性吸煙與飲酒者多於女性;三是男性從事體力勞動較多,突然用力可能誘發中風。
(二)年齡
高血壓、冠心病和腦卒中均於中年後發病率迅速升高。研究表明,人到中年以後,動脈粥樣硬化病變發展較快,而且中年以後,肥胖、缺乏鍛煉、吸煙、膳食不合理等心血管病危險因素也明顯增多,因此冠心病、腦卒中發病率也明顯增高
(三)職業分布
職業與高血壓的發生有一定關系,不同職業的高血壓病患病率有明顯差異。一般來說.在工作繁忙而又緊張,注意力需要高度集中,體力活動較少的職業,尤其是腦力勞動為主的職業人員,如科技人員、教師、會計、司機、服務員等職業人群中,高血壓病患病率較高。
(四)種族與民族分布
種族與民族也與常見心腦血管疾病的危險有明顯關系。在許多國家中,如紐西蘭的毛利族、美國的原居印第安人的冠心病危險較白種人有明顯增加。非洲裔美國黑人的腦卒中和腎臟疾病危險也顯示高於美國白種人。居住在英國的南亞人,腦卒中和冠心病的危險較白種人為高;而居住在加拿大啟哪的南亞人未發現這種危險增加的現象。同地區不同民族的心腦血管疾病現患率可以有所不同,如國內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哈密地區漢族、維吾爾族與哈薩克族的高血壓現患率就有顯著性差異。哈薩克族的高血壓現患率為當地漢族人群的3倍。雲南省彝族、傣族和壯族高血壓現患率則均低於當地漢族人群;而新疆哈薩克族的冠心病現患率則高於當地漢族人群。民族分布上的這種差異有待於進—步的研究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