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唐萬新現狀

唐萬新現狀

發布時間: 2023-06-17 13:37:16

1. 全球金融市場10大技術分析大師是哪十個人

戴若·顧比(Daryl Guppy)全球金融市場10大技術分析大師之一;是享有國際聲譽的證券投資技術分析大師,澳大利亞全職交易商,國際技術分析協會會員及澳大利亞和新加坡技術分析協會會員;被新加坡股票交易所、澳大利亞股票交易所和馬來西亞股票交易所職業經紀人及交易者尊為教父級人物。

2. 在股票發行中公募與私募的區別

公募與私募的區別:
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除了一些基本的制度差別以外,在投資理念、機制、風險承擔上都有較大的差別。
一、首先,投資目標不一樣。公募基金投資目標是超越業績比較基準,以及追求同行業的排名。而私募基金的目標是追求絕對收益和超額收益。但同時,私募投資者所要承擔的風險也較高。
二、其次,兩者的業績激勵機制不一樣。公募基金公司的收益就是每日提取的基金管理費,與基金的盈利虧損無關。而私募的收益主要是收益分享,私募產品單位凈值是正的情況下才可以提取管理費,如果其管理的基金是虧損的,那麼他們就不會有任何的收益。一般私募基金按業績利潤提取的業績報酬是20%。
三、此外,公募基金在投資上有嚴格的流程和嚴格的政策上的限制措施,包括持股比例、投資比例的限制等。公募基金在投資時,因為牽扯到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公募的操作受到了嚴格的監管。而私募基金的投資行為除了不能違反《證券法》操縱市場的法規以外,在投資方式、持股比例、倉位等方面都比較靈活。

3. 中國股市真相 中國股市17年怎麼樣

讀罷《中國股市十七年》,頗有一種毛骨悚然的感覺,正如張志雄在此書的結尾寫道「夠了,本書快要成了犯罪大全了,我們彷彿身處賊窩」。 中國股市的十七年是一部充滿了欺騙、犯罪、腐敗、圈錢和權力斗爭的傳奇小說,置身其間者苦不堪言,有人一夜暴富,更多的人則是勞神傷財,置身事外者則彷彿在觀看一部光怪陸離的電影。在這部傳奇里,早期的弄潮兒把握了時代先機,他們有的成為「先富起來」的一部分,但更多的則在這個充滿欺詐的游戲中被套牢,甚至傾家盪產。而我們不光看到他的傳奇,也看到金錢及慾望所來的種種扭曲,「先富起來」的這部分,很少有人能及時收手,他們想要在這場貪婪的游戲中得到更多,結果許多人反而被金錢機器所捕獲。 中國股市的混亂不僅摧毀了許多傳奇大亨,也摧毀了一批優秀企業。 許多人說起中國早期股市的傳奇人物,呂梁、朱煥良、唐萬新等人,難免心懷憤懣。他們用種種不光彩手段,將民眾的財富攫取,自己獲得巨大利益。這些傳奇人物當年操縱股市,翻手為雲覆手為雨,他們得到巨額財富,在錢生錢的游戲中說一不二。 但他們的結局也難以稱得上圓滿。這些人不是鋃鐺入獄,就是漂泊海外。當然有人認為與他們的所作所為相比,逍遙法外或者與其罪行不相當的懲罰是非常輕微的。而在我看來,這些本應該是非常優秀的人才在中國經濟史中卻只能扮演不光彩的角色,並最終為大家所唾棄,這是他們的悲哀。 而在股市的混亂里更讓人痛心的是,有許多優秀企業就此毀滅,股市讓人看到無本買賣,不費吹灰之力就能得到利潤。實業家們也按捺不住,紛紛投身股市,棄實業於不顧。這不僅是對股市的破壞,更是對實業的重大破壞。而一些優秀的實業家也在股市的亂潮中落馬,令人唏噓不已。 中國十七年來的股市發展曲曲折折,其中不難發現的一雙黑手就是政府。因為政府的股權分置才造成中國股市十幾年來的扭曲;因為政府給上市公司資金定額度,才造成上市公司將股市視為圈錢的地方。而幾乎所有投機家和有違法行為的資本大鱷都與政府有或多或少的牽扯來往。 在「327」國債期貨事件中扮演贏家角色的「中經開」是中國財政部的嫡系,「藍田神話」的瞿兆玉是退伍軍人、前沈陽行政學院副院長,德隆的唐萬里還是全國工商聯副主席,如此種種,不勝枚舉。 在我看來中國股市所有的罪惡盡在制度的缺失和不規范,對於中國股市而言,與生俱來兩大痼疾,即「舊股不流通」和新股發行審批制。這兩大難題可謂萬惡之源,「舊股不流通」人為將市場割裂,造成所謂的法人股和國家股。非流通股的價錢遠遠低於流通股,其中衍生了種種弊病。所幸在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中,已將」舊股不流通「問題解決。 但新股發行審批制卻至今仍在禍害中國股市。一個正常的股市實行的是發行注冊制,即按要求披露資料即可上市發行,這種制度讓市場而不是管理者來決定公司上市。但在中國,實行發行審批制,不但審批重重,增加上市公司制度成本,而且審批環節中滋生的腐敗亦令人發指。最重要的是,發行審批製造成上市公司數量少,而質量難以准確衡量。在市場有充裕資金的前提下,僧多粥少使上市公司變成圈錢的場所,股市處於一種「虛高」的狀態,上市即市值暴增,而這種暴增卻不是建立在公司業績的前提下。這樣的股市處於不正常情況下,投資者不能依靠公司的業績來判斷投資方向,公司也難以消化暴增的財富,這也是中國股市十七年來投資者長期處於虧損狀態的原因。因此可以說是發行審批制扭曲了整個中國股市。 如果中國股市從一開始就有很好的規范,這些諸如圈錢、欺詐的罪惡也許根本就不會發生。眼看著有漏洞可以鑽,有可能一夜暴富,有幾個人能忍得了這種誘惑。這個時候最需要的就是制度和法律規范,將人們的投機心理扼殺在搖籃之中。 可是我們的政策制定者執行者在做什麼呢? 《中國股市十七年》一書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恐怕不是連篇累牘的犯罪記錄,而是證監會稽查局調查張志雄時的對話。在這段對話里,證監會的角色不清已到了極端的境地,完全搞不清作為監管者應有的行為和態度。 當然如果這么批評政府的話,肯定又會有許多人跳出來說美國的股市當年也很混亂,中國的股市發展時間還不長等諸如此類的話,就好像劉鴻儒在《基金黑幕》出來時拋出的「撒尿論」。 我無比慶幸,我們看到股市的趨勢還是在不斷開放和向前發展。今天的人們已經獲得了比當年更規范的環境,困擾中國股市的兩大核心問題「舊股不流通」和發行審批制度,也已經逐步解決。通過2005年的股權分置改革,「舊股不流通」已經得到解決。 而另一核心問題發行審批制度目前雖未徹底解決,但目前也姑且看得到發展前景,今年1月份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在接受采訪時提到發行審批制將逐步向注冊制轉化,但沒有具體時間表。 一個更規范的股市也許讓想要投機的人找不到用武之處,但是在更加公平規范的環境下,股市才有可能健康發展,才有可能使每一個身處股市的人有更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