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張文宏稱11月可能會出現下一波疫情
擴展閱讀
張國榮同性戀的原因 2024-11-17 23:12:10
西安自駕游 2024-11-17 23:04:27
山東俊富公司股票 2024-11-17 22:38:43

張文宏稱11月可能會出現下一波疫情

發布時間: 2023-07-26 13:29:15

❶ 張文宏稱這將是最後一個疫情寒冬,他這么說的依據是什麼

張文宏稱這將是最後一個疫情寒東。而他這么說的依據是中國現在已經成功的研製出了新冠肺炎的特效葯。因為中國現在研製出的特效葯能夠將新冠肺炎,發展成普通的感冒。這就意味著新冠肺炎這一場戰役即將迎來收尾。

三、總結

雖然現在在國外新冠肺炎疫情愈演愈烈,但是在中國,新冠肺炎控製得非常好。然而,張文宏之所以會說這將是最後一個疫情寒冬,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首先主要是因為現在國內有機構已經研究出了新冠肺炎的特效葯。其次中國人已經打了新冠疫苗,慢慢地建立起了群體免疫。

❷ 張文宏預測二次疫情,它會再次造成大范圍沖擊嗎

目前,由於國內採取了有力防控措施,疫情經過數月努力已經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國大部分復工復學,逐漸恢復到正常生活狀態。隨著各地的逐漸開學,許多家長開始擔心,在秋冬季會不會有第二波疫情?如何防止二波疫情?在疫情中聲名鵲起的張文宏主任給予肯定的答復:第二波疫情肯定還會有的。那麼他有什麼依據沒有?其實對於世界上來說,第一波疫情還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輸入病例控制任務艱巨,稍一疏漏就會造成嚴重後果。另一方面秋冬溫度變化快,人們容易感冒生病,抵抗力低,更容易感染,而且低溫也有利於病毒的生存。

其實從目前的國內防控措施來說,只要控制了境外輸入,國內二波疫情應該不會發生,但是也會有局部的零星發生。之所以張主任這么講,估計是做為一個醫生職責,希望人們不要放鬆,警惕疫情反彈。對於疫情的防控,還是要嚴格性,常態化才是硬道理。

❸ 2021年春節會有疫情嗎

2021年春節會有疫情嗎

張文宏教授和鍾南山院士都提出了同樣的論點,中國仍然面臨著第二波疫情的挑戰。

今年冬天,大約11月,世界將面臨第二波爆發,寒冷的天氣更適合病毒的生存。 在秋季和冬季,人們喜歡室內聚會活動,在密封的地方,如果未正確執行必要的保護措施,則會增加病毒感染的風險。

對於世界而言,除非這種流行病能在今年夏天結束,否則在秋季和冬季爆發的第二波疫情將使國外的疫情惡化。

對於該國來說,冬季或春節期間的流行病可能會在各個地區反彈,但不會在全國范圍內再次爆發。

全球疫情什麼時候結束

隨著全球疫情的持續加劇,到現在,新冠疫苗只是到了臨牀試驗階段,距離上市還有很長一段時間,對於病毒徹底結束還是一個未知數。新冠病毒的傳播性之強,對整個人類來說,是一場巨大的挑戰,現在各國的經濟遭受巨大的沖擊,如果疫情一天不結束,正常生活是不可能恢復的。

日前,張文宏教授與西方教授探討疫情,國外有的教授已經做好了對抗疫情2-3年的准備,連英國 *** 也發出警告,社交隔離要持續一整年,最早2021年恢復正常。按照張文宏教授的說法,按照當前全球疫情形勢如此嚴峻,疫情在今年夏天結束基本是不可能的,下一波疫情爆發可能會在十一月份,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工作。

面對疫情市民的防護措施

1、一定要帶好口罩,從出門到回家,全程佩戴。

2、購買食品一定要選擇正規的市場和超市。

3、保持購物、社交距離,與他人要保持至少1米以上的距離。

4、盡量避開人羣高峯,盡量少乘坐公共交通。

5、使用超市推車,最好用消毒紙巾或消毒液對把手和扶手進行消毒。

6、最好佩戴一次性手套,或使用一次性購物袋套在手上進行挑選,不要直接用手碰觸食物。

7、果蔬、熟食、生鮮等食物需分開包裝。

8、有包裝的食品,注意查看食品標簽上的生產日期、保質期、儲存條件等內容。

9、回家一定要先洗手,避免雙手污染家庭環境。

10、網上買菜,可以使用超市、外賣平台進行網上買菜。

11、不生吃蔬菜,買回家的食物要加熱熟透再吃,最好不生吃蔬菜、涼拌菜。

12、要保證刀具和砧板衛生,避免用切過其他生鮮的砧板直接切水果。

13、避免采購來源不明的食物和原材料。

❹ 怎麼知道要有一波疫情來

聽專家的,專家研究新冠疫情傳播途徑和蔓延局勢。
下一波疫情要來?鍾南山、張文宏有一些重要預判 || 焦點

無冕財經
2020-04-13 16:08:15
+關注去App聽語音播報
編輯:陳澗

設計:布冬

實習生:郭曼怡

據國家衛健委消息,4月12日0時至24時,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108例,其中98例為境外輸入病例,10例為本土病例(黑龍江7例,廣東3例);新增死亡病例2例(湖北2例);新增疑似病例6例,均為境外輸入病例(黑龍江4例,上海2例)。

在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全球蔓延的情況下,中國的疫情防控也不能輕言放鬆。全球疫情的拐點到底會在何時到來?疫情會不會有第二次暴發?在國內,大家關心的無症狀感染者到底有沒有傳染性?部分地區何時能摘掉口罩?

4月11日和12日,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以及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分別在接受人民日報客戶端、看看新聞等媒體采訪時,談到了一些大眾普遍關注的問題。以下為無冕財經編輯整理。

鍾南山:境外輸入造成疫情二次暴發可能性小
對於境外輸入病例不斷出現,會不會造成社區傳播,引發我國疫情二次暴發?



▲全國疫情數據及境外輸入數據統計。
對此,鍾南山表示,這實際上是兩個問題,一是外來輸入病例有沒有傳播,二是會不會在傳播過程中暴發。境外輸入病例傳播的危險性肯定存在,特別是核酸檢測陽性或已出現感染症狀的病例,傳染性比較強,會造成病毒傳播。

會不會造成疫情的暴發?他認為估計可能性比較小,主要原因在於:我國的群防群控一直下沉到社區,社區居民都有很強的自我防護意識,比如戴口罩、與人交往保持距離等,一旦有人出現發燒等症狀,也能夠快速報告或接受診斷,進而隔離。總體看,社區的傳播危險性肯定存在,但中國出現疫情第二波大暴發的幾率很小。

不過,在談到是否能摘口罩的問題時,鍾南山表示,現在還不是摘口罩的時候。

他談到,現在國內外情況懸殊,中國由於採取了非常果斷的措施,現在已步入疫情第二階段,而其他一些主要國家還處在大暴發的第一階段,且仍在向上攀升。這意味著人傳人的幾率非常高,確診病例增加非常快。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不過,在疫情不嚴重的地區,人少的地方或空曠場所,倒不見得必須戴。

鍾南山:中國無症狀感染者比例較小
中國近期開始披露無症狀感染者的數據,無症狀感染者及復陽患者引發擔憂。

鍾南山談到,無症狀感染者不會憑空產生,通常會出現在兩個群體:一是在疫情相對嚴重的地區,暫時還沒有表現出症狀、但可能已經被感染的人。另一個是確診病例的密切接觸者。他們占的比例還是比較少的。

無症狀感染者也有兩個概念,一類是開始沒有症狀,但後來會逐漸發展到有症狀,這類是肯定有傳染性的。另一類是最近我們發現的,在相當長的觀察過程中始終沒有症狀,但核酸檢測陽性。這類的傳染性,我們正在研究。但根據新冠病毒的特性,一旦出現症狀,傳染性就比較強,所以將他們作為一組人進行隔離觀察,這樣的戰略是對的。

對於復陽的情況,鍾南山則表示,所謂的「復陽」,大多數應是核酸的片段而不是病毒本身。需要注意兩種情況,第一種是患者本人是不是復發,假如患者產生很強的抗體,一般不會再感染。至於復陽患者會不會傳染給別人,則需要具體分析。一般來說核酸片段沒有傳染性。一些學者曾經對復陽患者的咽拭子及分泌物進行培養,沒有培養出病毒。

還有一種很少的情況,病人原本就有很多基礎病,只不過症狀改善了,並沒有完全康復,這些病人不能排除有傳染性。

「總體而言,復陽患者帶不帶傳染性,我個人不是太擔心。」他說。

鍾南山:還沒特效葯,疫苗難很快上市
對於此次疫情,大眾最盼望的是特效葯以及疫苗,葯物研發一直以來都是大眾關心的話題。


▲中國工程院院士、呼吸病學專家鍾南山。
對於葯物的研發,鍾南山表示,我們現在試驗的一些葯物,比如氯喹,實驗結果肯定是有效的,我們正在總結,可能很快要發表出來。還有一些中葯,比如連花清瘟,我們不僅做了離體實驗,還在P3實驗室(即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發現,它抗病毒作用不強,但抗炎症方面表現突出,有關實驗結果不久之後也會發表。此外還有中葯血必凈,它的主要成分包括紅花、丹參、赤芍等,用於活血化瘀,對重症病人的治療初步看也是有效的,我們現在也在總結。

他也提到,真正終結疫情,疫苗挺重要的,現在各國都在以最快的速度研發。但我不認為疫苗三四個月時間就能做出來。此外,根據抗擊「非典」的經驗,去掉中間宿主,也能阻斷疫情的傳播。目前,我們還不知道新冠病毒的傳播鏈是怎麼樣的,搞清楚之後切斷也很重要。

他同時表示,把全部希望放在疫苗上,其他方法一概不管,是消極的。而且疫苗出來後,也不可能一下就非常完善,易感人群可打,但沒必要全部人群人人都打。

他認為,對待疫情最為消極的做法就是所謂的群體免疫,這是一百多年前的思路了,那時人類沒有什麼辦法,只能任由病毒感染,感染後活下來的人自然獲得抗體。現在再用這種方法應對新冠病毒我不贊同。在過去一百多年裡,人類取得很大進步,有很多辦法預防,不需要再用自然免疫、群體免疫。

鍾南山:談全球疫情拐點為時尚早
對於疫情全球蔓延,何時才能迎來拐點的問題,鍾南山表示,從全球看,原來疫情的「震中」在歐洲,特別是西班牙和義大利,現在還包括德國、法國、英國。當前問題最大的是美國,最近這一周每天是以一兩萬例的速度在增加。所以,現在看拐點還早。

他同時稱,到不到拐點,要看政府能不能出手進行強力的干預。其他國家有很多不可測的因素,所以現在讓我預測全球拐點,就比預測中國的難得多。照目前這個形勢發展下去,恐怕還需要兩周。

張文宏:下一波疫情或在11月左右到來
在談及疫情會如何發展時,張文宏表示,11月份以後我們會面臨巨大的挑戰,我認為下一波的疫情可能就會在11月份左右到來。

他說,南美洲,還有非洲、東南亞都開始出現疫情暴發,所以按照現在的數學模型來統計,今年夏天,我們把這個病毒完全清除是不可能的。冬天到來時,大家又開始呆在家裡了,又開始聚集。那麼在這個時候像這種病毒,在冬季的復制能力也會增加,所以這一波疫情我們是預計得到的。

不過,張文宏同時也表示,經過前面一段抗疫經驗的積累,還有特別是對於診斷技術的廣泛推廣,相信下一波疫情原則上來講比第一波要低很多。但像非洲、南美等醫療資源不充分的國家,可能真的很難度過下一個冬季。

張文宏表示,世界疫情的控制,最後還是這句話,它不是取決於美國和中國這兩個國家,也不取決於歐洲,而是取決於世界上那些最沒有能力控制疫情的這些國家,是不是控製得好。

張文宏:很難預測全球疫情何時控制住
對於目前疫情在全球蔓延,張文宏表示,1月底我說2-4個月可以控制住,做出判斷的基礎是,抗疫已經成為國家行動。傳染病只要終止傳播,是可以控制的。現在預測的最好的情況發生了,國內疫情得到了非常好的控制,但最糟糕的情況也發生了——疫情在全球蔓延。


▲全球部分國家疫情數據,圖片來自新華社。
張文宏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剛在我國開始蔓延時,我們預測疫情將在2-4個月內得到控制,在黨和政府的果斷決策和正確指揮下,經過全國人民共同努力,目前中國國內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已經取得成效,國內疫情在4個月內得到了控制。

但當今國際疫情持續蔓延,我國防範疫情輸入的壓力不斷加大,所以,預測疫情的發展十分困難。截至4月11日,全球累計新冠肺炎確診病例超166萬例。有人感覺在全球戰「疫」中似乎發達國家的表現也不盡如人意,事實上,發達國家雖然抗疫反應較慢,但經過近期充分的動員和採取越來越積極的抗疫措施,歐洲每天新發病例的轉折點在一周前已經到來,全球疫情初現曙光。

形象地說,這列歐洲列車已行至隧道中途,隨著5月1日到來,我們看到了隧道之外的一絲曙光。所以說,國際疫情形勢比較糟,但也不是那麼糟。

他談到,現在比較糟糕的是,自己與不同國家的公共衛生專家交流中也已提到,目前,醫療資源缺乏的非發達國家疫情上漲迅速,因此很難預測全球疫情何時可以得到真正的控制。

張文宏:大多數研究發現復陽危害小
對於出院患者復檢核酸呈陽性,是否會成為疫情進展中新的威脅,張文宏表示,近期,國際上對復陽病例的關注度已下降,因為大多數研究發現復陽危害小。

張文宏指出,從上海看,出院患者復陽率很低,這與我們對患者出院前開展充分評估有關。復陽是低概率,大家關心的是,復陽會不會傳染。目前看來,沒有一個復陽病人再將病毒傳給家人或其他人,也沒看到一例復陽病例復發。所以從流行病學角度看,復陽問題的臨床意義不大,無非是病毒在體內清除時間長短的問題,它可能成為一個科學問題,但目前不會成為一個臨床問題。


▲上海新冠肺炎醫療救治專家組組長張文宏。
什麼情況會成為臨床問題?主要基於兩點:第一,病人的臨床症狀加重;第二,發生了傳播。這兩點目前都沒有看到。所以,這個科學問題今後慢慢解決,也來得及。

另外,以防萬一,我們要求對出院患者還要居家隔離兩周,也是為了繼續觀察,以免發生社區傳播。但是,目前也未看到傳播。所以,即使有復陽,目前在中國的臨床損害是很小的。這個問題有待科學家進一步研究,網上過多討論的意義不大。

張文宏:「五一」假期旅行避免扎堆就餐
關於「連休5天的五一小長假能否出去玩」這個問題,張文宏表示,「這是個非常矛盾的問題,大家渴望出去玩,也把經濟激活起來,但是又擔心人多聚集在一起造成交叉感染。」

他建議,「五一」假期出去玩,主要戴著口罩在室外活動。旅遊場所中,最危險的地方是用餐的地方,「旅行中最怕的是什麼?就是吃飯的地方人山人海,所以大家能不能啟動健康出行模式,自帶干糧春遊。或者一家人買好了放在賓館里自己吃,這樣就會大幅降低擁擠帶來的傳播風險。」

張文宏稱,「中國總體上沒有什麼新發的病例,我認為五一假期啟動一些旅遊項目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