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永遠的招娣
擴展閱讀
長江證券股票軟體功能鍵 2025-01-24 08:31:31
360股票能不能買 2025-01-24 08:07:53
康佳彩電股票代碼 2025-01-24 07:55:54

永遠的招娣

發布時間: 2023-08-15 22:48:04

⑴ 女排五連冠功臣陳招娣的追悼會:球迷自發送行,郎平、孫晉芳到場

她也曾是一位鐵骨錚錚的「拚命三娘」,曾「征戰沙場」,大殺四方,卻無奈「倒」在了即將步入暮年階段的某個明媚春天。

很久以後,她的女兒再回憶當初,依然茫然傷痛不已,說自己不知道決定對不對,看著媽媽難受的樣子,女兒比誰都更心疼。

入院5天,她的病情一直反復變化,她的女兒承受很大的壓力,因為年輕的姑娘不敢在病弱的母親面前肆意宣洩擔心和傷感,只能強忍一切負面情緒,為母親鼓勁加油。

幸而隨著葯物的使用,她的情況明顯穩定下來,也重新燃燒起熊熊鬥志。

事情的轉變發生在3月初,她的病況又一次急轉直下,出現多項惡化指標。她的女兒恨不得代替母親承受病痛折磨,甚至伸出手讓母親咬著,藉此驅逐疼痛。

女兒始終相信,母親會堅強挺過來,一如她往昔每一次遇到挫折和磨難那樣。

可她似乎真的太累了,開始長時間陷入昏迷。女兒每次叫醒她,沒幾分鍾就又重新昏睡過去。

3月底,她的情況更加糟糕,幾乎沒有片刻清醒。一天攜睜吵後,病危通知下達,女兒深感無措。

4月1日下午,她再度被推入手術室,女兒在門外虔誠為母親期待。可遺憾的是,母親到底未能醒來,永遠與這個世界和她最牽掛的人道了訣別。

她就是中國女排五連冠的功臣陳招娣。

2013年4月1日,陳招娣因癌症病故。幾天後,她的追悼會在八寶山的東禮堂舉行。

早上8點左右,陳招娣的親屬與喜歡她的球迷趕到現場。儀式即將開始前,禮堂外便已聚集六百餘人,其中一半都是前來送別陳招娣的老球迷。他們自發拿著陳招娣的畫像,沉默哀傷地等待著,只為再送老大姐最後一程。

9點辯侍左右,由王治郅與隋菲菲帶領的八一男女籃球隊、李海運和崔詠梅帶領的八一男女排球隊、王濤帶領的八一乒乓球隊組成的八一體工大隊陸續來到現場,女籃隊員鄭海霞因身高十分顯眼,她的步履稍顯蹣跚,面容滿是感傷。

由於陳招娣曾是女排隊員,故而老女排成員郎平、孫晉芳等人也在老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陸續來到現場,與老隊友再見最後一面。

他們共同送上的花球就擺在東禮堂的大門外,特別醒目。上面留有陳招娣老隊友和老教練對她的最後寄語: 「我們為你感到自豪,永遠懷念你。」

下方則有一個全體老女排簽字的排球,寫著日期和落款。

10點儀式正式開始,老早御教練袁偉民如同以往那般,走在隊伍最前列,當先停在陳招娣的遺體面前同她告別。

袁偉民一邊走,一邊和過去一樣輕聲提醒跟在他身後的老隊員們: 「別掉隊了,都跟上,別哭了。」 但昔年在隊伍里一貫有著「拚命三郎」別稱的陳招娣卻永遠「掉隊」了。

老女排隊伍中年紀最長的曹慧英情緒低沉向陳招娣表達哀思: 「招娣,拿到世界冠軍的你,其實也很幸福。」

陳招娣的老同事陳忠和也出現在告別儀式上。 他說自己早些日子本想去探望陳招娣,卻因忙碌而錯失與她的最後一面 。陳招娣曾和他共事很長一段時間,性格低調,與大家的關系都非常要好。

賴亞文泣不成聲,說陳招娣曾給過她很大幫助,是她最大的榜樣,她們會替陳招娣照顧好她的女兒郭晨。

就像那句俗話所說,有的人「離開」了,但她的音容笑貌與精神將永遠活在人們的心中,陳招娣正是如此。

1955年,陳招娣出生在中國漂亮的西子湖畔。她的少年時代一如同齡人一樣,非常平淡又平靜。

中學起,陳招娣即慢慢展露絕佳的運動天賦。某一次中學校運會跳高比賽的賽場上,陳招娣以優秀的彈跳力走入省隊教練視線。

1970年,陳招娣當選11名浙江女排新隊員之一,15歲的她由此開啟屬於自己的一片天地。

次年,陳招娣被選調到北京 體育 學院集訓。那裡的環境非常艱苦,無論生活還是訓練,都遠遠比不上浙江省隊的條件。

在浙江,每人每天的伙食費是1塊8,但北京只有1塊,且食堂提供的大部分食物皆是麵食和大鍋菜,這對自小長在江浙的陳招娣來說特別不習慣,她按照以往的習慣只吃兩口饅頭便飽了,等餓了再吃兩口。

一段時間以後,陳招娣毫不例外地患上嚴重的貧血症,血色素低於正常值許多,由此導致她每次訓練完均會感到身心疲憊,哪怕僅是一個簡單的動作,她也會氣息不足。

久而久之,陳招娣的訓練成績下滑很快,落到了全隊倒數行列中。教練吳中量察覺陳招娣的「異常」,急忙叫來陳招娣談話。

吳中量沒有責罵陳招娣的低落情緒,也沒有批評她的訓練成績,而是輕聲耐心地問她吃飯怎樣,休息如何,訓練計劃是不是有困難?

幾句話剛落,陳招娣的眼淚就落了下來。她聽著吳中量向她道歉,說對她的關心不足,又安慰她別太著急,積極配合醫生治療,別讓自己背上沉重的包袱,非常感動和愧疚。

與陳招娣談話後,吳中量親自去食堂找了負責人,請他們想法子給陳招娣加餐補營養,並專門針對陳招娣的情況,重新給陳招娣制定訓練安排,調整訓練量。

隨後,吳中量叫來全體隊員,坦誠相告陳招娣的特殊情況,讓隊員們對她多一點關心,多幫助幫助她。

在吳中量的努力下,即便陳招娣的身體尚未恢復,可她的精神卻是前所未有的振奮,陳招娣很快振作,再一次全身心投入訓練

可以說,女排世界中的陳招娣,即好像古時候征戰沙場、鐵骨錚錚的將軍一樣,就算遇到再多困難和傷痛,她也會咬牙堅持下去,從不輕言放棄,從不主動退縮。

加入女排國家隊後某一個訓練首日,教練袁偉民站在場邊問訓練一天早就精疲力盡的女排姑娘們誰想再加練一會兒?

大家都默默無言,唯有陳招娣左右看看,獨自站出來表示: 「我再加練一點兒吧。」

袁偉民給陳招娣指派的加練內容是起15個好球,要陳招娣先摸到場邊的鐵絲網,再跑回3米線用滾翻的方式救球,如此循環反復,直至15個球全部完成。

但陳招娣接到第9個球時,就已渾身發軟,腿腳無力。她咬牙想著,是自己主動提出加練的,這樣表現應該算是好的了,她現在有點兒累,該停下來休息一會兒了。

可袁偉民好似沒有看見陳招娣的疲憊一樣,依舊全場隨意扔球,「冷酷」看著陳招娣滿場亂「飛」。

陳招娣實在受不了了,她沒有去接第9個球,袁偉民見狀,直接扣除陳招娣一個「好球」,給她多加了一個「未完成量」。陳招娣不為所動,第10個球也沒有去接,袁偉民果然又扣了她一個「已完成好球」。

陳招娣的心火一下子上來,她轉身走到場邊抱起自己的衣服,說了句 「我不練了」,便 向外走去。

袁偉民在原地慢條斯理地說道: 「你要是今天走了,我明天保准第一個就訓練你。」

陳招娣頓住,心說自己就這么離開,確實十分「掉價」、丟面子,於是她折返場地,繼續加練。

誰知練了一會兒,她又受不了了,想離開。最後還是第三次回到場館,以驚人毅力完成了15個好球的目標。

在陳招娣擁有的綽號中,有一個比較特別,叫「獨臂將軍」,是因為她有一年比賽時左臂橈骨斷裂,卻沒有停止訓練,在2個月後的比賽里以綳帶吊住左臂的方式,靠單手出戰,震驚觀眾而獲得的。

郎平說,陳招娣的堅韌不只一次,還有很多回。她印象中最深刻的一次是在1981年日本世界盃決賽,陳招娣於賽前訓練不慎扭傷腰部,引發老毛病腰間盤突出。

袁偉民問走路都很困難的陳招娣,晚上比賽能不能上?陳招娣無比堅定表示: 「當然,沒問題,我肯定上。」

結果,打完全場比賽,陳招娣連頒獎台都「爬」不上去,無奈由郎平背她回住所,幫她洗漱,換洗衣服的。

又有一回,陳招娣因腰疼難忍去看醫生,醫生對她說如果她再這樣打排球,以後可能會癱瘓。但陳招娣完全不聽,繼續故我地投入她所熱愛的排球事業中,為排球燃燼生命。

陳招娣的努力未曾白費。1981年重組的女排在陳招娣的帶領下走向第3屆世界盃賽場,贏下中國首個女排世界冠軍,自此開創中國女排 「五連冠」 的黃金時代,帶傷上場的陳招娣無疑是功臣之一。

次年,老女排姑娘們又和陳招娣一起站到了第9屆世界排球錦標賽和亞運會的冠軍領獎台上。

陳招娣用她的故事、她的堅韌向世界展示了什麼才是真正的「中國女排精神」。

1983年,陳招娣當選全國人大代表,並出任「八一」女排隊副政委一職。1986年,陳招娣先是出任青年女排隊教練,後成為中國女排隊教練。

同年,陳招娣確診癌症,經歷兩次大手術,戰勝病魔,卻不得不告別心愛的排球事業,退居二線,靜心休養。

1993年,陳招娣又一次回到 體育 局,相繼擔任局長、副政委等職務。2006年,陳招娣晉少將軍銜。

工作中的她很嚴謹,常常說自己亦是普通人,也有不懂的問題。以前陳招娣是女排運動員,天天泡在訓練場,沒時間去學其他東西,而今離開賽場,她總算有功夫把過去的「遺憾」一項一項「補回來」。

工作上遇到什麼不了解的內容,陳招娣都會主動虛心向別人請教,半點兒前輩和將軍的架子也沒有。

譬如某一年,陳招娣、孫晉芳、張蓉芳三人在德國賽場上就曾以3人聯合朝前排跑動扣球的方式令觀眾一時間分不清究竟是誰主扣。隊員默契對整個隊伍而言,是非常重要的。

陳招娣把自己對排球事業發展的經驗分享給大家,並著重推廣青少年排球。她表示,年輕才是運動員的「財富」,讓更多的孩子在年少時熱愛排球、享受和參與排球,那麼好苗子自然也就多起來了。

她希望中國排球事業能永遠紅火厲害下去。

除卻排球,生活里的陳招娣也非常喜歡乒乓球。她告訴別人,她初二以前最喜歡打乒乓球,可惜後來沒時間,現在則是老了,體力跟不上,只能小打幾場。

她很注重身體鍛煉,早上會打一會兒太極,晚上和家人去附近公園散步,一邊走一邊聊聊今天工作,說說最近煩惱,一塊樂呵樂呵。

當然,陳招娣的愛好可不僅限「體力」,她亦有文藝的愛好,比如國畫。走入陳招娣的家中,會看到她家的牆面掛了許多由她自己繪制的國畫作品。

每當旁人問她水平怎樣,陳招娣總會謙虛回答: 「不能比,不能和別人比,我就是三腳貓的功夫。」

閑暇在家,陳招娣喜歡看韓劇,說《看了又看》是她特別喜歡的一部,總是真的看了又看。女兒郭晨記憶中的母親則更多幾分柔情。

每一次出差,陳招娣從不會忘記與家人通話。回到家看到家裡亂糟糟的,她也不生氣,而是在第一時間把家中收拾干凈。

陳招娣最愛叮囑女兒按時吃飯,不能太瘦。她會親自下廚,為家人烹制拿手好菜;會為女兒的成績感到驕傲,尊重女兒的隱私,不幹涉女兒的決定;會體諒年輕人的難處、緊跟年輕人的步伐,在別人陷入困境時,及時引導幫助。

她就像是一位溫柔的朋友,細心嚴謹、端莊大氣,用極具人情味的人格魅力影響身邊的每一個人,也讓大家都對她心生喜愛和敬佩。

她是陳招娣,是永遠覺得自己僅僅是個普通人,從不輕易服輸的陳招娣。

⑵ 陳招娣的生命最後半個月,一向堅強的她和女兒說:要不別治了

2013年4月5日的早上10點,北京八寶山東禮堂的現場,悲傷和哀痛籠罩了整個禮堂,連禮堂外的鴿子都莫名地失了聲,似乎是感受到了現場沉重的氣氛。

這里正在舉行一位中國女排扛迅洞伍鼎人物的葬禮,到場的有她曾經親密無間的隊友,有女排主教練袁偉民,也有她最親近的家人們。

而更多的人群則是圍聚在禮堂外面,他們是禮堂里這位女排女神的球迷。這些人有的來自北京當地,有的從外地匆忙趕來,而他們來此的目的都是一樣:再看一眼這位自己心中的偶像。

裡面躺著的,是中國前女排國手陳招娣。

在中國女排健兒沖出中國,走向世界,成為十四億中國人心中最大的驕傲時,陳招娣便是這支鋼鐵女子軍團的關鍵人物,而她的離世,也成了舉國共哀之事。

一直到陳招娣離世的最後時刻,這位曾經的女排將軍都不忘關心女排的賽事,心系未來女排的發展和構圖。

病痛折磨下,她也曾想過放棄治療回家療養,不給國家添負擔,可最終,病痛還是奪走了這位女中豪傑的生命。

回首陳招娣這一生,她曾有過很多榮耀,比如世界盃賽的冠軍隊伍,又或者第六屆人大代表,亦或者是少將頭銜和女排教練,這些榮耀大多與女排之間關系密切,而陳招娣最引以為傲的還是女排將軍的外號。

少將的頭銜,女排運動員的身份,這兩份分別是運動場和國家授予的榮耀,而在陳招娣心中,這兩份榮耀同等重要。

時間倒轉回故事的開始,還是在陳招娣高中那年。在1972年,陳招娣開始接觸系統的排球訓練,她在杭州市業余體校和北京體校青訓隊進行了長達一年的排球訓練。

或許很多人不知道,其實這位後來的女排將軍在初次接觸女排時,竟也曾被認為是「沒有天賦」。在教練的眼中,陳招娣算不上是天賦型選手,但是天賦和努力同等重要。

在家中人的支持和自己的興趣導向下,陳招娣堅持了下來,別人用一份的功夫,她用兩份甚至三份。

早上五點,她已經早早在訓練場蓄勢待發,訓練結束後,她依舊一個人留在訓練場練習白天打不出的球。

這份刻苦勁甚至鼓舞了她的身邊人,也打動了那位曾經說她沒有排球天賦的教練。而最終陳招娣骨子裡那股不服輸的勁支撐著她一直走到了最後。

一年後,陳招娣從北京體校青訓隊畢業,同年她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並且入選八一排球隊。

八一隊隸屬於中國人民解放軍,入選這支隊伍的運動員們既是運動員,又是軍人。

這種特殊的雙重身份,讓他們在運動場的戰場上所向披靡,而陳招娣便是加入了這支英雄隊伍。

或許正是因為出生軍中,紮根於軍中,陳招娣才會對部隊有那麼深層的感情。

在這支鐵血隊伍里,英雄輩出,而陳招娣也打出了自己的風格,被人號為「拚命三郎」,靠著這份努力,她成了後來打出中國的女排團隊的關鍵一員。

寶劍終將出鞘,在袁偉民教練的帶領下,中國女排這只養了許久的寶劍終於出場,從此,世界排球迎來了中國女排的時代。

秘魯世錦賽,女排隊3比0打敗東道主,奪得首個冠軍。洛杉磯奧運會,中國女排隊3比0戰勝美國蟬聯三連冠的消息鼓舞了整個華夏大陸。

東京世界盃,中國女排3比1拿下巴西隊。

再到前捷克斯洛伐克世錦賽,女排連戰八場,連勝八場,拿下了屬於她們的世界首個五連冠隊伍榮耀。

女排的五連冠曾讓這支隊伍屹立於世界之巔,而女排精神,也成了一個形容詞。

2006年,中央軍委批准了陳招娣的少將軍銜,這位曾和中國女排一同走向世界的女排姑娘獲得了自己人生的第二大最重要榮耀。

陳招娣說,如果奪冠是一個運動員的最高榮耀,那麼當將軍就是一個士兵的最高榮耀,而現在,自己已經夢想成真。

正是這么一份特殊的殊榮,讓陳招娣有了女排將軍的美譽。

而事實上,在賽場這一特殊的戰場上,陳招娣也的確無愧於這一美譽,她覺得自己出自八一隊,也是一名軍人,是一名上戰場的軍人,只不過屬於她的戰場是國際的大小排球賽事。

每一場比賽中,陳招娣總是拼勁全力,帶傷上「戰場」也是常有的事,有一場比賽前,陳招娣的手臂受傷,所有人都勸她休息,可是陳招娣卻強忍下自己的顫乎疼痛,配合著整個隊伍拿下了比賽。

女排隊員和少將的身份,在陳招娣畝或的身上,完美地交叉到了一起。

可英雄總會遲暮,而曾經的女排將軍,也會因為病痛的折磨苦不堪言。

在陳招娣從排球前線退下後,她也未曾真正離開過運動場,她成為了女排新教練,規劃著新一代女排姑娘們的運動生涯,看著這些新生代的女排姑娘們,陳招娣感覺自己的心態也年輕了起來。

可是在雄圖大志未曾實現之際,陳招娣卻早早被病痛折住了步伐,她患上了直腸類癌,這一疾病折磨了這位女排將軍生命的最後幾年。

其實,這一切早就已經有所預兆,外界媒體曾多次報道陳招娣可能得了直腸類癌,而她的父母,姐姐以及弟弟都患有類似的病症,這一病症困擾了陳招娣和她的家人們。

兩次大手術後,陳招娣的病情本來已經趨於平穩,可在幾天後,她的病情卻又突然惡化,她的狀態時而清醒,時而糊塗,在她生命的最後半個月,一向堅強的陳招娣竟和身邊朝夕相伴的女兒說,要不別治了。

一方面,陳招娣的病已經發展到了極度的惡化狀態,病痛無時無刻不折磨著她。 另一方面,陳招娣覺得這個病既然已經醫無可醫,那不如回家去,走完人生的最後一程。

最終,在反復的煎熬下,陳招娣沒有挺過去,在五十八歲的年紀早早離開了我們。

2013年4月5日,陳招娣的葬禮正式在北京八寶山東禮堂舉行。

送別那天剛好是清明,剛下的一陣雨彷彿是為陳招娣而下,從6點起,北京八寶山東禮堂的門口就已經陸陸續續有人群聚集,他們有的來自北京本地,但更多的是來自五湖四海的粉絲,為了送別偶像,他們共聚此地。

女排奪冠一晃已經是好幾年前,可對於這些曾經的鐵粉來說,這卻彷彿是昨天。

門口聚集的粉絲大多數已經人到中年,各種生活的壓力本已經讓他們抽不出多少空擋,可是得知陳招娣的去世,他們還是自發聚集到一起。

還有陳招娣曾經的戰友們,那些共創中國女排奇跡的姑娘們也都來了,教練袁偉民,郎平,孫晉芳...已經不再年輕的女排姑娘們再次齊聚一堂,卻沒想到已經是天人兩別。

在主教練袁偉民的帶領下,參加葬禮的送葬人群陸陸續續進場。後面跟著的女排隊員們忍不住掉下眼淚,停滯了步伐。

袁偉民轉過頭來,對身後的隊伍說了一句: 「別掉隊,都跟上」。

頓時,眼淚噴涌,這是曾經袁偉民在教導他們時常用的口頭禪,而如今,她們都來了,可隊伍卻已經少了一人。

在悲痛中,葬禮一步步推進,可一切都已經結束,人群依舊久久不願意散去,人們停留在這里,彷彿這兒有陳招娣留下的氣息。

袁偉民和郎平們一同將一個花環裁剪,變成了排球的模樣,其上寫了「老女排全體隊員」。他們相信,這是對於陳招娣最好的懷念和慰藉。

在陳招娣的遺體被火化後,她的家人們從陳招娣的骨灰中找到了數根鋼釘,這些都是曾經女排的輝煌背後所要經受的磨難。

有拚命三郎之稱的陳招娣從來不是嬌柔之輩,在女排隊伍里,她釘死在前線,為每一次進球而揮灑每一滴汗水。出了女排隊伍後,陳招娣依舊是奮戰在女排的一線,而這也是她能夠被中國人民解放軍授予少將殊榮的原因。

在陳招娣身上,「女排精神」四個字被展現得淋漓盡致。

在旁人的眼中,陳招娣或許是一位女排名將,是一位軍隊中英姿颯爽的女將軍,可是在陳招娣的女兒郭晨心中,其實母親也只是一位平常的母親,而不尋常的地方,或許就在於陳招娣身上展現的女排精神,給自己帶來的鼓舞。

郭晨在長大成人工作後,和自己的母親一樣,選擇了投身於運動行業,做了一名排球運動員,如今則是擔任排球裁判。

這或許在很多人眼中是一段佳話,可事實上,郭晨選擇和母親投身於一樣的行業,甚至是同一種運動,的確是因為母親的深遠影響,以及母親曾經打造的傳奇,但是陳招娣從一開始,卻不願意女兒和自己一樣,去從事運動行業。

而當年的女排姑娘們的後代們,其中有十多位姑娘,可是選擇和母親一樣打排球的,也僅僅只有陳招娣一人。

一方面,在她們看來,兒孫自有兒孫福,完全沒有子承父業,左右自己女兒的意志。

另一方面,她們都曾經為排球付出過一切,也經歷過這份痛苦,所以他們也自然知道這份榮耀背後的不容易,陳招娣不願意女兒繼續打排球,正是怕女兒吃不消這份苦。

再加上女兒從小就患有心肌炎,陳招娣更不願意讓女兒和自己一樣從事排球運動。

其次,人們總是忍不住有對比心理,曾經打造了輝煌的女排姑娘的女兒,和母親一樣從事同樣的行業,那是不是要青出於藍而勝於藍,或者不亞母親風采,不管她們做的有多好,總是免不了被拎出來和她們的母親做對比。

正是因為這些原因,陳招娣不願意讓郭晨打排球,甚至曾經是堅決無比: 「你不許去!」

排球給了她輝煌,可她卻不願女兒重蹈覆轍。

不過,在女兒的堅決態度下,陳招娣還是妥協了,而在陳招娣生前,很多場排球聯賽上,常常可以看到一副溫馨的畫面。

郭晨在場邊擔任裁判,而在她後面,則是坐著她的母親陳招娣擔任比賽監督。

母女在同一片賽場工作,這也成了球場的一段佳話,而這也是郭晨心中最美好的回憶。

說到動情之處,郭晨忍不住掉淚: 「我每次最需要她的時候,她總會出現,可是以後呢,她就這么走了...」

如今的郭晨依舊繼承著母親的事業,在賽事的一線進行裁判執法。

至於陳招娣的丈夫,如今則是在從商。陳招娣被世人稱為女排將軍,可見她對於女排和部隊的特殊感情,而她最珍視的感情,也同樣來自於部隊。

在生前談及自己丈夫郭小明時,陳招娣曾說: 「我們是在部隊認識的,他轉業後開始下海經商,我們倆互不幹涉彼此的工作,遇到事情一起商量解決。」

提到丈夫時,陳招娣臉上總是抑制不住的笑容。

可本想白頭到老的二人,最後卻早早被迫陰陽兩別。

在陳招娣葬禮當天,面對前來見招娣遺容的人群,郭小明雖然自己已經是忍不住紅了眼,但仍在安撫大家情緒, 「招娣給人留下了很多值得回憶的東西,感謝大家的支持和關心。」

的確,陳招娣這位女排將軍給大家留下了太多太多的回憶,女排精神一直到今天,依舊在影響著世人,而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這些給我們帶來支持和依靠的女排姑娘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