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沈陽經濟區規劃
擴展閱讀
今日頭條客服電話 2024-11-17 10:38:48
5月27月股票行情 2024-11-17 10:20:43
股份公司設立獲取股票 2024-11-17 10:15:29

沈陽經濟區規劃

發布時間: 2023-08-29 14:31:27

A. 沈陽的經濟未來會有那些發展前景怎麼樣

沈陽經濟區望眼東北亞

強音:在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背景下,以沈陽為中心的遼寧中部城市群與以大連為中心的遼寧南部沿海城市群集聚構成全國大城市最為密集的遼中南大都市帶,有望成為21世紀乃至東北亞區域經濟發展的核心之一。

兩大概念解讀

經濟區:即由多種生產要素組成的「地域經濟共同體」,其實際意義在於其各部分空間上的接近和性質上的統一。

沈陽經濟區:是以沈陽為中心,通過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輻射和吸引,與周圍經濟社會活動聯系緊密的地區形成的「區域經濟共同體」。其地域范圍並非一成不變,而是隨經濟體制和經濟運行方式的改變,以及中心城市沈陽的經濟實力和服務功能的增強有所變化,因此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將分階段進行。

沈陽經濟區的組成

依據目前省內經濟情況,沈陽經濟區將由遼寧中部城市群中部分城市的主要區域組成,即沈陽市、撫順市(不含清原、新賓)、本溪市(不含桓仁)、鞍山市(不含岫岩)、遼陽、鐵嶺市(不含西豐、昌圖)。

沈陽經濟區的規劃思路

以老工業基地調整與改造、實現新型工業化和現代化為目標,以提高城市競爭力和綜合實力為中心,以城市間經濟、社會聯系為基礎,以行政協調領導為保證,實施區域一體化、城鎮協調發展、生態經濟戰略、真正將沈陽經濟區建設成為開放型、一體化和現代化開放型城市組合,成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唐」地區之後的第四個增長極或核心區。

沈陽經濟區近中遠三大建設目標

近期目標:加快結構調整與區域整合步伐,拓展沈陽中心城市功能,充分發揮沈陽作為區域性中心城市的作用,將沈陽經濟區建成更加一體化的網路組合型城市群,成為一個高效的有機整體和真正一體化的經濟區。

中期目標:加強沈陽經濟區與「京津」、「山東半島」的經濟合作與聯系,使其成為環渤海經濟圈的又一重要增長極。

遠期目標:使沈陽經濟區成為東北亞經濟圈中具有國際競爭優勢的大都市圈。

沈陽經濟區六大戰略構想

強音:沈陽經濟區是開放式的「城市集合」,因此,經濟區的構建與發展,必須從促進發展與健全制度兩方面著手,加快對經濟區城鎮體系及交通、信息、能源、環境等基礎設施進行整合。

構想一:產業互補,避免浪費

本著優勢互補、共同發展的原則,沈陽經濟區將重點發展裝備製造和原材料工業,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各城市要從整個經濟區考慮支柱產業和主導產業的發展,形成合理分工、合作競爭的發展格局,堅決杜絕產業同構化現象,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浪費。

構想二:陸路交通一體化

專家認為,沈陽經濟區應以交通一體化為基礎。沈陽經濟區內,各城市之間應該在城市間長100公里的距離內,有方便的交通方式讓人們工作通勤、日常公務、購物、旅遊、休閑。在高速公路建設上,今後將形成以沈陽為中心的「一網、七射、兩環」的公路格局。一網即經濟區內公路網;七射為沈陽—康平、沈陽—新民高速公路與現有的五條高速公路;兩環即經濟區內鐵嶺—撫順—本溪—遼陽—遼中—新民—法庫—鐵法—鐵嶺的環形快速通道與沈陽三環繞城高速公路。

構想三:擴建桃仙新建空港

今後,沈陽經濟區將強化機場服務功能,擴建沈陽桃仙國際機場,將其建設成為設施一流的東北地區空運中心,並爭取成為國家級樞紐機場;在此基礎上規劃建設沈陽經濟區的第二空港,與桃仙國際機場共同構築經濟區空中對外聯系通道。

構想四:沈陽經濟區人口總規模2400萬

沈陽經濟區將本著一個核心、多個副中心的都市圈戰略建設,即「釜底加薪」做強中心城市沈陽,「錦上添花」激勵副中心城市鞍山、撫順、本溪、遼陽、鐵嶺發展,「雪中送炭」扶持海城、開原、新民等縣級市。整個經濟區將形成「一核、6副、10星」的網路化組合城市群,力爭盡快實現經濟區人口規模2400萬人的目標。一核是中心城市沈陽,人口規模可以發展到1000萬人;6副是鞍山、本溪、撫順、遼陽、鐵嶺、營口六大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為500-1000萬人;10星是海城、開原、鐵法、新民等10個中小型城市,人口總規模可以發展到300-600萬人。

構想五:「024」打遍沈陽經濟區

信息化提升城市化的水平和等級,沈陽經濟區建設,要求區域范圍內大力發展電話網、數據通信網、移動通信網、智能網等網路建設,使經濟區通信網的規模容量和技術水平達到全國先進水平,以適應信息化社會的多層次需要。力爭繼北京、上海、廣州之後建設沈陽通信地球站,使之成為又一個國際通信網的對外介面,力爭實現沈陽經濟區統一的024長話網。

構想六:山、城、田、海統籌建生態

沈陽經濟區生態系統將建設以山(東部山林地區)、城(區域內城市化地區)、田(中部農田林網地區)、海(渤海)為基礎,利用山脈、水體、森林、田園建設城市間的綠化與生態隔離帶,利用自然水系和交通走廊建設城市生態走廊。

沈陽經濟區與「長三角」、「珠三角」過招

強音:廣州市規劃局局長潘安和同濟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諸大建教授分別對「珠三角」和「長三角」區域發展戰略進行了詳細的論述,並就二者與沈陽經濟區的優勢進行了一番對比。盡管目前沈陽經濟區無論是城市規模等級還是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均無法與「長三角」和「珠三角」相提並論,但專家們一致認為,沈陽經濟區未來所具有的巨大發展潛力不容小視。

第一回合:城市規模等級對比

「長三角」面積10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76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753人,城市數69個(含縣級市);「珠三角」面積4萬多平方公里,全部人口2306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553人,城市數28個(含縣級市);沈陽經濟區面積5.9萬平方公里,全部人口近19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315人,城市數11個(含縣級市)。專家認為,以上三大城市群的共同特點是,都形成了由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縣城、中心鎮與集鎮組成的七個層次等級,各類城市呈現出寶塔型特點。但沈陽經濟區在第一、第二層次上與「長三角」、「珠三角」相比,規模和數量上都存在差距。區內城鎮體系不盡合理,特大城市、大城市多,中小城市少且不發達,城市群結構呈現嚴重的「頭重腳輕」狀態。小城市和小城鎮無論數量和實力都不及「長三角」和「珠三角」。

第二回合:區域綜合經濟實力對比

改革開放以來,長、珠三角充分利用國內外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使社會經濟得到前所未有的迅速發展,成為全國最具活力的地區。相對而言,沈陽經濟區受傳統計劃經濟體制影響,在轉軌過程中體制性、機制性和結構性矛盾還較為突出。

第三回合:區域中心城市基礎設施對比

除了建成區綠地覆蓋率占優,沈陽在人均城市建設資金、人均日生活用水量、人均擁有道路面積、萬人擁有公交車輛幾項主要指標方面,與廣州、上海的基礎設施建設相比仍處明顯劣勢。

三大優勢決定沈陽穩坐經濟區頭把交椅

強音:沈陽所具備的三大優勢,必將使其穩坐沈陽經濟區中心城市這一「頭把交椅」,並帶動區域經濟共同發展,實現多贏。

優勢一:區位居中四通八達

沈陽地處遼寧中部城市群、環渤海經濟圈和東北亞經濟圈的中心位置,是溝通關內外聯系的咽喉,聯系東北經濟腹地與沿海經濟帶的黃金通道。獨特的地理、區位和交通優勢是沈陽成為中心城市的基礎性前提條件。

優勢二:經濟增長速度「如飛」

沈陽 G DP連續多年保持兩位數的增長,「九五」期間年均增長12.8%,2002年增速居全省之首。沈陽對周邊城市已經形成了產業、人才、技術、資金、信息集聚的綜合效應。從開放度看,沈陽有駐沈領事館5個,成為東北地區的對外窗口,並同13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穩定的經貿關系。

優勢三:資產存量適合孕育重大項目

沈陽工業門類齊全,配套能力強,其資產存量大,固定資產達1000多億元,十分適合發展重大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容易創造出先導性的產業優勢,國家扶持老工業基地改造和振興的優惠政策,必將為沈陽發展注入強大的動力。

建設部副部長談沈陽經濟區

建設部副部長仇保興應邀參加了研討會,他對沈陽經濟區的提出和建設規劃給予充分肯定。他認為,遼寧省省委、省政府及時提出沈陽經濟區的發展,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非常重要,甚至用沈陽經濟區是現階段生產力發展與城市化發展程度的必然產物和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一大幸事來高度概括沈陽經濟區的重要意義。他同時也對沈陽經濟帶的發展提出兩點中肯的建議,即,要考慮全國三大都市帶的均衡發展,還要考慮全球化產業轉移的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