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擴展閱讀
招行手機銀行股票賬戶 2025-01-23 03:01:46
那個股票軟體可周期排序 2025-01-23 02:49:26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發布時間: 2023-09-03 02:39:18

❶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什麼意思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釋義:

善的人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

語出《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wù),故幾於道。」指的是: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不與世人一般見識、不與世人爭一時之長短,做到至柔卻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氣度。

在道家學說里,水為至善至柔;水性綿綿密密,微則無聲,巨則洶涌;與人無爭且又容納萬物。水有滋養萬物的德行,它使萬物得到它的利益,而不與萬物發生矛盾、沖突,人生之道,莫過於此。

(1)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擴展閱讀

《道德經》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同諸葛卧龍所注《人力無為。人意爭萬物而不讓,取萬物之所善,故幾於盜矣。居福地,心魔淵,與偽善,言偽信,政自治,事利能,動善時。夫無不爭,故深尤。》之意相反也!

①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上善即最善。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來說明"聖人"是道的體現者,因為聖人的言行有類於水,而水德是近於道的。

②處眾人之所惡:即居處於眾人所不願去的地方。

③幾於道:幾,接近。即接近於道。

④淵:沉靜、深沉。

⑤與,善仁:與,指與別人相交相接。善仁,指有修養之人。

⑥政,善治:為政善於治理國家,從而取得治績。

⑦動,善時:行為動作善於把握有利的時機。

⑧尤:怨咎、過失、罪過。

Update:

水乃天德之象。(《莊子*外篇》第一十五章《刻意》)

❷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的全文

上善若水

老子(八章)
原文:

上善若水(1)。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2),故幾於道(3)。
居善地(4),心善淵(5),與善人(6),言善信(7),正善治(8),事善能(9),動善時(10)。
夫唯不爭,故無尤(11)。

--------------------------------------------------------------------------------

說明:
(1)上善若水,

【注】最完善的德性,好像水一樣。上善,《辭海》:「猶至善也。上,高也。《爾雅·釋親》郭註:高者,言最在上也。善,倫理學名詞。凡具有人格者之負責行為,其自身有絕對價值者曰善。」

吳澄說:「上善,謂第一等至極之善,有道者之善也。」

(2)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校】帛書甲本作「水善利萬物而有靜,居眾之所惡」;乙本作「水善利萬物而有爭,居眾人之所亞」。傅、王本如此,從之。

【注】水善於利益萬物,而不爭私利,居處眾人所厭惡的地方。

王安石說:「水之性善利萬物,萬物因水而生。然水之性至柔至弱,故曰不爭。眾人好高而惡卑,而水處眾人之所惡也。」

吳澄說:「蓋水之善,以其灌溉浣灌,有利萬物之功,而不爭處高潔,乃處眾人所惡卑污之地。」

(3)故幾於道:

【注】因此幾乎同於大道。幾,《辭海》:「微也,《易·系辭》:『幾者動之微,吉之先見者也。』近也,《易·小畜》:『月幾望。』庶幾也,《漢書·東方朔傳》:『可幾而見也。』通冀。」此處老子借水喻道,以水性喻道性,故庶幾於道也。

肖天石說:「水之為德,善利萬物而不爭,不舍晝夜而不息,流行萬古而不已,無遠弗屆而不竭,日趨下流而不止、處眾人之所惡而不遺。道亦猶然,故曰幾於道。」

(4)居善地,

【注】居處良善的地方。

肖天石說:「居善地,則順世適性以為安,利人濟物以為懷,故能無爭而自得也。」

(5)心善淵:

【注】心神善於淵靜,即心不外馳,靜如淵泉止水。淵,《小爾雅·廣詁》:「深也。《管子·度地》:『出地而不流者,命曰淵水。』《莊子在宥》:『其居也。淵而靜。』郭註:『靜之可使如淵。』」

范應元說:「心善淵者,中常湛靜。」

肖天石說:「心善淵,則清虛湛澈以為守,潛龍勿用深藏,故能神鑒而自明也。」

(6)與善人:

【校】帛書甲本作「予善信」。「善信」系下句「言善信」中文,此處顯有脫簡;乙本作「予善天」。傅本如此,從之。王本作「與善仁」。

【注】相與善為道的人。

(7)言善信:

【注】說話善於信實。

范應元說:「言善信者,聲不妄發。」

(8)正善治:

【校】帛書如此,從之。王本同。傅本作「政善治」。張松如說:「古書『政』、『正』本多通用。」陳鼓應此處作「政善治」,意為「為政善於完成良好的治績。」謹按:此處「正」應按其本義解為是。《史記·太史公自序》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正善治,」,乃是「化而欲作,吾將鎮之以無名之朴」,從而「不欲以靜,天下將自正」。(三十七章)

【注】正事善於治理。《辭海》:「正,常也。」老子說:「以正治邦,以奇用兵:以無事取天下。」(五十七章)「清靜可以為天下正」。(四十五章)正者,奇之反。

司馬遷說:「李耳無為自化,清靜自正。」

范應元說:「政善治者,德惟無私。」

肖天石說:「改善治,則能端拱無為而自治,化育萬物而自然,故能安和百姓而無名也。」

(9)事善能:

【注】事業善於勝任。能,《辭海》:「勝任也。」范應元說:「事善能者,無所不通。」

(10)動善時:

【注】行動善於把握時機。時,《辭海》:「適合時宜曰時。」

司馬遷說:「與時遷徙,應物變化。」

肖天石說:「動善時,則時然而善發以為幾,與時偕新以為行,故能萬世以便聖人而不惑也。」

(11)夫唯不爭,故無尤:

【注】正因為它不爭,因此沒有怨尤。

范應元說。「夫惟不爭,是以無過而全德盡善也。」

肖天石說:「夫無私則自無爭,無爭則自無尤。」

❸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什麼意思

1、意思是:最善良的人好像水一樣,默默地付出,善於滋潤大地中的萬物並且不與萬物相互爭奪資源。本句節選自《道德經第八章》,將人的高尚情操同滋潤萬物的水相比,襯托出人的善良。

2、原文: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3、譯文: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樣。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居住在善於選擇地方,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有條有理,辦事善於發揮能力,行動善於把握時機。

正因為他與世無爭,所以才不會招惹怨恨,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擴展閱讀:

上善若水的現實意義:

1、冰雖為水,卻比水強硬百倍。越在寒冷惡劣的環境下,它越能體現出堅如鋼鐵的特性。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一種境界,百折不撓。

2、水化成氣,氣看無形,若氣在一定的范圍內聚集在一起形成聚力,便會變得力大無窮,動力無比。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二種境界,聚氣生財。

3、水凈化萬物,無論世間萬物多臟,它都敞開胸懷無怨無悔地接納,然後慢慢凈化自己。這是成功人生的第三種境界,包容萬象。

4、水看似無力,自高處往下流淌,遇阻擋之物,耐心無限,若遇菱角磐石,可把菱角磨圓,亦可水滴石穿。這是成功人生的第四種境界,以柔克剛。

❹ 《老子》——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譯文: 具有高尚德行的人如同水一樣。水善於滋養萬物而不與之爭奪,匯聚在人們都不喜歡的低窪之地,因此,它接近於「道」。居於低窪之地,思慮深邃寧靜,結交善良之人,說話遵守信用,為政精於治理,處事發揮所長,行動把握時機。正因為不爭,所以沒有過失。

解讀: 本章以水為喻,講了「謙下」、「不爭」的道理。水,柔靜溫和,滋養萬物,從不爭奪,甘於卑下,這正與天道相吻合。因此,老子認為,最好的品格應該是像水一樣為人處世,才能沒有過錯。

「居善地」,就是把自己的位置放低,但在境界上卻達到了很高的位置;「心善淵」的意思是,老子認為,悟道人的心就像深淵一樣,看上去是空的,但內心中卻有深邃的思想。如果一個把自己的位置放低,把自己的心放空,心裡覺得沒什麼大不了的,高的位置也沒有那麼重要,那麼內心的糾結就會變少,事情也能做得更好。

「與善仁」的意思是給予的時候要懷著仁慈之心,盡量給予,不要索取;「言善信」就是說說話要有誠信,不要朝令夕改;「正善治」就是善於治理,是說一個人要管理他特別擅長操作的事情;「事善能」的意思是在做事的時候特別有本領,能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幹;「動善時」,行動起來要善於根據時間來調整自己的狀態,考慮到時機是否成熟再去做相應的事。

老子講的這些道理,都是極高明的行事法則。如果我們能夠把這些道理悟透了,形成自己的品性,你做事時就會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如何因勢利導、順勢而為。

❺ 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求出處

語出春秋時期老子(李耳)的哲學作品《老子》第八章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

意思是至善的人性如流水,水善於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能夠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於「道」。

善於接受居處的位置;心胸善於保持沉靜而深不可測;待人善於真誠、友愛和無私;說話善於恪守信用;為政善於精簡治理,定國安邦;處事善於發揮所長;行動善於把握時機。至善的人所作所為正因為有不爭的美德,所以沒有過失,也就沒有怨咎。

(5)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擴展閱讀:

創作背景

據文獻記載,老子靜思好學,知識淵博。他的老師商容教授知識過程中,老子總是尋根問底,對知識非常的渴望。為了解開自己的疑惑,他經常仰頭觀日月星辰,思考天上之天為何物,以至於經常睡不著覺。

後來,商容老師「實乃老夫之學有盡。」推薦老子入周都深造。文獻記載:」老子入周,拜見博士,入太學,天文、地理、人倫,無所不學,《詩》《書》《易》《歷》《禮》《樂》無所不覽,文物、典章、史書無所不習,學業大有長進。博士又薦其入守藏室為吏。

守藏室是周朝典籍收藏之所,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書,汗牛充棟,無所不有。」通過這段經歷,老子積累了豐富的學識,也使他遠近聞名。

老子生於春秋戰國時期,當時的環境是周朝勢微,各諸侯為了爭奪霸主地位,戰爭不斷。嚴酷的動亂與變遷,讓老子目睹到民間疾苦,作為周朝的守藏史,於是他提出了治國安民的一系列主張。

參考資料:網路-水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