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GDP萬億城市競爭力報告里哪些城入圍「萬億俱樂部」
中國已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雖然對GDP的考核趨於淡化,但是這個指標仍很關鍵。GDP達到1萬億元,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指標。經濟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7年中國城市GDP總量進行計算,發現在2016年「萬億GDP俱樂部」12名成員的基礎上,長沙和無錫成為新晉者。
中國已步入高質量發展階段,雖然對GDP的考核趨於淡化,但是這個指標仍很關鍵。GDP達到1萬億元,被認為是衡量一個城市經濟活躍度的重要指標。
21世紀經濟研究院分析師通過對2017年中國城市GDP總量進行計算,發現在2016年「萬億GDP俱樂部」12名成員的基礎上,長沙和無錫成為新晉者。
⑵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包含哪些指標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是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依據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環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標。
城市競爭力研究會應用自主創立的GN評價指標體系,調查了包括港澳台地區在內的中國34個省級城市和295個地級市,根據經濟、社會、環境、文化四大系統及多項指標,作出城市競爭力的綜合評估,至2015年已連續13年發布相關排行榜。
⑶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的歷年報告
中國城市競爭力排名,北京連續四年位居第四,排名前三的仍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
2008年3月28日上午,《2008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發布,這份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的藍皮書是中國城市競爭力課題組第六次發布的年度報告,報告對全國200個地級以上城市的綜合競爭力進行定量研究和分析。
報告對52個最具競爭力的城市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發現在8項影響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指標中,公共部門競爭力北京排在第一;人才本體競爭力前三名是香港、上海、北京;創新環境競爭力前三位是上海、香港、北京。
藍皮書分析,人才本體競爭力北京排在第三位,因為北京經濟發達,對人才的吸引力較大。藍皮書也指出,人才過度聚集會加劇地區間經濟的不平衡。
報告對一些城市提升競爭力的做法進行經驗提煉,遴選出10個年度最佳案例城市:東莞用製造業帶動城鄉一體發展;上海擔當著區域龍頭,此外,還有其他8個城市入選最佳。
綜合競爭力前十名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高雄、蘇州、杭州、天津
人才競爭力前十名香港、上海、北京、深圳、澳門、杭州、無錫、武漢、南京、大連
企業競爭力前十名佛山、上海、深圳、香港、東莞、寧波、杭州、南京、蘇州、中山
創新環境競爭力前十名上海、香港、北京、重慶、澳門、天津、深圳、廣州、杭州、廈門
生活環境競爭力前十名香港、深圳、北京、上海、廣州、東莞、澳門、廈門、杭州、哈爾濱
社會環境競爭力前十名上海、香港、北京、重慶、澳門、天津、深圳、廣州、杭州、廈門 2009年4月1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行「2009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暨中國城市競爭力研討會」。報告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比較後排出了座次。
中國最具競爭力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青島、天津、蘇州、高雄。
綜合增長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鄂爾多斯、河源、清遠(三個城市並列)、鐵嶺、遼源、海拉爾、營口、通化、包頭、巴彥淖爾。
經濟規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為: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廣州、天津、台北、佛山、杭州、東莞。
經濟效率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高雄、新竹、台中、澳門、深圳、東莞、東營、台南。
發展成本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海口、亳州、鄂爾多斯、基隆、台北、成都、高雄、三亞、延安。
產業層次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深圳、上海、台北、新竹、台中、高雄、澳門、台南。
生活質量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上海、澳門、深圳、北京、台北、克拉瑪依、廈門、馬鞍山、新竹。
從總體來看,東南高西北低的格局未變,環渤海城市提升速度最快;珠三角、長三角、環渤海和台灣四大區域分享中國城市競爭力前十名城市;特大城市壟斷城市體系高端,中等城市最具發展空間;95%的城市綜合增長率超過10%,內蒙古城市增長競爭力全國第一;中國城市發展水平內地省份江蘇最高。
在城市全球城市綜合競爭力方面,中國城市總體處在全球的中下水平,中國城市之間的競爭力差異巨大。中國競爭力最強的城市香港僅排在全球500個城市的第26名。全球經濟增長速度最快的前10名城市有8個城市屬於中國,依次是包頭、呼和浩特、煙台、東莞、中山、惠州、濰坊、蕪湖。全球增長前50名的城市中,中國有40個。 2010年4月26日,中國社科院發布《2010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報告對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進行總體比較發現:中國競爭力最強的前十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深圳、上海、北京、台北、廣州、天津、高雄、大連、青島。
報告又對294城市中的56個重點城市的環境競爭力及其分項競爭力進行比較,並發布了《中國城市主要產業本體競爭力報告》:
主要產業本體競爭力:北京奪魁,副省級省會勢頭強勁,東南區域發展不平衡。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北京、東莞、上海、杭州、香港、重慶、武漢、成都、廣州、濟南。
建築業競爭力:「紹興模式」當仁不讓,區域分布平均。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紹興、重慶、杭州、成都、昆明、台州、濟南、武漢、北京、長沙。
製造業競爭力:東南區域優勢顯著,地級城市活力明顯。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東莞、上海、深圳、寧波、惠州、無錫、珠海、蘇州、杭州、中山。
物流服務業競爭力:北京最好,省會直轄市整體領跑。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北京、沈陽、上海、武漢、廣州、香港、徐州、南昌、太原、南寧。
消費性服務業競爭力:特區競爭優勢明顯,大陸地區北京一枝獨秀,其他城市提升空間巨大。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澳門、香港、北京、杭州、東莞、大連、上海、南京、武漢、長沙。
企業創新能力競爭力:江浙地級城市成績顯著,港澳地區仍有提升空間。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蘇州、紹興、南通、上海、北京、深圳、徐州、嘉興、寧波、揚州。
社會性服務業競爭力:東莞優勢領跑,京滬分居二三。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東莞、北京、上海、福州、蕪湖、天津、重慶、廣州、揚州、深圳。
生產性服務業競爭力:北京、東莞、香港優勢顯著,東南區域實力不俗。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北京、東莞、香港、福州、大連、上海、深圳、廈門、杭州、南寧。
科研機構競爭力:紹興榮膺榜首,東南區域整體實力強。競爭力前10名依次是:紹興、上海、北京、南通、蘇州、深圳、徐州、台州、成都、揚州。 2011年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大連、長沙、杭州。
報告對城市競爭力指數構成指標的全國294個地級以上城市綜合競爭力進行分析和比較發現:
綜合增長競爭力:東北增速保持領先,東南實現較快恢復。前十名的城市:鄂爾多斯、鐵嶺、白山、遼源、營口、包頭、防城港、朝陽、白城、清遠。
經濟規模競爭力:城市總體水平上升,城市間差距增加。前十名的城市:上海、香港、北京、廣州、深圳、天津、重慶、佛山、台北、杭州。
經濟效率競爭力:內地的人均產出提升迅速,地均產出有待加強。前十名的城市:台北、香港、台中、高雄、新竹、澳門、東營、東莞、佛山、基隆。
發展成本競爭力:整體指數上升,沿海局部下降。前十名的城市:海口、三亞、亳州、香港、咸陽、台北、基隆、台南、常德、長沙。
產業層次競爭力:總體產業層次較低,內地提升較快.前十名的城市:北京、香港、上海、台北、基隆、深圳、高雄、新竹、台中、台南。
收入水平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香港、台北、澳門、新竹、高雄、基隆、台南、、台中、上海、北京。
幸福感競爭力:我國城市居民整體上比較幸福,幸福感均值呈持續上升特徵;各城市居民的幸福狀態呈現逐漸收斂趨勢;經濟發達程度與幸福感的「倒U」趨勢已經顯現。幸福感指數競爭力前十名的城市:石家莊、臨沂、揚州、承德、濱州、萊蕪、鶴壁、包頭、北京、新竹。
按照城市競爭力的理論框架,報告對城市競爭力的影響因素進行研究,對全國56個重點城市的12個原因性的分項競爭力進行比較發現:
人力資本競爭力:人才資源質量亟待提升,教育競爭力差距最大。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上海、北京、廣州、天津、武漢、杭州、南京、深圳、廈門。
金融資本競爭力:資本質量相對較高,融資體系期待完善。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北京、上海、深圳、廣州、杭州、蘇州、成都、天津、南京。
科學技術競爭力:城市間投入分化嚴重,區域發展相對失衡。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蘇州、深圳、天津、成都、西安、杭州、紹興、武漢。
經濟結構競爭力:產業高級化程度低,在變革中快速前行。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蘇州、杭州、深圳、上海、紹興、福州、廣州、台州、揚州。
基礎設施競爭力:整體提升較快,區域發展失衡。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上海、廣州、北京、香港、天津、深圳、中山、青島、佛山、鄭州。
綜合區位競爭力:中國經濟重心向東移動,中心城市發展錦上添花。前10名城市依次是:北京、上海、香港、廣州、重慶、哈爾濱、天津、深圳、武漢、長春。
生態環境競爭力:海濱城市固有優勢顯現,特大城市整體亟待提升。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杭州、廈門、蘇州、威海、珠海、深圳、揚州、紹興、煙台。
商業文化競爭力:整體表現良好,差距越來越小。前10名城市依次是:中山、寧波、香港、煙台、青島、深圳、杭州、廈門、合肥、常州。
經濟制度競爭力:市場發育度整體最好,經濟自由度差異最大。前10名城市依次是:泉州、煙台、常州、香港、中山、無錫、揚州、威海、紹興、蘇州。
政府管理能力競爭力:政府服務能力總體最好,政府創新能力有待提升。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澳門、上海、深圳、南京、廈門、杭州、北京、長沙、寧波。
企業管理能力競爭力:民營企業需大力支持,產品和服務質量不高。前10名城市依次是:杭州、香港、澳門、廈門、蘇州、青島、中山、上海、威海、佛山。
對外開放競爭力:區域開放不夠均衡,內外開放不夠協調。前10名城市依次是:香港、東莞、深圳、上海、蘇州、廣州、北京、澳門、珠海、青島。 2012年5月21日在北京「2012年城市競爭力藍皮書發布會「上。發布社科文獻出版社出版的《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報告根據較為完善的指標體系和成熟的計量方法得出的研究結果,對2012年中國兩岸四地294個城市競爭力指數進行具體比較和格局分析發現:
2012年前10名的城市依次是:香港、台北、北京、上海、深圳、廣州、天津、杭州、青島、長沙。分別被珠三角、環渤海、長三角、中部和台灣等5大區域分享,總體行政級別較高。2011年相比2010年前十名城市:總體差距有所縮小,位序變化劇烈。
2012年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前50名格局是:東部沿海占據7成,3成多為地級城市。佛山、蘇州和無錫居地級市前3名。2012年相比2011年前50名變化情況:中部城市數量增加,地級城市提升較快。副省級城市中2012年相比2011年提升位次最多是成都,上升了8位。省會城市中,南昌提升位次最多,為10位;地級市中,南通提升位次最多,為7位。
2012年城市競爭力的總體格局:東部城市整體強,西部城市個別強。東南地區城市整體競爭力排名較高,多集中在前100強。2012年相比2011年總體格局變化情況:城市間差距進一步縮小。
中國社科院《2012年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中國社科院社會科學研究所發布的一個城市綜合競爭力排名,依據經濟、人民生活水平、環境、教育、科技、政府行政能力等指標。
城市競爭力排名30強名單:
01-10 香港 台北 北京 上海 深圳 廣州 天津 杭州 青島 長沙
11-20 大連 佛山 澳門 蘇州 無錫 沈陽 成都 高雄 南京 東莞
21-30 武漢 寧波 鄂爾多斯 濟南 合肥 包頭 常州 基隆 東營 廈門
和諧城市
該報告顯示,在和諧城市競爭力排名中,除了香港與澳門位列冠亞軍,「北上廣」均沒有進入前10位。其中,北京排第14位、廣州第19位、上海第21位。
該課題組成員楊傑介紹,和諧城市的比對中,指標包括戶籍制度、行政透明度、社會安全等。他解釋,「北上廣」未進前10,主要有兩個原因:首先,這3個城市的戶籍制度比中小城市嚴格很多,中小城市基本完全放開了戶籍制度。
「從人和人之間機會平等的角度來說,戶籍制度越嚴格說明人和人之間的機會平等越差,機會不平等可能對和諧的程度影響比較大。」楊傑說。
另一方面,他表示,社會犯罪率和經濟發展水平有正相關關系,北上廣這些大城市犯罪率相對高一些,這對整體和諧程度的影響比較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幾年經濟增長較快的直轄市天津排在第133位,重慶排在第210位。報告認為,這說明經濟的發展並不會必然帶來社會的和諧。 2013年5月19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和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了2013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
報告首次使用宜居、宜商、和諧、生態、知識、城鄉一體化、信息和文化等8個方面68個客觀指標,構建了城市可持續競爭力即未來競爭力指數。 藍皮書專家表示,把宜居作為城市的基本和首要功能,推動城市協調、和諧、可持續發展,才能真正提升城市競爭力。
藍皮書顯示,北京的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第六,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四。在可持續競爭力分項中,北京的知識城市競爭力排名第一,宜商城市競爭力指數排名第二。但是在宜居城市排名中卻位列第74位。
藍皮書指出,2012年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和可持續競爭力排名前十的城市中,港澳台地區、東南沿海地區和環渤海地區三分天下。其中北京可持續競爭力排名第四,排名前三的分別為:香港、上海和深圳。
城市競爭力部分項目排名(前10名)
可持續
香港、上海、深圳、北京、廣州、澳門、杭州、青島、無錫、濟南
綜合經濟
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廣州、北京、蘇州、佛山、天津、澳門
宜居
香港、澳門、無錫、常州、珠海、蘇州、威海、海口、鎮江、中山
宜商
香港、北京、上海、廣州、佛山、蘇州、深圳、武漢、青島、杭州
和諧
香港、澳門、濟南、西安、深圳、青島、威海、大連、廈門、寧波
生態
澳門、香港、南昌、隨州、上饒、黃山、景德鎮、煙台、九江、廣州
知識
北京、上海、深圳、香港、南京、杭州、廣州、天津、武漢、大連 2014年5月9日,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財經戰略研究院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中國社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共同舉辦的《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No.12》發布會在京舉行。 藍皮書主題為「滬蘇浙皖,一個世界超級經濟區已經浮現」。
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排名:
前10位:香港、深圳、上海、台北、廣州、北京、蘇州、天津、佛山、澳門
宜居城市前10:
珠海、香港、海口、三亞、廈門、深圳、舟山、無錫、杭州、上海
生態城市競爭力前十名:香港、黃山、澳門、鄂爾多斯、十堰、揚州、南寧、咸寧、大連、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