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牟』字的漢語拼音是什麼
牟
móu
另有發音mu,音同木,多用於姓氏
一、姓氏起源 1、牟姓始祖可追溯到上古的祝融氏,淵源甚遠。根據《風俗通》所載,牟姓是一個子爵之國,是上古有名的祝融氏的後代,也是以國為姓。《元和姓纂》上記載,《風俗通》上說,牟是一個子國,是祝融之後,漢代有太尉牟融,鉅鹿。牟,本來是二三千年前的一個古國,位於現在山東蓬萊縣的東南,《春秋》就有記載。 2、這個古國,根據過去學者的考證,是傳自上古祝融氏,在周朝時是一個子爵之國,而牟氏家族,便是其後裔「以國為氏」而姓牟。望族出於山東。
二、郡望平陽郡
三、歷史名人
牟長,東漢臣、學者。樂安臨濟(今山東高青東南)人,字君高。早年習《歐陽尚書》,不仕王莽。建武二年(26),大司空宋弘特辟,拜博士。出任河南太守,在任教授生徒千餘人。因墾田不實免官。後復征為中散大夫。著有《尚書章句》,俗稱《牟氏章句》,早佚。
牟融(?-76),東漢臣、文人。字子優。北海安丘(今屬山東)人。少博學,以大夏侯《尚書》教授。以司徒茂才為豐令。明帝永平五年(62)入代鮑昱為司隸校尉,歷大鴻臚、大司農、司空等,官至太尉。《隋書·經籍志》有「《牟子》二卷,後漢太尉牟融撰」。
牟子,東漢末學者。一說名子博,後世傳為牟融。蒼梧郡(今廣西梧州)人。原為儒生,博通經史諸子。無意仕宦。後由儒入佛,兼習《老子》,作《理惑論》,論證佛、道、儒觀點一致。
牟融,唐詩人。德宗、憲宗間在世。隱居學道,終身不仕。以詩聞名,尤擅七律,詩風清麗雅閑,時有佳句。
牟益(1178-?),南宋畫家。字德新,吳郡崑山人。理宗、慶宗時為畫院待詔,工畫花竹翎毛,尤擅渲染,兼擅書畫,善畫人物,工篆書。《圖繪圖鑒》雲其「畫入能品」。《畫史會要》載晚年喜篆書,深究古文,嘗取詛楚、石鼓、鍾鼎等文為辨證一編,以糾釋文之誤。代表作品有《牧牛圖》、《搗衣圖》等。
牟子才(?-1265),南宋臣。字存雯,井研(屬四川)人。嘉定十六年(1223)進士。助修《中興四朝國史》,擢史綰檢閱。言大臣不公,史嵩之怨,通判吉州。後遷工部侍郎,賈似道忌憚,知溫州。累遷禮部尚書,致仕卒。《宋史》載其「事親甚孝」,為官清廉,「身後家無余貲,賣金帶乃克葬」。有《存齋集》。
牟巘(1227-1311),宋元之際學者。字獻甫,一字獻之,學者稱陵陽先生。井研(今屬四川)人,徙居湖州(今屬浙江)。以父蔭入仕,後登進士第,曾為浙東提刑。理宗朝,累官至大理少卿,以忤賈似道去官。恭宗德佑二年(1276),元兵陷臨安,即杜門不出,居凡三十六年。工詩文,其詩風格與蘇軾相近;文章亦典實詳雅。著有《陵陽先生集》。
牟應龍(1247-1324),宋末元初學者。字伯成,吳興(今屬浙江)人。宋咸淳進士,時賈似道以高第誘之,應龍拒之不見。及對策時,具言上下內外之情不通,國勢危急之狀。考官不敢置上第,調光州定城尉。以疾辭不仕。宋亡,元吏部尚書以書招之,應龍不答。已而起家,教授溧陽州。晚以上元縣主簿致仕。宋亡時,應龍之父牟巘已退任,父子自為師友,討論經學,以義理相切磨,於諸經皆有成說,唯《五經音考》盛行於世。善為文,長於敘事,時人求其文者甚多,故以文章大家稱於東南。
牟俸(?-1479),明臣。巴(今川東、鄂西一帶)人。景泰初進士。授御史,巡按雲南。天順元年(1457)任福建僉事。成化中,歷官江西按察使、右副都御史。曾巡撫山東、蘇、松。為政崇尚嚴厲,盡心荒政,救活飢民不可勝數。欲摧毀抑制所部巨室,怨恨誹謗四起,被中官汪直誣告,下獄,貶戍湖廣。成化十五年(1479),死於戍所。
牟昌裕(1747-1808),清臣。字啟昆,號松岩。山東棲霞人。乾隆五十五年(1790)舉進士,選翰林庶吉士。後授禮部主事。逾年改工部虞衡司主事。歷遷都水司主事、營繕司員外郎、郎中,充九年(1804)順天鄉試同考官。授江南道監察御史。奉命巡查京城,抽查通州運京漕米。擢雲南道掌印監察御史,轉河南道。屢上章疏,以能言聞名。
其他牟姓名人有東漢學者牟卿、牟紆;宋官吏牟桂、牟及,抗元義士牟大昌,畫家牟谷、牟仲甫;元將領牟全,隱士牟楷;明官吏牟魯、牟完、牟斌,詩人牟綸;清大臣牟雲龍,數學家牟庭等。近當代牟姓名人有政治活動家牟生、牟玲生、牟緒珩、牟本理,民主革命者牟鴻勛,國民黨將領牟中珩,物理學家牟維強,化學家牟世芬,建築專家牟陶成,氣象學家牟維豐,農學家牟齊寬、牟會孝,草原學家牟新待,水利專家牟其焜,醫學家牟震先、牟善初、牟德俊、牟弦琴、牟華桂、牟玉書,心理學家牟煒民,經濟學家牟宗燦、牟以石,哲學家牟鍾鑒、牟博,歷史學家牟安世,外國語專家牟緒典,翻譯家牟瑜玲、牟惠萍,編輯家牟相欣、牟玉青,圖書館學家牟仁隆、牟實庫,字體設計家牟紫東,學者牟宗三,古典文學專家牟世金、牟玉亭,作家牟少玉、牟國璋、牟懷珂、牟心海、牟崇光,詩人牟決明,畫家牟桑,攝影師牟航遠,音樂教育家牟洪、牟英,歌唱演員牟炫甫,科教片導演牟榮光,體育活動家牟作雲,田徑教練員牟海洲等。
近 代
牟宗三,中國現代學者,哲學家、哲學史家,現代新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
現代
牟崇光:
山東棲霞人。中共黨員。1950年畢業於萊陽師范後師部。歷任長山島特區政府機關教師,山東省文聯編輯、戲曲研究室編劇,棲霞縣文化局局長,山東省藝術館副館長、省作家協會副主席及當代企業家雜志社主編、社長,編審。中國企業文化研究會副理事長,中國企業家報刊協會副會長。1951年開始發表作品。197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長篇小說《烽火》,短篇小說集《治蜜》、《郵雞蛋》、《銀色的夜晚》、《田園新色》,報告文學集《關於生與死的報告》等。
牟迅:詩人,著有《牟迅詩草》
詩人牟迅已經去世七、八多年了,茫茫人海,匆匆塵世,不知有幾人還在念及著這樣一位名氣說不上很大的詩人,但在我生命的履痕中,在我心靈的一角,牟迅卻占據了無法抹掉的位置。盡管,在這個世界上,在牟迅生前,我並不曾與他有過像樣的交往。
我憶念這位詩人,是因大約在30多年前,他的詩曾經激動過我幼小的心靈。那是在一本破舊的農民夜校的語文課本中,我曾讀到過牟迅的這樣一首小詩:「踩著露水,/披著月光,/雄雞叫著送出庄。/『哪裡去?』/『賣余糧!』/陣陣笑聲隨風揚。/車輪飛,/馬蹄忙,/煙塵蒙蒙鞭聲響。/前隊過了翻身橋,/後隊還在幸福塘。」(《賣余糧》)。這樣直白淺露的詩,也許已很難引起當今讀者的興趣了,但在當時的我看來,「露水」、「雞聲」、「馬蹄」這樣一些本是農村中最為平常的景物,卻彷彿具有了神奇的靈性,令我迷戀不已。詩中那濃郁的生活氣息,那歡樂祥和的氣氛,喚起了一個鄉村少年對生活最初的詩意憧憬,使我童年時代的生命得以滋潤,使我開始更為真切地體味到人間的光彩與溫馨,從此便也記住了「牟迅」這樣一個名字。那時的我,當然不可能想到,生活中並不總是充滿了詩情畫意,伴隨著一場即將而至的狂風暴雨,危險已在悄然逼近這位尚是山東大學學生的詩人。同許多不幸者一樣,牟迅終於很快因詩致禍,被打成「右派」分子,以「負罪」之身,開始了長達了22年的勞教生涯。
人生充滿了許多的偶然,想不到幾十年之後,我與牟迅相遇了。那是在省作協大樓的《當代企業家》編輯部里,經由主編王兆山學兄的介紹,我得知那位正在忙著處理稿件的瘦癯中年人,竟是我童年時代就已熟知其名的詩人牟迅。但由於生性木訥,除了投去景仰的目光之外,我沒有主動與詩人說話。第二次見面是在千佛山醫院孔孚老師的病房裡,牟迅也是來探望住院的孔先生的,這次才算是真正相識了。也正是在這一次見面中,我得知牟迅已身患絕症。但令我驚嘆的是,牟迅竟毫無凄然之色,而一直在興致勃勃地談論氣功之於癌症的療效,洋溢著已經戰勝了病魔的自豪與興奮,並露出後背,讓我和孔老師看癌毒為氣功排出所形成的黑色斑塊。離開醫院,與牟迅一起走到街上時,突來一陣小風,掀走了他那頂頗顯個性風度的白色禮帽,牟迅一邊揮手向我道別,一邊跳躍著去追揀那頂在馬路上旋舞的帽子。又一次令我沒有想到的,那在秋風中躍動的身影,那充滿生命自信的手勢,竟會是牟迅在這個世界上留給我的最後印象了。時隔不久,我便從報紙上看到了他去世的消息。就是在看到這則消息的前幾天,我收到了他寄贈的詩集。我猜想,這很可能是牟迅親筆簽名送出的最後一本詩集了。
在牟迅寄來的詩集中,我讀到了諸如「去做個巢吧,/在浮游的雲片上。/就是睡著,/也在飛翔......」(《小鳥》)之類佳作,但遺憾的是,我在集子中沒有找到那首當年曾經激動過我的小詩。牟迅顯然是以更高的要求編選了自己的詩集,然而,使我無法忘卻牟迅的,牟迅作為詩人之於我的意義,我以為仍應首先歸之於那首被他棄置未選的《賣余糧》。
牟其中,頗具爭議的中國現代有名企業家
· 1940年, 出生於四川省萬縣(今重慶萬州)
· 1988年9月,南德經濟集團於天津開發區成立。
· 1992年, 牟自稱資產高達20億元人民幣,被稱為中國的首富。
· 1995年,《福布斯》雜志將牟其中列入1994年全球富豪龍虎榜。 · 2000 年5月30日,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南德集團及牟其中等犯有信用證詐騙罪,判處牟其中無期徒刑,並剝奪政治權力終身;
· 2000 年8月22日,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終審判決: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 2000 年9月1日, 牟其中在湖北省洪山監獄開始入監服刑。
· 2003年9中秋, 牟被改判為有期徒刑18年。
· 2004 年3月19 日,南德集團正式收到民事再審的開庭傳票,傳票通知:關於涉及南德集團的信用證墊款及擔保糾紛一案,定於 2004 年3月30日— 4月2日在湖北省高級人民法院新審判大樓公開開庭審理。但因故又被無限期推遲。
牟偉華:
著名新媒體投資人,現任濟南都市生活網CEO,資深互聯網技術專家、資本運作專家、美國思科認證工程師。
[編輯本段]關於「牟」作為姓氏的發音爭議
牟在新華字典里作為姓氏發音被標注為"mou"一直以來存在很大爭議,北方的牟氏族群一直讀作木音。說起來有一個淵源:牟氏是來自大約4000年前的那個東夷小國---牟子國。而她的遺址,就在現在的山東省煙台市牟平區與福山區交界處,隸屬於煙台市的牟平區正是因為牟子國在其境內而得名。現如今,牟平區的牟讀作「Mu」,而在這周圍方圓數百公里范圍內的數萬名牟氏後人,也一直用當地方言自稱姓「Mu」。 根據中國民俗文化傳統,姓氏與地名的發音應該是同源的。所以,我認為,牟氏族人的姓氏應該讀作「Mu」。
之所以會出現在普通話里牟字讀「Mou」現象,本人認為,這與中國當今普通話標準的制訂者的地域來源有關。據我對中國方言的研究,中國目前流行的普通話,主要是由來自四川(郭沫若)和來自江浙一帶的眾多著名學者,以北方方言為基礎,以北京話發音規律為標准,大量吸收了吳方言和西南官話的詞彙而確定下來的。很顯然,許多個別字的發音正是在吸收了江浙方言的標准之後被收入普通話詞彙表的。據我與江浙一帶牟氏族胞的交流經驗得知,他們的方言就是把牟讀作「Mou」的。所以,於是,普通話里的牟字發音被讀作「Mou」就不奇怪了。……在當代官方漢語普通話的標准制訂過程中,至少代表北方方言的勢力,沒有在牟字的發音上掌握話語權,因而將一個中古漢語的發音標定為了當今官方語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