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草根是什麼意思
什麼是草根。什麼是草根性。草根化這個詞越來越多的出現在我的面前。不禁疑問什麼是草根化?中文wiki沒有專門的解釋?《現代漢語詞典》並沒有這個詞條的解釋,但總算是找到了比較滿意的解釋。「草根」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認為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同政府或決策者相對的勢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grass- roots單列為一個詞條,釋義是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如果把詞目與釋義互換,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換成這幾個義項,有的換得成,有的換不成。 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應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 shunz 發表於2005-01-20 9:37 AM 至少「無權」還是草根的特徵之一吧。 mayue 發表於2005-01-20 10:19 AM 草根和有權無權,地位高下沒有關系。 它應該有兩個特點:一,頑強。應該是代表一種「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生命力;二,廣泛。遍 布每一個角落。所以,我們每一個在自己鍵盤上堅持更新的Blogger都是草根。網路業應該是一種草根文化(grass-rooted culture),他所能表述的是一種非主流、非正統、非專業或曰愛好者,甚至純然出自民間草澤的人所構成的群體,他們使之區別於那種固步自封、惟我獨尊的所謂正統的,主流的聲音,有其獨立存在的理由和獨特優勢。
什麼是草根文化
管制而沒有充分發展,博客提供給媒體精英和潛在媒體精英一個發揮機會。既然媒體精英進入博客寫作市場,那麼在充分競爭之後,中國博客發展一定和美國的Blog反專業主義、反精英主義發展完全相反,所以中國的博客之後的發展,一定是繼續精英化,而不是像在美國祖先一樣草根化。
其實不用再多說什麼了,那些指望通過BSP的首頁,給自己的blog帶來流量的草根們,恐怕只好先把自己弄成精英再說了。看看新浪推薦的優秀blog吧,余華、張海迪、潘石屹、徐小平……真是夠精英的。如果幸運,說不定你可以在左下角「最新更新BLOG」那裡露一小臉H綣?沒Ф嗔耍?憧贍芰?庖恍×車幕?岫濟揮校?拖衲歉靄?擁南詼??諞豢諉灰У劍?詼?諉灰У劍?諶?諞Ч?恕?
Dan Gillmor的書《We The Media》,副標題是「Grassroots Journalism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民治民享的草根新聞)。我不否認精英的影響力,實際上新浪正是在利用他們的這種影響力,來吸引草根們到它的網站上開始blog,這會很有效果。但互聯網正在把影響力賦予那些以前不具有影響力的人,就像undersound所說的,blog圈是條長長的尾巴,而每個blogger都是這個尾巴上的那麼一點。這就是《紐約時報》所說的,「Everyone is famous for 15 people」(每個人都可以在15個人中大名鼎鼎。via Hopesome)。這15個人,可能包括你的戀人、朋友、同事,你對他們的影響力,可能遠遠超過那些精英們對他們的影響力。安替告訴你應該看超女,你可能不會看,但你的女友告訴你應該看超女,你就真的看了。
回到前面說的媒體管制,實際上所有的管制都是一部分人對另一部分人的管制,一部分精英對另一部分精英話語權的剝奪。所以很多話安替不能在報紙上說,只能在自己的blog上說。不過我不認為寫blog的安替還是精英,只不過他的blog的讀者略多於其他blog而已,像《讀者》那樣擁有幾百萬讀者,暫時還沒戲。就算是人民日報社長,如果他成了blogger,恐怕也沒人會拿他當精英。
從媒體的角度看blog,它的讀者總數正在快速增加。盡管每一個單獨的blog都很小眾,但它們的讀者再少,也一定會有最忠實的。整個blog圈的讀者絕對是個可以跟任何媒體相抗衡的數字,這就是長尾的威力。
管制幾個精英很容易,但管制幾百萬blogger,很難。中國的blog圈不可能走向精英媒體的道路,因為再微弱的聲音也有發出來的慾望和可能。門戶網站用精英做招牌,目的還是吸引大量的草根。blog讓草根不再只是充當襯托精英的背景,至少在15個人中,每個blogger都是一個主角,不管他們能不能被選上BSP的首頁。
什麼是草根文化
九月 23rd, 2005
看到一篇文章題為:草根的力量!沒明白!於是乎網路了一下!
豁!!除了我地球人都知道,關於草根文化的文章真多,申勁:草根文化的勝出,呂本富:草根的力量比較大,博客網:草根文化的覺醒,草根文化里的天津。
不少了,看了這些文章你應該會差不多明白了!「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應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
「草根」直譯自英文的grass roots。有人認為它有兩層含義:一是指同政府或決策者相對的勢力;一是指同主流、精英文化或精英階層相對應的弱勢階層。陸谷孫主編的《英漢大辭典》把grass roots單列為一個詞條,釋義是①群眾的,基層的;②鄉村地區的;③基礎的;根本的。如果把詞目與釋義互換,即把「草根×」或「草根××」中的「草根」換成這幾個義項,有的換得成,有的換不成。
所以「草根化」也就是平民化,大眾化等等。。。但從各種文章來看,實際應用中的「草根化」的含義遠比以上的解釋來得豐富。
最後總結:我落伍了!文章看少了!
Entry Filed under: 隨心所寫, 推薦閱讀
1 Comment Add your own
• 1. aNiu』Blog » 䦨ellip | 九月 23rd, 2005 at 4:21 pm
[…] 只有到了今天,文字才真正脫離了英雄主義的色彩,變成了個人主義的東西。在這個互聯網的時代里,語言文字推動了它高高在上的地位。從以前的『博客』到現在的『播客』,甚至以後的『維客』,每個人都可以擁有一份自己的『網路報紙』、『網路廣播』或『網路電視』。正如超級女生在電視上『想唱就唱』,人們在網上也可以『想寫就寫』、『想說就說』,甚至『想秀就秀』,網路成為了草根民眾張揚個性、表現自我的最佳場所。即使『妖媚』如芙蓉姐姐這樣的普通女孩,只要敢於張揚、勇於表達,也可以一夜成名。互聯網時代的草根民眾顯示出了前所未有的力量。 […]
草根文化
草根(grassroots)一說,始於19世紀美國,彼時美國正浸於掏金狂潮,當時盛傳,山脈土壤表層草根生長茂盛的地方,下面就蘊藏著黃金。後來"草根"一說引入社會學領域,"草根"就被賦予了"基層民眾"的內涵。
近來文化研究,學人多有引用"草根"一說者。野草因其平凡而具有頑強的生命力;野草是陽光、水和土壤共同創造的生命;野草看似散漫無羈,但卻生生息息,綿綿不絕;野草永遠不會長成參天大樹,但野草卻因植根於大地而獲得永生。
野草賦有民眾精神,它甚至於帶著頑固的人性弱點,草根性具有強大的凝聚力,更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和獨立性。天津的衛文化、碼頭文化、小洋樓文化共同派生於天津文化的草根性,草根文化應該被認同為天津文化的最根本特性。
草根文化,是相對於御用文化、殿堂文化而言的。生於民間,長於民間,沒有經過主流意識的疏導和規范,沒有經過文化精英的加工改造,充滿著鄉土氣息,涵蘊著豐富的生活共識,草根文化不僅定規著天津人的生活理念,更影響著幾代天津人的精神境界。
天津的道路倚河拓展,不求縱橫規范,只圖便利通暢。如此一條路,如彼一條街,彎彎繞繞,不管北南西東。北京人逛天津,找不著北,草根文化把皇城文化繞迷糊了,有罪,有罪。
民居也是以人為本,既有規范四合院,豪宅小洋樓,更有大雜院、"籬笆燈"。居住條件絕不是天津人身份的標志,豪門出"阿斗",市井有奇士,不以居住區炫耀自己。大雜院沒有圍牆,八方居民雜處;院里彎彎繞繞,陌生人來訪,進得來,出不去;家家戶戶門外放著煤球爐子,停著謀生的販貨車,車玻璃上寫著"李記燒雞"、"劉二爺醬肉",都是祖傳名牌。
何以天津人活得理直氣壯,源於草根情結,堂堂正正做人,是天津人的最高道德准繩。天津商號,誠信為本,直到違法之風大盛,天津沒出過假酒,沒賣過假葯,更沒出現過販賣人口大案。不坑人,不害人,不取不義之財,構築起一個和諧的社會。
沒出過狀元,沒有文淵閣、文溯閣,沒有白鹿洞,也沒有嶽麓書院,天津卻是中國近代教育的發祥地之一。原因之一就是天津文化的草根特質--面對最廣大民眾的教育,自然是最富生命力的教育。
而天津藝苑,更顯現出了文化的草根性,戲曲界名言,北京學戲,天津唱紅,上海賺包銀。藏之宮禁,流於堂會,最多就是一種觀賞,只有天津唱紅,得到最廣大民眾的認同,經歷一次草根化過程,才具有藝術生命。作為曲藝的發祥地,相聲、大鼓,墜子、單弦、評書、時調--天津是培養藝術大師的沃野,天津人是藝術家們的知音人。再到近代幾個劇種在天津成熟,更從天津走向全國--草根性是它們共同的成功基因。
"京油子"、"衛嘴子",是中國人對北京人和天津人的總體界定,更是兩個城市人文景觀的區分,它把北京人和天津人的性格特點做了最根本的概括。說北京人是"京油子",北京人非常反感;說天津人是"衛嘴子",天津人感到驕傲。
八大菜系爭奇斗艷,愛吃的天津人自然不甘寂寞,創建了自己的美食。狗不理包子,十八街麻花,耳朵眼大炸糕,且不論這三種名吃的特色,只這三種名吃的冠名,十八街、耳朵眼、狗不理,就透著一股親切勁兒。
正所謂草根文化內涵,草根文化包裝,地地道道的草根文化,天津當之無愧。 (《北京時間》2005年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