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股票資訊 » amgen
擴展閱讀
股票買了沒人買 2024-06-22 04:26:14
港產片夜店 2024-06-22 04:25:51
怎樣買中國股票 2024-06-22 04:23:50

amgen

發布時間: 2024-06-15 03:43:35

㈠ 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的國內外進展

國外進展:1)美國
1991年2月,安進公司的產品-- 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Neupogen(G-CSF)獲得美國FDA批准,其適應症為自身骨髓移植、化療導致的粒細胞減少症、AIDS等。此葯作用非同凡響,1996年其銷售額達9.36億美元,按世界葯品銷售額排名名列第24位。1998年Amgen公司和roche公司共銷售13.44億美元。1999年銷售額達12.2億美元,2000年達12.6億美元,增長13%。
Amgen公司的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Neupogen)於1991年2月被美國FDA批准上市1997年全球G-CSF,GM-CSF銷售額分別為8.7億和3.l億美元
Neulasta為安進公司開發的Neupogen的長效劑型,即通過對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進行聚乙二醇(PEG)修飾,延長其在體內的代謝時間,因此療效更好。Neulasta在2002年獲得FDA的上市批准,並於2002年第二季度上市。Neulasta一上市就十分搶眼,2003年全年的銷售額為13億美元,其霸氣直逼EPO。
附:1.美國Amgen/Roche公司研製的rDNA G—CSF(南格司亭中文商品名:優保津),
2.Schering-Plough/Sandoz公司研製的rDNA G—CSF(莫拉司亭,Molggramostim),
2)日本
1994年,日本中外製葯株式會社研製成功並上市rhG-CSF(來格司亭,lenograstim;商品名:Neutrogin,中文商品名:諾以托或羅津),其後日本麒麟公司的rhG-CSF(商品名:中文商品名:惠爾血),緊接著日本麒麟啤酒公司的rhG-CSF進入中國市場,年銷售額約為10億日元,1995年又與中國葯廠合作,在中國分裝G-CSF。分泌型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雖有一家國內公司已經投放市場,但因其工藝水平落後,沒有形成產業規模。
國內進展
從國內的市場情況來看,CSF系列產品的市場大於EPO產品,前景非常樂觀,CSF系列產品也被認為是目前國內開發最成功的生物制葯產品,國內主要生產企業包括杭州九源和長春高新、廈門特寶等,目前已有近20家企業的產品進入市場,銷售戰場已起硝煙。但該產品的市場容量較大,前景仍可看好,2002年在全國重點醫院用葯排名第36位,還有進一步上升的可能。現我國有20多家企業生產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但規模都不大,競爭十分激烈。銷售差強人意。國內重復研製、生產現象相當嚴重,競爭激烈,投資應慎重。
我國目前生產CSF重組葯物的主要企業及其產品研發介紹:北海集琦方舟基因葯業有限公司(商品名:方舟詠迪)、北京雙鷺葯業有限責任公司(商品名:立生素®)、杭州九源基因工程有限公司(商品名:吉粒芬)上海三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商品名賽格力)、哈爾濱里亞哈爾生物製品有限公司(商品名:里亞爾英文名:LEUBENE)。
另外還有華北制葯集團金垣生物技術開發有限公司,齊魯制葯廠(商品名:瑞白),山東格蘭百克生物制葯有限公司.山東科興生物製品有限公司,麒麟鯤鵬(中國)生物葯業有限公司,深圳新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蘇州中凱生物葯業有限公司.,廈門特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成都蓉生葯業有限責任公司等。
市場前景
幾年來我國抗腫瘤葯物市場以17%的速度,與此同時,我國癌症發病率還不斷增上升趨勢,我們預計,在今後三年內該類葯物仍然講保持15%的增長速度。過去分泌型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一直依賴進口的被動局面,但由於價格昂貴(分泌型重組人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每支平均1500元),在國內也一直沒有得到有效推廣。 rhG-CSF是被醫葯界公認為是目前基因工程葯物中最具有使用價值的三個葯品之一。2002 年,該葯物的世界市場銷售額接近20 億美元。在我國,該葯品市場份額同樣也處在上升階段,市場競爭價格是影響該品種市場放大的主要因素。

㈡ 美國安進公司的美國安進公司簡介

安進公司是由一群科學家和風險投資商於1980年創建的。原供職於雅培公司的George B.Rathmann博士是該公司的創始人之一,並擔任首任董事長兼CEO。1981年公司開始運作,由風險投資商和另兩家主要投資公司共籌集1900萬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公司地址選在學術氛圍很濃的加洲Thousand Oaks,這里靠近加利福尼亞大學和加洲理工學院。由於一直沒有產品上市,公司先後於1983,1986,1987年通過公開發行股票籌集資金以維持公司的生存。安進公司在美國Nasdaq股票市場的代號為AMGN。
20世紀後10年是生物技術飛速發展的10年,也是安進公司快速成長的10年。1988年,Gordon M.Binder先生接任Amgen公司CEO時,公司規模還很小,員工僅479人,沒有任何產品上市。1989年6月安進公司的第一個產品重組人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簡稱EPO)獲得美國FDA批准,用於治療慢性腎功能衰竭引起的貧血和HIV感染治療的貧血.1991年2月公司第二個產品重組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filgrastim,G-CSF)獲得美國FDA批准,其適應證為腫瘤化療引起的嗜中性白細胞減少症。安進公司的這兩個全球商業化最為成功的生物技術葯物EPO(商品名EPOGEN)和G-CSF(商品名NEUPOGEN),不僅造福了無數血液透析患者和癌症化療患者,也為公司帶來了巨額的利潤,公司也據此迅速發展壯大。(只是Amgen的當家EPO命運坎坷,在最糟糕的時候為了從強生融資1900萬就把EPO的所有海外銷售給了強生才得以生存,沒有這1900萬也很可能就沒有現在這個約千億市值的巨大的傢伙。)1992年安進公司首次躋身財富500強,當年公司產品銷售首次突破10億美元。2000年財富500強排名,安進公司排在455位。2000年在全球醫葯50強中排在21位。
目前,安進公司已擁有數千名員工,公司分部遍布全球。強大的資金支持,換來公司井然有序、儲備充足、前景光明的產品鏈條,更進一步推動公司優勢發展。作為上市公司,對股東的回報是豐厚的,若當年對Amgen公司投資100美元,那麼10年後的今天投資者將獲得近60倍的回報:5884美元!Amgen是當之無愧的國際生物技術公司的成功典範。
作為全球最大生物制葯企業之一的「安進公司」(Amgen),雖貴為全球生物醫葯產業領頭羊,擁有極強的研發能力和產品優勢,堅持在疾病治療的生物技術領域內發展,主要涉足的領域有人類基因組,癌症,神經科學和小分子化學等;但在新產品研發上依然風險很大。
為保持公司持續的成長性,2001年12月「安進」管理層天價並購了產品具有「巨型炸彈」類葯品潛質的「英姆納克斯」。安進公司宣布,以160億美元並購美國另一家生物技術領域頂尖企業「英姆納克斯公司」(Immunex)。這宗全球技術最領先、產品最具競爭力的兩家生物技術公司合並案,大大刺激了美國股市。消息宣布當天「安進公司」股價勁揚6.18%,「英姆納克斯」股價大漲13.43%,在其帶領下,美國生化股一掃一周前的陰晦,美交所生化股指數(BTK)當日收盤時大漲4.03%,納斯達克生化股(NBI)也銳升了3.65%,充分表現出美國投資者對該並購案及整個生物醫葯產業的關注和青睞。
2004年3月29日,安進宣布,將以價值13億美元的股票收購杜拉瑞克公司(Tularik)80%的股份。杜拉瑞克公司目前尚沒有產品上市,但這家總部設在南舊金山的公司因開發治療食道癌、炎症、糖尿病以及肥胖症等的葯品而頗受重視。與普通葯品開發商不同的是,這家公司開發的新葯是利用基因技術達到治療目的,因此收購這家公司有利於擴大安進公司開發新葯的市場與能力。
按照協議,安進將以相當於每股25美元的價格收購杜拉瑞克公司,比後者26日的收盤價多了47%。杜拉瑞克公司去年的營業收入為3070萬美元,虧損1.51億美元,相當於每股虧損1.8美元;而安進公司的營收則高達83.6億美元,盈利22.6億美元,相當於每股盈利1.69美元。
安進正尋求具有開發治療癌症、自動免疫以及代謝疾病的葯品,而杜拉瑞克公司在這三方面都具備優勢。2003年5月,為了合作開發治療癌症新葯,安進公司購買了杜拉瑞克約21%的股票。

㈢ 美國基因泰克公司的公司目標

基因泰克制訂了雄心勃勃的研發計劃,將推出5個抗腫瘤葯和5個免疫類產品,計劃在2010年前進入人體試驗階段,並期望屆時成為全球第一大腫瘤葯制葯公司。Avastin獲得FDA的批准及在市場上的表現極大鼓舞了基因泰克的士氣。
為了實現成為全球第一大腫瘤葯制葯公司的目標,基因泰克中止了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Nutroppin Deptot的研究,專注於Avastin等腫瘤葯物的研究和開發上。基因泰克是最早成立的生物技術制葯企業,也最早開發出生物技術葯品。 這個生物醫葯業新貴深諳創新天平的黃金定律:一邊是科學的力量,另一邊是嫻熟的商業技藝
30年前,29歲的風險投資者羅伯特·斯萬森(Robert Swanson)有了個異想天開的主意。他找到生物化學家赫赫伯·玻伊爾(Herbert Boyer),對他說,如果將其在細胞重組技術上的發現商業化,赫伯特將成為最富有的科學家之一。
1976年的全球商界還沒發明出「生物技術公司」這么個單詞,羅伯特對這個主意的狂熱令人不解。經過再三游說,赫伯特終於答應了這個建議,美國歷史最悠久的生物技術公司,基因公司(Genentech Inc.)就此誕生。
赫伯特可沒想到自己的後半輩子也就此和基因公司拴在了一起,他以科學家的身份,在副總裁的位置上坐到1990年,此後成為公司董事。而這段時間,基因公司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赫伯特退居二線的這一年,瑞士羅氏公司(Roche)收購了基因公司56%的股份,成為控股方。基因公司不負眾望,成了那些苦苦掙扎的生物科技小公司們的燈塔。去年年中,基因公司不但以950億美元的市值超越了行業老大安進(Amgen)公司,而且也將全球排名第五的統制葯巨頭默克公司 (Merck)甩在身後。
生物科技被投資者戲稱為「下一輪網路泡沫」的年代似乎真的已經過去,基因公司的「造錢」能力令同行們咂舌:去年,基因公司的利潤漲幅為 47.8%,高於安進的27.2%,同時,在它36.3%的利潤率的反襯下,Fortune500強中15家制葯公司15%的平均利潤率頓時黯然失色。
基因公司的創新秘訣看起來相當樸素:敬重科學的力量,並且利用成熟的商業手腕不惜一切保護其研發利益。 很多制葯公司的首席執行官都會羨慕喬伊·麥克蘭肯(Joe McCracken)的辦公室。從他的落地窗向外望去,舊金山海岸線迷人的景色一覽無余。然而,這位基因公司負責商業拓展的副總裁堅持,在基因公司,最好的辦公室屬於科學家,與之相比,他的「海景房」只是小巫見大巫。
基因公司希望自己成為科學家的理想世界。進入基因公司研發部門的領地,更像是進入了一個一望無際的校園。西海岸的隨意休閑和生物科技公司的自由在這里融合。員工們可以隨意享有地下商場、汽車服務和星期五的社交活動。他們還擁有健康補貼和股票期權。
赫伯特時代確立的公司傳統至今沒有改變:在基因公司內部賦予科學無比崇高的地位,以支撐研發為王的公司戰略。
一些頂級的科學家在基因公司享有特殊待遇:薪水和副總裁一樣高,但不用承擔任何管理職能。為了讓科學家真正在其專業領域做到最好,公司允許他們花大量時間在非公司項目的研究上。這使得基因公司的科學家在分子腫瘤學、免疫學和組織生長與修復上的建樹讓其他所有制葯巨頭艷羨。
在業內,基因公司還以對科學家的堅定支持而著稱——明星葯物Avastin就是一個例子。2002年,Avastin在一個晚期乳腺癌測試中失敗,致使公司股票大跌。但基因公司的科學家堅信科學測驗的結果:結腸癌葯物Avastin的確能起到治療乳腺癌的作用,問題出在臨床設計。在此緊要關頭,公司管理層站到了科學家這一邊。他們重新設計了臨床試驗,終獲成功。 事實上,Avastin作為結腸癌類葯物在2004年獲得美國食品葯品監督管理局(FDA)批文之前,耗費了15年時間進行研發。Avastin的創新之處在於:切斷腫瘤細胞的血液供應來源,使腫瘤萎縮。這個巧妙的研製視角和反復的實驗給了基因公司足夠的信心。
癌症是基因公司花費大量財力和人力探索的領域——不僅因為這是人類最難以攻克的疾病,而且因為其可觀的利潤前景,完全可以彌補投資周期的漫長。今年第二季度,Avastin剛剛創下 4.53億美元的單季銷售額。
從開始的抗結腸癌葯物到後來的治療乳腺癌明星,Avastin產生的衍生利潤相當驚人。去年3月,基因公司宣布,Avastin還能夠延長肺癌患者2個月的生命。不久之後,Avastin被輿論稱為有史以來最暢銷的葯物。
同時,科學家在小劑量使用Avastin的原理基礎上,開發出了另一種治療老年白內障的葯物Lucentis,它於今年初上市。分析師預測,Lucentis今年全年銷售額將達到11億美元。
明星葯物的長期效應並非偶然的幸運。基因公司的首席財務官勞·拉維內(Lou Lavigne)曾如此歸納基因公司的研發投資策略: 「這不是一個放多少錢在研發上面的問題,而是取決於你如何花些錢,集中於哪裡。錢要花在刀刃上。」——別忘了,在基因公司,科學家可以自由進行非公司項目的研究,這其實是葯品潛在功能的最堅實基礎。
確定核心葯物為投資重點的做法看起來起非常奏效:除擁有Avastin之外,基因公司另外兩個明星葯物:治療哮喘類葯物Xolair和治療牛皮蘚葯物Raptiva獲批於同一年上市。和Avastin一起,這些葯物在接下來幾年裡大幅拉動公司的利潤增長。新的研發仍在繼續,2005年,基因公司共有30種新葯進入臨床試驗,其中25個已經進入了最後一個階段的臨床試驗。 公司畢竟是盈利機構,單純的研發能力並不是最終訴求,事實上,對基因公司來說,研發成果大有用處:可以換來市場和渠道,也可以吸引強有力的研發夥伴,將競爭對手扼殺在搖籃中。
安進公司曾經為自己獨立於任何大型傳統制葯公司的掌控而自豪,它是靠產品線的多元化和一系列並購獲得目前頭把交椅的地位。然而,它被基因公司市值趕超的事實說明了獨立發展並不一定是新興生物制葯公司的黃金定律。如何利用傳統制葯巨頭來為自己的發展鋪路,也許是更高明的手段。
長期以來,它巧妙掌控著和大股東羅氏公司之間的平衡,既避免被羅氏控制,又始終將自己置於羅氏穩健的財務支持之下。
事實上,羅氏公司一直支持基因公司渡過漫長的研發期,還負責其產品的海外銷售和市場營銷。其合作模式可以歸結為:前者以研發優勢換取後者的財務支持和銷售網路。但事實上,和羅氏的關系只是基因公司和傳統制葯公司合作模式的一種,它與諾華(Novartis)的合作展示了另一種生存智慧:隨時注意和吸取其他科學家研發成果的精華,並在自己的新葯上市之前,成功阻止同類葯物上市。
1986年,台灣裔生物學家張子文獲得哈佛大學生物學博士學位,和妻子唐南姍在休斯敦成立了Tanox公司。他們希望找到一種抗體,能夠治療食物過敏引起的哮喘症。超過150萬名美國人患有對食物過敏,而這種過敏引發的炎症隨時會奪取人的生命。Tanox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創造了一系列抗體,其中的TNX-901會危及基因公司相應哮喘症葯物Xolair。
和很多年輕有為的科學家一樣,張因為缺少資金而無法將其研究結果商業化。好在唐南姍成功從瑞士汽巴嘉基公司獲得了投資,後者在1996年與山德士公司合並成為諾華公司。
但幾年後,獲得這一消息的基因公司宣布了在同領域的抗體項目研究成果。Tanox看到了威脅,以盜用研究成果為名將其告上法庭。然而,法院一直沒有做出對Tanox有利的判決。Tanox試圖變被動為主動,以自己的實驗成果為條件,和基因公司、諾華公司進行談判。
最終三方達成協議。投資了Tanox的諾華看來更加信任基因公司的研究成果。基因公司主導合作聯盟的研發工作,諾華和基因公司主導葯物的臨床實驗、製造和銷售。Tanox將自己的研究專利讓渡給聯盟,由聯盟選擇最有發展前景的抗體來發展葯物,Tanox可以分得葯物銷售等收入。
合作聯盟最終選擇了基因公司的抗體,TNX-901隻是作為候選抗體。不服氣的張子文開始獨立於合作聯盟自行研發以TNX-901為基礎的抗過敏葯物。1999年,基因公司和諾華公司聯名將Tanox告上了法庭。
雙方在法庭上爭論的焦點在於,Tanox認為,三方合約並沒有限制Tanox獨自進行相同目的的研究,而基因公司和諾華公司堅持所有抗體利用的權利都應屬於合作實體,無論這個合作實體是否真正著手來利用他們。
義理之爭看來只能在法庭外繼續延伸了——已經花費了7500萬美元的Tanox沒有足夠的財力來支撐起高昂的訴訟費用,決定罷手。基因公司再次成了最後贏家。Xolair於2003年獲批上市,成為了該公司當年的銷售明星。
事實上,基因公司的研發實力當然是諾華予以支持的基礎,然而如若沒有老道的生意手腕和商業策略,基因公司斷不會成為贏家。

㈣ 納斯達克100成分股名單

如下:
1.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公司-阿斯麥控股ASMLHoldingNV(US)
2.游戲開發龍頭-動視暴雪(暴雪娛樂)ActivisionBlizzardInc
3.跨國電腦軟體公司-奧多比軟體公司AdobeSystemsInc
4.美國超微半導體公司-超微半導體設備AdvancedMicroDevicesInc(高級微設備公司)
5.生物制葯公司-亞歷克森制葯AlexionPharmaceuticalsInc
6.牙科醫療設備-艾利科技AlignTechnologyInc
7.美國科技龍頭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A)公司AlphabetInc-A
8.美國科技龍頭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C)公司AlphabetInc-C
9.全球電子商務及科技巨頭-亞馬遜Amazon.comInc全球最大電子商務公司+美國科技龍頭
10.美國航空集團(美航)AmericanAirlinesGroupInc
11.美國生物科技龍頭股-安進公司AmgenInc
12.全球最大音頻放大器公司-亞德諾半導體技術AnalogDevicesInc
13.美國科技龍頭、消費電子產品-蘋果公司:AppleInc(AAPL)118
14.全球最大半導體設備商-應用材料公司AppliedMaterialsInc
15.軟體龍頭-歐特克AutodeskInc
16.人力資源外包服務-自動數據處理公司(ADP)AutomaticDataProcessingInc
17.中概股:中國搜索龍頭-網路BaiInc-ADR
18.拜瑪林制葯[BMRN]BioMarinPharmaceuticalInc
19.生物技術公司-百健艾迪BiogenIdecInc
20.全球最大在線旅遊服務商-繽客網BookingHoldingsInc
21.半導體設備的供應商-博通公司BroadcomInc
22.鐵路運輸服務-CSX運輸公司CSXCorp
23.全球最大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公司-卡得斯設計CadenceDesignSystemsInc
24.生物制葯龍頭-新基醫葯/賽爾基因CelgeneCorp
25.醫療信息技術供貨商-塞納公司CernerCorp
26.美國第二大有線電視&寬頻提供商-特許通信公司CharterCommunicationsInc
27.網路安全公司-捷邦軟體技術
28.全球知名服裝租賃商-辛塔斯CintasCorp
29.互聯網解決方案龍頭、電子--思科公司CiscoSystemsInc(CSCO)
30.軟體及解決方案公司-思傑系統CitrixSystemsInc
31.世界級的IT服務供應商-高知特信息技術
32.全美最大有線電視&第二大互聯網服務提供商-康卡斯特電信ComcastCorp-ClassA
33.美國最大會員制倉儲式量販店-好市多量販CostcoWholesaleCorp
34.中國最大的在線旅遊公司-攜程國際Ctrip.comInternationalLtd–ADR
35.美國折扣零售巨頭-美元樹公司DollarTreeInc
36.全球第二大游戲開發商-藝電有限公司ElectronicArtsInc
37.全球知名在線旅遊網-億客行ExpediaGroupInc
38.全球最大的社交網路-臉書FacebookInc
39.螺紋緊固件公司-法思諾貿易FastenalCo
40.金融服務解決方案公司-費哲金融服務公司FiservInc
41.美國生物科技龍頭-吉利德科學公司GileadSciencesInc
42.世界第二大玩具公司-孩之寶公司HasbroInc
43.美國最大牙醫器材商-亨利香恩服務/漢瑞祥HenryScheinInc
44.動物健康&水和牛奶質量檢測-愛德士生物科技IDEXXLaboratoriesInc
45.世界第二的分子診斷公司-億明達IlluminaInc
46.艾滋病&抗癌葯公司-因塞特醫療IncyteCorpLtd
47.全球最大半導體晶元製造商、微處理器-英特爾公司IntelCorp
48.美國最大理財軟體公司-財捷/直覺軟體公司IntuitInc
49.財捷/直覺軟體公司-達芬奇手術機器人IntuitiveSurgicalInc
50.汽車運輸公司-JB亨特運輸服務公司JBHuntTransportServicesInc
51.中概股:中國電商龍頭-京東JD.comInc
52.科磊半導體KLA-TencorCorp
53.半導體公司:拉姆研究(科林研發)LamResearchCorp
54.影音/固話/寬頻/移動通信服務商-自由全球公司LibertyGlobalPLC–A
55.影音/固話/寬頻/移動通信服務商-自由全球公司LibertyGlobalPLC–C
56.加拿大第一瑜伽服品牌-露露檸檬LululemonAthleticaInc
57.世界十大酒店集團之一-萬豪國際酒店管理集團MarriottInternationalInc
58.半導體-美信集成MaximIntegratedProctsInc
59.拉丁美洲最大電商平台-自由市場公司MercadoLibreInc
60.半導體公司-微芯科技公司MicrochipTechnologyInc
61.美國最大的電腦內存晶元商-美光科技MicronTechnologyInc
62.全球最大的電腦軟體提供商-微軟MicrosoftCorporation/MicrosoftCorp(MSFT)
63.全球領先巧克力餅干零食生產商-億滋國際MondelezInternationalInc
64.美國飲料龍頭-怪物飲料(怪獸飲料)MonsterBeverageCorp
65.荷蘭仿製葯公司-邁蘭制葯公司MylanInc
66.半導體&顯卡公司-英偉達NVIDIACorp
67.半導體龍頭公司-恩智浦半導體NXPSemiconctorNV
68.信息存儲服務公司-網路器械公司/美國網存(網路器械公司)NetAppInc
69.中概股中國門戶網站-網易NetEaseInc–ADR
70.全球最大流媒體播放服務商-奈飛公司NetflixInc
71.零部件配飾-奧萊利(奧賴利)汽車零配件O'ReillyAutomotiveInc
72.美國最大卡車製造公司-帕卡公司(佩卡公司)PACCARInc
73.網路支付龍頭公司-貝寶PayPalHoldingsInc
74.薪酬代發服務提供商-沛齊公司PaychexInc
75.全球最大無線晶元廠商-高通公司QualcommInc
76.生物制葯公司-再生元制葯RegeneronPharmaceuticalsInc
77.全美第三大折扣百貨-羅斯百貨RossStoresInc
78.天狼星衛星廣播公司SiriusXMHoldingsInc
79.半導體集成電路公司-思佳訊SkyworksSolutionsInc
80.全球最大的咖啡連鎖店-星巴克StarbucksCorp
81.互聯網安全技術龍頭-賽門鐵克SymantecCorp
82.全球最大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供應商-新思科技SynopsysInc
83.美國第三大移動運營商-T-MobileUSInc
84.視頻游戲發行商-Take-Two互動軟體Take-TwoInteractiveSoftwareInc
85.電動汽車龍頭-特斯拉汽車公司TeslaMotorsInc
86.全球領先的半導體公司-德州儀器TexasInstrumentsInc
87.全球第五大食品和飲料公司-卡夫亨氏公司TheKraftHeinzCompany
88.跨國傳媒公司-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y-FirstCenturyFoxInc-A(US)
89.跨國傳媒公司-二十一世紀福克斯公司Twenty-FirstCenturyFoxInc-B(US)
90.美容沙龍零售商-烏爾塔美妝(尤它美容)UltaBeautyInc
91.全球最大航空公司-聯合大陸控股公司UnitedContinentalHoldingsInc
92.全球最大網路安全認證公司-威瑞信VeriSignInc
93.風險評估公司-VeriskAnalyticsInc
94.商用階段制葯公司-福泰制葯公司VertexPharmaceuticalsInc
95.全球最大醫葯流通公司-沃博聯醫葯WalgreensBootsAlliance
96.硬碟廠商-西部數據公司WesternDigitalCorp
97.北美最大保險及再保險公司之一-韋萊韜悅公司WillisTowersWatsonPLC
98.賭場娛樂-永利度假酒店WynnResortsLtd
99.全球領先環保發電廠-埃克西爾能源公司XcelEnergyInc
100.全球最大可程式化邏輯元件廠-賽靈思公司XilinxInc
101.網路拍賣及購物龍頭-億貝(易趣)eBay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