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京东那些员工有股票分配
您好
京东纳斯达克挂牌,各种现场报道涌来,微信朋友圈热闹的很,一时间多了很多「假装在纽约」的朋友。其实,我也不知道这些人兴奋的原因,你们也不买京东股票,也不是京东员工,激动什么呢? 你看看京东员工多淡定,唉,你别说,还真是很少见京东的一线员工说什么。我认识的一些人都没什么动静,丝毫感觉不到他们的激动,多少有点奇怪。
前几天看到有人说,京东不少员工现在根本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股票,据说不少人都是口头被告知股票数量,签的是空白合同,乍一看还以为是恶搞,这可能么? 毕竟是大公司了,不至于做这么不正规的事情。不过我问了几个人后今天得到了确认,「空白合同的事情是真的,应该是 11 年底 12 年初的事,确实两份合同都被公司拿走了。当时是 VP 口头给每个人说了一下股票数量,至少研发都应该知道,其他部门不清楚。」 听了之后很惊讶。
查找一下过去的新闻,刘强东曾经在第四届创业家年会上称「京东商城每年都会给员工分股权,公司发给员工的股权超过他个人所持有的 70%。」这次上市,根据披露的信息看,刘占股 18.8%,粗略一算,员工持股应该超过 13% 啊… 就算打个折扣也好啊,不过根据反馈来看,似乎根本不是这样。
公司上市是好事情,对员工来说,能够分享一点公司成长所积累的财富,改善一下家人的生活,对得起自己过去的辛苦付出,也是人生的一份难得的成绩。不过也很遗憾的看出,一家公司 IPO,总是有少数人展露欢颜,多数人一脸失落。值得嘲讽的是,京东在 IPO 前夕在更新后的招股书中披露,一季度给予刘强东的股权激励一次性支出 36.7 亿元。自称不缺钱的刘强东这笔钱不知道会怎么用,有个小小的建议是,给那么多快递的兄弟每人包一个红包吧。毕竟,夏天快到了。
上市或是准上市的大互联网公司,能够慷慨给予员工股票的其实算少数(这一点上,我是很敬佩马云的,尽管我讨厌阿里洗脑玩价值观的那一套做法)。怎么能分享到公司成长的利益? 要么是盘子做得超级大,即使分的比例少,那么平均每个人也能分不少;要么老板足够大方,分更多比例的大饼出去。所以,公司上市,基层员工能否真正获益,还真是个不确定的问题。当然,也有不少人靠着站队,能跟对人,或是靠裙带关系,也能分一杯羹,你吃肉,我喝汤,喝不到汤的也能舔一下盘子。不过,对于绝大多数老实巴交的技术人来说,都只能苦笑一下,闻个味儿而已。
一个成功的企业家能够将自己画的大饼变成真的,确实应该赢得掌声。但是,不应该辜负曾经跟你一起打拼的团队伙伴,即使他们不是有着光鲜背景的高管,即使他们现在只是中层或是一线员工。
❷ 股票买的是什么怎么去买才可以赚钱
说的通俗一点,买股票其实就是买公司的未来,因为股票它就是一种有价证券,我们买股票就是买这个公司的负责人,对这个公司的掌控和发展。如果公司发展的比较好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就有较大的好处,如果公司在运营过程当中出现了亏损,甚至经营失误导致了一些危机,那么这个股票就会下跌,甚至会大量贬值,所以我们买股票其实就是买一个公司的未来。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10年以前我们买互联网公司的股票,比如说腾讯、阿里、京东、拼多多等等,那么我们肯定会迎来较大的回报。因为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这些公司已经成为了行业的龙头。
买股票我们要选择未来的风口,比如未来的风口属于科技,那么我们现在就应该要找一些科技股,长期只有5年或者10年,将来就可以稳稳的赚钱。科技兴国,科技强国不是一个口号,现在很多的科技企业都得到了一些政策的支持,其实也是在扶持一些科技企业,虽然短期内盈利效果不是特别好,不会迎来较大的股票升值,但是长远来看还是有很大的升值空间的。
❸ 京东的股票价格是一直上升的吗
京东的股票不是一直上升的,按照港股市场京东的这个股票价格,这两天平均价格应该是在280左右,然后按照高峰值来取的话,从今年的形势来看,今年2月份3月份的时候价格最高达到过400块钱左右。
京东的股票不会一直涨,因为正常股票市场上的这个股票,它怎么可能一直涨的都是有上涨有下跌的时候,比如说今年2月份的时候,京东的股票最高就涨到过400块钱,然后现在这几天就是波动式的调整,从270块钱到300块钱不等,这几天的变化倒是不怎么大,这个时候应该就是279块钱276块钱这个价格。
❹ 刘强东现在身家有多少,是什么概念
刘强东可以说是真真正正的草根出身,上大学的钱还是找亲戚借的500元,也是在这个时候让刘强东决定要开始独立生活,不再向家里要一分钱。从大一开始就频繁地参加了很多兼职。大二通过学习的电脑编程给沈阳的快餐店编了一套餐饮管理系统,赚了不少外快,再加上找父母和亲戚借的钱,凑了20万开了家餐厅,但是由于过度放权,导致采购师傅、前台、厨师等变着法的贪钱,两个月之后宣布关闭,这次总共亏损了近20万,可能也是因为这次的教训,让刘强东现在会那么重视京东的管理权。
综上所述,刘强东是我们草根阶层的代表,能把京东发展到今天的规模着实不容易,虽然这两年面临着一些坎坷,但是人生并非一帆风顺,相信未来会更好。
❺ 京东和亚马逊,谁更胜一筹
以牺牲利润为代价的疯狂争取市场份额的亚马逊战略模式,在亚马逊身上已经获得了赢利的回报,而在以亚马逊为对标的京东身上似乎依然遥遥无期。
4月29日,亚马逊公布了2016年第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其第一季度营收为291亿美元,同比增长28%;最引人注目的是,亚马逊实现了5.13亿美元的净利润,这已是连续四季度赢利,而去年同期则亏损5700万美元。
不久之后的5月9日,被认为是“中国亚马逊”的京东也发布了第一季度财报。据其显示,第一季度净利润为-8.649亿元(约-1.341亿美元),同比亏损增幅5%。
继续故事模式,
还能让投资者存在遐想吗?
整体来说,除了亏损这个意料之中的事情外,近期围绕在京东身上的事情,大多都是负面的。
尤其是5月京东原海外事业部总裁徐昕泉加盟乐视的消息传出后,各方的认知都指出,徐昕泉离职原因是,京东重点投入的俄罗斯业务基本处于停滞甚至是“关闭”状态,而京东基于赢利诉求将在海外事业部进行裁员。
从2015年6月开始,作为京东赢利重要抓手的海外业务最终因为目前的赢利诉求而被分离,经过一年的跌宕之后,最终成为弃子。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京东已经在这个故事上难以为继了。
进军海外市场,并不能算是给资本市场演绎的故事,但如果是进军次一级的海外市场呢?尤其是如俄罗斯、东南亚这样的市场,一直混迹于互联网圈的刘强东自然深谙其中三昧。
这本身并非刘强东的“原创”,在十年前,游戏厂商就曾经用这一概念成功地激励了自己的股价,比如完美时空和金山,均频频打出进军海外市场的招牌,各种姿势和各种宣传见诸媒体,但实质上这种海外拓展恰恰是进军较之中国更为低端的市场,从而形成一种高维打低维的态势,实现对彼国该类市场份额的大面积占据。
完美时空的这个故事讲述了十年,且一直在继续,其根本在于这个故事已经实现了赢利,尽管较之国内市场来说,这些游戏产业在第三世界的赢利额实在微乎其微。但对于一个整体都在赢利的游戏产业和作为个体的公司同样在大幅赢利的背景下,这一故事作为调味料也未尝不可。
可对于京东来说,这样的故事就略显奢侈了,目标海外市场或许开发还不完善,但依然有强力的本地公司与之竞争。而电商总归不如游戏那般具有强大的黑科技效能,在本国市场尚无法实现赢利的规模化发展之下,在彼国“水土不服”的大环境下,这个进军海外的故事,也就难以让投资者产生多少遐想,甚至有点味如嚼蜡了。
然而,在一个故事失败的结果下,京东的选择却是用另一个新故事来替补。
亦步亦趋学对标,
京东的想象力瓶颈
2015年京东之所以没有被资本市场所嫌弃,是因为它还有一个故事,即腾讯加持的故事,而且从数据上看颇为有效。
较之自强不息的亚马逊而言,京东在2015年真正具有实际意义的故事是腾讯成了它的流量入口。
但这个看起来无比强横的故事也在2016年陷入破灭。一季度财报发布后,在京东召开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京东首席财务官黄宣德将交易额增速放缓的主要因素归结于腾讯。他表示,腾讯入口给京东带来的流量在过去三个季度的增长已经开始减速,过去三个季度,每个季度的平均降幅大约是20%以上,“这实际上表示腾讯流量对京东业务增量贡献的最大化水平”。
受今年第一季度业绩不如预期影响,京东股价遭遇一轮暴跌。评级机构惠誉国际甚至指出,京东并不具备“投资级”信用评级,因为“其面临着利润乏善可陈、现金流疲弱,以及高固定成本的挑战”。
这个故事的背后,其实恰恰是腾讯的社交流量能作用于游戏这样的娱乐领域,却无法作用于电商这样的消费领域的长期纠葛的结果。腾讯长达十年的电商试错和最终的失败,以及最后选择已经有相当根基、国内第一的B2C电商京东做合作者,将流量直接引入京东后,依然不能解开这一死结。
但对于刘强东来说,在赢利模式鲜明、以门面收租为特色的阿里模式下,在阿里已经进入20%―30%略高于消费增长速度的平稳发展期的当下,他和他走“专卖店”模式的京东,在以自营无法实现赢利的压力下,依然选择了以讲故事来寻找更多的资本,来维持其以亏损换规模寻找明天的可能。
这也是刘强东一贯的秉性,就连做个生鲜电商也要和属下爆出恋爱传闻、推自建物流不惜自己亲自出镜来送货,以营造可被娱乐化传播的故事氛围的强哥,从本质上缺少和亚马逊一样的务实情结。
即使是作为对标公司,京东和亚马逊还是有极大的不同。亚马逊的起点是卖书,这一点当当与之更像,而京东的起点则是做网上国美、苏宁,以3C电器为专攻。在实际运作上,看似各方都从垂直化领域逐步进入综合平台范畴,但是亚马逊却不似京东,所谓京东的自营产品依然是代理国内企业,而非真正自产。反之亚马逊在卖书之余,还利用自己的平台优势,推出了kindle电子书阅读器这样的自有硬件,并直接作用于电子书市场,形成了类似苹果应用商店式的持续赢利体系,而且是低成本和长尾的。此外,亚马逊在电商之外运作的云计算AWS业务,第一季度营业利润6.04亿美元,占当季营业利润11亿美元的一半以上,这都是实实在在有赢利的故事。
今年3月,京东在自家的众筹平台上推出了一款电子书阅读器“JDRead”。无论从机身外观还是性能配置上,这都是一款要与现在的电子书霸主亚马逊Kindle死磕的产品。5月京东又放出与Mellanox共同建立“JD-Mellanox联合创新实验室”,为数据处理、深度学习云计算技术提供更好的创新。
这或许是京东又一次想亦步亦趋跟着亚马逊讲故事的节奏。可惜为时已晚,而且它毕竟是做3C电器的,买书规模上不弱于当当,云计算上需求强大,但在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面前,还是觉得这两个故事不搭。
至少,赢利的前景遥遥无期……
太多的故事和摇摆的平衡木
在刘强东最新的故事里,有两个走向,一个是务实,一个是黑科技。
务实的故事里,刘强东的说法是,未来的京东要将重点放在技术创新、品类扩张和“三张网”的打造上。对于“三张网”的说法,刘强东解释称京东要构建大家电网、中小电网络和生鲜冷链网络。
这其实代表着京东的转舵,从牺牲利润换规模走向深耕垂直市场来赢得利润。“现在,整个消费市场非常疲软,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认为如果单纯维持像过去那样的增长速度的话,公司会付出很大的代价,这种做法与股东利益最大化也是不相符的。”刘强东的这番话,不仅仅说明了京东触及了天花板,也在想用致力于赚钱的这种表忠心方式,来拉回投资者的信心。
这就形成了京东的平衡木,在利润和规模的平衡木上,京东开始出现了摇摆,毕竟对标公司亚马逊在连续亏损20年后,已经从2015年第二季度开始连续赢利。而赢利的结果呢?仅过去两年亚马逊新增加的市值就相当于6个京东。可京东呢?仅2015年8月阿里苏宁结盟的消息公布后,京东的股价随之暴跌,一个月内的最大跌幅接近四成,市值一度蒸发接近200亿美元。而整体上来说,京东已经连续下挫5年亏损300亿元了。
对标变成对赌,依靠对标公司不赢利的故事来维持自身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京东必须赢利,可赢利点在哪儿?京东没有找到,反而还想用新的故事来忽悠。
最新的京东故事是无人机,在亚马逊讲出无人机送货故事2年后,京东总算跟上步伐,但关于亚马逊的这个故事,目的还是在人口密集的城区用无人机来降低成本,并在2013年年末讲述之后,立刻被美国联邦航空局(FAA)叫停,而京东此刻推出,并扬言一年内,无人机送货覆盖范围从23万个村庄扩展到42万个村庄,用无人机解决农村“最后一公里”。其希图用这么个送货方式,来引发投资者对于至今迟迟无解的农村电商的遐想,未免又过于急不可耐了。
因为这个和亚马逊似是而非的故事,将是一个运营成本巨大、牺牲利润换规模的故事,可京东此刻最不需要的应该就是这样的故事。由此可见,还在讲故事的京东和刘强东,依然在平衡木上纠结着。
❻ 京东股份大跌这是为什么
京东股价开盘后一度跌逾7% 半小时便蒸发219亿元人民币
京东昨日开盘大跌,股价一度下探至29.08美元,跌幅达7.09%。以此计算,京东市值蒸发约32亿美元,约人民币219亿元。
据了解,自今年1月创下50.68美元纪录最高价以来,京东股价已经暴跌四成,截至上周五收市,京东股价报31.30美元,市值452.68亿美元。半年多时间,京东市值蒸发高达28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12亿元。
实际上,从京东的股票走势图中可以看出,空头大军压境,股价下行压力很重,各路大神们,利用你们的分析,你们觉得京东会跌倒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