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股民买某企业股票,那花的钱到哪里去了是否是到所买企业里去了 股民买股票跌了,那损失的钱去哪里了
1、除非是买新股发行,花的钱才到所买企业里去。
2、平时股民买某企业股票,是击鼓传花的游戏,花的钱没有到所买企业里去。
3、平时买了股票的钱仍在银行,但不算利息。(但本人认为银行是可以支配这笔钱去投资的,就是收益与国家如何分成了。)
4、平时股票的价格就是一个故事:
就象你家有只碗,别人觉得值100,你也愿意100卖,一拍即合,卖了,别人拿了碗,你拿了100元钱。
如果你不卖,有消息说,你家的碗是古董,别人加价到10万,你家的碗就值10万;
如果你仍不卖,有消息说,你家的碗是仿品,只值20元,你家碗就值20元。
你看:市场上的钱并没有增加、减少,但你家碗的价值在10元~10万元变化,所以市场总市值是虚假的,市场损失的钱是虚假的钱,但因为契约关系,股民损失的钱是真实的。
『贰』 我们买的基金股票大跌,钱都去哪里了
当股市大跌时,买股票的投资者的钱主要流向以下几个地方:
1、大股东减持。
上市公司大股东往往非常清楚自己股票的实际估值,当他发现股价涨得有点离谱了,市场出现亢奋情况,大股东很可能在二级市场上减持手中股票。大股东持股的成本很低,他们在二级市场上几十元钱的抛售,由散户们接盘。随后股市下跌,蒸发的市值就是大股东减持筹码,兑换成现金的钱。
2、投资者或大户
在股市低位提前布局,现在股市涨到顶部区域,他们觉得后市上升空间已经不大,风险却在悄悄来临,他们就要及时兑现账面上的浮盈,在兑现浮盈之前不能算是赚钱,而是把筹码抛给下家之后,这类先知先觉的投资者算是落袋为安。而股市的市值蒸发,主要也是被这部分群体带走的。
3、机构投资者
机构投资者不断进行逼空式上涨,把自己手中的券商股、大金融股、白酒股、科技股等都拉至高位,而散户投资者悉数进入接盘,机构投资者就可以高价出货,降低仓位。所以,在很大程度上讲,A股若是下跌,市值都被主力机构高位出货后变成现钞,放入囊中的钱。
(2)投资者买股票的钱流向哪里了扩展阅读:
股市的市值增加原理
股市有了赚钱效应后,社会各路资金都纷纷入市炒股,还有外资QFII、RQFII等对冲基金入市,大量外围资金入市买股票,从而把股票的价格给推高了,当股票价格被推高后,再乘以总股本,就是个股的市值了。而A股的总市值就是所有上市公司的流通股的数量乘以当前的股票价格得出来的数据。
而当股价或股市将要下跌之时,往往是散户进场,机构投资者离场。于是,散户们把资金投进股市买股票,但同时,必然会有另外一方把手中的股票买给,就把钱给提走了。
散户投进去的钱当然不会消失,只是被其他人带离了股市,而散户进场后持有原先上家的股票,恰巧遇到股市大跌,散户手中的股票的价值也就这样缩水了。
『叁』 股市的钱哪来的,又流通到哪里去了
即使完全不计手续费、税金、过户费之类的费用,
股市也并不完全是零和游戏(即并不一定有人赚1元,必有人赔1元)。
本来,股市原始功能是融资:有好项目无资金,在股市融资。
项目有收益,投资人共同分享成果:分得股息红利或将股息红利留存企业继续发展。
一个成功企业也许会不断发展壮大,市值不断扩大。后来者欲加入,同样股份需投入更多资金。
新入资金=原始投资+历年红利。
也可能项目失败或经营不善,导致亏损,后来者只愿以较少资金取得同样股份。
新入资金=原始投资-历年亏损。
但最终盈亏需以完成投资(买入股份)、再清算(卖出股份)的完整投资过程为界。
中间过程,其市值只能称为虚拟资产。
以你所举之例:每股涨到20元,卖掉股份的10人各赚了1000元,可以看成是赚了后来者的钱;
也可看成其投资应得回报(积存红利和未来发展隐含价值)。另外90人的1000元只是虚拟价值,
可理解为人们认可价值。未兑现前只是账面虚盈数字。
如极端情形:那10人只是2人一对互买互卖,甚至没人亏赚,其市值一样翻番!
同样,如没有买卖,市价跌倒5元,其市值也增减也只是虚拟盈亏。
大盘暴涨,市值增长100亿,除掉泡沫,增加的市值是实业发展经济增长的成果。
我国总体经济不断增长,股市作为“晴雨表”理应有所反应!
想想,买了一只会下蛋的鸡,你购买饲料喂养、花时间打理,它就不断给你下蛋,创造收益。
如它下金蛋,别人认为它会继续下金蛋,愿出100倍价钱买它;
如它下双黄蛋,别人认为它会继续下双黄蛋,愿出几倍价钱买它;
如它正常下蛋,你得收回原始和后续投资以及部分今后预计收益,才愿卖出,
如它不下蛋或几天才下一个蛋,你就得减价卖出了,免得损失饲料和时间精力。
别人买它,则在赌它继续下金蛋、双黄蛋、正常蛋。各人判断可能失误。
这也是股市魅力所在吧。确定性的事件往往简单,不确定性才复杂。
当然,短期表现则又是另一回事。同一事物各人观点、判断不一、信息不对等、政策、基本面、资金状况、投资者情绪等等都会影响走势。个股更是不同。
『肆』 股票买入之后,资金流向何处了
1:首次发行的股票钱流向了上市公司,以后就是在股民之间流动,但有部分被券商和国家收了手续费和印花税
2:部分被券商和国家收了手续费和印花税这我能理解,但首次发行的股票钱流向了上市公司,以后就是只在股民之间流动.
3:上市公司以后再有关联就是再融资
4:上市公司是其股票的拥有者,需要资金,增发就可以变现。
『伍』 普通股民购买股票花的钱,到了哪里去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陆』 请问股票里的钱去了哪里了
公司发行股票时,钱到了公司手里,然后股票在股票市场的交易,钱是在买卖双方之间运动,买者将钱给了卖者,并没有给公司。
股价变动不仅随经济周期的变化而变化,同时也能预示经济周期的变化。实证研究显示,股价的波动超前于经济波动。往往在经济还没有走出谷底时,股价已经开始回升,这主要是由于投资者对经济周期的一致判断所引起的。
通常称股市是虚拟经济,称与之相对的现实经济为实物经济,两者的关系可以说是如影随形”,彼此都能对对方有所反映。
(6)投资者买股票的钱流向哪里了扩展阅读
市场的稳定与否跟场外非官方的消息的多寡以及制约机制是否健全有密切关系。从宏观的角度讲,凡是出自官方的正道消息,都是可以用作判断当前以及未来一个阶段内市场方向的依据。
而且,无论中外的股市,总是走着螺旋式攀升轨迹向前发展,以波浪形态来讲,尽管浪型由诸多起伏组成,但将周期拉长到可以考察其全貌时便不难看出:一浪更比一浪高,与之对应的是所谓“谷底”也将随之抬高,投资者可以看看沪市自开市以来K线图便看一目了然。
或者看看周边的香港股市、日本股市、台湾股市等等。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投资者投资股市即便尚不精熟于各种投资获利的技巧,但至少先对股市以及影响股价的诸多因素有个基本了解,然后慢慢学会综合所有已知的知识进行自己的投资决策。
『柒』 股民用钱买了股票,那些钱去哪里了
花在了以下方面
1交易成本:印花税收。
股票交易印花税是从普通印花税发展而来的,是专门针对股票交易额征收的一种税,目前采用的是征收1‰的单边印花税。
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突然宣布将两市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千分之一上调至千分之三,引发市场著名的530大跌,不到10个交易日内沪指由29日收盘的4334点跌至3404点。2008年4月24日,财政部又出手“救市”,将印花税下调至千分之一,当日沪指暴涨9.29%(即著名的424行情)。同年9月19日,财政部又将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当日两市A股全线涨停报收(即918大救市)。
券商收益。也就是佣金,每家券商针对不同投资者给的佣金费率都可能不同,最高3‰。 此外,还有支付给证券登记清算机构的过户费,支付给基金的管理费等。
2、上市公司以及公司的“大小非”们:
上市公司股票上市后,上市公司就成为投资大众的投资对象,就能向大众筹资。我们先忽略投机的行为,用一个简单的例子分析。公司必须给持股人定期分红,即把公司的利润分一部分给持股人。如果公司很好,分红的收入可能会远超过认购股票的支出。
3、“投资高手”、游资、热钱
经济学常识告诉我们,证券市场上的资本交易是一种“零和博弈”,一方赚钱,也有一方输钱。我们继续以本文开头的例子接下去解释这个问题。实际上,该例子提到的总市值减少的这400元并未“蒸发”,而是被别人赚走了。
『捌』 公司刚上市,股民买股票的钱到哪里去
公司融资,把股份分给你们,你们可以查到每笔钱的用途,都是小股东,以后也可以拿到公司的分红和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