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强奸片段”假戏真做,电影史上的最大污点仍在继续
电影史上的一段不堪回首的污点,起始于1972年贝托鲁奇导演的《巴黎最后的探戈》。这部电影曾因其情色内容而备受瞩目,但一段尘封的真相在2013年的采访视频中浮出水面。导演透露,他曾与主演马龙·白兰度在女主角玛利亚·施耐德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加入了涉及强奸的场景——白兰度用沾满黄油的手指侵犯她,意图追求电影的真实性。贝托鲁奇辩称,此举旨在让角色反应更自然,但这种对女演员的侵犯,无疑成为电影史上的一大污点。那时,玛利亚年仅19岁,尽管事后表示不知情,但这一经历无疑对她造成了深远影响。
玛利亚的愤怒与庆幸交织,她因这个镜头被误解为性爱革命的象征,生活随之陷入混乱。《巴黎最后的探戈》上映后,她遭遇了名誉的崩塌,感情受挫、自杀未遂、甚至吸食毒品。这个角色仅给她带来4000美元,却毁掉了她的人生。而贝托鲁奇和白兰度却因影片收获了奥斯卡提名,他们的行为在电影艺术的名义下显得格外刺眼。
在娱乐圈,类似事件并非孤立。刘亦菲在《神雕侠侣》中曾遭遇临时演员的骚扰,陈法蓉拍戏时也遭遇了咸猪手。陈紫函在《乱世豪门》中的遭遇更甚,男演员强迫她喝红酒并借机侵犯。许安安在《乱世豪门》中的强奸戏,尽管是为了工作,却不得不忍受假戏真做的侮辱。曾志伟在《安乐战场》中的“真枪实弹”拍摄,更是让女演员余倩雯饱受痛苦。
然而,受害者的沉默并未阻止此类事件的频繁发生。《海上钢琴师》的主演蒂姆·罗斯揭露自己曾是性侵的受害者,这揭示了家族内部的恶行,也揭示了社会的默许。李茂的妹妹在上海实习时遭遇上司的骚扰,尽管有理有据,却因影响力有限而求助哥哥。这反映出社会上不公现象的普遍,受害者的沉默成为恶行的温床。
玛利亚·施耐德的悲剧提醒我们,改变这种现象需要每个人的参与。拒绝沉默,坚守底线,不顺从不妥协,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清除娱乐圈的污点,让艺术回归其应有的尊严与责任。我们期待一个更加公正、尊重人权的电影世界,让每一位演员在镜头前无需承受不必要的伤害。
2. 如何评价第68届柏林电影节上出现的那些“强奸片”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有意识地去抵制性骚扰现象自然是好事,但我希望人们也能多多关注电影中的性暴力元素。电影不应只表现强奸行为本身,还应探讨受害人所受到的心理创伤。在2018年2月拉开帷幕的第68届柏林电影节上,包括罗马尼亚与美国联合制作的电影《柠檬汽水》(Lemonade)、印度电影《垃圾》(Garbage)、德国电影《我的兄弟叫罗伯特,他是一个大白痴》(My Brother's Name is Robert and He is an Idiot),以及史蒂文·索德伯格执导的美国电影《失心病狂》(Unsane)在内的来自不同国家的电影中,都不约而同地出现了女性遭受暴力和性侵犯的情节。
然而,这些影片几乎没有探讨受害者所遭受的影响和创伤,尤其是她们的心理伤害,这些内容的缺失实在是令人震惊。这些电影中,最过火的则是韩国导演金基德(Kim Ki-k)执导的《人间,空间,时间和人》(Human, Space, Time and Human)。这名导演本人曾被指控性骚扰和打骂女演员等多项投诉,但他全都予以否认。如果柏林电影节想要真正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个话题,那么它在除了选择具有性侵犯元素的影片作为参展电影之外,还得好好鉴别这些电影是否对这些元素作了适当的处理。
有的电影会以象征主义的拍摄手法为由,对事件的结果避而不谈,因此,电影中的强奸情节很多都是为某个更繁复的问题作了垫脚石,对于受害人的实际伤害则甚少提及。《猎凶风河谷》、《夜行动物》和《一个国家的诞生》这三部风格迥异的影片都讲述了女性受害者和她身边的男性的故事。但故事并没有把重点放在女性遭受的肉体侵犯上,而是只着墨于男性角色自尊受到的伤害,和父权制秩序的暂时破坏等问题。
为了提高人们对性侵犯问题的持续关注度,电影中的性暴力元素不能再成为剧情发展的垫脚石,受害者的个人经历和心路历程也不能再被一笔带过。我们只能希望会能有越来越多的电影——无论是商业影片、独立影片,还是艺术影片——能投入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关注性侵犯问题的真实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