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股权分配原理
创业就离不开合伙人及股权分配的话题,那比如新东方合伙人就是3驾马车、复兴4个合伙人、腾讯5虎、小米8个合伙人、阿里巴巴18罗汉:但在2014年9月19日,阿里巴巴在纽交所挂牌上市。阿里巴巴IPO后股权架构为,马云7.8%、蔡崇信3.2%、软银32.4%、雅虎16.3%、其他40.3%。
找合伙人这件事情,考验你对创业方向的思考深度。如果你战略想不清楚,其实你找不对人,你也不容易说服人。你的战略想得越透,你对所规划需要找的人的描述就越清楚。
其实做企业,就是一个不断进行“股权分配”、“股权激励”、“股权运营”的过程,股权就是企业的根!自从你开办公司成为老板那天起,不管是凝聚合伙人,吸引优秀人才,激励优秀员工还是进行融资、投资、股改、挂牌或上市、重组或并购,不管是开疆拓土还是构建版图,股权一直与您同在!
股权激励的初衷是留住人才、吸引人才,提高管理。核心团队持股并不等于公司的团队持股,公司的团队可能有七八个人,但是不是所有人都是创业者,可能创业者只有两三个人,所以让真正的创业者去持股。
1.合伙人合伙创业第一天,就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合伙人股权设计);
2.公司早期要引入天使资金,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天使融资);
3.公司有三五十号人,要激励中层管理与重要技术人员和公司长期走下去,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员工股权激励);
4.公司需要招兵买马、跑马圈地,加速发展,引入A轮、B轮、C轮投资人,……IPO时,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创业股权融资);
5.公司足够NB,做到BAT的体量,需要把大公司做小,把老企业做新,也会面临股权架构设计问题(孵化器、阿米巴经营)。
股权:企业的所有权,包括收益权、增值权、表决权、资产所有权等。
股份:所占股额的收益权。有时常常将股份和股权混为一谈。
股权与股份最大的区别是:
股权一般是在工商登记的实股股东,公司在办理很多变更时,需要所有的实股股东签名。
股份一般不需要登记注册,多数是与大股东签订契约,明确其拥有的权利、责任和义务。 通常没有实股股东的表决权,也不太参与实际的决策。
有限责任公司 指依据公司法由全体股东共同出资设立的,每个股东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股份有限公司 是指依法成立的,其全部资本分成等额股份,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公司资本,股东以其所持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
注册资本 也叫法定资本,是公司制企业章程规定的全体股东或发起人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本总额。
建议创业公司采取有限责任公司的形式,这样在法人治理的结构设计上比较灵活、简单、直接。股份有限公司基本丧失了灵活性,初创企业最好不要直接设立公司为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法规定股东分红以 实缴出资比例 分红,公司法也允许全体股东作出另行规定。公司表决权若没有另行规定以出资比例行使表决权,这个出资比例可以理解为 认缴出资比例 ,但是分红权是以实缴比例分红。
为解决资金股、资源股、人力股、管理股等因出资不同而引起的股权不平衡,股东之间可以约定同股但表决权和分红权不同。
股东的实际出资数额和持有股权的比例属于公司股东协商的范畴。一般情况下,有限责任公司股东持有股权的比例和实际出资比例一致,但是也有例外。从实践来看,股东认缴的注册资本只是公司发展的基础,公司的良好经营离不开各种条件或资源的整合。
从法律上讲,股东内部对各自的实际出资数额和占有股权比例做出约定,我国法律并未禁止。即使约定出资比例和持股比例不同,对公司债权人而言,也不会对公司偿债能力产生影响。因此,这种约定不是规避法律,都属于公司股东内部的事儿。
股东认缴出资后,大家根据认缴出资额占注册资本的比例将股权一划分,就按这个持股比例确定分红比例。
你的公司是否就是这样做的呢?
从公司发展和股东公平角度讲,实缴出资多少才更重要,而不是认缴的多少。因此,公司法明确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实缴的出资比例,是按照股东实际已经缴纳的出资占公司注册资本总额的比例。
有原则就有例外,公司法赋予了股东按照商业规则可以自由灵活地作出约定,即“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
在创始人、联合创始人、员工和投资人的股权架构设计中,要有一个核心大股东,特别是创始人在初创期应保持对公司的控制权。
既出资又出力而全职创业的人,与只出资不出力或只出资但不全职创业的人,在表决权设计上应有不同。前者对公司的情况了解更全面,更利于作出正确的管理决定,犹如“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做决策”。
同时,表决权大小的差异化设计,也进一步体现人力股和资金股对创业公司的贡献值的不同。
再进一步,股东也可以约定预留一部分分红给公司员工。当然,这也可以放在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实施股权激励时进行。
那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离开不了市场资源、管理资源、技术资源和人脉资源等各种资源,股东完全可以不按出资比例分配,而是 结合股东实缴出资额以及各自掌握的、对公司发展需要的优势资源,确定股东在股东会会议中行使表决权的比例。
要特别提醒的是,股东会议表决权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的,一定要在公司章程中予以明确记载。这就是那句经典的“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 但是,股东分红权和公司增资时优先认缴出资权不按照出资比例行使的,全体股东约定即可,而并非必须记载在公司章程中。
因为创始人合伙创业,有的提供资金,有的提供场地,有的提供技术能力,有的提供销售渠道,有的提供融资资源。各个创始人提供不同的贡献,各个贡献性质不同,似乎完全无法等价对比。如果没有明确的标准,很难说研发就比销售更重要,也很难说拉来投资的工作就比提供办公场的贡献更重要。所以创始人之间如何分配股权,往往成为一个难题,往往不得不用“拍脑袋”的方法划分比例。
(1)投资人投大钱,占小股,用真金白银买股权;
(2)创业合伙人投小钱,占大股,通过长期全职服务公司赚取股权。简言之,投资人只出钱,不出力。创始人既出钱(少量钱),又出力。因此,天使投资人购买股票的价格应当比合伙人高,不应当按照合伙人标准低价获取股权。
(3)非全职投入本公司创业的兼职人员,哪怕技术NB,也建议按照公司外部顾问标准给予大量现金,或者发放少量股权(股权来源于期权池:常规的做法是预留10—20%的期权池,满足3-5年的激励需求,后期再以3-5年为一个激励周期,不断增发新的激励措施。),而不是按照合伙人的标准配备大量股权。
员工期权激励,会经历四个步骤,即授予、成熟 、行权 、变现。公司的期权池,10-30%之间较多,15%是个中间值。公司总池子确定下来,再综合考虑他的职位、贡献、薪水与公司发展阶段,员工该取得的激励股权数量基本就确定下来了。同一个级别的技术大拿,在VC进来之前就参与创业、在VC进来后才加入公司、在C轮甚至IPO前夕加入公司,拿到的期权应该设计成区别对待。另外,公司也可以给员工选择,是拿高工资+低期权,还是拿低工资+高期权。
(4)早期普通员工不宜发放大量股权,这些员工最关注的是涨工资,并不看重股权。早期员工流动性也大,股权管理成本很高,激励效果有限,甚至起到反作用。
(5) 别把持股多少误当控制权的唯一要素: 公司控制权需要的是综合设计,不仅仅是持股比例,更要看到股权背后的各种特别安排。
公司的控制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董事会层面的控制权、公司经营管理的实际控制权。
公司控制权设计是根据公司实际情况、合伙人的具体特定需求、股东在股东会的表决权、董事会席位、经营层面的管理等因素,并结合每个公司所处的行业、地位综合考量,为公司量身定制的最佳方案。千万不要 靠参考模板,小心模板会害了你。
1、充分利用公司法“公司章程另有规定的除外”这一广阔空间,尝试将表决权与股权比例分开;
2、不妨在公司章程中直接规定董事会过半数的董事由创始股东团队或核心创始人提名或委派。在董事会层面,股东之间可约定董事会议事规则,并记载于公司章程,进而对公司及所有股东产生约束力。
3、对于公司有重大影响的事件,比如出让控制权、重大人事任免等,可规定须核心创始人同意方可通过。
4、签订一致行动人协议或采取表决权委托。
5、在公司引进资本时应进行风险评估,了解投资人的战略,制定应对方案。当然,公司长期聘用深谙股权的律师进行风险控制,是非常必要的。
股权是对公司的终极控制权利,公司最重大的事项通常是基于股权由股东(会)决定的,如公司章程修改、董事任命以及融资等。
股权层面的控制权包括绝对和相对控股: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持股达到67%,也就是达到三分之二,公司决策权基本可以完全掌握在手中;绝对控股权情形下创始人至少要持有公司至少51%的股权;而相对控股权往往需要公司创始股东为持有公司股权最多的股东,与其他股东相比可以保持对公司的相对控制力。
法律依据在于:根据中国公司法和公司章程,公司的最高决策机构是股东(会),股东会的普通表决事项,多为二分之一以上多数表决权通过,而少数重大事项(如公司章程修改)还需要三分之二以上表决权通过。掌握了控股权,就能够控制股东(会)决策,进而控制公司。
注意事项: 公司初创时期,最好避免容易导致僵局的股权比例设置,例如50:50、65:35、40:40:20甚至50:40:10这样的股权比例设置,尽管50:50和65:35这样的股权结构设置往往是对股东作用或影响力的一种真实反映或者是对现实的一种妥协,在公司早期的蜜月期平安无事,但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往往会发生共贫贱易共富贵难的情况,利益分配的冲突日趋明显,小股东可能会行使投票权否决公司重大事项,使公司丧失船小好掉头的决策迅速的优势。
同样,类似于40:40:20的股权比例设置可能会导致二大股东都希望联合小股东控制公司股东(会)决策的情形,50:40:10这样的股权比例设置也面临小股东联合易出现僵局的可能性。
熟悉境内外上市公司治理的人可能明白,董事(会)与股东(会)是相对独立的,公司股东(会)往往无权直接干预董事(会)依据法律和公司章程行使日常经营决策的权力。所以,公司的控股权和公司运营的控制权并无必然联系,尤其是股权相对分散的公司中,公司的控制权往往在于公司的董事会。
对于未上市的境内初创公司来说,股东往往与董事一致所以很少面临这样的冲突,但是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投资人往往会要求向公司委派董事,董事会的构成会发生变化,此时就需要创始人注意控制公司的董事会、法定代表人等掌握公司的实际控制权。
①公司董事
公司的日常经营事项,主要由公司董事(会)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公司很少需要开股东会,所以也很少通过股东会的控制权来参与公司日常经营,只是在重大事件(如修改章程进行融资)的时候才召集一次股东会或者要求股东签署决议等文件。所以,如果控制了董事会,也就控制了公司的日常经营管理。核心创始人可以占有公司董事会的大部分席位,以保障决策效果和决策效率。
注意事项: 控制董事会最重要的法律手段是控制董事的提名和罢免。公司控制权之争往往体现在董事的提名和罢免上,如果创始人之外的公司股东没有提名或罢免公司董事的权利,这些股东也很难插手争夺公司的控制权。 但现实中,公司的投资人往往要求董事任免权,而公司往往也需要创始人之外的董事助力公司的发展,所以创始人需要注意控制董事会的人数以及创始人任命的董事人数。
创始团队在公司初期控制2/3的董事人数,而在后期最好能控制1/2以上的董事席位,公司尽量将外部董事席位留给对公司发展具有战略意义的(投资)人,随着外部董事的增加而扩充董事总人数,尽可能保持创始股东对董事人数的上述控制比例。
比如京东的招股书显示,京东的董事会为9人,老虎基金、Best Alliance、Strong Desire以及DCM分别有权任命一名董事,而刘强东及管理团队则有权任命5名董事,并且有权任命董事会主席。
董事会席位来看,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与其他股东在董事会的投票权为5:4,刘强东在董事会在投票权过半数,在董事会重大问题上应是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拥有主导权。这样,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在董事会与股东会都有绝对的发言权,从而牢牢的把握公司的控制权。
创始人需要知道的另一个法律知识是股权与投票权是可以分离的。 现实情况中,随着公司的不断融资壮大,创始人股权将被不断稀释,很难一直保持公司的绝对控股权。为了继续维持公司的控制权,可以将其他部分股东股权中的投票权分离出来,交给创始股东行使。
投票权从其他股东的股权中分离出来,主要有以下四种体现行使:
有些公司一开始创始人是控股的,但由于后续不停融资、增发股票,(据统计:很多比较好的互联网公司到了上市时,创始人股权投资剩下20%左右。)这时,控制人则会面临不控股的情况。比如如京东上市前,通过投票权委托制度,刘强东持有80%公司股权,牢牢控制京东。
再比如阿里巴巴与万科:
股权相同:
1、股权高度分散、创始人运营团队占股很少
2、都搞过事业合伙人制度
然而2家公司控制权却大相径庭。马云运用事业合伙人制度(董事提名权+投票权委托)牢牢控制,而万科一直遭受外部挑战,去年年底的股权大片到现在还没有结束。
其核心内容:在股东会董事会上的决议,大家要事先协商达成一致;如果不能达成一致则以某个股东意见为准。
有限合伙持股,创始人(作为管理合伙人持有很少权益但)控制有限合伙持有公司的投票权;
境外架构中的“AB股计划”(或“牛卡计划”,或“双股权结构”)
注意事项,在融资节奏上要把控好,创始人需要注意把握融资的节奏。企业早期融资的估值和股价比较低,随着公司发展壮大,公司的估值和溢价越来越高,融资对创始人股权的稀释效应会有递减的效果。但是,资本对企业扩张的作用不言而喻,而融资市场瞬息万变,创始人需要仔细衡量和规划,什么阶段需要融多少资,以维持公司稳健的资金流,同时兼顾与公司估值的合理平衡。
通常这样约定:(如:创始人一共10个投票权,其他股东一股一个投票权;极端情况如京东上市后刘强东1股20个投票权,国外有些互联公司上市后1股70个投票权)即公司创始人和高管持B类股票,投资人持A类股票,B类股票每股表决权等于A类股票10股的表决权。
A序列普通股通常由机构投资人与公众股东持有,B序列普通股通常由创业团队持有;
A序列普通股与B序列普通股设定不同的投票权。
美国上市的公司通常采用这种结构来维持公司创始团队的控制器,比如, Facebook、Google与网络等企业都将其A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个投票权,B序列普通股每股设定为10个投票权。近些年上市的京东、聚美优品、陌陌都是采取的这种AB股制度。根据京东的股东协议,刘强东及管理层持有的股份每股代表20份投票权,其他股东持有的股份每股只能代表一个投票权,这样刘强东及其管理团队虽然只持有20%左右的普通股,但是由于有双层投票结构保护,其投票权能确保股东会上重大议案有绝对的发言权。
投票权与股份份额并非一一对应或不可分离,创始人可以通过上述四种方式争取控制其他股东的投票权,让渡出投票权的股东基于对创始股东的信任或依赖很有可能会同意这样的让渡安排,从而维持公司稳定的控制权。例如,创始人股东通过其控制的持股平台实体(如有限合伙)间接持股(如员工激励或公司的小额投资人的股权),可以实现以小博大的控制效果,下图就是一个典型的创始股东通过员工持股实体控制激励股权的情形。
股权的背后,体现的是责权利,因此,股权架构设计要明晰股东各方的相关责权利,如合伙人的责权利、投资方的责权利,并匹配到位。股权架构设计要为未来的核心人才与骨干预留股权激励的空间。 一家公司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是资源、技术、资金、还是人?什么样的东西最重要,就要让什么占大股份。
但是,如果公司在中后期给员工发放激励股权,少量股权可以解决500人的激励问题,而且激励效果特好。在这个阶段,员工也不再关注自己拿的股权百分比,而是按照投资人估值或公司业绩直接算股票值多少钱。
那在不同的商业模式中,每个合伙人的重要程度与贡献显然是不同的,股权应是不同的。比如,平台型、重运营的公司,COO的重要性可能远大于CTO、CFO、CMO等;技术导向型的公司,CTO可能是最重要的;融资需求型的公司,CFO的可能更重要。 合伙人的整体收入=基础年薪+绩效年薪+股权。
创始人期限:每个创始人,包括你自己,都设定4年的股权兑现期,以及1年的最短服务期。
业务主管股权(0.5-2.0%):4年(或2年)的股权兑现期,根据情况确定最短服务期,以及股权兑现加速机制。
创始人持股比例代表的权力:
67%公司完全控制权(有权修改公司的章程、增资扩股)
51%相对控制权(对重大决策进行表决)
34%一票否决权(董事会的决策可以不同意)
1,投资人的持股不建议超过30%;
2,创始团队开始持股的不能超过3人;
3,初创团队中大股东能保持不低于60%的股份,因为低于50%的股权经不起稀释;
4,初创公司的股权设计:
1)忌讳江湖方式处理,结构与利益不明细;
2)忌讳股权平均或分散,没有“带头大哥”作为决策中心;
3)忌讳股权比例配错,非关键人员拥有大股权比例。
1、全职创业合伙人-限制性股权
①与股权有关的分配方式:项目提成、虚拟股票、期权、股权。
②创业团队一开始应发限制性股权。
首先:是股权;其次:有权利限制(股份必须跟创业合伙人全体服务期限挂钩,分期成熟)
2、股权分期成熟
在一定期限内(比如,一年之内),约定股权由创始股东代持;
①每年成熟25%。
②满2年成熟50%,第3年成熟25%,第4年成熟25%(避免团队短期投机行为,如“小米”)。
③第1年成熟10%,第2年20%,第三年30%,第4年40%(时间越长,股票兑现越多,如“360”)。
④第1年成熟20%,剩余股权在3年内每月成熟1/48(较精确)。
国外常见的:5年成熟,干满1年成熟1/5,剩下的每月1/48。
以上四种模式对团队不同导向,实操时还应按需选择。
因为创业项目在成长阶段总有一些更替,如果发现合伙人已经跟不上公司的成长节奏,需要引入技高一筹的合伙人,老合伙人很可能需要“出局”。
股东中途退出,公司或其它合伙人有权股权溢价/折价回购离职合伙人未成熟、甚至已成熟的股权。对于具体回购价格的确定,需要分析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既让退出合伙人可以分享企业成长收益,又不让公司有过大现金流压力,还预留一定调整空间和灵活性。
对于离职不交出股权的行为,为避免司法执行的不确定性,约定离职不退股高额的违约金。
①股东购买时原购买价格一定溢价。
②离职时公司净资产。(重资产公司较适用)
③公司近期融资估值折扣价。(互联网等轻资产公司)
基于两因素考虑:从公平合理角度考虑,通常互联网公司估值通常水平较高,且投资人的角色投资公司的未来估值而不是当下真实市值;从公司现金流压力考虑,若完全按照公司估值回购,很可能融1、2KW,若一个重要合伙人离职,可能融资款还不够回购创始人股权。
可能会使创始股东个人承担较大的个人风险:
第一、中国公司法虽是认缴制,不代表认而缴股东出资到位之前,相当于股东一直欠着公司一大笔钱。
第二、若公司经营过程中出现重大对外负债人,股东要以认缴出资额为限。对外承担风险。例:若公司注册资本五千万,认缴的情况下,创始股东仍欠着公司五千万 ,只是早缴晚缴的问题 。
第三,若公司对外有重大负债,股东要以5千万为限对外承担责任。
对于非资金驱动型、资源驱动型公司,大部分是人力驱动型这种互联网企业,互联+/+互联咨询企业,建议注册资本一开始一百万为限,如果后续资金不足,可通过股东借款。之后可以通过股东增资或外部融资来解决资金问题。
假如合伙人里面特别是技术人员,后面增资的时候常常没有钱,但是他们又特别重要,如果直接稀释又不能调动积极性,这个时候一般要怎么处理。
对于这种互联网相关企业,最重要、最值钱的财富是技术开发人员。对技术开发人员拿股票,分两部分付出对价:第一、是他们拿出一部分现金,第二、贡献时间、脑力,这主要是技术,对技术人员,钱不应成为他们拿股票的障碍,可以通过团队持股计划或注册资本本身不高的情况下,把他们的股权给到位 。
对核心技术人员,主要是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 激励机制的意义:第一、可按照第一投资人的估值然后 甚至低于其他 人价格拿股票;第二、约束,股票给到位的情况下 这些股份要分期成熟 ,要全职投入,不能从事同业竞争,开发这些产品专利应属公司职务作品等等要加进,所以技术人员是否能拿出钱不应成为他们拿股票的障碍。
若公司注册资本为一百万,投资人愿意出100万买10%的股份,那么公司估值为1000万。现在公司为两百万的资产,今天投资人进来,明天你就将公司清算掉,那么投资人只能拿到20万。
所以许多投资公司为了保障自己的权益会在投资协议中约定,公司如果要清算,第一需要投资机构同意,第二要拿出投入的投资,第三还要拿出投入的投资收益。
如果公司注册资本是一百万,假设净资产也是一百万,当公司的估值达到一千万时,这时候投资人出100万买10%的股份,就意味着每股的价值翻了十倍,我买一股需要一块钱,投资人进来买一股就需要十块钱,这就是溢价。当溢价发生时,你就赚了投资人九块钱。
如果你注册资本直接放到一千万,恰好公司估值也是一千万,这时候理论上就不存在溢价,你们是同股同价,你与投资人的区别只是认缴与实缴的区别。说的再长远一点,你想拿回公司的分红必须把九百万的认缴全部实缴以后才能拿到,当然你也可以用未来公司赚的钱来填补这个空档,那就意味着虽然现在没有掏钱,但是你在用你未来的收益和现在的投资人进行同股同价的安排,你让步的实际上是你未来的收益。
如果注册资本是一百万,而不是一千万,同样是10%的股权你获得的一百万,其中绝大部分的资金是溢价,而归属于整个公司,因为注册资本低,而估值高,所以你赚了投资人的溢价。
Ⅱ 股市政策底、市场底个估值底各什么意思如何判断股市三底
股票市场有三底,分别是政策底,市场底和估值底,只要股市出现这三底说明股市牛市会越来越近了,三底出现就证明股市处于可投资价值之内了。
但很多股民根本弄不清楚,始终都不会明白这政策底、市场底和估值底到底是什么意思?如何判断股市是否处于三底呢?我们带着这两大困惑下面进行详细分析。
3.判断估值底线
判断估值底是最简单的,股民投资者们只要进入监测股票市场的市盈率的数据即可,当上证指数总体估值在13倍~10倍之内,这个位置绝对是估值底。
意思就是想要判断是不是估值底,只需要进入市盈率的数据监测为基准,只要什么时候股市连续杀跌,而且已经跌回可投资价值之内的时候,这就是所谓的估值底,只需要看数据就能知道是不是估值底。
最后汇总
综合通过上面分析后得知,股市三底就是牛市前夜的信号,有一个共同点都是经过连续下跌之后形成的底部;真正想要判断股市三底,必须要具备观察力,总结力和盘感等,利用三股能力去判断股市的三底是最精准的,最后祝所有股民投资愉快。
Ⅲ 股权出资评估
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
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令
第39号
《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已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9年3月1日起施行。
局长 周伯华
二〇〇九年一月十四日
[编辑本段]股权出资登记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规范股权出资登记,根据《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投资人以其持有的在中国境内设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股权公司)的股权作为出资,投资于境内其他有限责任公司或者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统称被投资公司)的登记管理,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 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权属清楚、权能完整、依法可以转让。
具有下列情形的股权不得用作出资:
(一)股权公司的注册资本尚未缴足;
(二)已被设立质权;
(三)已被依法冻结;
(四)股权公司章程约定不得转让;
(五)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股权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应当报经批准而未经批准;
(六)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不得转让的其他情形。
第四条 全体股东以股权作价出资金额和其他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金额之和不得高于被投资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七十。
第五条 用作出资的股权应当经依法设立的评估机构评估
第六条 公司设立时,投资人以股权出资的,自被投资公司成立之日起一年内,投资人应当实际缴纳,被投资公司应当办理实收资本变更登记。
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投资人以股权出资的,应当在被投资公司申请办理增加注册资本变更登记前实际缴纳。
第七条 投资人以持有的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实际缴纳出资的,股权公司应当向公司登记机关申请办理将该股权的持有人变更为被投资公司的变更登记。
投资人以持有的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实际缴纳出资,出资股权在证券登记结算机构登记的,应当按照规定经证券交易所和证券登记结算机构办理股份转让和过户登记手续;其他股权依照法定方式转让给被投资公司。
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规定股权公司股东转让股权必须报经批准的,还应当依法经过批准。
第八条 股权出资实际缴纳后,应当经依法设立的验资机构验资并出具验资证明。
验资证明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以有限责任公司股权出资的,相关股权依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办理股东变更登记情况;
(二)以股份有限公司股权出资的,相关股权依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转让给被投资公司情况;
(三)股权的评估情况,包括评估机构的名称、评估报告的文号、评估基准日、评估值等;
(四)股权出资依法须经批准的,其批准情况。
第九条 投资人在公司设立时,依法以股权出资的,被投资公司应当在申请办理设立登记时办理股权认缴出资的出资人姓名或者名称,以及出资额、出资方式和出资时间登记。投资人实际缴纳股权出资后,被投资公司应当申请办理实收资本变更登记,被投资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或者以发起设立方式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的,还应当申请办理有关投资人实际缴纳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的变更登记。
投资人在公司增加注册资本时,以股权实际缴纳出资的,被投资公司应当申请办理注册资本和实收资本变更登记。被投资公司属于有限责任公司的,还应当申请办理有关投资人姓名或者名称,以及认缴和实际缴纳的出资额、出资时间等的变更登记。
第十条 股权公司依照本办法第七条规定申请办理有关登记提交的材料,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企业登记提交材料的规定执行。
第十一条 被投资公司依照本办法第九条规定申请办理有关登记手续,除按照《公司登记管理条例》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有关企业登记提交材料的规定执行外,还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以股权出资的投资人签署的股权认缴出资承诺书。有关投资人应当对所认缴出资的股权符合本办法第三条第一款规定,且不具有该条第二款规定情形等作出承诺;
(二)股权公司营业执照复印件(需加盖股权公司印章)。
第十二条 投资人、被投资公司的股权出资行为违反《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以及本办法规定的,验资机构、资产评估机构出具虚假证明文件或者因过失提供有重大遗漏的报告的,公司登记机关依照《公司法》、《公司登记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予以查处。
第十三条 本办法规定事项,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国务院决定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2009年3月1日起实施。
Ⅳ 九号公司股票可以买吗公司的业绩怎么样
很多人都会将手中的余钱投入到股市,购买一份自己看好的股票。但是在投资股市之前,一定要了解公司的发展,不然就有可能亏损。比如你知道九号公司的股票吗?这个股票有购买的价值吗?公司的业绩怎么样呢?
公司的股票可以买吗?
关于这家公司的股票能不能买,其实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因为没有专家可以向你保证,这支股票一定能够上涨。并且公司的股票一直是起起伏伏的,因为公司的产品、技术这些都会影响股价。所以究竟要不要买,还是看你自己的想法,别人的说法只能是一种参考。不过从整体上来看,九号公司还是有升值空间的,发展的也是很不错。
Ⅳ 有人说不要碰股票,这句话有什么含义呢
这句话的含义很好理解,就是不要炒股,因为炒股容易亏钱。股票对于多数人来说确实不适合,因为我们的股票牛短熊长,很多人无法忍受熊市的煎熬,进去一被套就割肉。或是很多人炒股用喜欢追涨杀跌,总是频繁的买卖股票。
我早期炒股也都是这样,所以从2010年开始炒股一直到2018年,基本都没有赚到钱,还亏了不少钱。可是进入到2019年后,我通过炒期货总结出来一些方法,然后今年就开始赚钱了,虽然只有15%不是很多,但起码是一个好的开始。
我现在炒股只会在行情好的时候做一波,比如今年年初炒了一波苏宁易购和航天彩虹,赚了15个点后就清仓不玩了,一年的目标已经完成,剩下的时间就是专心炒期货了。
所以我认为股票不适合长期投资,只适合做波段,宁可错过也不可乱做。有机会就做一波,没机会就休息。股票不像期货,期货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而且是T+0交易,我自己就只做日内。每天赚钱都落袋,这样风险相对就小很多。
我不是内行炒股者,那些年已经亏死我了。
最近又手痒痒的冲进去,先是看热闹,看着看着控制不了发财梦想,今天又意思意思买了一点试试看,津劝业,封了一分钟不到的涨停板有打开。真是深不可测的股市!让人进退两难…
股票的风险很大,赔钱的几率很大,没有相当的经验和技术支持很难做到长期稳定盈利,很多人一时赚钱了,或者遇到一波小牛市赚了钱,以为自己是股神了,结果遇到熊市就连本带利还回去了,从开始选股,到最后卖出股票的整个过程,我觉得是要付出很大精力的,结果最后没有赚到钱,从心理上就有很大波动,所以炒股是世界上入门门槛相当低的职业,但同时也是赚钱门槛相当高的职业,这个职业既然存在即是合理的,你可以想想现在炒股最起码都是几万块钱起步吧,大部分人都是短线多一点,今天买明天卖,无论赚钱与否每天交易额过万,一年下来几十上百万的流水,但是真的把这个职业当做每年上百万流水的生意去认真对待了嘛?我们买个大件商品都要花点时间认真考虑一下,何况炒股呢,所以,要么就是敬畏市场,管好自己,按照铁的纪律去执行。要么就是被市场所消灭。
“千万不要碰股票”这句话包含了太多意义,特别对一个老股民来说,这是对自己的总结,也是对后辈的忠告;并不是每个股民都能在股市里长久的生存下来。
A股市场成立区区三十年,并不是一个完全成熟的市场,现在还是一个以股票涨跌差价来赚取利润为主要手段的市场,并且散户投资者占整个投资群体的90%以上,参与股票的投资者大多是怀有爆富的心态,恨不得今天买入明天就翻一倍,所以作为没有技术,没有经验,没有好的心态的散户从踏入股市的第一天起,就注定了成为占板上的鱼肉。
股市里有爆发的神话,巴菲特,林园,赵老哥,徐翔等一批从股市里成长的神话,激励着一批批有幻想的散户闯入股市,但在佛山帮,山东帮,浙江帮等围剿下伤痕累累或者尸骨无存,这只是前菜,如果这些帮派还没消灭你,那还有东方园林,长生股份,康德新,东旭光电等给你致命一击;处处是风险,个个是套路。
作为散户,散户心态是根深蒂固的,是很难改变的,没有个几年甚至十几年的的积累和渲染,不会明白一买就跌,一卖就涨的道理。所以散户就成了各方收割的韭菜;想死里逃生真是难上加难,但并不是没有成功者,作为散户中的成功者,一定是身经百战,不断的试错,不断的修正自己,最后找到一种稳定的适合自己的操作方法。
当你开通股票账户看到的第一句话: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你就应该明白,股市不易,且行且珍惜。所以,如果有一个人给你说“不要碰股票”,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为你好。
股票的危险是什么?是亏钱。A股向来有七亏二平一赚的说法,所以对于大部分A股投资者来说,股票其实是充满危险的东西,碰了它会亏钱,所以,不要碰股票是充满善意的规劝,是过来人是明白人的真诚的劝诫,对于任何一个普通人来说,不碰股票其实是对的,不知道多少A股股民都曾经带着发自内心的后悔说:“把钱还给我,我不玩了!”
无论是毒品,还是赌博,之所以 社会 危害大,很关键的一点就是特别容易让人成瘾,无法割舍,很不幸,股票恰恰有这种类似的功能,做股票和赌博一样,能够刺激人的大脑产生一种医学上称为多巴胺的神经介质,多巴胺负责传递让人感到快活的神经信号,而一旦人体品尝到多巴胺给人带来的欣快感受,很多人都会多次重复那种与欣快感觉相联系的行为,所以赌博也好,炒股也罢,很容易成瘾,很难放弃。
如此一来,对于大多数人而已,不接触股票就是福分啊,要珍惜!
欢迎关注,欢迎点赞和评论,一起交流。
作为一名从业者和交易员,我经常劝人家不要来股票市场炒股,请记住是炒股,炒期货;今天在饭局才和以前同事聊以前初入股市冲动,每天看到都是短线机会,眼界不够,心也不够沉稳,也是经过几年磨炼沉淀才慢慢形成自己交易风格,投资理念。
人只有来了这个市场都有贪欲,特别非专业者盲目的追涨杀跌,光鲜亮丽的入场,被割几次之后,专业躺死,运气好遇到利好拉升还小有盈利,大多数是一路下跌,只等待一波牛市来救场,这个牛市十年一次,恭喜你,持股十年终于赚回本金了。
对于新手和非专业投资者,我一般会从风险和资金年化率来做讲解,适当资金可以买基金,定投指数基金,定投个股等,专业事情交给专业人来做(选基金需要看基金经理),从投资角度来讲,不要做的太短,除非你有能力做好短线,把握短线机会,没有能力情况下,建议以大波段和价投为主,选择高品质白马股,合适估值,大跌或者跌无可跌时候入场,买完做你事情,不需要复盘,不需要看盘;这点和成功领导在管理企业是一样的,离开了领导者,一切正常运行。
能否来做短线投机者呢?答案是可以,但个人建议从资金两个方面入场,一个是波段或者长线资金为主,一个短线资金,短线资金可以让你快速形成投资理念,如果走不通情况下,很自然会转型成波段,这点每个人都有一个过程,从我自己和身边朋友都是这样经历过来。
索罗斯有句名言叫做:投资本身并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由此可见,股票投资,一个人的心态及为重要,这也就为什么大多数人在股市中赔钱的原因。
在股市中,有这么一句话叫:七亏二平一赢。从这可以看得出来,在股市中,能够赚到钱的,只是少数。甚至,有些炒股的,炒着炒着,最后却跳楼去了。这是因为他们把股市当成了赌场,以赌博的心态去炒股。你说这又怎能赚到钱呢?用格雷厄姆的说法,这是投机行为,而不是投资的行为。
所谓投资就是通过自己研究、调查某上市公司,所结出的结果。如果不满足这些条件的都称投机行为。
在股票投资过程中,我们不断学习投资知识,给自己充电,来提升自己。我们要熟练运用k线与基本面结合去投资。同时,不盲从、不能有贪婪之心、在自己的能力圈内投资。这样你才能在股市中赚到钱。
不要碰股票,指的是散户不要盲目投入股市,特别是我们A股,如果像美股或印度股市一样来个十年牛市,那散户的盲目投资也有很大可能获利。
前一阵很多人都在比较,A股十年前和现在的指数基本相同,让人失望。有人说现在和十年前股市的体量完全不同了,这样的比较没有意义,不过这些人都忘记了,美股的体量十年前就很大,不是一样涨起来了,根本原因还是在管理上。
股市的最终目的是让企业更好的发展,但现在很多企业上市就是为了让股东赚钱,这在创业板上更明显,当目标偏离之后,企业的发展就会出现问题,直接影响到股市的 健康 。
其实股东赚钱没有问题,但必须合理合规,不然就会受到惩罚,就在这一环节,出现了最大的问题,股市的管理者更喜欢以德服人,对于各种坑及违规套现等现象以教育为主,同时罚对方一点零花钱并写检查,结果就是各种管理条例很完善,但管的都是自觉的企业,最终造成劣币驱逐良币。
股市本身就有风险,加上各种不合规的操作现象,散户想要从中赚钱,难上加难,所以如果你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信息来源,以及专业的炒股手法,就不要轻易碰股票。
何时可以参与呢?当然是牛市的时候,但如果还是现在的管理方式,牛市一样很短暂。
买股票,短期来说是想赚差价,这个没点能耐是被赚的那个。
买股票是一件专业的事,如果认为不专业,那只能说是碰运气。
所以不懂股票市场去炒股,大多数是亏的。
股票的本质是融资,长期持有股票是陪着公司成长,只要是处于上升期的公司,在股价合理的情况下买入,长期持有,基本是会赚的。
有三点:
1.比较好的公司;2.上升期;3.合理价位买入并长期持有,等到公司进入成熟期可以考虑卖出。
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不一定是对的,所以很多机构是亲自去调查公司的,不是不要碰股票,是要专业地去做。
要发现好金融机构,让群众信得过他们,把资金放心交给他们投资,不然中国股市真的很难 健康 发展。散户太多,以投机为主,中国股市注定是大起大落的。
股民不专业这个问题短短几年基本无法解决的,只能寄希望于做大做强机构,让机构去调查公司,帮大家选择股票,选择价位。
这样才能让股票市场 健康 发展。
我从佛学的角度给你解释一下,但是我炒股,小打小闹,你就听着一乐就行。儒佛道都不赞成买卖股票,其理由如下:1,一个人所得的财富由以前此人对 社会 他人所作利益的价值量决定,一个人该发财时终会发,不会因为是否进入股市而改变。2,如果把所有股民看做一个整体,这个整体的支出包括给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钱、还要交交易税、交易手续费,股民整体所得收入是上市公司的股息或红利,这些股息比银行的存款利率基本低十倍还多,相对股价市值就和没有差不多。所以股民整体支出绝对大于收入,是绝对亏损的,这就是客观事实。对于单个股民来说,炒股十有八九就是亏钱,这也是应该的事实。靠股市赚钱生活的人,有人说是千分之一的股民,能发财的可能就是十万分之一,能大发的可能就是千万分之一。所以,儒佛道劝人不要进入股市,是为人好,是让人避开损失钱财的危险事情。3,儒佛道并不认为炒股是作恶或有罪,股民把钱给企业,让企业有钱组织生产而利益 社会 他人,应该说只要股民遵守股市法规,股民就是做好事、就是善人。政府为了保护股民免遭人为损害,制定了交易规则及颁发了管理制度,只要股民不违犯这些法规制度,股民就不是作恶或犯罪,也不会受到恶报。至于亏钱,对于大多数股民来说是自愿的、是自找的,或者说是不懂防范损害而自找的损害,怪不得别人或政府。对于违犯股市交易规则而损害他人,终究会遭恶报,或严重亏损,或遭罚款入狱,这就是作恶得恶报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