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中信银行股票派息
扩展阅读
高途课堂官网 2025-02-24 01:37:23
国度控股集团股票代码 2025-02-24 01:19:41

中信银行股票派息

发布时间: 2025-02-23 21:21:44

Ⅰ 关于央行LPR利率,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2022年1月央行发布“LPR双降”,同时下调其1年期和5年期的贷款利率,可谓是利好不断。那么,什么是LPR?这次“双降”对我们个人,还有企业和股市会有什么影响?下面从四个方面,分别来给大家进行回答。

4.对股市有哪些影响?

对于股市来说,从理论上来说,利率下降,股价就上升;利率上升时,股价就下跌。利率对股价的影响有两种途径:

途径一:是利率上升时,大家觉得存款会获得更多溢价,所以就可能从股市转投银行储蓄或债券,这样就会导致股市的资金供应量减少,也会影响股价下跌;反之,利率下降了,股票市场资金供应量增加,股价也就上升了。

途径二:利率对上市公司的经营有一定影响,LPR这种贷款利率提高,会增加企业的利息负担,从而减少盈利,进而减少企业股票的分红派息等,也会导致股价的下跌;相反,当贷款利率下调时,会为企业减轻负担,从而提高企业盈利能力,进而使股价上涨。

当然,这里有经验的股民应该知道,从中长期来看,利率的升降其实和股价的涨跌并不是简单地负相关。因为,影响个股长期走势的,不仅仅是利率问题,还有经济增长、行业发展、市场情绪等多方面的影响。一时的加息或降息,只是影响股市中长期的一个小波段而已。


整体上,LPR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对于个人、企业来说,更是直接影响其“钱袋子”;对于股市来说,有句俗语是“宽松无熊市”,央行的连续降息,对于市场信心提振是有积极意义的。

好的,今天就分享这些,记得关注、点赞、有问题留言评论,我们一起来讨论吧!

Ⅱ 中信证券是干什么的

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证监会核准的第一批综合类证券公司之一,前身是中信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于1995年10月25日在北京成立,注册资本6,630,467,600元。2002年12月13日,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中信证券向社会公开发行4亿股普通A股股票,2003年1月6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交易,股票简称“中信证券”,股票代码“600030”。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承销(含主承销);客户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
公司长期以来秉承“稳健经营、勇于创新”的原则,在若干业务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2008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14.02%,排名第一;债券承销的市场份额10.71%,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市场份额10.297%,排名第一;研究团队蝉联第一。
中信证券第一大股东为中国中信集团公司。中信证券与中信银行、中信信托、信诚人寿保险等公司共同组成中信控股之综合经营模式,并与中信国际金融控股共同为客户提供境内外全面金融服务。
中信证券下属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证期货有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在境内合计拥有166家证券营业部、60家证券服务部和4家期货营业部。
截止2008年底,中信证券总资产1367亿元人民币,净资产550亿元人民币,是国内资本规模最大的证券公司。
2005年,中信证券被《新财富》杂志社评选为“本土最佳证券公司”第一名,2006、2007、2008年连续三年评选为“本土最佳研究团队”第一名,2006年“本土最佳销售团队”第一名。 2002年至2005年连续被《亚洲货币》杂志评为“中国最佳债权融资行”。公司2003年至2007年连续荣获《亚洲货币》杂志“中国最佳股权融资行”。2008年被《亚洲金融》杂志评为“中国最佳经纪行”和“中国最佳债权融资行”。

Ⅲ 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有什么区别吗

中信建投前身是华夏证券,后被中信证券和建银投资收购,中信控股60%。现在中信证券受制于一参一控,要出让部分股份,目前方案还在等待审批中。以后中信证券只会参股中信建投,而不是现在的控股中信建投,应该还在中信系内。

中信建投的LOGO已经换成中信集团的LOGO了。现在中信建投的总经理是中信证券的前总经理。

(3)中信银行股票派息扩展阅读

产品服务

公司主营业务范围为: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代理买卖;代理证券还本付息、分红派息;证券的代保管、鉴证;代理登记开户;证券的自营买卖;证券(含境内上市外资股)的承销(含主承销);客户资产管理;证券投资咨询(含财务顾问)。

公司长期以来秉承“稳健经营、勇于创新”的原则,在若干业务领域保持或取得领先地位。

2007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二;企业债和金融债承销的市场份额20%,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08%,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占8.07%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一;人民币集合理财资产净值市场份额15.7%,排名第一;权证创设总量市场份额29%,排名第一;研究团队继续以较大优势蝉联第一。

中信证券下属中信建投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金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万通证券有限责任公司、中信证券国际有限公司、华夏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基金管理有限责任公司、中证期货有限公司、金石投资有限公司、中信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中信标普指数信息服务(北京)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包括所属子公司在内,中信证券在境内合计拥有165家证券营业部、61家证券服务部和4家期货营业部。

2008年公司股票承销的市场份额17.39%,排名第一;债券承销的市场份额12.15%,排名第一;公司及控股公司合并的股票基金交易额市场份额8.56%,排名第一;公司控股基金所管理的资产规模合并市场份额10.29%,排名第一;研究团队蝉联第一。

参考资料中信证券网络

Ⅳ 银行股票无论啥时候都可以长期持有吗

A股里有这样一条铁律“一赚二平七亏损”,其实大部分的散户在股市里都是亏损的,但是仍然有很多人觉得自己参透了股市的精髓,要跟市场一较高下,结果也总是不如人意,如果股市里有这样一类股票,不需要复杂的操作,一年稳定会有10%以上的收益,不知道会不会有人觉得还可以。

股神巴菲特有一个投资秘诀“价值投资”,但是到A股里面,大多数人都是不信这个的,觉得纯属在扯淡,股神的投资策略真的是错误的吗,其实股市里银行一类的股票就比较适合价值投资的理论,巴菲特一只股票可以持有30年,如果我们也长期持有银行类的股票,收益其实也不比股神要差多少。

前面我们分析过工商银行和农业银行,今天我们主要看一下中国银行如果长期持有,收益能达到多少,我们以每年1月1日收盘价(遇节假日就计算下一个交易日)为买入价格,投资金额都按照10万元计算。

2020年买入,1月2日收盘价3.53元,买入2.83万股,截止到目前持有大半年的时间,上个月刚刚进行过派息,10股派1.91元,也就是收益5403.3元,由于我们打算长期持有,短期的股价波动我们就不考虑了,这样的话税前收益率就是5.4%。

如果时间稍微长一点,2019年买入呢,当天收盘是3.17元,10万元可以买入3.15万股,去年派息执行每10股派1.84元,两年的收益就是(1.91+1.84)元X3170股=11887.5元,累计收益率是11.8%。

我们按照同样的方法计算出3年的收益是(1.91+1.84+1.76)元X2915股=1.6万元,4年收益是2.62万元,5年收益可以达到2.99万,如果持有时间再长一点2010年买入,持有10年时间,收益就可以达到8.5万元,平均年收益率达到了8.5%,这还只是只计算了分红所带来的收益。

大家都知道只要月均持有超过1万元的股票,是有机会参与打新,这么多年万一哪一年运气不好,中上那么一签,收益更是可观,持有银行股也是很多人打新的手法,不求赚钱,只求稳定,大量的资金买入银行股,只为获得更多的打新机会。

说到这里,其实很多人都是坚持不下来的,即便是长期算下来,加上打新,加上股价翻倍,就算年收益能达到20%也是很多人都看不上的,毕竟大多数人炒股的心态都是为了迅速在股市上捞一笔,这种慢悠悠的炒股方式只适合那些“比较傻”的投资者。

Ⅳ 工商银行 每股分红

30家银行发布了实施公告。

按月份来看,5月份有6家银行分红,分别是张家港银行、瑞丰银行、苏州银行、江阴银行、江苏银行、青岛银行。6月份有14家,包括华夏银行、常熟银行、贵阳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南京银行等。7月份有10家,其中齐鲁银行和无锡银行已经分红,其余8家在等待。

近期将要分红的银行有建设银行、上海银行、清农商业银行。根据相关公告,三家银行于7月7日实施股权登记,并将于7月8日开始分红。三家银行a股每股分红分别为0.364元、0.4元、0.1元(含税)。

此外,7月11日,交通银行、工商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宁波银行将进行股份登记,7月12日将进行分红。四家银行每股分红分别为0.355元、0.2933元、0.2474元、0.5元;7月13日,杭州银行也将分红,每股分红0.35元。

除上述30家银行外,还有平安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浦发银行、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等10家银行。2021年度分红方案已获股东大会通过,2021年度权益分派实施公告将于稍后发布。随着公告的发布,预计7月份将会有更多的银行红利发放。

事实上,近年来,考虑到股东对回报的诉求、业务发展需要、监管要求等多种因素,几家国有银行的分红比例都在30%以上。工行董秘青雪曾表示,适度的现金分红比例和适度的资本充足率,既能满足当前的现金分红需求,也有利于上市公司的长期价值增长。

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首次公布的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排行榜中,国有大行的排名也位居前列。具体来看,在“上市公司丰厚回报排行榜”中,前十名中有七家是银行机构,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包揽前四;紧随其后的是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和交通银行,分别排名第七、第九和第十。

12家银行股息率超过5%

基于较高的分红水平,很多银行的股息率表现相对亮眼。所谓股息率,是指股息与购买时股价的比值,是投资收益率的简化形式,也是衡量企业是否具有投资价值的重要因素之一。分红,主要和分红有关,也受银行股价表现的影响。

整体来看,大部分银行的股息率高于存款利率和理财收益率,所以很多投资者认为“买理财不如买银行股”。中国银行行长刘劲此前表示,2021年该行股息率为6.99%,比上年提高1.21个百分点。虽然对机构投资者来说不高,但在当前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也是一个稳定可靠的选择。

“对于个人理财经理和个人客户来说,作为资产组合的一部分,它已经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能通过选择理财产品、基金定投等各种投资工具达到这样的收益水平就好了。”刘进说。

银行理财收益率方面,随着利率市场化改革,近年来理财收益率持续下降。据国海证券研究报告统计,2021年,理财产品加权收益率整体在3%~4%区间波动,收益率波动相对平稳;但在延长期限方面,2021年理财产品收益率继续下降,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为3.55%,较上年下降34BP。

银行登记托管中心此前披露的《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1年)》也显示,2021年各月银行理财产品加权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97%和2.29%。

这意味着投行股票不仅取决于股息率,还取决于银行的基本面、盈利能力和资产质量。近年来,银行股

不过,多数业内人士认为,疫情回暖、政策发力、经济复苏仍是今年银行投资的主线。招商证券首席银行业分析师廖智明对第一财经表示,如果疫情继续好转,房地产销售改善,经济有望复苏,那么2020年第三季度至2021年第一季度,银行业可能会重复疫情后的复苏。

浙商证券银行首席分析师梁凤杰也表示,5月份信用社增持是序幕。预计6-8月份数量和质量将有所提升,供需两旺。预计2022年以来信用社增量将首次连续增长,增速将首次逐月回升。届时,市场对宽信用可持续性的预期将迎来拐点,进一步催化银行板块的行情

“政策加码助力实体经济增长,宽信贷转换方向明确,信贷规模扩张可持续。同时,房地产销售数据回暖,银行资产质量压力缓解。整体来看,该行未来业绩增长空间较大。”财新证券提到。

相关问答:工商银行每年什么时候分红?

工商银行股票每年都分红,基本上在6-7月份,以现金方式,将其分的份额转到你的股票账户上。

相关问答:用100万买工商银行或中国银行靠分红可以生活吗?

作为国有银行的大堂经理,我可以明确的告诉你:100万用来购买银行股,是一个非常明智的选择。比投资理财安全,比存在银行利息高。

而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又是我国六大国有银行里的佼佼者。股价稳定,分红每年增长。

那100万购买这两家银行股,靠着股票分红,能生活下去吗?

100万购买工商银行或中国银行的股票,每年分红有多少?

1 . 工商银行

工商银行今天的股价是4.8元/股,100万可以购买大约20.8万股。

工商银行股票最近的一次分红,是今年的3月31号。每十股派息,税前2.933元。如果是持有一年以上的时间,分红是不需要纳税的。

20.8万,如果就按照十股派息2.933元算,那总共的分红就是:

20.8万 ÷ 10 × 2.933元 =6.1万

持有100万人民币的股票,一年分红6.1万,换算成年化收益高达6.1%。这个利息收入,已经可以秒杀所有的银行存款了。

一年6.1万,平均到每个月就是5084元。这个收入放在工薪阶层里面,也是平均数以上的水平。

只要不花钱大手大脚,保证一个人的衣食住行还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像我自己,工作在二线省会城市,一个月生活开销也才2000多块钱。如果能把5084元,都花在生活上,已经可以过相当不错的物质生活了。

2 . 中国银行

中国银行今天的股价是3.3元/股,100万可以购买大约30.3万股。

中国银行最近的一次分红,同样是3月31号,每10股派息,税前2.21元。我们假设长期持有,那就不需要纳税。

持有30.3万股,总分红就是:

30.3万÷10×2.21=6.7万

通过计算我们可以看到,中国银行的分红比例,要比工商银行的要高。

持有100万的中国银行股,可以分红6.7万元。换算成年化收益,高达6.7%。

一年分红6.7万,平均到每个月就是5583元。这个收入虽然不算高,但是在工薪阶层里面,也至少可以达到中等以上的水平。

即使你生活在大城市里,只要没有额外的开销,保证生活衣食无忧,也是没有任何问题的。

如果把100万存在银行,每年能拿到多少利息?

现在银行存款的利息特别低,像六大国有银行:

定期一年,利息只有2.1%。定期两年,利息2.6%。定期三年,利息只有我3.25%。

最新一期的国债,三年期利息,只有3.35%。五年期利息,只有3.52%。即使是小银行的大额存单,利息也不会超过4.0%。

另外,像银行稳健型理财,预期收益也都是在3.5%-4.0%之间。和银行股高达6.0%以上的分红,差了很多。

我们就按照年化4.0%的利率计算,100万一年的利息是:

100万×4.0%=4万

平均到每个月,只有3333元。

和购买银行股,每个月有五六千的利息相比较,存款的利息几乎差了将近一半。

所以,单从利息收入上来看,银行股的分红收益,可以说是秒杀银行存款的利息收入。

银行股不适合投机,适合长期持有

但是,我们也要知道一个事情:银行股在分红以后,会进行除权。每股分给你多少的红利,就会从股票中减去多少的钱数。

所以,每次分红除权后,股票价格都会降低。

如果你只是抱着投机的目的,分红以后就把持有的股票抛出,那你基本上就没有赚到任何的钱。

如果你是准备长期持有,那除权就对你没有任何的影响。每年可以拿到高昂的分红,哪怕股票价格一直下降,对你也无所谓。

而且从最近十年来看,中国银行和工商银行的股票,还算是比较稳定,一直都是保持在一个范围里。

股票下降,后面还会慢慢的涨起来,不需担心。

银行股稳定,分红收益也远远高出银行存款的利息。如果你是准备长期持有,用分红来生活。把100万投入到中国银行或工商银行股里,是一个非常不错的选择。

Ⅵ 许多港股特别便宜,为什么很少有人买


中芯国际A股和H股每一股都代表公司很微小的一部分,且是完全相同的一部分,但价格却相差69.59%。

也就是说,同样是获得公司1/770000的所有权,你可以选择在A股市场花55.02万元购买,或者在H股市场花19.86万港元(折合16.75万元)获得。

如果是作为真正投资公司的股票投资者,在港股市场买入才是合理的行为。

中芯国际的例子很生动,但并不完全。我们再从另一个角度观察一下,认识会更加深刻一些。

这里拿中信银行举例子。

中信银行A股5.11元,H股折合2.76元,也就是H股差不多只有54%。简直是正儿八经地半价抛售。

历数上述优势,同股同权不同价,实在是太有诱惑力了。

动辄打5-7折,股息率随随便便都翻倍,真是打着灯笼都找不着的好事儿。

不过,在有优势的另一面,港股的劣势同样显而易见。

首先是汇率上的弊端。

港股以港币计价,而港币同美元挂钩。美元贬值,港币也会折价。

即便港股便宜50%,如果极端情况下每年都因汇率因素跌价10%,这谁扛得住。

其次是股息并没有看上去那么多。

港股分红的股息会被收税,税率20%。名义上8%的股息率,实际到手只有6.4%。

如果持有A股股息率是4%的话,那么持有H股的实际股息率是6.4%,差价只有2.4%。在汇率风险面前,很多人都会犯踟蹰。更何况,持有港股的风险,并不止于汇率波动。

最后是市场的区别。

如果一个人付出自己的劳动,在不同的国家都可以挣3000元/月。

那么在美国是3000美元,在中国是3000元人民币。从实质上来讲,在美国工作,在中国生活,应该是最完美的安排。然而很遗憾,中间有个太平洋,空间上的距离能把一切溢价抹杀。

空间的壁垒所带来的时间和交通成本一目了然,但有时候近在咫尺的市场壁垒却不太容易看清。

港股市场和A股市场,只隔了一条深圳河,空间距离并不大,但两个市场间同样有着壁垒。

同样的东西,在两个市场间极大的溢价差,看似不正常,实则很合理。

港股市场面向全球,是一个展示的窗口,更是一个开放的口岸。

A股市场则更贴近于实际的消费场景,很多上市公司的商品或者铺面与咱们的日常生活都紧密相连。单就市场而言,公司的上市和退市也会更加流畅,乃至以后大概率会像菜市场一样随意。

橱窗的东西,更多用于展示,售卖时自然更易打折。同时,流通方面也会受到更大的制约。这带来的影响可能会是,你买的时候是低价入手,卖的时候同样是低价抛售,这是对外市场的天然缺陷。用一个专业的词汇来总结,就是流动性缺陷。

当然,这些说法仅仅针对市场特性,并不止说港股就不适合投资。

我想,我是会买港股的,但更多可能会因为稀缺,而不是单单着眼于便宜,毕竟,便宜从来都有便宜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