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求助】央视财经50指数名单是哪50家呢
1、央视财经50指数入选样本公司(创新)
中兴通讯(000063)、四维图新(002405)、川大智胜(002253)、海康威视(002415)、超图软件(300036)、华力创通(300045)、科大讯飞(002230)、新北洋(002376)、上海佳豪(300008)、中科三环(000970)。
2、央视财经50指数入选样本公司(回报)
国电南瑞(600406)、古井贡酒(000596)、三一重工(600031)、山西汾酒(600809)、徐工机械(000425)、阳光照明(600261)、青松建化(600425)、上海家化(600315)、南玻A(000012)、华孚色纺(002042)。
3、央视财经50指数入选样本公司(成长)
云南白药(000538)、苏宁电器(002024)、美的电器(000527)、中联重科(000157)、格力电器(000651)、福耀玻璃(600660)、包钢稀土(600111)、贵州茅台(600519)、青岛海尔(600690)、福田汽车(600166)。
4、央视财经50指数入选样本公司(治理)
万科A(000002)、中国太保(601601)、中国平安(601318)、天士力(600535)、工商银行(601398)、中国银行(601988)、中远航运(600428)、三全食品(002216)、同仁堂(600085)、武汉凡谷(002194)。
5、央视财经50指数入选样本公司(责任)
中国神华(601088)、天津港(600717)、上海医药(601607)、宝钢股份(600019)、建设银行(601939)、中煤能源(601898)、潍柴动力(000338)、中泰化学(002092)、民生银行(600016)、上海能源(600508)。
② 纾困资金五十天衔枚疾进:5000亿规模基本覆盖风险 65家上市公司受惠
自10月22日,证券业协会表示推动设立证券行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集合资产管理计划而开启这一轮各路资金纾困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开端后,12月11日,纾困资金运作已经走过50天。
整体来看,随着各路纾困资金到位,上市公司股权质押平仓风险在短期内得到了极大缓解。另一方面50天运作后,纾困资金也遭遇了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也为接下来中长期操作敲响了警钟。
总规模接近5000亿
根据中金公司统计,目前各类纾困资金规模已经接近5000亿元。根据中金公司的统计口径,纾困资金的来源为地方政府以及保险、券商等相关金融机构设立的资管计划,纾困债,专项股权投资基金等。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得的数据来看,金融机构产品类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了1110亿元,余下部分则都是通过地方政府的资金完成的,因此从总规模占比来看地方政府的资金是主力。
地方政府的资金最早是由深圳国资发起相关驰援上市公司的计划,随后北京、杭州、四川、安徽等十余个省市先后成立了专项资金进行纾困运作。
中金公司在分析报告中指出,地方政府及金融机构当前不完全统计下的合计公示资金规模超过4200亿元,若考虑未公示产品规模占比及部分统计数据为首批资金的情况,当前计划中的纾困基金规模或已经接近5000亿元。
就目前证监会最新披露的数据来看,这5000亿的资金已经基本能够覆盖市场因股权质押平仓所引发的风险。
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孙念瑞在12月8日公开出席某论坛时便透露,目前强制集中平仓带来的二级市场踩踏急跌风险已经得到初步化解。截至今年11月底,A股市场触及平仓线市值约为7000亿,对应融资额约为6000亿-7000亿之间,另外与高达7000亿触及平仓线的风险质押盘相比,年内终因跌破平仓线而被强制平仓的股票市值规模仅有98亿元。
中金公司王汉锋12月10日指出:“根据数据,当前A股市场的股权质押市值规模共计4.7万亿元,在前期市场低点时(10月18日上证指数创近四年收盘价新低时)我们粗略估算当时处于质押亏损状态的股权质押规模约4839亿元,因此在市场不出现进一步的较大幅度下行风险的前提下,当前近5000亿元的纾困资金规模从总量上看基本可以覆盖股权质押已经暴露的部分风险。”
据记者统计和梳理,目前这5000亿资金目前尚未全部进入市场,有的产品实际上还在募集当中。即便这样,纾困资金运作至今,已经完成或正在进行的上市公司纾困项目共计83项,共涉及65家上市公司。
从行业类别来看,纾困资金具有一定的行业倾向性,这些公司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 建筑装饰、计算机、医药生物、传媒互联网等板块,新兴产业类公司居多。
据中金公司分析显示,从基本面情况来看,这些上市公司普遍具备市值小,95%以上企业自由流通市值在100亿元以下、质押比例较高、杠杆率较高、现金流较差等共性特征,部分公司当前的盈利能力、业绩增速不弱。
杭州泽浩投资投资总监曹刚12月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从行业分布和企业质量来看,绝大部分纾困资金还是秉承了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并非资金没有选择的全部投向有纾困诉求的企业不做筛选。”
纾困遭遇难题
从50日运作的成绩单来看,各路纾困资金进展顺利,但这一过程中各路纾困资金也逐渐遭遇了实际运作过程中的风险。
这其中纾困资金一边纾困,被纾困企业股东随后减持造成的影响最为恶劣。上市公司博天环境(603603.SH)便是这类公司的代表。
博天环境在8月初获得了北京市海淀区国资委与江苏银行北京分行战略合作协议框架下的首笔5000万元纾困贷款,后续还有5000万元将到位。受上述消息的影响,博天环境股价当周累计上涨28.31%。
随后,包括上海复星创富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在内的三家机构股东便宣布拟以集中竞价、大宗交易、协议转让等方式最多减持占比合计不超过31%的股份,堪称清仓式的减持。
尽管最后三家股东承诺将在近期不减持,但造成的影响已经无法弥补,事实上后续还有一些被纾困公司存在减持的情形,这对纾困资金实际操作有着严重的干扰。
对于这类行为,12月11日下午一位接近证监会的权威人士表示,将密切关注类似的情形,如果上市公司的减持存在违规的行为将一定规则进行调查和处罚。
与此同时,也有市场人士认为需要注意纾困资金在实际纾困过程中资金的使用效率、纾困精准程度以及不同途径、不同来源下的各类纾困产品可能面临的协同问题。
例如应该规避潜在非市场化操作蕴含的风险或是要注意纾困资金长期退出风险。
“这需要纾困资金在纾困过程中坚持公开、可操作的纾困规则,同时也需要政策协助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等。”王汉锋认为。
另外,王汉锋总结到,从总体上看我们认为当前纾困资金的设立及逐步到位对化解当前部分企业面临的困难有一定帮助,尤其是部分股权质押风险较大的民企,但操作过程中要更加依赖市场化、公开化、法治化的手段避免相关风险,同时要注意,纾困资金只能救急,中长期解决问题要靠弥补导致问题的制度漏洞以及企业基本面最终企稳向好。
纾困资金总规模可能已近5000亿 已出手65家上市公司
民企纾困:政策及时强力纠偏后 还需标本兼治
(文章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③ 为什么新股开板后大跌
新股开板模式出现重大转变:直接一字跌停
2016年09月28日
记者 李曼宁
一直以来,新股开板被认为是买入良机,其后往往出现普涨行情。然而,今年以来,新股整体炒作渐弱。尤其是本月,新股“画风突变”,从近期几只新股表现来看,投资收益比以往大幅缩水,若打开涨停就接盘,可能会沦为“高位站岗”。
最新的趋势是,新股开板即跌停。9月26日,新股亚泰国际(19.070, -0.24, -1.24%)、正平股份(15.020, 0.02, 0.13%)双双打开涨停板并急速下跌,直至最终跌停。9月27日,另一只新股宏盛股份(20.360, -0.75, -3.55%)不仅以跌停收盘,更出现罕见开盘便一字跌停的情况。此外,从连板天数来看,本月新股连板数量也呈现整体下降之势。
新股开板即跌停
宏盛股份创造了近两年新股开板的罕见模式。9月27日宏盛股份一字跌停,结束了此前连续17个交易日的涨停,该股系今年8月31日上市。
在9月27早盘集合竞价阶段,宏盛股份一度触及涨停,但随后被快速打到跌停板,直至9点25分持续封死跌停。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梳理后发现,近两年新股开板当日不乏9点25开盘触及跌停的情况,但尚未发现类似于宏盛股份这样出现大逆转的案例。且在上午两个小时交易时段,宏盛股份盘中毫无反弹,跌停板始终未曾打开。
有分析人表示,宏盛股份9月21日、22日两个交易日成交额均超过2000万元,环比放大近10倍,开板信号较为明确。而自9月23日起,宏盛股份成交额再度萎缩,疑似为新的资金方强力封板所致。此外,尽管宏盛股份27日已完成开板,进入短暂调整阶段,但从交易角度而言,宏盛股份并未开板,因为大部分投资者无法在跌停板完成交易。
此外,8月上市新股中,上海亚虹(25.670, 0.72, 2.89%)、达志科技(36.680, -0.09, -0.24%)、红墙股份(30.230, -0.29, -0.95%)均于9月8日开板,并在9月9日跌停。9月23日,广信材料(15.620, -0.39, -2.44%)打开涨停,随后于26日跌停。上述股票开板后股价均一路波动下跌,且再未超过开板前一日收盘价。不过,也有少数特例存在,9月12日开板的安德利(24.250, -0.24, -0.98%),其后走势震荡上扬,今日更收获涨停,其当前股价较开板前一日收盘价上涨了约26%。9月27日刚刚开板的横河模具(10.780, -0.10, -0.92%)今日亦上涨6.6%。
相较8月上市新股近期开板后隔日跌停的情况,9月上市新股开板模式更为“惨烈”。9月26日,新股亚泰国际、正平股份双双打开涨停板并急速下跌,直至最终跌停。不止于开板日低开低走,9月27日,新股宏盛股份更出现前述开盘一字跌停的情况。
有市场人士指出,过去不少股民守在“一字板”门外排队,期待第二波上涨。但以目前的情况看,近期很多新股都没迎来第二波上涨,打开涨停就接盘或沦为“高位站岗”。此前有数据显示,2015年上市新股中,只要是在开板当日买入,投资者至少能获得20%以上的收益,最高涨幅可超2倍。
连板数量显著下降
除了新股开板后走势极端外,另一趋势是,截至目前,8月上市新股已经全部打开涨停,而9月上市新股中,已有6只股票打开涨停板。其中,连续一字板数量(含上市首日表现)最多的是正平股份,共收获13个涨停。
值得注意的是,13个涨停数量仅是此前新股连板天数的平均数。据证券时报e公司记者稍早前统计,截至9月初,今年登陆A股市场已开板新股中,平均斩获的一字板涨停数为正好13个,其中,华锋股份(21.600, -1.06, -4.68%)连续涨停数多达23个。也就是说,本月新股连板数量呈明显下降趋势。
具体来看,本月上市新股中,除前述正平股份外,安图生物(50.000, -0.55, -1.09%)、江阴银行(8.130, -0.06, -0.73%)、亚泰国际、三角轮胎(20.470, -0.10, -0.49%)、新天然气(37.090, -0.95, -2.50%)也纷纷开板。其中,三角轮胎、新天然气连续一字板甚至不到10个,仅分别为5个、7个。
从往期情况看,连板数较少公司多为发行股本较大公司,如此前的江苏银行(7.610, -0.03, -0.39%)和贵阳银行(14.070, 0.02, 0.14%),其发行股份总数分别为11.54亿股、5亿股。但9月开板新股中,除江阴银行、三角轮胎发行股份总数超过2亿股外,其他几家公司盘子并不算大,其中只有连续7个涨停的新天然气仅发行了4000万股。
新股走出“连板”背后,是近期整个次新股板块的降温。最近三个交易日,次新股指数分别下跌1.08%、4.37%,以及上涨1.5%。对比来看,除9月27日领先于上证指数外,前两交易日均明显落后。尤其是9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