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ACCA,AIA,CGA,CFA,CPA,CMA都是什么意思他们有什么关系
ACCA--偏重会计,特别是工商业会计----英国特许公认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企业会计高层,小编再送一个ACCA考试自学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CFA----偏重股票债券分析------美国注册金融分析-----投资银行,证券公司
CIMA---偏重管理会计-----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企业会计高层免考关系:
如果ACCA考出来(14paper)
CFA----无免考 因为英美会计制度差异较大.
CIMA----免11门,即考完ACCA只要再考4门即为CIMA难度比较:
ACCA: 14门,一阶段大多有免考,二阶段对于中国人来说2.3比较好过,2.4 2.5较难,到了3阶段难度明显加大,尤其是3.1和3.2, 题目很妖.....如果过了前面的考试,最后三门(要求一起考)就会相对来说不会很难,(注意,,,,,难度还是不小的...)..但是大家想一想有多少人能熬到考最后三门......
有些人说国内考试比ACCA难, 这绝对是一个误解.国内注会考试出庭越来越偏,什么偏出什么,偶个人认为已经逐渐偏离了考试目的,只为了控制通过率就出一些很偏的题目.
ACCA难是难在考学生分析能力,和实践的结合.比如ACCA考试中,通常是给出一段话,让对该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分析,而且给企业建议.国内CPA考试中成本管理和会计中也设计该内容,但是要求差距很大.ACCA是要求写出一篇essay,对企业的各项能力做综合分析,同时结合企业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国内CPA在这部分的要求....偶认为较肤浅.偶说这些话不是看不起国内CPA,但是为了控制通过率,而一味的把题出偏,而不在该考察能力的题目上多花心思,偶觉得这实在不可取.CFA: 3 level,共三个水平考试,第一阶段比较容易,偶的一些朋友没有参加任何培训自学考下来的到了第二阶段明显变难,揉了6本书在一个考试里,第三阶段就更不用提了,到现在为止,偶只知道偶只有一个朋友把CFA考下来了.
CIMA:15门, 单门来说通过率比ACCA高.很注重分析能力,对中国人来说难度比较大.
ACCA和CIMA在中国都被视为会计业的金领证书
但是个人感觉ACCA比CIMA更强,倒不是因为考试更难,而是因为ACCA宣传攻势很浩大,而CIMA基本上没什么宣传,所以在国内ACCA比CIMA更受重视.
个人认为到底学ACCA, ICAEW还是考CPA(中国注册会计师)是要看个人发展意向而决定的.
如果你想将来在英国一直呆下去,学ICAEW比ACCA有用, ICAEW英格兰及威尔势注册会计师,是英国最正牌的会计师.
但是如果你想回国,ACCA绝对比ICAEW管用的多.虽然ICAEW比ACCA在英国人牛,但是你是要回国的,要国内人认才可以,英国人认不认根本不相关.偶一个朋友花了近三年时间读完ICAEW,回国以后,说自己是ACA(即ICAEW的简称),招聘者问他是不是说错了,是不是应该是ACCA.........这个招聘单位还是国内的四大之一,,,,,,,,,,如果是决定不了自己在中国还是英国**考ACCA,因为虽然在英国ICAEW比ACCA牛,但是根据偶和偶朋友的经历,也没牛多少,ACCA相当于高级会计师证书,和ICAEW水平其实一样,只不过一个有签字权一个没有,但是请注意,如果ACCA3.1考过以后就有签字权利,即=ICAEW 所以其实根本没多大差别.如果回国,偶就不用多说了,国内人认为ACCA比CPA牛的多....
至于CPA,偶认为如果已经有ACCA,没有必要考CPA,因为大多数人不会一直在会计师事物所工作,所以有没有签字权没所谓.
而且在国内,用人单位看ACCA比看CPA重视的多,所以偶认为有了ACCA,没有必要再考CPA.
CFA---投资公司或投资银行,多从事股票证券分析说句实话,偶个人认为**还是不考CFA,原因如下1.CFA这段时间之所以火,是因为它在这段时间宣传力度比较大,这段时间之后会怎么样,谁也说不准.相比之下ACCA,CIMA,精算师的名声已经是稳定了很长一段时间的,所以个人觉得其他三种证书比较保险2.考CFA最少也要两年半,因为level 2,3 是一年考一次,而其他三个证书是一年两次,机会比较多,虽然paper也比较多,但是相对来说ACCA CIMA一次过三门是可能的.
3, 更重要的是ACCA和CIMA承认中国的本科学历,门数虽然多,但是免考也不少,所以对于本科是学会计的同学,是比较有希望在小于两年的时间内拿下的.对于CFA.偶还没听说谁拿到过免考ACCA可以同CIMA比较, 但不能与CFA以及精算师比较.
如果你有accounting的background, or interested in accounting, **选择ACCA和CIMA;如果有finance or investment background, CFA应该比较适合;如果有insurance or mathematics background, 应该选择精算师.
这几个证书其实也都存在负面的实际情况.
比如CFA, 具我所知我那个考下CFA的朋友(现在在上海)感觉中国证券公司已经不是很看重这个,因为CFA学的是美国一套理论,但是中国证券股票市场有自己独特的运行规律,和美国这套理论在中国不能说完全行不通,只能说应用范围很狭窄.他是从北京跳到上海的,现在北京对CFA已经开始不像今年开头那段抄了,CFA在逐渐降温,他本人就是感觉在北京CFA待遇不如上海,所以跳去上海.我说的这个不是一两个人的特别情况,他在北京几大证券公司都做过, 他感觉北京普遍对CFA不是很认,上海比北京稍好一些,但也没有好到哪去. 而且现在中国精算师已经诞生了,以后认不认CFA这套都尚未可知.所以我想提醒各位,学证书一定看其长远的发展,不要说这一段国内兴什么,我就去考什么.(注:中国精算师的考试大纲涵盖CFA的主干内容)ACCA和cima:
会计师事务所里根本不需要很多注册会计师,有几个就可以了,一年的时间能审计多少会计报表?而且就算签字,连senior都没权力签字,谁现在说自己有能力在考下ACCA或者CIMA后就能升到manager or partner? 偶在国内四大的朋友说四大里面鼓励你考注册会计师是因为你对会计的综合知识会有所提高,不是真说你是注册会计师就真让你去签字.更何况ACCA和CIMA在中国根本没有签字权.在这点上ACCA和CIMA的权力的确不如CPA. 即使你考下ACCA,每个月就加500块钱(KPMG).和中国CPA及硕士是一样的待遇. 至于有人说ACCA拿下来年薪50万,我只有一个朋友是这样,但是他已经工作了5年了,,,,,,所以人家之所以能有这么高收入,很大程度上不是看ACCA,而是工作经验及能力.
这几个证书不能说哪个含金量**,因为本来就是在不同领域里的证书. 偶认为难度可以相互比较,但是含金量是比较不出的.我认为现在考这些证书不能指望说,我考下来就能挣多少多少钱,这是不可能的. 考下来以后必须看个人的发展潜力. 这几个证书只不过是在你和别人竞争的时候给你一个能胜过别人的筹码比别人多一个机会,你究竟能不能把握住机会就有是另外一说了.小编再送一个ACCA考试自学资料包,可以分享给小伙伴,自提,戳:ACCA资料【新手指南】+内部讲义+解析音频
㈡ 注册会计师证的考取需要经过哪几个证书的考取才能报考这个过程需要学哪些内容
独立执业的注册会计师无疑是令人羡慕的白领职业之一,而在国外注册会计师(CPA)是高收入、高社会地位的代名词。作为取得注册会计师执业资格的唯一考试——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它变得越来越引人注目。在此笔者谈谈自己参加本年度考试的一点经验,权作抛砖引玉,希望对同在这条路上奋斗的兄弟们有所帮助。
这样考最合适
要成为一个合格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在限定期限内(目前为 5 年)全科(共 5 科)通过全国的注册会计师考试是必要的条件。通过参加今年的注会考试,兄弟我悟出了两条道理,第一,注会考试很难;第二,想在一两年内全科通过很难!当初,笔者在报考的时侯也充满了当年通过全部 5 科的雄心壮志(现在看来是不知天高地厚,每年全国也只有不到 20 人可以当年全科通过),结果到复习时就知道自己错得很厉害了。所以如果你不是钱多到没处花,每次就不要报两科以上!
复习用书是个很大的问题。如果你不想白交报考费,课本就一定要用当年的新版。辅导书最好选当年 5 、 6 月份出版的最新辅导材料(比如立信出版社出的模拟题集,它常到 6 月份才出版)。依小弟看来,如果还能弄到前一年的课本就再好不过了。因为每一年课本更新的部分都是考试的重点,对照起来看自然事半功倍。另外参加一个比较有口碑的辅导班也是过关的不二法门。
会 计
会计是注会考试的第一杀手!
注册会计师的《会计》课程,是学好并参加《审计》、《财务管理》的基础。所以也是不得不过的一道坎。
会计这科的主要特点是书最厚,内容最多。对大家的考验也最大,不仅考验智慧也考验意志。要充分作好吃苦和受打击的准备,不要抱有任何幻想。想要不经历“一番寒彻骨”,就要“梅花扑鼻香”是绝对不可能的。
总的来说投资、合并报表等是永恒的重点,当然每年新颁布的会计准则也很重要。虽然不太愿意承认,不过有些重点确实是没办法的事,属于下了工夫也白费。比如现金流量表,连辅导班的老师也说得不是很清楚,何况你我?因此不但要用功,还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另一个不太妙的消息是,会计考试将减少客观题的分数,增加帐务实务处理的分数。所以在用功之余,账务还要多练习。
财务成本管理
首先要说的是财务成本管理考试的通过率很低,但说它很难考却也未必。就笔者的感觉来看,应该说“风险与机遇并存”。财务成本管理考试考核全面,题量较大,而且注重实际。
对你我这样的在校学生来说,一提到“实际”通常都意味着大麻烦。不过财务成本管理考试一般涉及现行法规,制度较少,所谓“实际”,主要是考查财务数量分析的操作能力(其实多是纸上谈兵的东东),因而试题中的计算量比较大。所以不用多说大家也明白了吧?只要多做习题就OK了。说白了算术难得倒你我吗?当然计算会相对复杂一些,不过只要平时注意理解概念也就行了。
审 计
据考纲说:《审计》科目的考试以“全面考核,突出重点,理论联系实际,注重考查考生的实务操作能力”为命题原则。但从考试情况来看其实完全不是这样。就个人的亲身经历来看,通过审计的唯一好方法就是“背”,或曰“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其实只要你背下来了还能理解不了?)。审计重点在前面几章关于基本审计概念、理论的内容以及最后几章关于完成审计工作和审计报告的内容,至于中间几章关于各个循环的具体审计程序,只要知道每个循环的一些重点内容、理解其精神就够了。考前要特别注意审计报告的部分,多做题,应该很顺利地PASS(前提是你的会计必须比较OK)。
经济法
实话实说,经济法是比较注重法律知识理解和实际应用的一门。但令人郁闷的是,经济法考试的特点之一是试题涵盖了考试大纲以及辅导教材所有章的内容(记住是“所有章”!)。换句话说,整本书你得全背。
经济法的应用性比较强,注重考核考生对法律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能力。所以对你我这样毫无实践机会的在校生来说除了背书之外,还得多背题(至少是多看题)。当然,可以把类似的东西联系起来记忆,如股票、债券、基金、上市条件等等。
近几年,考题愈发灵活,不再是给出情况然后问“是否正确?为什么?”而是给出情况然后“请分析……”。其实可以多看一看经济类的报纸,上面常有一些真实案例。可以给我们这些没“吃过猪肉”的人,“看猪跑”的机会。
税 法
其实税法比较有趣,它的特点和经济法差不多。不过税法的考试是真正的“全面考核有所侧重”。其侧重点就在于企业普遍涉及的一些大税种。如: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等。其他象个人所得税(好好学,对自己也有用)、土地增值税, 5 个税收实体法和税收征管法等也常考,但不如前者重要。
这两年各种变化比较大,变化的自然是重点。对付税法也只有一个办法,多做题、多背题。各种情况都见识了,心里也就有底了。
复习时的注意事项
在复习迎考时有两点要注意,第一,每本参考书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差错,所以做习题的时候一定要以教材为准,千万不要迷信参考书的答案。第二,考前的串讲一定要参加!通常都有对考题极为准确的预言。
最后,考试时一定要带计算器,否则考场上会死得很惨。另外,既然报了名就应该去参加考试。哪怕没有复习好,也可以感受一下考试氛围,为下一次考试作准备。
当然,千万不要吓到啊,注会考试的出考率一般都是不足 50 %。我考的时候有一科(好象是“财务成本管理”),开考一小时后就只有两个人了。如果实在不想去,那么我就代表注协感谢你为中国的CPA事业又作了贡献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