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价再度破发第35天,小米公司目前的处境如何
小米公司目前的处境是非常不错的,而且股票上升的很快,势头也很强劲,相信很快就可以解决资金链的问题。
2. 小米进入世界500强,能否拯救不断下跌的股价
我认为小米的进军500强不一定能够拯救不断下跌的股价。
因为一旦进入了世界500强,那么小米的各方面的档次都会提高一个层次,而且小米的知名度也会不断攀升,可能有些股票行情的专家,会选择适当的对小米的股票进行购买,随之而来的可能会使小米的股票回暖,不至于像以前一样,再跌的那么惨。但是在这里的话,关于股票方面,我们只能做一个大概的估计,我想就算是比尔盖茨他也不能够保证他们公司的股票就是只赚不赔的。是不得不说,小米成功地进入世界500强,是他们股票可能回暖的一个重大的转折点。
3. 小米股票值得买吗
前段时间,小米公司发布招股书。公告的招股书中,对小米CDR的发行此埋数量、占总神扒租股本比例、CDR与基础股票的转换比例、以及最为重要的CDR定价,都没有明确。
除基本面外,这些信息也是决定小米CDR投资价值高低、甚至是是否值得投资的关键因素。投资游兆者们还需耐心等待。
4. 小米被曝将增发10亿股股票,小米此举有何目的
关于最近中国有很多企业公司都在快速的寻求发展当中,其主要原因还是由于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面遭遇到的种种危机,还有就是中国国内市场想要获得更多的一个利润,那么只有通过融资发售股票来获得资金。例如最近的顺丰想要贷款40亿美元,就是为了能能能够让顺丰更好的发展,那么小米公司也同样如此,关于小米最近被爆将增发10亿股股票,那么小米这样的行动有何目的?猜测目的可能有以下几个。
最后关于这一次的股票投资也是为了小米未来的一个发展,毕竟这家公司现在也是位于世界企业,500强的一家公司,这家公司在一定程度上面也影响着国民的未来生活发展。
5. 小米概念股为何成香饽饽
小米在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引发A股投资者热情高涨。5月3日,小米产业链概念股一片飘红。数据显示,截至5月3日收盘,48个小米概念股平均涨幅达3.45%,其中奋达科技、广东骏亚、宇环数控等个股涨停。
手机业务亮眼的同时,小米还孵化了一系列生态链业务。据了解,小米投资或孵化超过90家专注于发展智能硬件及生活消费产品的公司,它们和小米共同构建起了手机周边、智能硬件、生活消费品三层产品矩阵。2015年至2017年,小米IoT与生活消费产品分部收入为86.9亿元、124.1亿元、234.4亿元,2017年同比增长了88.8%,呈现快速增长趋势。
这一消息也迅速引爆了投资界对小米产业链及生态链投资热情。广发证券在研报中表示,在“制造强国”、“新双创”、“一带一路”、“新零售”等政策及产业战略趋势推动下,小米产业链整体将充分受益,具体包括“生态链+供应链”两大受益链条,受益顺序中,小米生态链终端产品生产商最为受益,业务占比大的小米代工公司其次受益,最后是供应链零部件公司。
希望小米公司能够造出更多的好手机。
来源:证券日报
6. 小米集团的股价创历史最高,但软件、硬件商业模式争议从未中断
从2018年7月上市至今,小米集团从来不缺争议。这包括了手机市场份额的下降,市值暴跌。进入2020年,受益于华为被美国制裁,小米手机份额提升,业绩回暖,市值也创出 历史 最高。但是面向未来,争议仍在。
尽管市值创出 历史 新高,但围绕小米的争议还远未结束。
小米发布2020年三季报前夕,公司股价创下自上市以来的 历史 最高价,11月24日财报发布当天,股价一度爬升至28港元以上的 历史 新高。而随着“靴子”落地,小米股价接连回调,不过总体而言,年内仍录得了超过140%的正向收益。
小米,有着多重身份,曾被看作是“年轻人第一只拥有的股票”,但在上市不久又被戏谑为“年轻人第一只套牢的股票”。围绕小米的业绩与估值,也总是存在机培悉构多空之争。如今,小米的市场表现似乎给了那些“空头”一记重拳。但即便如此,随着华为重启4G手机,以及荣耀的剥离,未来小米的业绩以及市场份额再起争议。
手机市场份额超越苹果位居第三
小米持续在高端机领域发力充满挑战
三季报显示,小米单季度收入和利润创下 历史 新高,同时,单季度手机收入和手机出货量同样创新高。据IDC统计,小米2020年三季度手机市场份额超过苹果位居全球第三。据Canalys的数据,公司第三季内地智能手机出货量按年上升18.9%,是前五大厂商中惟一取得正增长的企业。
2020年前10个月,小米高端旗舰手机销量超过800万台,同时,其在中国大陆智能手机平均售价(ASP)同比脊行增长14.7%。小米在财报中称,这是受益于中高端手机的销量占比提升所致。今年年初,小米发布年度首款5G真旗舰小米10系列手机,在第三季度又发布了小米10至尊纪念版,小米的高端产品策略得以成功执行。
小米之所以在高端 策略 上取得成功,是有一定原因的。张可兴认为,“小米的中高端机型符合公司的战略,过去小米用性价比抢占市场,是因为公司的研发投入不够,随着消费者理念的转变,而且手机对每个人越来越重要,消费者愿意花稍微多一点钱去获得更好的机型。此外,小米还具备一个非常好的因素,就是相对友商来说,其4G手机库存相对较低,那么在5G手机转型过程中,没有什么包袱。”
对于后续小米能否在竞争激烈的高端机市场占领一席之地,原炜认为,“小米性价比的品牌形象实在太深入人心,这种品牌形象跟高端市场高端用户对产品的心理核心诉求是不相匹配的,而要想在高端市场扭转这一用户心智,则是非常困难的。”
张可兴表示,从目前已知的数据看,小米已经获得了很多“米粉”的认可,就此而言,其在高端机型上占领一定市场份额已经比较确定。但从长远来看,小米中长期发展高端机型战略还面临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比如苹果、华为。面对强大的竞争对手,小米并不一定可以在高端市场上保持持续增长的市场份额。
智能手机依然是核心中的核心
短期内海外重心难以迁移至欧洲
根据《IDC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季度跟踪报告》预计,2020年中国智能家居设备市场出货量预计接近2.2亿台,到2024年出货量将增长到近5亿台,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3%。
原炜也认为,小米的核心竞争力还是在于其手机。“这是小米业务的基本盘,决定着小米整个系配野乎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品牌形象。如果手机业务不行的话,则很难想象其IOT和智能家居等业务还能够蒸蒸日上。不过,另一方面,IOT是小米打造其生态的关键要素,有小米品牌的加持、对设计的要求、质量的管控以及规模效应和网络效应,我对小米IOT业务在未来的发展前景还是看好的。”
据Canalys统计,2020年第三季度,小米的智能手机境外市场收入达到人民币398亿元,同比增长52.1%。本季度境外市场收入及对总收入的贡献占比均创 历史 新高。其中,在西欧出货量尤其亮眼,同比增长107.3%,市场份额提升至13.3%,排名第三。
事实上,在海外市场,印度、东南亚市场向来是小米智能手机发力的重点地区,随着公司大力开发欧洲市场,且取得显著成效,也引发了市场对于其海外市场重心是否就此发生迁移的讨论。
“欧洲市场是高端市场,那里的消费者有着更高的购买力;但是欧洲市场分割严重,语言文化林林总总,并且在专利、数据保护、消费者隐私保护等方面有着繁杂而严格的法律法规,因此市场开拓的成本也比较高,很难一蹴而就,需要长期投入。因此在可预见的未来,我相信印度、东南亚市场仍将是小米在海外的主战场,值得继续深耕,而在欧洲市场虽然会积极 探索 拓展,但需要时间,海外市场的重心不能很快也不必很快转移到欧洲。”原炜表示。
“铁人三项”商业模式
最大的挑战在于用户体验
小米的商业模式为“铁人三项”(硬件+互联网服务+电商及新零售)模式。小米硬件产品的宗旨是在满足高品质与精良设计的同时追求 极值 的性价比,雷军承诺公司的整体硬件业务(包括智能手机、IOT及生活消费产品)的综合净利率不超过5%,否则将超过部分回馈给用户。在方正证券分析师陈杭看来,极致性价比就是小米护城河的起点。他认为,“低毛利+高效率”是小米商业模式的本质,也是小米的护城河。
在张可兴看来,可以这样理解小米“铁人三项”的商业模式,“小米用手机业务带动整个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同时用智能硬件扩充自己的产品线和业务的边界。我们可以将其类比为国外非常具有性价比的连锁超市Costco。
至于如何评估这种商业模式的效果,原炜认为,小米要实现从硬件到互联网的螺旋驱动,最大的难点也是在受制于底层安卓系统的条件下,要在用户体验上,做出跟iOS可以媲美的MIUI。
张可兴则补充称,“现在很多公司都在从硬件到软件这样一种商业模式进行过渡,但是做好的公司特别稀少,惟一做得很成功的就是苹果,通过手机、电脑、平板形成iOS系统的闭环,进行产品的购买和付费。而要实现这样的成就,对小米来说难度巨大,我们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而目前,小米的互联网服务的主要收入来源还是广告,真正要实现通过硬件到互联网的驱动,还需要商业模式的重新再造。”
(本文已刊发于11月28日《红周刊》,文中提及个股仅做举例分析,不做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