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公司股票 » 工商银行股票会归零吗

工商银行股票会归零吗

发布时间: 2024-08-08 15:59:37

① 上市公司的股价跌到低于发行价的时候对公司有什么影响

1、上市公司的股价跌到低于发行价的时候对公司最大的影响是:公司的形象受损,股票近期看空,股价很可能会继续下跌。如果公司高管持股,股价的波动也会影响到高管的浮动财富。如果公司的股票在二级市场表现不佳,将会影响公司的形象,进而直接影响公司的二次增发,以及债券发行,因为很多公司不是光光募集一次股票就够的。股票价格是一个公司业绩和成长性的反映,因人们对该公司的预期和信心而变动。所以这种情况会影响股价,股价反映公司情况。但本质上来说,股票价格对上市公司没有直接影响。
2、严格来说,股价的涨跌对公司的本质不会产生任何影响,因为上市公司不是通过倒买股票来赚取利润的,券商和保险公司等除外,公司股价涨了或跌了,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不会因此而变好或变坏,公司的净资产也不会因此而增多或减少,短期的股价涨跌是市场行为,跟公司无关。反过来,公司本身的经营好坏却是可以影响股价涨跌的,从长期来看,股价的涨跌最终是由公司的内在价值决定的,如果公司的经营业绩持续向好,公司的内在价值就会持续增长,那股价就会涨上去,反之则最终会跌下去,直到破产清算,价值归零,从而让投资者血本无归。

② 求中国工商银行从确定上市目标到目前为止的详细过程。

工行股份制改革全面提速
-- 中财信息 2005-05-18 15:50:47

【文章正文】
10月成立股份公司 年底引进战略投资者
4月16日,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从相关人士处获悉,“计划年底前成立股份公司”的中国工商银行“将御辩于10月份成立股份制公司”,“年底将完成战略投资者的引进工作。”
那么,这种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股改进程明显加快
“在国家没有注资前,按照总行的统一部署,工行就在有计划地进行股改工作”,工行相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指出。
记者了解到,在总行层面,为推动股改,工行日前还专门设立了4个专业工作小组,包括不良资产处置工作小组、资产评估工作小组、外部审计工作小组、法律事务工作小组。目前,各机构即陆续进入各分行开展工作。据携祥记者了解,工商银行总行对应于各分行的专业工作小组已于去年底相继成立,以执行总行股改领导小组和股改办的各项规定。
同时,在分行层面,作为工行股改的日常工作机构,“股份制改革办公室”被工总行要求“作为分行的独立部门”,接受分行股改领导小组和总行股改办的双重领导,负责辖内股改工作的统筹管理和日常事务的组织、协调、落实,对辖内的股改工作质量、进度、效果等进行实时监督和验收。
记者得到的最新消息是,工行股改日前加大了业务管理、风险管理和内部审计的力度。据悉,工行在2004年底完成了会计核算体制的全面改革。基本会计核算单位从24000多个下降到4500多个,全行总辩拆搏账数量与内部、表外账户数量减少了60%。在风险控制方面,工行行系统在稽核机构基础上重组成立了内控合规机构,专司各级分支机构的内控管理。目前,工行已重组了原有的风险管理委员会,启动了内部评级法工程建设。
控制不良资产率:5%以内
尽管4月21日出台的工行股改方案因为没有给出巨额可疑类不良贷款处置办法,被业界看作是是一个“不完整的方案”,但是,有迹象显示,工行正在加大处置力度,特别是不良资产五级分类中的损失类和可疑类资产。
“通过各种办法,到时工行的不良贷款应该可以控制在5%以内”,这是记者通过上述权威人士核实得到的消息。
据悉,工行的损失类贷款已经核实完毕,大致在2400亿元左右,这笔不良资产将进入汇金公司和财政部的“共管账户”,并在未来逐步核销。至于可疑类贷款,据估计应有4500亿元左右。因此,如果工行股改中需要处理7000亿元左右不良资产。
从可以利用的工具看,不外乎四种:转移给财政、通过再贷款等方式转移给央行、转移至资产管理公司、抑或自我消化。据悉,具体的转移方案尚未最后确定,但可能的路径和操作方式已有多种考虑。
有消息指出,工行二次不良资产剥离的方案也已大致确定,将不良资产先行以原价转移至央行,之后央行将其折价剥离至一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后一个过程中,可能采取定向剥离的方式,也有可能是采取招标方式来决定最后的承接者。
从今年年初工行公布的财务状况中,就显现出前所未有的股改准备力度。中国工商银行的报告显示,2004年度实现经营利润747亿元,其中的700多亿将用于提取拨备和消化历史包袱。2004年工行不良贷款也有所下降,不良资产余额净下降405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下降150亿元,不良贷款率为19.1%,比上一年度下降了2个多百分点。
同时,工行的资产结构和收益结构已得到了深度调整。2004年工行总资产增加4300亿元。其中安全性和流动性较好的债券投资和票据融资增加3200亿元,占总资产增加的3/4。
对于研究了工行近年来年报的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来说,“从年报披露的信息看,似乎1999年是分水岭,在此之前工行的资产质量和风险管理水平令人不敢恭维,在此之后工行简直在突然间就脱胎换骨,几乎可以跻身国际一流银行了。”
工行副行长杨凯生日前也表示,工行现在首要的功课就是清产核资,“比如说我们在下工夫清理一些非信贷的不良资产,清点我们的资产。所谓财务重组就是要把现在数额较大的不良资产,移出资产负债表。通过其他的方式,解决资产负债表的问题。”
达标资本充足率:8%
记者获悉,“为达标8%的资本充足率,工行次级债的发行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
按照宣布的工行的股改方案,汇金注入工行的150亿美元资本金�合人民币1240亿元,加上财政部在工行原有资本金中的1240亿元人民币,将使工行的核心资本达到2480亿元人民币�合300亿美元,对应核心资本充足率达到6%。因而本次方案决定通过发行次级债补充附属资本并使资本充足率超过8%,意味着工行将发行接近1000亿元的次级债。
早在几年前,相关部门就开始研究国有商业银行通过发行次级债充实资本金的可能性,当时主要是由于财政部发行2700亿特别国债用于国有商业银行资本金和成立资产管理公司后,财政压力加大。财政部金融司的一份报告建议,从我国商业银行的长远发展来看,应优先考虑通过发行次级债券充实资本金,使国有商业银行开辟出一条不断补充资本金的渠道,并借此推动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机制和经营状况的改进,为将来上市作准备。
公司治理结构仍是关键
“即使资本充足率、不良贷款率等财务指标暂时达标,但是,银行的公司治理结构则是关键的一环”,高盛亚洲公司总经理胡祖六日前在一个小型会议上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公司治理是一个长期的永恒的目标,而恰恰这一点是所有国有企业的“软肋。”
对于公司治理,也是工商银行眼下正着力解决的一大问题,这在工行高层已形成相当共识。该行行长姜建清曾称,三年内工行将初步形成现代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与运营机制。通过推进内部改革,全方位为股份制改革创造条件,建立规范的现代金融企业制度;建立科学的绩效考评体系,对盈利能力着重考核资本回报率,对资产质量取消比例下降考核,突出绝对额下降和风险拨备缺口考核;完善内部控制体系,形成对各级管理人员、各项业务、财务和科技四大监督体系,年内将国际审计范围扩大到全行;建立全面风险管理体系,加快内部评级初级法工程建设,增强对各类风险的综合控制和管理能力。推进业务流程再造和组织机构整合,探索建立总行——分行——支行的组织机构体系;推进全面成本管理和资金管理体制改革;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姜建清还表示,上市只是国有银行改革进程中的一个环节,“根本还在于健全和完善公司治理,提高核心竞争能力,在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朝着国际先进银行的水平靠拢。”

工行股份制改革提前启动

2006-07-29 22:14:41 SRC-201

本报记者 李振华 北京报道

股改方案提前启动

4月21日,工商银行各分行高层齐聚到了北京,一项期待已久的好消息在当日下午的会议上被宣布。晚上8时30分,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上公布了这个消息——工商银行的股份制改制方案获批,获得国家外汇注资150亿美元,财务重组工作开始启动。

本报记者获悉,早在4月18日上午,国务院就批准了工行的股份制改制方案,这比预想的要早一些。工行一位人士说,他们也感到非常突然,“有些措手不及”,原因是,原定工行方案要在4月30日公布,但最后提前了一周多的时间。

赴京前往工行总部的分行行长们被传达“要召开季度会议”,来到北京后,更加重要的任务等待着他们。股份制改造方案获批后,工行行长姜建清将向这些地方金融大员们布置下一步股改工作。其中一个重要的工作就是高达8000多亿的不良资产如何进行划转、核销和处置。

工行行长姜建清说,工行股改是一项“输不起的改革”。要求处置不良资产时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防止任何逃废银行债务的行为。

姜建清还表示,将“全面加快”工行改革进程,于2005年完成股份制改造。此前工行一直在进行股改基础准备工作。

按照计划,工行将在今年12月底之前,正式成立工商银行股份公司。工行一位管理人士表示,依照国务院批准的改制政策,工行将实行整体的“改制模式”,由股份公司接收工行原来所有资产和附属公司,“类似中国银行的改制模式”,不分拆成类似建行的建银投资和建行股份公司两家公司。

此外,在年底前,工行须配合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完成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以及董事会下属专门委员会的构建,并调整管理层,引进独立董事。

业内人士认为工行上市时间可能会在2006年中期,地点很可能在香港、内地,同时在纽约和伦敦选择一家交易所。

财政部、汇金各持股50%

工行财务重组事项讨论已久,注资的规模极受关注。由于工行资产规模庞大,截至2004年底有5.7万亿人民币之多,大约是中建两行之和。多数人预计,注资规模应在400亿美元左右,至少不会低于300亿美元,才能基本充实资本金。

最终数字却令人大感意外,150亿美元规模不及中建任何一家银行,甚至对于解决工行沉重的历史包袱有点“杯水车薪”。

不过,国务院此次对工行注资规模的审定用意极深,按照央行的统一口径,此次注资金额标准是,将工行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提高到6%。再通过发行次级债将资本充足率提高到8%。目前,次级债发行方案还未获得银监会审批,预计在今后2个月之内,第一批债券将进入银行间市场。

与中建两行注资方案大为不同的是,财政部持股1240亿,外汇注资150美元,由中央汇金投资有限公司持有,折合人民币亦为1240亿元人民币。这样工行整体改制后,中央汇金公司和财政部各占50%的股权。

工行股权设计极富探索意义。此前,中建两行注资时,财政部持有权益归零,丧失了对国有银行改革的发言权。

建行前董事长张恩照“出事”后,建行新董事长和中金公司董事长全部由人行(外管局)人员调任,财政部在汇金公司中占据3名董事席位。

对于工行的财务重组,财政部一直不甘充当被动的角色,希望发挥主导权。从去年9月份开始,财政部金融司会同其它部门官员进行研究,设计财政的具体注资形式。

截至2004年底,工行核心资本大约在1700亿元左右,再加上未分配利润和可用财物额度大约有2000亿元。资本金中大约500亿元转为拨备,剩余的1240亿元仍然保留为资本金。参照财政部持股不低于50%的意见,因此最终确定外汇储备的注资规模。

在工行注资形式上,另一个极为微妙的做法是,财政部并未注入新的资金,而是保留原来的一部分权益。财政部金融司一位人士说,中建两行注资时完全冲削原来的股东权益基本是借鉴国外的经验。

“在美国、日本等国家,如果国家对银行机构进行财务援助,为防止发生道德风险,会冲销掉原有股东权益。”该人士说,但是国外银行一般是私人资本,中国情况却不同,国有银行全部是国有资本,冲销资本只是从一个“口袋放到另一口袋”。这位人士认为,此前中建两行做法没有顾全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因此在综合各方面不同意见后,对注资方式进行修正,不再冲销原有股东的权益”。

另外,如果财政直接注资工行,可能涉及修改财政预算方案,并需经过人大常委会批准,因此不冲销资本金,而采取在剥离损失类贷款时进行财务援助,将“绕过”了政策性的障碍。

财政部金融司人士还表示,由于工行规模庞大,要全部解决问题,动用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必须考虑汇率变动风险”。他说,经过测算,中建两行外汇资本金,在汇率每贬值10%,对资本充足率的影响达到1%-2%,对银行来说,单一币种资本风险很大,“因此考虑工行注资形式时,不宜采用外汇储备注资单一模式”。

不良资产如何解决

由于中建两行注资时,动用了两家银行原有资本金、拨备和利润全部冲销损失类贷款,另外央行还通过发行票据形式置换两家银行可疑类贷款,两家银行的财务重组工作几乎是一步到位,但工行拿到的方案却严厉得多。

央行发布工行财务援助新闻稿中没有说明具体的不良资产处理方式,只提到工行注资150亿美元,“还只是一个不完整财务重组方案”。

央行一位人士说:“肯定还有后续的不良资产处理优惠政策。”本报记者获知的情况是,工行在2004年重新对不良资产进行摸底清查,经过严格的认定,损失类贷款核定为1700多亿元。目前,这部分损失类贷款已从工行的账目上“划走”,交由财政部和工行成立的“共管账户”,相应地记为财政部对工行的负债,工行置换出优质债权。

对于这部分贷款的损失以及可疑类贷款的损失,财政部一位人士说,会采取几种方式进行弥补,其中一部分来源是所得税收入。

工行一位管理人士说,工行所得税部分可能会是重要的资金来源,估计未来几年工行经营利润都会在900亿元以上,那么每年可以核销贷款损失就有300多亿。

另一部分核销的资金来源是,财政部和汇金公司每年取得的股权收益和未分配利润直接冲销损失类贷款。实际上,工行近几年来一直是将大部分经营利润用于计提拨备和核销不良贷款,工行改制后基本还沿用这一处置办法。

另外,财政部还可以通过减持工行股权取得收益,核销不良贷款损失。虽然财政部目前与汇金公司并列成为工行大股东,但汇金持股国有金融资产的模式基本确立,因此未来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公开发行股票,财政部很可能会优先减持工行股权。但央行人士表示,这只是一种备选方式,主要以前两种方式为主。

“这样就类似银行按揭的方式来消化不良资产损失问题。”央行上述人士称。

不过财政部并不愿太早减持股份,“因为上市后每股会溢价数倍”,因此在工行引进战略投资者时,财政部将视价格减持一部分,更多的股份则会推迟IPO时间甚至以后再寻找时机。

“无论如何,财政部有了很大的选择权,不再成为一个被动的角色,能够在国有银行改制时发挥更大的作用。”钟伟表示。

财政部金融司一位人士称,也不排除财政部通过财政资金直接对共管账户损失类贷款在“特殊情况下”进行核销。

对于可疑类贷款处置办法,也包含在国务院对工行改制方案中。基本原则是可疑类贷款将按照市场化处置的手段,从工行资产负债表中剥离出来,进行招标拍卖,交给资产管理公司进行处置。

银监会一位人士透露说,之前讨论对于工行可疑类贷款剥离政策时,央行等各部委基本倾向于与中建两行相同的政策,即央行通过发行票据或者在贷款形式按照50%的账面价值进行收购置换,其余50%的损失由工行自行承担。至于到底是采用发行票据还是再贷款形式,可以由资产管理公司进行选择。

“由于再贷款利率固定,而票据容易受到利率变动的影响,所以资产管理公司倾向于选择再贷款形式。”他说。

财政部金融司和工行人士均证实,未来可疑类贷款处置就是由央行提供再贷款形式进行收购。至于收购是按照账面价值的多少比例,工行和财政部人士均不愿透露,只说与中建两行略有差异。“这样的话,最终损失可能不用财政部拿钱,再贷款可能会通过变相提高通货膨胀率来由国民承担了”。

根据工行2004年摸底情况,可疑类贷款数额约为4500多亿元,即使工行承担一半,也高达2200多亿元。

可以推算出来的是,工行至少需要消化两类贷款损失4600多亿元,目前部分损失只是暂时进行债务转移,推迟到以后逐年通过利润进行化解。“工行经过测算,通过国家财务援助和自身努力,大约经过五年时间能够彻底消化掉这些损失。”工行一位管理人士说。

钟伟说,如果参照工行注资方案,农行股改上市基本没有了可能性,“从目前来看,农行没有表现出来足够的努力和成效”。

汇金的系统性风险?

汇金公司注资工行150亿美元之后,真正成为国有银行最大的东家,但这样持股方式正遭受资本市场的考验。

社科院金融所曹红辉博士表示,汇金公司在香港和纽约公开发行股票,面临关联交易的质疑,而这一问题急需解决。

财政部金融司一位人士称,目前如果把汇金公司看作一个纯的商业机构,的确应该合并财务报表了,难免给人一种关联交易的印象。但他同时称,人民银行、财政部和汇金公司就这一问题已经展开讨论,寻找合理的制度设计避免这一问题。

记者获悉,较早的时间,国务院要求各部委之间要协调及早拿出方案,解决可能存在的上市障碍。而方案设计的重担落在了央行行长周小川的身上,目前汇金公司总经理谢平具体负责与海外各交易所进行协调和游说。

此前,汇金公司已经与香港联交所取得谅解,被定义为政府机构,潜在的法律障碍似乎得到解决。但曹红辉说,汇金公司希望能够进行股权的运作,如果延续这一思路,则有可能面临交易欺诈的指控,原因是“政府机构不能进行股权运作”。

但钟伟表示,问题解决并不复杂,直接将汇金定义为政府出资的纯粹控股公司,类似淡马锡模式,不从事任何实业,就回避关联交易问题。

而另一个问题是,工行注资完成之后,汇金公司控股模式完全成形,不再可能出现此前传言的第二家金融控股公司。那么将高达十几万亿元的国有金融资本交给了一家公司进行运作,这样的模式是否产生系统性风险?

钟伟称,无论如何,汇金的模式总比国资委模式要好得多,“当然会存在很多问题,但却是目前政策夹缝和掣肘下最好的模式”。

曹红辉认为,汇金公司实际上替代了财政部管理金融资产的功能,如果具有决策能力当然可能会发生风险。不过,之前国有银行全部由财政部持股时,股权不同样集中?

多数学者表示,在目前形势下,最好的方式只能是加强对汇金公司监督,督促履行职能和决策的科学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