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交易平台 » 股票解禁交易规定
扩展阅读
最近一个月股票行情 2025-04-05 06:49:01
同花顺股票委托交易 2025-04-05 06:40:08
股票代码002440 2025-04-05 06:27:58

股票解禁交易规定

发布时间: 2025-01-28 12:22:40

A. 解禁股票规则

股票涨跌不由解禁决定,并且股票解禁不代表大股东马上减持,股票涨跌由供求关系、资金量、业绩、政策、消息等多方面因素决定。股票解禁意味着大量的非流通股可以进行流通,减持需要提前发出公告,非流通股占总股本5%以上的,一般要求两年以上才能减持,非流通股占总股本低于5%的,一般要求在一年以后才能减持。

股票解禁的定义是限售股过了限售承诺期,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买卖。一般来说,解禁当日开始,解禁的股票就可以自由交易。企业持有的限售股在解禁前已签订协议转让给受让方,但未变更股权登记、仍由企业持有的,企业实际减持该限售股取得的收入。

按照证监会的规定,股改后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二)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取得流通权后的非流通股,由于受到以上流通期限和流通比例的限制,被称之为限售股。

个股解禁通常来说会使得股票供给增大,股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股价会下行,但是具体需要结合解禁时该个股的基本面、所处的价位和当时的大盘情况。

比如有的个股已经超跌或到横盘突破区域,那么一旦解禁,股东极有可能拉高出货,反之一只业绩不佳的个股解禁或者高位那么下跌可能性大,当然还要适当结合当时大盘走势,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般对于大型国企,大非解禁冲击较小,因为国有资本很少会减持。而对于创业板、中小板这类制造暴富神话的板块,则需要保持谨慎,一般都会引发大跌。

此回答由康波财经提供,康波财经专注于财经热点事件解读、财经知识科普,奉守专业、追求有趣,做百姓看得懂的财经内容,用生动多样的方式传递财经价值。希望这个回答对您有帮助。

投资速报:度小满金融“定期盈”

定期盈是度小满平台上最受欢迎的稳健型理财产品,更多产品信息可以通过度小满金融APP了解。

B. 股票解禁马上可以上市流通吗

股票解禁不一定马上可以上市流通,有时候有时间限制。例如限售股解禁不立即上市流通,就是代表即使是股票上市了,但是也不能立马抛售,什么时候抛,抛多少,都有规定。股票解禁分为大小非和限售股,大小非是股改产生的,限售股是公司增发的股份,一般多为大股东或者公司高管持有,很少涉及外来的投资者。
一般而言,限售股解禁后,非重要股东(持股比例占总股本5%以上者,且不是重要股东的一致行动人)随时可以减持,将手中的股票流通到市场上;重要股东的限售股,则需要遵守监管层的一系列规定,和相应的法律法规,方可进行上市流通减持。
股票解禁日是可以通过公司官网公告查看的,然而,大部分投资者肯定会追踪多家公司,一个个点开官网下载公告非常麻烦,所以建议你通过这个股市播报来查看,建议你添加自选股票,能够非常智能的筛选出实用性信息,解禁日可以了解之外,还能详细了解解禁批次、时间线。
股票(stock)是股份公司所有权的一部分,也是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股票是资本市场的长期信用工具,可以转让,买卖,股东凭借它可以分享公司的利润,但也要承担公司运作错误所带来的风险。每股股票都代表股东对企业拥有一个基本单位的所有权。每家上市公司都会发行股票。
同一类别的每一份股票所代表的公司所有权是相等的。每个股东所拥有的公司所有权份额的大小,取决于其持有的股票数量占公司总股本的比重。
股票是股份公司资本的构成部分,可以转让、买卖,是资本市场的主要长期信用工具,但不能要求公司返还其出资。
股票解禁前后的股价变化
即使解禁与股价表现,两者并没有线性相关关系,但是针对股票解禁前后股价下跌的原因,可从这三个方面进行解析
1、股东获利了结:一般情况下,限售解禁也就意味着会有更多的流通股进入市场,要是限售股东可以得到不菲的利润,那么获利的动力也会变得更大,于是二级市场的抛盘也会增加,公司的股价就会很轻松地构成利空。
2、散户提前出逃:这个时候,因为不确定股东是否会抛售股票,很大概率很多中小投资者会在解禁到来之前出逃,造成股价提前下跌,
3、解禁股占比大:另外,解禁市值和解禁股本占总股本的比例成正比,股价的利空肯定也会变得更大,

C. 很想知道有关限售股解禁的相关规定

大非指的是持股比例大于5%但不控股的原非流通股,而小非则是指持股比例小于5%的原非流通股。解禁是指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售,允许上市流通。为防止控股股东大量抛售,试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需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并作出分步上市流通承诺,同时需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中对非流通股股份取得流通权后的实际流通限制做出了明确规定。首先,试点上市公司非流通股股东应在获得上市流通权之日起,至少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其次,持股总数超过5%的非流通股股东需承诺,在上述承诺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其中12个月内出售比例不得超过5%,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最后,非流通股股东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股份时,若股份比例达到公司股份总数的1%,则需在事实发生之日起2个工作日内进行公告,公告期间无需停止出售股份。

《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管理办法》对此也做出了规定。改革后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需遵守以下规定: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转让;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超过5%的原非流通股股东,12个月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12个月内出售比例不得超过5%,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此外,若原非流通股股东出售所持股份数额较大,可以采用向特定投资者配售的方式。

创业板,即国际上通称的“第二板市场”(Second Board),与主板市场(Main Board)相对应。它主要为了扶持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成长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适应新经济发展的需要。目的在于支持那些暂时不符合主板上市要求但具有高成长性的中小企业,特别是高科技企业,同时为风险资本提供一个正常的退出机制。对投资者而言,创业板市场的风险比主板市场高得多,但获得高回报的可能性也更大。

投资者在创业板市场的风险主要体现在信息披露上,各国或地区政府对二板市场的监管更为严格。监管机构通过“保荐人”制度,帮助投资者选择高质量的企业。二板市场和主板市场的投资对象和风险承受能力不同,通常不会相互影响。然而,由于它们之间的联系,反而促进了主板市场的进一步活跃。

创业板市场的上市公司与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存在显著区别。首先,规模不同,创业板市场主要是为中小企业服务,而主板市场的上市公司规模普遍较大;其次,控股主体不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控股主体一般是民营企业或个人,而主板上市公司的控股大股东绝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再次,对上市前的盈利记录要求不同,创业板上市公司的盈利要求相对较低;最后,企业的所有者与经营者的角色也不同,创业板市场中大部分公司的所有人就是企业的经营者,而主板市场中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所有人与经营者是截然不同的两个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