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股票高频交易算法,懂的进
高频交易,就是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不理会大趋势,(平衡市里比较适合)定好止损止盈位,得要有精确的计算能力,制定自己的一套理念,不理会别人会影响自己的任何观点。你认为可以进就进,想出就出。10次交易6次获利,你就是赢家。没有固定的算法,只有单间的加减乘除。
② 中国股市十大高手排名
中国投资界高手如云,只是他们行事低调,很少在公众场合露面,如葛卫东、王亚伟等。
1、 葛卫东 葛卫东,江湖人称“葛老大”,2000年做期货,数次爆仓,一度轻生。2004年阅读大量巴菲特书籍,使其领悟投资真谛,操盘能力迅速提升,近六年年均收益率120%,华尔街称之“东条英机”。如今坐拥150亿资产,荣登胡润财富榜第216名。
2、 王亚伟 王亚伟,曾经的“公募一哥”,率华夏基金在5年内产出748.90%的总回报,成为业界神话。他为人低调,操作极其犀利,被誉为“中国最牛的基金经理”。然而,由于他操作风格过于果敢,2016年旗下基金表现令人唏嘘,王亚伟掉下神坛,但如今他涅盘重生,携240亿规模基金卷土重来,年化收益超70%,重回巅峰。
3、 傅海棠 傅海棠,农民,养过六年猪,种过棉花、大蒜等。2000年做期货投资,2009年到2010年,18个月从5万炒到1.2亿,是国内期货界的“第一散户”。独创“天道”思想分析市场、把握节奏,不做任何技术分析,有“农民哲学家”的称谓。
4、 蒋菲 蒋菲,史上“最牛散户”,25岁就通过炒股赚到4亿,一夜成名。她背景神秘,为人低调,所以其财富来源颇具争议,然而,从她对白云山的操作手法中,我们能看出她是一个典型的“浙江派”短线游资,出手及其果断,资产管理非常严格,交易体系自成一派。
5、 赵丹阳 赵丹阳,人称“私募教父”,1994年出国,从事投资和贸易,1996年回归国内市场。2007年、2014年两度狙击A股,震惊股票圈。他擅长研究基本面,对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能做出精准的判断,李大霄曾将他的交易逻辑与巴菲特、索罗斯相提并论
拓展资料:
1、 林广袤 “浓汤野人”林广袤,2010年600万元多棉持仓3万手赚220倍到13亿,2011年1亿元空棉1万手赚7亿,被称为棉花奇人。2012年再入市场,亏损7亿,此后,暂退出期货,在华山修行。
2、 张磊 张磊,一级市场“投资狂魔”,是高瓴资本的创建人,管理的资产规模达300亿美元。他投资过的项目包括腾讯、京东、摩拜、滴滴,崇尚“守正用奇”、弱水三千,但取一瓢”的投资哲学,目前,他的基金是亚洲最大、业绩最优秀股权管理基金。
3、 裘国根 裘国根,70亿身家,学院派出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1996年开始投资,2001年创办重阳投资,成为掌舵人。无论股票、期货、债券市场,我们都能看到他的身影,最擅长投资组合,旗下基金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25%.
4、 曹仁超 曹仁超,内地股民将他奉为"香港股神"。1969年开始投资生涯,用5000港元买股票,40年后拥有42亿元的资产,创造了“40年增值4万倍”的神话。他主张“炒股不炒市”的理念,对行业发展有深入研究,可惜的是2014年患上淋巴癌,于2015年2月去世。
5、 徐翔 徐翔,曾经的“私募一哥”,人称“宁波涨停板敢死队”总舵主,17岁带3万入市炒到40亿,曾经管理数百亿元资产“傲视群雄”。可惜的是,2015年涉嫌操纵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被抓,一代投资神话就此落幕。
③ 有个玩股票大神是不是叫张超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2009年的新价值罗伟广、2010年的世通资产常士杉均凭借过人的业绩一举成名。而进入2011年,紫石投资及其掌门人张超的热度开始迅速升温。
尽管今年以来市场阴晴不定,张超带领的公司紫石投资旗下发行的第一只公开产品紫石一期,在朝阳永续公布的年度中国私募基金风云榜上领先群雄,其年初至今的收益率达到35.34%。这一新起之秀,甫一亮相,可谓惊艳。在今年私募基金表现参差不齐、业绩分化严重的情况下,创下如此业绩的张超成为了话题人物。
紫石投资的董事长张超,行事低调,网上基本见不到他的资料。近日,这位年轻的董事长接受了南方日报记者的采访,分享了自己的成长经历和投资理念。
■成长经历
紧扣时代脉搏的股市“黑马”
如果你爱他,就让他去炒股,因为那里有天堂;如果你恨他,就让他去炒股,因为那里有地狱。
弹指一挥间,股市无疑改变了很多中国人的命运,这其中张超无疑是幸运儿,毕业12年,如何从一名普通的IT白领成长为掌握亿万资金的股市强者?
回顾张超的成长史,可以发现他从一开始就眼光敏锐,紧扣时代的脉搏,站在市场的前沿,比大多数人先走一步。
1995年,比尔·盖茨第一次成为世界首富。这一年,张超进入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天资聪慧的他利用所学专业在业余时间为客户编程,解决了学费和生活费。1996年,计算机刚刚开始在中国大陆盛行,这时张超已经拥有了全校第一台宿舍用电脑,这对学生来说绝对是奢侈品的物件在学校里造成了轰动,张超一时成了“校园名人”。
虽然计算机能力突出,但张超没有放弃钻研其他学科,他辅修了经济学,并为之着迷。1998年,学生炒股的风气还远没有盛行时,张超已经开立了第一个股票账户,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并从此开启了长达10多年的投资经历。
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张超选择了本行———计算机行业。而2004年,很多人还看不清股市未来方向的时候,张超却直觉大机会要来了,果断将多年积累来的自有资金30万元,杀入了股市。如今这30万元,已经有了数百倍的回报。
对于现在的成功,张超笑言说因为自己运气不错,遇上2006、2007年的大牛市,奠定了成功的基础,但无法否则他当时果然入市的过人胆识。
2007年,已经积累了经验和资金的张超和搭档一起创立了上海紫石投资有限公司,他将自己擅长的计算机领域和基金投资紧密地结合起来,研发了数量化研究的投资方法,确立了符合自己的投资风格。
紫石投资今年1月1日第一个结构化产品“紫石一期”成立,今年以来的收益率已经达到了35.34%,按照朝阳永续的统计,在所有结构化私募产品中位居第一。
“用数量化研究做基金投资的目前在国内是很少的。”张超表示,这种研究方法在国外已经成熟,但在中国还没有真正成长起来。究其原因,张超认为人才的缺乏是其中的一项。
张超的团队成员均拥有10年以上A股市场的投资经验,这些核心成员有一个共同点,大多出身于理工科背景:有浙江大学电子系的硕士,有上海交通大学自动控制系的高才生,还有复旦大学会计学的硕士。“选人的时候就我侧重于理科背景的。”张超坦言,由于公司投资的核心理念是数量化研究,如果没有理科背景是很难驾驭的。
作为团队的领导人,张超坚持以人为本,每一位团队成员都是经过了他的长期观察和考量。虽然公司的核心投研团队以TMT和计算机背景为主,但张超表示,公司在选股中,基本没有特别偏好的板块,在一个比较长的周期内,主要根据国家经济走向和行业发展趋势来决定重点投资板块,同时也不排除估值修复、周期类复苏等趋势波段投资机会。“总之,还是市场说了算”。
张超最欣赏的投资人,国内是同样为理科背景出身的天才投资人王亚伟,国外则是彼得·林奇。谈及个人爱好,张超表示是阅读,历史类的是最爱,喜欢读通史;经济方面的,最喜欢的是凯恩斯的著作。
在紫石一期取得靓丽业绩后,张超目前正在积极筹备第一个公开管理型信托产品———紫石超越。张超告诉记者,第一期选择结构化产品是因为其操作透明,作为刚刚亮相的公司和产品,比较容易取得信任。而二期和三期产品选择管理型是希望抓住市场时机进一步扩大规模,在投资理念和操作方面,结构化产品和管理型产品不会有太多不同。
对于今年的规划,张超表现的雄心勃勃,“今年我们希望发行5只产品,其中4月份会发行两只,下半年会发行3只,我们希望管理规模和管理能力匹配成长,保持业绩领先,目前看来,我们有信心管理好20亿以内的规模。
■对话:
理念:价值投资与趋势投资并重
南方日报:紫石的主要投资理念和投资风格是什么?
张超:价值挖掘是我们一贯秉承的投资理念。科学洞察宏观经济、行业特征的变化趋势,适时作出资产配置调整决策,精选个股构建和优化投资组合,追求稳健成长和低波动率,已成为整个投资管理团队较为成熟的投资管理策略。顺应趋势,波段操作,具有较高的换手率,已成为我们较为鲜明的投资管理风格。
在这种风格和策略下,我们追求管理的资产在市场的牛市中,其资产收益率通常不小于市场平均收益率,而在熊市中,通过有效的持仓管理和灵活的资产配置策略,通常能够及时有效地规避大盘下跌所带来的大幅亏损。
选股:跟踪评估股价触发因素较多的股票
南方日报:个股进入核心股票池需要哪些条件?
张超:个股进入核心股票池的条件:一个是本身的基本面良好,还有就是未来的触发因素。基础股票库股票由公司依据自上而下发掘的投资主题及自下而上的初步筛选形成。我们将基础股票库股票定义为未来存在较多股价触发因素的股票。基础股票库形成后,研究员分类总结相关股票未来存在的股价触发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持续的跟踪和评估。
风格:高频交易实现低风险套利
南方日报:公司非常强调控制下行风险,除了选股外,波段操作对控制下行风险的作用有多少?
张超:我们所管理的信托计划波动率较小,稳健增长,下行风险控制较好,从历史上看,基本未出现超过10%的最大回撤。
产品的核心股票占股票仓位的60%,这些都是我们深入调研分析之后买入的,买入之后我们就会长期持有,偶尔可能会进行一些波段操作,但是这样的情况极少,我们现在核心股票主要是来自稀土、新能源、煤炭板块,虽然仓位高,但是股票数量却很少,只有5只。对于波段操作,我们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如果一只股票一旦跌到10%,就要强制性撤离。团队将对该股进行重新评估,一切都由市场说了算。
南方日报:公司的换手率非常高,为何采取了这样的交易模式?这种盈利模式在A股可以长期延续吗?
张超:这是公司一直以来都采用交易方式,通过配置一揽子股票,可以降低风险,还可以进行低风险套利。我们的卫星仓位根据市场状况,通过数量化分析模型跟随资金的流向参与波段操作,这部分仓位在股票仓位中占四成,这部分股票的操作会非常频繁,可能每天我们会买卖三四十只股票。这种交易的速度快,因此公司的换手率高。我认为这种模式是可以在A股长期延续的,我们公司一直以来的业绩是可以说明这一点的。
展望:深入挖掘新兴行业和价值成长类股
南方日报:对于二季度和全年的证券市场展望是什么?
张超:未来的市场不悲观,全年证券市场应该是震荡向上的,而二季度的表现,关键还是要看宏观政策的走向。我们的计划是,在估值修复行情逐步完成的情况下,还是通过深入挖掘新兴行业和价值成长类个股来进行投资。同时密切关注全球经济、流动性以及国内经济和流动性状况,对仓位进行合理的符合风险报酬的控制。我们的重点现在有所调整,化工、有色板块有配置,并战略关注TMT产业。银行股现在表现很好,主要是大的银行能够消化宏调的影响,我们也会适当配置。
④ 股票高频交易能赚钱吗
股票高频交易能赚钱,虽然交易频率对赚钱是重要因素、有一定影响,但不是首要因素、不具有决定性影响;当然熊市快进快出、及时止赢、以免在坐过山车、能提升赚钱的概率;但在牛市拿不住股票筹码,往往会抓了芝麻丢了西瓜。。。
⑤ 网上有一种股票(hft高频交易),有谁知道这个会不会是骗人的啊
High Frequency Trading ( HFT )高频交易饱受舆论诟病,主要是因为包括很多专家在内的行业人士将损失和市场操纵归咎于高频交易模式,而不是操作风险管理缺陷和违规交易,甚至将市场不公平也归咎于它,而不考虑大机构行为和监管漏洞。
人们时常从媒体上了解到因为“胖手指”(Fat Finger),或者因为某个机构的订单程序进入了死循环而导致向市场中发出了巨量订单,加之高频交易算法迅速反应,造成市场崩盘或者剧烈波动的情况。很多人会说,如果没有高频交易,人脉就不会来不及反应,那么市场就不会这么动荡。高频交易在市场波动的时候推波助澜,更加剧了市场波动。实际上,即便没有高频交易,市场参与者也会根据自己的情况作出开平仓的决策。当这种决策具有广泛一致性的时候,市场一样会出现剧烈波动,这个是市场中一个常态特征。
并不是所有高频交易策略都采用趋势跟随。市场深度的增加和各种不同的交易行为反而有利于减少不必要的波动,因为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和策略对行情的看法并不一致。这类情况下大多数亏损的发生,其根本原因,是参与者的操作风险和市场风险管理有严重缺陷造成的。比如,不按照交易规定或者策略设计执行操作,风险敞口过大而没有留存充足的风险准备金等。这类托辞,无异于一名日线操作的交易者抱怨一分钟线的波动太大。
同样的,相当多的市场参与者为了盈利也会费尽心思挖掘监管漏洞和利用甚至创造市场的不公平,闪单交易就是一个典型。闪单(Flash Order)的交易模式也是属于不公平交易的,与高频无关。即便在人工电话下单时代,券商交易员也会根据自己情况抬高、压低、延迟成交某些投资人的电话委托,这个也就是闪单(Flash Order)的原型。有券商资质的投行一直将该交易模式作为稳定收入来源之一,从人工到自动,后来还加入了分析客户订单的算法。虽然闪单交易已经因为曝光而被禁止,但还有各类不公平的交易模式,利用着监管漏洞,充斥在市场当中。比如前些日子因为BATS闪电崩盘导致服务器故障而暴露出的操纵市场事件。违规交易并不等同于高频交易。
除了上述一些误解,一些推销高频交易的专家有时也会有概念混淆,例如将低延时交易(Low-Latency trading)和高频交易(High-Frequency trading)混淆为一个概念,其实并不然。与中国的券商总部集中然后交易所撮合的订单路径不同,欧美市场很多券商和交易所支持DMA交易模式(Direct Market Access,直接市场接入),即交易者的订单可以直接接入到交易所进行撮合。当然国内期货市场中上期综合交易平台(CTP)的出现的确改善了部分非上海总部券商客户交易上期和中金所标的的订单路径。
⑥ 大家谁知道,炒股高手都有谁啊
股神徐翔,炒到坐牢了,好像还没出来呢。
股神赵薇,被禁入股票市场了,我也很希望她也坐牢,判的太轻了。
还有好几个大佬呢,都不是啥高手,都没啥好下场,什么股神,狗屁不是。
⑦ 股票中的“高频交易”是怎么操作的
按照字面意思,任何能够以较高频率进行交易的系统都可以叫“高频交易系统”。比如说你用VBA写个小程序,连上券商给你的接口,也完全可以按毫秒级进行交易,你也可以说自己开发了一个“高频交易系统”。
交易指令:交易指令完全由电脑发送,对市场数据的响应延时在微秒级(VBA退散)。
系统:系统由专用的软硬件组成,研发时需要大量计算机专家级的工作(散户随便编个小程序退散)。
位置:系统的硬件需要放在离交易所主机很近的位置上,所谓 co-location。并且得到门的准入许可证,交易指令直接发送至交易所(而不是通过券商中转)。
符合这三点的,就可以叫做高频交易系统。有人说你这三条没有一条在说频率,只能叫低延迟系统不叫高频交易。的确,我再一次深切赞同“高频交易”是一个很差劲的名字。但现在市面上的主流媒体,包括大部分新闻和畅销书在谈到这个话题时,说的就是这种系统,所以我在这里就不纠结字面意思了。
⑧ 什么是股票高频交易高频交易好吗
什么是股票高频交易?高频交易好吗?高频交易是指从那些人们无法利用的极为短暂的市场变化中寻求获利的计算机化交易,比如,某种证券买入价和卖出价差价的微小变化,或者某只股票在不同交易所之间的微小价差。这种交易的速度如此之快,以至于有些交易机构将自己的“服务器群组”(serverfarms)安置到了离交易所的计算机很近的地方,以缩短交易指令通过光缆以光速旅行的距离。股票高频交易特征:1,高频交易都是由计算机自动完成的程序化交易;2,高频交易的交易量巨大;3,高频交易的持仓时间很短,日内交易次数很多;4,高频交易每笔收益率很低,但是总体收益稳定。
⑨ 中国有哪些股票投资大神级别的人物
刘胜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