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什么是关联交易,对股票有何影响
关联交易(Connected transaction)就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关联交易是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关联交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为存在,从有利的方面讲,交易双方因存在关联关系,可以节约大量商业谈判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并可 运用行政的力量保证商业合同的优先执行,从而提高交易效率。从不利的方面讲,由于关联交易方可以运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的进行,从而有可能使交易的价格、方式等在非竞争的条件下出现不公正情况,形成对股东或部分股东权益的侵犯,也易导致债权人利益受到损害。
关联交易会损害债权人、中小股东的利益,主要看关联交易对公司是利好还是利空,利好的的话,股价看涨,对所有股东都有利,也有例外情况(比如大股东贱卖资产,不多,但也有)这对所有股东是利空。
B. 关联交易是怎么回事影响股民利益吗
关联交易就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根据财政部1997年5月22日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的规定,在企业财务和经营决策中,如果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另一方施加重大影响,则视其为关联方;如果两方或多方受同一方控制,也将其视为关联方。
这里的控制,是指有权决定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并能据以从该企业的经营活动中获取利益。所谓重大影响,是指对一个企业的财务和经营政策有参与决策的权力,但并不决定这些政策。参与决策的途径主要包括:在董事会或类似的权力机构中派有代表,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互相交换管理人员等。凡以上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不论是否收取价款,均被视为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的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为存在,但它与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却不相吻合。按市场经济原则,一切企业之间的交易都应该在市场竞争的原则下进行,而在关联交易中由于交易双方存在各种各样的关联关系,有利益上的牵扯,交易并不是在完全公开竞争的条件下进行的。关联交易客观上可能给企业带来或好或坏的影响。从有利的方面讲,交易双方因存在关联关系,可以节约大量商业谈判等方面的交易成本,并可运用行政的力量保证商业合同的优先执行,从而有可能便交易的从不利的方面讲,由于关联交易方可以运用行政力量撮合交易的进行,从而有可能使交易的价格、方式等在非竞争的条件下出现不公正情况,形成对股东或部分股东权益的侵犯。
正是由于关联交易的普遍存在,以及它对企业经营状况有着重要影响,因而,全面规范关联方及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非常有必要。
我国十分重视关联交易的披露。《企业会计准则--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对有关关联方关系及关联交易的定义与信息披露等,都做了详细规定。
关联交易是指在关联方之间发生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1年修订本)和《深圳证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规则》(2001年修订本)规定,上市公司关联交易是指上市公司及其控股子公司与关联人之间发生的转移资源或义务的事项。
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包括但不限于下列事项:
(一)购买或销售商品;
(二)购买或销售除商品以外的其他资产;
(三)提供或接受劳务;
(四)代理;
(五)租赁;
(六)提供资金(包括以现金或实物形式);
(七)担保;
(八)管理方面的合同;
(九)研究与开发项目的转移;
(十)许可协议;
(十一)赠与;
(十二)债务重组;
(十三)非货币性交易;
(十四)关联双方共同投资;
(十五)交易所认为应当属于关联交易的其他事项。
C. 股票关联交易是什么意思
就是企业关联方之间的交易。关联交易是公司运作中经常出现的而又易于发生不公平结果的交易。关联交易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为存在,从有利的方面讲,交易双方因存在关联关系,可以节约大量商业沟通成本。
D. 什么是老千股
所谓的“老千股”, 是香港股市的土特产,是A股市场上没有的。这类股票的特点是随时大幅折让供股,股价暴跌后再来个合股(一百股合一股的公司亦是常见),合完之后必定是继续大比例大折让供股,供完再来一轮合股,周而复始,手法非常恶毒。散户买中“老千股”套上了不但永无解套之日,而且会被黑心的庄家吃得干干净净,此种行为实非诈骗可比,堪为抢劫和掠夺。“老千股”公司无论搜刮了多少配股资金,总能维持连年亏损状态,却通过频繁的关联交易、退货等方式财务造假,转移公司资产,配合庄家操纵股价,吸引散户买入,不断骗取散户财富,基本上专坑不熟悉港股制度的内地投资者。
E. 惨烈退市!14年保壳功亏一篑,连续多年财务造假
导读
上海普天最后一次扣非净利润为正值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3年,当年上海普天取得营业收入20亿元,获得5300万的扣非净利润和5150万的归母净利润。
1
A股中罕见的“高风亮节”
日前,A股发生了一件异常轰动的大事,竟然有公司要主动退市了!
3月21日晚间,*ST上普(600680.SH)发布公告称, 公司拟以股东大会方式主动撤回A股和B股股票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 ,并在取得上海证券交易所终止上市批准后,转而申请在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两网及退市公司板块(俗称老三板)挂牌。
这条公告一经发出,立刻引起了所有的媒体的关注报道。因为这在A股市场里,实在是太罕见了,罕见到自从有A股以来,这是第二家主动退市的公司, 上一家主动退市的公司叫二重重装 ,于2015年退市。
由于在A股上市门槛比较高,上市以后估值也非常高,融资较为方便,所以很多公司一旦上市成功以后,轻易不会退市,就算要退市了,也要想办法把“壳”找个下家卖个好价钱。
所以说像*ST上普这么有觉悟,要主动退市的公司实在是不多见。
实际上,因在 2015年、2016年和2017年连续三年亏损,*ST上普股票已于2018年5月底被暂停上市 。目前,*ST上普2018年年度报告尚未披露,但其预计,公司2018年的经营业绩为亏损。
根据相关规定,即便不主动退市,在2018年年报披露以后,*ST上普也将触发强制终止上市情形。
一般来说,很多公司遇到这种情况,基本上都是采取能拖就拖,拖到最后一刻再走。而*ST上普走得这么干脆,公司给出的原因是为保护投资者利益,避免退市整理期股价波动给中小股东造成影响。
听到这个理由,小券真的是感动了,好久没有遇到这种能为小散考虑的良心上市公司了,要知道一旦公司进入退市整理期,十个八个跌停那是止不住的,就像*ST吉恩,30个交易日的退市整理期累计下跌77.27%,其中连续18个交易日跌停后才打开。
虽说如此,*ST上普目前的股东总数为 3.65万户 ,在这种情况下,*ST上普能不能主动退市成功还要听一下其他3万多股东的想法
为了解除其他股东的困扰,*ST上普还很贴心地为中小股东提出了退出方案。
按照*ST上普提出的方案,除控股股东中国普天信息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普天股份)外,*ST上普的其他全体股东将拥有现金选择权,行权价格为: A股每股6.74元;B股每股0.416美元 。
不过小券注意到,*ST上普股票暂停上市前 最后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为每股7.37元 。股东现金选择权的行权价格要比收盘价低上6.81%。
对此*ST上普解释称,本次现金选择权选择了董事会审议通过主动终止上市事项前30个交易日公司股份的平均交易价格,考虑到上海普天停牌及暂停上市期间相关指数及大盘的下跌情况,实际上该现金选择权已经给予了一定程度的溢价。
据公告,本次现金选择权的提供方为*ST上普控股股东普天股份。资料显示,普天股份是中国普天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普天集团)旗下的全资子公司,而普天集团是国资委直属的全资国有企业。
如果说其他股东不同意这个解决方案,那么*ST上普的其他股东将不能获得现金选择权,且待年报披露以后,*ST上普将面临被强制终止上市的命运。
也就是说*ST上普将进入前面提到的退市整理期,这样看来的话,*ST上普的现金选者权还是有一定吸引力的。
当然也有股东觉得,像*ST上普这样有着央企背景的上市公司就算退市了,以后回来的可能性也很大。
但是股民们可不要想得太简单了,按照现行政策规定,重新上市必须具备“最近3个会计年度净利润均为正数且累计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净利润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前后较低者为计算依据”的条件。
也就是说,就算*ST上普退市以后业绩能够改善,最快也得三年以后,更何况以*ST上普目前的实际情况来说,想要重新回来,希望真的不大。
2
真心不想退市,保壳14年
*ST上普是国内最早的通信设备制造企业之一,1993年登陆A股,之前的名字是上海普天。
小券在扒过上海普天的过往业绩之后发现,这个公司能够撑到现在简直就是个奇迹,现在主动退市实在是明智之举。
小券注意到,上海普天已经 连续14年扣非净利润为负 了,说白了就是主业已经连续14年亏损了。
上海普天 最后一次扣非净利润为正值还得追溯到遥远的2003年 ,当年上海普天取得营业收入20亿元,获得5300万的扣非净利润和5150万的归母净利润。
到了2004年,随着营业收入下降到16亿元,同比下降20%,上海普天扣非净利润开始出现亏损,当年扣非净利润亏损1900万元。
随后上海普天的业绩一直保持着扣非净利润为负,十几年不变,所以谁要说上海普天能在三年后回到A股上市,小券真的不相信。
那上海普天是怎么一直坚持到现在才退市的呢?
自然是用的是A股里公开的保壳绝招,“一年盈利一年亏,亏损一年再盈利”。
当然在个别年份可能会有误差,不过上海普天这么多年基本上就是这么过来的。
举个例子来说,在2009年,上海普天为了避免亏损,并表了一个叫做上海普天网络的公司,而普天网络之所以能够在当年取得较大额的净利润,也不是因为经营业绩好,而是因为 它当年卖了厂房 。
看到了没有,在2009年就已经到了需要子公司卖厂房才能活下去的地步了。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上海普天过去那么多年都过来了,保壳这么成功,怎么近几年就撑不下去了呢?
3
保壳失败,功亏一篑
实际上,上海普天也不是不想保壳,实际上真的是功亏一篑。
2017年上市公司业务业绩欠佳,因此早就部署了出售资产的计划。2017年8月26日上海普天发布公告称,公司准备以土地出资外加通过关联交易出售子公司来保壳。
此外,上海普天还通过其他方式增加非经常性收益,本来是万无一失的,只可惜问题出在了多年前的一笔旧账上。
2012年底上海普天以特别重大公告的形式,发布了公司全资子公司普天能源与浙江大卫共同签订的《能源管理建设合同》的公告,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位于台州市仙居县仙居新区“大卫世纪城”的能源中心项目。
根据公告, 该项合同总共价值9.73亿元 。
按理说公司能接手这么大的一个项目是好事,可以说上海普天就指望这个项目翻身了。
但是,这笔合同存在隐患,根据该合同, 浙江大卫只需要给普天能源3000万的技术资讯服务费,其余9.43亿元的巨款将在未来分期支付,其中合同最晚一笔回款要到2019年12月31日才支付 。
可以说问题就出在这个合同上了,到了2017年,由于合同的合作方浙江大卫房地产公司资质欠佳,在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出现滑坡的时候出现了资金问题。这导致上海普天干了活,却拿不到钱。
于是上海普天一纸诉状将浙江大卫告上了法庭, 根据2017年半年报,此诉讼金额高达5.9亿元 。可是对方没钱就是没钱啊,告上法庭也还不起钱啊。
这就造成了上海普天在2017年年报中需要计提资产减值损失,直接导致了公司当年财报亏损,被迫暂停上市,由此保壳失败。
4
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如果说上海普天的问题仅仅就是业绩问题的话,以它往常的保命绝招,估计还能挺一挺,可是屋漏偏逢连阴雨,公司遇到了更大的麻烦。
2018年3月,*ST上普收到证监会上海监管局《行政处罚决定书》,称 公司在 2014年年报中造假,虚增利润总额998万元 ,占*ST上普2014年合并财务报表利润总额1354.96万元的73.68%,随后大批投资者开始维权索赔。
盖子揭开后,上交所调查发现,*ST上普竟然连年造假。
*ST上普共虚增2013年度以前未分配利润约6408.88万元,并 分别虚增2013年、2015年、2016年归母净利润约647.15万元、304.31万元、103.49万元 ,占同期公司净利润绝对值的42%、3.2%和0.2%。同时,上述违规行为导致公司2017年度内部控制审计报告被中审众环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了否定意见。
2018年12月,因虚增利润等导致公司存在多项信批违规问题,*ST上普及公司近20名相关责任人收到上交所纪律处分。
就算被上交所发现财务造假,依然没有打消*ST上普要保壳的决心。
*ST上普2018年11月公告显示,公司拟转让子公司山崎公司73.2%的股权,转让后公司持有山崎公司5%的股权,以缓解公司现金流紧张的局面。
不过截至目前尚无人接盘。
从*ST上普的过往可以看出,公司此次主动退市实在是无奈之举,就像周华健的一首歌里唱的那样,“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
F. 怎么通过关联交易转移上市公司利润的以五粮液为例
如你自己用别人投资给的钱左手卖给右手,对于你来说没有什么损失,但对于投资人来说就大不一样了.
G. 股票基本面分析之如何看透上市公司作假
1、利用企业之间的关联交易,提高经营业绩,粉饰财务报告。
一般而言,国内的上市公司大多属集团型企业,无论是从公司结构、组织形式、还是经营涉足范围、各个运作环节等,大多处于一种复合形的多元架构。其向公众披露的合并会计报表数据范围涵盖了母公司、子公司、各类合营公司、联营公司、及控制、共同控制、有重大影响等各类企业的经济活动情况。
关联企业均为独立法人,各自独立核算,但关联企业之间往往在整个集团内又相互配套,甚至互为商业购销客户,这些在理论上为上市公司通过内部交易调节合并数据提供了一个平台。
2、通过“泡沫重组”,或突击进行资产转让等方式,追求一种华而不实的短期逐利行为。
每到年底,各家“T”类或准“T”类公司为避免停市摘牌厄运,挖空心思,利用各种形式的重组和资产转让、股权转让等“一锤子买卖生意”方式调节报表,扭亏为盈,涉险过关。
还有一些本来有较好业绩的企业,为了给人以高成长的印象或其他目的(如操纵二级市场价格等),“大幅”增长利润。实际上,这种通过债务重组和转让资产等方式所获得的非经常性预期年化预期收益并不是总能得到,由于主营业务没有实际成长,这些企业在业绩大幅提升一两年后,往往又出现业绩大幅缩水的情况,投资者则因为只看重企业表面预期年化预期收益的增长而投资失败。
3、账面资产与资产本身的实际价值背离,资产负债表中的虚拟资产大量渗透。
4、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公开或隐形占用其配股资金,风险揭示不明。
由于上市公司改制不彻底,加之监管机制尚不完善,导致控股股东一股独大,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着上市公司的经营行为,上市公司成为大股东的提款机就不足为怪了。
实际上,大股东挤占挪用上市公司的配股资金可以说占了很大的层面,只不过是占用的程度和多寡不同罢了。在二级市场的收购战和上市公司法人股的转让及各种重组中,本身就不排除有专冲着想通过控股上市公司,旨在利用二级市场的便利筹资条件进行“圈钱”的图谋行为。
5、大肆公开造假,人为编造原始凭证,出具极具欺骗性的财务会计报告。
上市公司公然造假的事在中国证券市场时有发生,从较早的“琼民源”事件到前不久浮出水面的“银广夏”事件,使人们对会计信息的可靠性越来越产生怀疑,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危机”。
一般情况下,纯粹弄虚作假、故意编造原始凭证和虚假商业合同等的情况在上市公司中占极少数,但笔者认为这是会计信息造假最恶劣的一种,因为它不同于利用法律法规的不健全和会计规则的伸缩性在有限的范围内调节财务数据。
6、或有事项特别是预计负债方面揭示不明确、不完整或回避揭示。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或有事项这一特定的经济现象已越来越多地存在于企业的经营活动中,并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产生较大的影响。一般常见的或有事项有:商业票据背书转让或贴现、未决仲裁或诉讼、债务担保、产品质量担保等等。
但一旦或有事项实际发生,公司面临承担责任时,一般数额往往较大,致使广大投资者有一种被愚弄欺骗的感觉。
H. 如何识别上市公司作假
上市公司造假
的手段是自然十分高明,但是,假的真不了,只要用心去分析、判研,还是可以找到蛛丝马迹的。
1、毛利分析法
这种方法相对简单,基本操作就是测算上市公司的毛利率。如果这家上市公司某块主营业务收益大大超过同行业水平或者波动较大,就有可能是在造假。如果你发现上市公司的毛利高得惊人,就有必要对这样的公司提出质疑。
实际上,在现在的市场环境下,真正高利润的企业寥寥无几,高利的背后往往是陷阱。
利用这种方法分析造假应对该上市公司的所在行业有个基本了解,包括同行的上市公司赢利能力。
2、现金流量分析法
这也是一种很直观的甄别方法。如果某上市公司的现金流量长期低于净利润,那可能就意味着与已经确认为利润相对应的资产属于不能转化为现金流量的虚拟资产;若反差数额极为强烈或反差持续时间过长,必然说明有关利润项目可能存在挂账利润或虚拟利润迹象。如每股经营性现金净流量,如果其每股收益很高,而每股经营现金流量是负的,这样的上市公司往往是在造偎。对现金流量表作认真分析,便会发现很多造假线索。如果发现某上市公司所支付的增值税、所得税远远小于其利润的税负,那此公司就极有可能在造假。
3、应收款项和存货分析法
现在有些上市公司利用对开发票虚增收入和利润,这样在税负上就不会出现巨额欠税,但上市公司很少同时等额增加收入和成本,他必须虚增存货以消化一些购货发票,这样他的存货就出现异常增加。这样,这些公司的应收账款(包括应收账款、应收票据、预付账款、其他应收款)就会急剧增加应收账款周转率急剧下降;存货急剧增加,存货周转率急剧下降。但是上市公司也会注意到自己的收账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的下降必然会引起小散和专业分析师的怀疑,必然会把应收账款向其他收款、预付账款进行转移。
4、税项分析法
有一名小型上市公司的小散通过对该公司欠税情况的分析,发现其虚构了数亿元的收入。发现问题的过程是这样的:首先这是一家小公司,实力自然不比大的上市公司,但欠税竟然达几千万元。小散据此判断欠税很可能是虚构的,税自然也是虚构的了。据此推论,收入和利润也是虚的。
而此小散根据公式应交税金期末余额=应交税金期初余额+本期计提税额一本期缴纳税额去计算该上市公司的期末应交所得榄余额,发现与其实际余额相差甚远,果然实际税负非常低。此后不久,该公司的造假便被揭露,股价自然也是一落千丈。而这位小散因其细心,提早发现了问题,将股票尽数抛出,而逃过一劫。
5、资产质量分析法
在很多上市公司中,不良资产都占有相当的比重,这就要求小散要能分辨得出来。如果子公司长期业绩平平,那么就该怀疑长期投资在减值;而在建工程一直都挂在账上,这很有可能就是不良资产,尤其是那些工期太长及早已过时的设备。
有些公司还会经常虚增固定资产和在建工程,这种做法很多情况下都是为了消化掉虚构的收入。
6、资产重组与关联分析法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也是现在造假的一个重要手段。
不过就算其手段再高明,也不是不可以发现的。在现在很多资产的重组和关联交易是不公允的,如果有这样的交易往往就涉及欺诈。比如一家上市公司的主业关联交易量比重很大,那么它的业绩往往有很大的水分。即便是重组和关联创造的投资收益也不是那么可靠的,如果往来账在不断增加,则造假的可能性也不小。如果一家企业的利润和收入主要都是来自关联企业,在分析财务报表时一定要注意是否经过了粉饰,如果母公司合并会计报表的利润总额(应剔除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大大低于上市公司的利润总额,就可能意味着母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将利润包装注入上市公司。
7、子公司分析法
上市公司有两种经常用的造假方法:一种是集中在某家子公司作假(母公司及其他子公司也有作假,但所占份额不大);另一种是造假分散,几乎所有子公司及母公司都在造假。
现在许多上市公司都有一些神奇子公司,业绩好得不得了,这样的子公司往往是造假造出来的;还有一些子公司,是年底才并购进来的,这时要注意其并购日是否合适;另外一些子公司,在母公司报表进进出出,这些子公司都很可疑:刚并人母公司时,业绩妤得出奇,可过了几年,就要置换出去,这些子公司也往往在造假。
8、审计意见分析法
有一个值得广大股民和小散关注的问题,就是非标准审计报告和非标准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往往蕴涵着这家上市公司存在严重的财务问题,会计师往往不是不知道上市公司造假,但他一般不会直接指出上市公司造假,他在措辞时往往避重就轻,非常委婉,用说明段和解释段内容暗示该公司存在严重财务问题。比如一些措辞就非常值得关注:应收款项金额巨大,主营收入主要来源于某家公司尤其是境外公司,这些时候,很可能就是一些虚假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