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导语:如何进行市值管理?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
如何进行市值管理
(一)围绕主业不断提升经营业绩
主业是上市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所在,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该有明确的主业定位,强化主营业务,增强盈利能力,提升竞争力,努力成长为主业清晰、发展路径透明的专业化公司。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步伐有所加快,然而多元化是一柄双刃剑,部分公司因盲目实行多元化经营使得自身竞争力大大下降。国有企业应该更多地立足主业,并做精做强主业,同时通过整合产业链,扩大自身规模,提高国有资本的影响力和带动力。
(二)建立完善的市值管理体制机制
市值管理是一项长期的工作,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应该制定市值管理办法,并建立常态化的运行模式和机制。首先是培育市值管理最优化就是企业价值最大化的企业文化,加强管理者对市值管理的认识,并加强员工对市值管理方面知识的学习;其次是建立市值管理的组织机制,加强领导,设置岗位,有专人参照市值管理办法,对市值情况的变化进行动态监控,出现问题时及时反馈、处理;最后是上级监管部门要对上市公司的市值管理情况进行考核,督促其科学、合规地进行市值管理。
(三)制定科学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方案
股权激励是上市公司实行市值管理的重要工具,实施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可以提高公司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从根本上理顺经理人和股东之间的利益分歧,使得其个人目标与公司目标相一致,促使其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相关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有利于提升公司股票的市值表现。国有上市公司应由薪酬委员会科学地设计股权激励方案,从股权激励对象、认股价、售股期限、获股方式、股票权利等方面对股权激励制度进行完善,确保方案的科学性,在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积极性的同时防范管理人员利用手中股份操作形成道德风险。此外,还要积极制定员工持股计划,以更好地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增强公司凝聚力,维护市值稳定性。
(四)做好四大关系管理
上市公司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关系管理,即投资者关系、事务所关系、媒体关系和监管层关系。投资者关系管理是公司通过充分的自愿性信息披露,促进投资者对公司的了解和认同,减少与投资者之间由于信息不对称带来的影响,实现投资者价值最大化;事务所关系主要是保持与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等第三方之间的良好沟通,通过良好沟通,将公司的真实经营情况较好地通过审计报告披露,或当公司出现法律相关问题时,通过与律师之间的良好沟通,寻求法律支持,防范法律风险;媒体关系管理是公司通过与媒体之间保持良好的沟通,把握舆论导向,当公司出现负面报道时,能主动、有效地与媒体沟通化解危机,维护公司形象、稳定公司市值;监管层关系管理是与证监会、国资委等监管层保持有效的`沟通,寻求监管支持,争取良好的监管环境。
(五)提高财务管理和资本运作水平
上市公司通过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实现内部资源的合理配置,优化资本结构,使得核心资本能够创造最大价值,同时提高公司的筹资和投资效率,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同时还要学会运用整体上市、股份回购、大股东增持或承诺不减持、并购重组、定向增发、周期性操作等手段,提高资本运作水平,实现股票市值和企业价值的最大化。公司股价走高时,可以利用公司股份作为支付手段适时进行兼并收购或进行不良资产的剥离;当市场对公司某项业务单元过度看好时,可以分拆转让,以获得较高的溢价;当股票交易进入低迷期时,为减少损失,防止恶意收购,可以实施股份回购或提高股票收购门槛等。国有控股上市公司恰当地在资本市场中进行运作,一方面可以提升企业价值,另一方面不断地将市值溢价通过市场转化为股东财富,提高股东利益。
新三板市值管理四大特性
第一条,对标中小创同类型企业的提升空间这个空间巨大,只要有10%提升,对公司帮助很大;
第二条,新三板制度落地有套利空间今年新三板制度落地不怎么靠谱,但放到两年来看,还比较靠谱的只要时间放长,一是有机会的,前提是这个企业本身是不错的;
第三条,中小企业的成长空间新三板企业很多还是很年轻的,我认为是高中生,过几年大学毕业,再过几年硕士毕业,运气好一点读个博士,一定是有机会的;
第四条,要持之以恒,聚沙成塔新三板每一分努力短期内看不到效果,但你持之以恒,多方面全方位地去做,这样一定会有好处跟中小创比,肯定有很大差距,但跟跟自己比,一定有进步,同样一个公司,同样一个净利润,你的市盈率比别人高还有跟你同行比,别人10倍融资,你15倍融资,你就厉害了所以新三板的市值管理,是一定对公司有帮助的。
市值管理的误区:
市值差别=股价差别(如股本不变)
市值的大小的确与股价涨跌密切相关;但真正决定市值的不是股价,而是股价背后、影响股价的深层价值因素(盈利能力、成长前景、行业地位、团队素质、治理结构、运营规范、战略思路、投资者关系),我们不能仅仅将市值的大小由股价的高低来确定,还应该看看公司的深层因素。
市值管理=股价管理(甚至股价操纵)
市值管理的确需要关注股价,但关注决不等于直接管理甚至操纵。因为股价由市场形成,不能、不可、也不容许管理。从这个角度说,市值管理是价值管理,重心在决定价格基础的价值上。
市值管理=迎合市场(市场主力)
市值管理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周期、规律、市场人气、投资偏好、估值标准等),但考虑市场因素决不等于迎合市场。不迎合≠不理睬;你不理市值,市值不理你;市值管理是必修之课;市值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贵在因势利导。
市值管理=追求股价的最高化
股价上扬的确对提升市值有直接影响,但股价最高化决非市值管理追求的目的;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也不等于股价最高化。价值管理发端于成熟资本市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我们可以把价值管理定义为“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尽可能高于投资者投资成本之资本收益”。价值管理是通过科学专业的方法与工具提高股东收益—— 这一收益将主要反映在企业股票市值上。
2. 市值等于什么哪方面决定
你好,市值是因股价的涨跌而决定的。
1.市值是上市公司股本乘以股价之积(市值=股本×股价),股价是个变量,瞬息万变,它直接传导市场的真实波动,在股本可比的情况下,市值因股价的涨跌而增减。因此,市值的变化要看市场的脸色。在估值能力强有效的成熟市场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体现,等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财富价值。但在中国这种弱有效市场中,股本×股价之积只是市值的外在表现,市值的内在本质在于它是公司综合素质或价值的集中体现。 在西方相对成熟的资本市场,市值管理是指上市公司以价值创造为基础进行的一种长期战略管理行为,重在强调市值体现价值。
2.一般而言,上市公司进行市值管理的具体方式很多,诸如增发新股、换股收购、发行可转债、注资、分拆、回购等;但国内市场自觉运用市值管理的目的多明显集中在“做股价”——为再融资保驾护航、为大股东或高管高位套现创造条件等。
3.作为股市投资者一定要仔细分析其中“玄机”,看清机会和风险,谨慎决策。
拓展资料:
一、市值的概念
1.股票的面值和市场价值往往不一致。股票价格可能高于或低于面值,但首次发行股票的价格一般不低于面值。股价主要取决于预期分红、银行利率、股市供求关系。股市是波动的市场,股市的价格也是波动的。
2.股票的市场交易价格主要包括:开盘价、收盘价、最高价和最低价。收盘价是最重要的。是研究和分析股市、制约股市的基础数据。
3.商务印书馆《英汉证券投资大辞典》解读:市值、市值。也称为:总市值。名称。不可数。美式英语。英式英语:大写。缩写:帽。公司资产的市值,即公司现有股份数量乘以每股市值。如果一家公司发行1亿股,每股市值为15元,公司总市值为15亿元。市值是投资者选择投资品种的重要指标。市场上的股票按市值分为大市场、中市场和小市场。
3. 市值管理是什么意思抬高公司股价
市值管理,这似乎是一个相当高大上的技术名词,很多人看不懂。其实说白了就是一个意思——抬高上市公司的股价。
那么,有哪些让股价上涨的手段呢?
一般来说,按照正规的套路,如果一家上市公司的股价不是很理想,那么上市公司可以选择回购股票,或者大股东增持,或者策划并购,或者直接与投资者沟通。反正目的就是增强投资者的信心,让他们买入或者持有股票来支撑股价。如你所见,这种做法没有问题。
但有正式的就一定有非正式的。不按套路出牌,就是叶飞描述的那种“市值管理”。你可以理解为“坐庄”。比如有些上市公司想做定向增发,或者高管想高位套现股份,那么把股价做高了,可以用更小的股份稀释完成定向增发,或者套现更多的钱。而上述正规套路往往无法在短时间内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需要找所谓的“市值管理”机构来帮忙。
有了叶飞爆料的案例,我们再来重温一下这种不正规的“市值管理”套路(以下内容仅根据叶飞爆料整理)—
换句话说,一个小的上市公司,出于某种不为人知的目的,想抬高股价,于是找了一个操盘手,想进行“市值管理”。
交易员还通过人找到叶飞,想让他帮忙找基金,比如券商资管或者公募基金,代其持有股票。根据计划,交易商将把股票提高30%以上。
为什么需要资金来持有?因为有大资金买股票,一方面可以推高股价,一方面可以减少市场流通股票的数量。试想一下,如果大部分股票都在自己手里,那么股价上涨时就很少有人抛出,这无疑会让交易者更容易拉高股价。
当然,持有不是免费的。按照惯例,每代持有一部分股票,会产生一定比例的持有费用。这笔钱进了持有方的个人腰包,通常是大资金的具体负责人——资产管理经理或基金经理。所以你很容易理解这种持有往往是个人行为,是看不到的。据悉,首发价格为每1000万元9%。
4. 股票市值的市值管理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
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是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也就是说股东回报是首要的,因为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从公司的持续发展中受益。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是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也就是说股东回报是首要的,因为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从公司的持续发展中受益。
市值是上市公司股本乘以股价之积(市值=股本×股价)股价是个变量,瞬息万变,它直接传导市场的真实波动,在股本可比的情况下,市值因股价的涨跌而增减。因此,市值的变化要看市场的脸色。在估值能力强有效的成熟市场里,市值是上市公司投资价值的具体体现,等于上市公司全体股东的财富价值。但在中国这种弱有效市场中,股本×股价之积只是市值的外在表现,市值的内在本质在于它是公司综合素质或价值的集中体现。
证券投资学理论告诉人们,有两大因素影响股价:一是内因,即股票的内在价值;一是外因,即市场对股票内在价值的发现和认同。前者是本,因为价格是价值的体现。好的价值,理论上来说,就会有一个好的价格;反之,没有好的价值,就难有好的价格,即便出现了好价格,由于没有价值的支撑,也不可能持久。然而,后者也是影响股价的重要因素。由于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它有自己的估值标准、涨跌周期和行为偏好,加上信息不对称因素,所以同样价值的股票在市场上,可以有溢价和折价之分。
市值差别=股价差别(如股本不变)
市值的大小的确与股价涨跌密切相关;但真正决定市值的不是股价,而是股价背后、影响股价的深层价值因素(盈利能力、成长前景、行业地位、团队素质、治理结构、运营规范、战略思路、投资者关系),人们不能仅仅将市值的大小由股价的高低来确定,还应该看看公司的深层因素。
市值管理=股价管理(甚至股价操纵)
市值管理的确需要关注股价,但关注决不等于直接管理甚至操纵。因为股价由市场形成,不能、不可、也不容许管理。从这个角度说,市值管理是价值管理,重心在决定价格基础的价值上。
市值管理=迎合市场(市场主力)
市值管理需要考虑市场因素(周期、规律、市场人气、投资偏好、估值标准等),但考虑市场因素决不等于迎合市场。不迎合≠不理睬;你不理市值,市值不理你;市值管理是必修之课;市值管理要遵循市场规律,贵在因势利导。
市值管理=追求股价的最高化
股价上扬的确对提升市值有直接影响,但股价最高化决非市值管理追求的目的;公司和股东价值最大化也不等于股价最高化。价值管理发端于成熟资本市场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人们可以把价值管理定义为“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实现尽可能高于投资者投资成本之资本收益”。价值管理是通过科学专业的方法与工具提高股东收益―― 这一收益将主要反映在企业股票市值上。
公司价值之体现,涉及公司战略、公司理财、公司治理、投资者关系4个方面的内容。而这4方面,又可细化出若干涉及企业方方面面的管理课题。与单纯追求高股价相比,上市公司良好的价值管理更应该体现在能够得到资本市场广泛认同方面,机构投资者、中小投资者要认同公司的理念、内在价值,市场要认同公司能够保持业绩持续增长、维持估值目标。上市公司作为中国资本市场的基础性变革,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标志替全流通时代已经到来。在这个全新的制度环境中,所有上市公司都将面临一个问题:如何有效管理市值,如何有效激励管理层。
市值管理是公司经营哲学和经营理念的深刻转型,这个转型的核心内容是企业经营的目标从利润最大化向企业价值最大化过渡。在成熟市场经济和国际惯例里,企业价值最大化(即市值最大化)已经成为公司经营的最高目标和体现经营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传统的“利润最大化”成为一个追求市值最大化的过渡性指标。这种经营目标的转型.将引发经营思维、经营内容、公司治理、业绩考核、管理层激励等方面的一系列变化。
在股权分置情况下,当非流通股价格无法以流通价衡量时。非流通股股东倾向于以净资产最大化而非市值最大化为目标。国有上市公司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考虑,更是普遍选择了将净资产作为国有企业考核体系的核心因素。
股改完成后,国有股获得流通并体现出市场价格。股东价值取向逐渐趋于一致,企业价值的考核方式也在适时进行调整。现在将市值作为重要指标纳入考核,有利于引导上市公司管理层关心公司市值变化,致力于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继股权激励后,国贤委提出市值考核并不是偶然的,本质上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双轮驱动管理层努力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 全流通使所有股票都获得了上市流通的权利,实现了“同股同价同权”,为上市公司市值反映公司内在价值搭建了一个良好的平台。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预期对上市公司价值进行评估,得到一个其所偏好的市场价值,然后根据上市公司市值的表现来决定是买人还是卖出,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开始恢复。
近几年来,中国股市中机构投资者的规模迅速增加.其在资本市场中的比重在2005年底已提高到25%,这改善了中国股市上的投资者构成,使整个证券交易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趋于理性,对上市公司的估值更接近于实际价值。
由于所有股票都能够在二级市场上流动,敌意收购的可能性将会增加。敌意收购指收购方在目标公司不情愿的情况下,通过大量购买目标公司股票取得控股权的收购行为。市值被低估的上市公司最容易成为敌意收购者的目标。有时收购者目的是通过敌意收购扩大自己业务范围,提高自身影响力。但更常见的是,在上市公司市值低估时低价购买公司,然后在市值恢复正常时卖出,从中赚取超额收益。这种做法会影响到上市公司正常经营活动,不利于上市公司长远发展。而且,敌意收购忽略了管理层的意见,对公司内部来说是不受欢迎的。因此.上市公司有动力进行市值管理.避免其市值被低估。宏观经济在股权分置条件下,因为股票价格不能准确反映上市公司的真实价值,股市作为宏观经济晴雨表的功能被扭曲。近年来.虽然中国GDP一直高速增长.股市表现却不尽如人意,出现与宏观经济走势相悖的怪现象。全流通后,伴随着股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恢复,股票市场中的市值表现将真正成为公司、行业、乃至整个宏观经济发展状况的反映。
市值管理同时也会给宏观经济带来一定的影响。
首先,随着投资者对股市信心的恢复,会有一部分资金从银行流入股市.股票市场上的资本量增加.上市公司的融资渠道扩大,融资成本降低。
其次,股市资本配置功能逐渐完善,投资者根据自己的预期在不同行业间投资.这就能通过市场的力量完成资本配置。微观经济学原理表明,市场的配置是最有效率的。它能够确保资本在不同行业间合理分配以实现收益最大化,那些最有发展潜力的行业将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市值管理给资本市场带来的变化将促进公司间的发展和竞争,从而推动整个宏观经济健康发展。存在问题全流通是中国股市建立以来意义最为深远的一次变革。股市基本功能开始健全,投资者信心得以恢复。但由于中国股市发展还不够完善.市值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其根本问题是,中国股市是一个弱有效市场.上市公司市值变化难以迅速准确地反映其内在价值的变化。一个完善的股票市场需要有雄厚资金参与,需要有大型上市公司作为标的,需要富有弹性的价格机制,需要有良好的信息传递机制以及大量理性投资者虽然股权分置改革以来,中国股市在这些方面有了很大提高,但与发达资本市场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
全流通带来的利好消息吸引了大量资金进入股市,扩充了市场容量,市场定价机制在逐渐恢复。同时,由于股市上机构投资者比例提高,市场上的投资者行为呈现出较强的理性色彩。全流通给市场带带了很大变化, 使市场逐渐走向成熟,股市基本功能开始恢复,但仅仅依靠市场的手段是难以解决所有问题的。国家有关部门要完善立法,规范投资者行为,建立透明的信息披露机制,为市值管理建立一个良好的法律监管环境。
5. 在股市中,什么叫市值管理股票
市值管理,其实从字面意义来看是一个中性词,并不是大家口中的贬义词。市值管理,原本属于上市公司的战略管理领域,它是一种公司运用科学合法的经营手段,达到公司价值最优化的管理行为。市值管理的目的,在于让公司在股票二级市场上的价格,充分反映公司的真实经营价值,实现股东利益的最优化。不过,在近一阶段的A股市场里,有一部分人借助“市值管理”的名义,干着操纵上市公司股价、收割中小投资者利益的不法行为。这一类具备基本面劣迹的上市公司,会被市场称为“市值管理股票”。
3、公司的股价走势形态怪异、分时走势不连续。由于“市值管理”的公司不入主流投资机构的法眼,这类公司股票的成交额一般较少。在此情况下,参与“市值管理”的资金力量不大,也很难对市场上的其他投资者形成吸引力,股票的换手率不高,因此这类上市公司的股价K线走势会呈现不流畅、不连续的走势,形态比较怪异。
总体来看,监管层已经明确表态要打击伪“市值管理”,打击借助“市值管理”名义来操纵市场的坐庄行为。因此,我们中小投资者最好能够认真辨别“市值管理”型股票,对其避而远之。投资有风险,判断需谨慎。
6. 股票融资方式
股票融资方式目前中信证券股权融资有三种方式:约定式购回证券交易、股票 质押 融资、交易性融资+市值管理 一、约定式购回:投资者将特定数量股票按照约定价格卖给中信证券,同时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照另一约定价格回购同等数量的股票。本产品主要满足持有流通股票,且持股比例不超过5%的投资者的融资需求。 标的股票:沪、深市场股票,深市股票预计在第3季度可交易。 目标客户:机构和个人,在中信开户满6个月,账户总资产不低于500万(即将降低到250万)。 融资期限:目前最长为182天,即将延长至1年。 标的证券:客户持股比例不超过5%的流通股票,未来将对持股比例超过5%、董监高持股有条件开放。 折扣率:视具体标的品种而定,一般为40%-60%。 融资利率:7%-8%。 证券权益:红利、利息、送转股、配股、优先增发等权益均归属于客户。 二、股票质押融资 :持有股票的投资者通过转让收益权获得融资,并在期末按照本金加利息回购收益权;融资期间,投资者须将股票质押给信托公司,提供担保。 目标客户:主要面向成立2年以上、注册资本不低于1000万元的机构客户,个人客户需要相关机构提供担保方可参与交易;融资方的股票必须托管在中信经纪系统下。 融资期限:根据客户需求确定,一般不超过2年。 可质押标的:以主板、中小板的非ST类无限售流通股为主,可视项目情况接受6个月内解禁的限售流通股、资质较好的创业板等。 质押率:原则上,主板银行保险股不超过60%、主板非银行保险股不超过50%、中小板股票不超过50%、创业板股票不超过40%。 融资成本:视项目期限而定,一年期在9.5%-10.5%左右,二年期在10.5%-11.5%。 三、交易性融资+市值管理:是中信证券推出的一款同时满足客户股权融资和市值管理需求的产品。期初,客户通过大宗交易将其持有的流通股过户至中信设立的信托,获取融资资金;期间,客户或券商可向受托人下达股票操作指令;期末,客户大宗交易回购或由信托直接抛售股份。信托到期,股票处置价款直接还本付息,剩余金额分配给融资方。 产品应用方式:融资 + 减持、 融资 + 市值管理、代持股份避税、盘活存量股权 融资 + 减持: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并允许客户在融资期间主动管理股票,把握期间股票波动盈利的机会。 融资 + 市值管理:满足客户的融资需求,提高质押率,融资期间对股价波动进行风险管理。 代持股份避税:个人小非股东在股价较低时将股票大宗交易过户给信托,在较低价格水平缴纳20%的所得税,并以信托形式间接持股,继续享有未来股价上涨收益(且收益部分不必再缴税)。 盘活存量股权:盘活存量股权资产,获得增值收益;若股价达到目标减持价格,按照该价格减持股份,兑现利润。
7. 股票交易里面“余额、可用、市值和资产”的关系
余额、可用、市值和资产有数值计算关系。
在银行上的资金=余额+可用+市值;资产=市值+可用;可用=余额-已用。
举例:
1、余额:700,是当天可以转到银行取用的钱,为前一天的“可用”。
2、可用:150,是可以买股票的钱,是“余额”-(+)买(卖)股票的钱。
3、市值:18000,是持有的股票目前的市值。
4、资产:18150,是市值+余额。
如果不考虑手续费,可用是18150,假如这天不买了,而是等到第二天将资金账户的钱转到银行卡上,那银行卡上的钱是前一天的“可用”,第二天化为“余额”,就是18150。
(7)市值管理与股票交易扩展阅读:
1、市值管理
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
2、市值配售
市值配售是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流通市值进行的新股发行方式,即每10000元的股票市值可获得1000股的认购权,再通过参与委托及摇奖中签的方式,如果配号与中签号一致,且帐户有足够的资金,则在扣款时,会在帐户中扣除中签金额,直到上市前一天晚上中签股票会进入帐户中。
8. 市值管理股票不了解,具体什么叫市值管理股票
事实上,国外没有市值管理的概念,只有价值管理,即合理分配企业资源,投资最有价值的投资,尽可能创造财富,最大化股东价值。这是最健康的市值管理,就是通过提高企业的内在价值来提高股价,让股东获得最大的回报。
公司的市值越大,控股股东、高管和公司的其他规模就越大。这也是一些高管推动上市公司加强和扩大市值的动力。其次,伪市值管理将对股票市场的健康发展造成很大的危害,相当于上市公司和各机构人员,可以切散户投资者韭菜,这样的市场是不公平的,从长远来看会让投资者失去对市场的信任和信心,但也会不断加剧金融系统性风险。
9. 股票市值对上市公司的影响有哪些
1、吸金作用。中国目前的法律和政策对上市公司给予了最大程度的支持和倾斜,如允许上市公司发行债券、用二级市场交易的股票市值作为质押物向银行融资。
2、安全帽作用。上市公司是公众公司,上市公司发起人股东的利益是和最广大的买股票的人民群众利益联系在一起,对财产的安全性能够起到保护作用。
3、价值最大化作用。上市后,使股东权益衡量标准发生变化。原来所拥有的资产,只能通过资产评估的价格反映价值,但将资产证券化以后,通常用二级市场交易的价格直接反映股东价值,股东价值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
4、信用建立效应。增加公司的透明度,具有天然的信任感,有助于在间接融资市场上建立较高的信誉,便于银行以较有利条款批出信贷额度。
(9)市值管理与股票交易扩展阅读:
上市公司对股票市值的管理: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
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是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
也就是说股东回报是首要的,因为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从公司的持续发展中受益。
市值管理是建立在价值管理基础上的,是价值管理的延伸。价值管理主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而市值管理不仅要致力于价值创造,还要进行价值实现。
价值管理是基于公司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管理体制,是强调价值创造的管理体制。企业集中于股东价值创造可以有效地平衡不同利益相关者之间相互冲突的利益。
也就是说股东回报是首要的,因为只有保证股东能得到足够的回报,公司才能受到资本市场的青睐,获得维持发展的资金。而其他利益相关者才能从公司的持续发展中受益。
10. 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的十大差别是什么
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两者原本泾渭分明、迥然各异、无需论证。前者属管理创新,后者系违法行为。可是,最近披露的蝶彩资产联手恒康医疗实际控制人
操纵股价高位减持案件(以下简称“蝶恒案”),由于案件主犯身披多件市值管理马甲,让人们对已有的相关认知有所动摇。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特指披着市值管
理马甲的伪市值管理真股价操纵,下同)究竟有什么区别?两者是否真的有什么关系?回答斩钉截铁:没有任何关系。虽然市值与股价有一定的关联,根据“市值=
股价*股本”公式,假如股本不变,股价高则市值大,股价低则市值小,但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却风马牛不相及。究竟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有何本质区别?除基本定义不同以外,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存在十大本质差别。
一、动机有别
市值管理的动机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而股价操纵则追求股票价格最高化。股价操纵的动机直接又简单,就是炒高股价,越高越好,即便在操纵过程
中,有时也免不了会打压股价,但那只是策略,不改变其推高、再推高股价的根本目的,因为股价推得越高,操纵的获利就越丰厚,操纵者出货也越方便。
炒高股价在一定意义上固然可以增加市值,产生做大市值之效,但这种市值并不是代表企业价值的真实市值。不真实,因为它是虚幻的。没有业绩支撑的
股价只是泡沫,说破就破,且泡沫越大,破灭越烈;不真实,也因为它是短命的。资本市场里本来就没有只涨不跌的股票,被人为炒高的股价只会加速跌落。
通过股价操纵带来的市值不但无助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反而有损于企业价值最大化,个中原因,十分简单,因为股价被人为炒作,炒得越高,跌得越
惨,不但会令股价“赔了夫人还折兵”,而且还会严重挫伤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之元气。股市里不乏此类案例:庄家恶炒时股价飞上九天云霄,庄家熄火后股价跌落
九层地狱,还导致上市公司资本市场运作能力长期丧失,持续经营能力严重损害。股价暴涨暴跌是企业价值的重大毁灭器。
反观市值管理,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其动机内涵更丰富、更长期,也更综合。做大市值固然是强调企业价值最大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但是,这个大非绝
对规模之大,非单一规模之大,亦非短期规模之大。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强调市值的长期持续健康成长,追求企业内在价值与市场价值的比翼双飞。因此,市值管理
除了要发挥市值规模放大器作用以外,还要当好市值涨跌的减震器、估值泡沫的防爆器、内在价值的生长器等。
九、保障有别
市值管理以阳光化的制度建设作成功保障,而股价操纵则以躲避阳光为安全保障。凡事要成功都须有保障。市值管理也不例外,要想有序、且有效地展
开,离不开一套专门的制度保驾护航,即市值管理制度。虽然其表现形式因企而异,但基本内容大同小异,主要包括决策机制、组织机制、考核机制、激励机制和信
息披露机制等若干项机制。市值管理制度的最大作用,也是基本原理是阳光化,让每一个参与者都有章可循,对号入座,知道自己该做什么、怎么做;它让每一个投
资者都有知情渠道,通过信息披露及时了解公司要向哪里去、正在做什么;它让市值管理实践成为一项战略有方向、决策有流程、战术有方法、行为有规范的阳光工
程。阳光是最有效的防腐剂。
而股价操纵则恰好相反。完全游走在法律红线之外的原形使得它不能见阳光,也不敢见阳光,因为一见阳光,就会原形毕露,受到制裁。为了避免败露在
阳光下,尽最大可能不留下可以不留的痕迹,因此,股价操纵没有制度只有潜规则,这个潜规则常常表现为只能放在抽屉里的一纸“抽屉协议”,或者是不能采用文
字表达的一句口头承诺。
试金石:没有阳光化制度建设的,不是市值管理。
十、政策环境有别
市值管理受政策鼓励,股价操纵则遭政策严打。作为市场创新之举,市值管理多年来一直受到市场的关心和政府的支持。2014年5月,国务院在《关
于进一步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新“国九条”)中明确提出“鼓励上市公司建立市值管理制度”;同年12月,时任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庄心一同
志在“2014凤凰财经峰会圆桌论坛”上明确表示,“将根据公司自治、依法合规、充分信披等基本原则,支持上市公司开展市值管理,通过简政放权、完善规则
为上市公司创造有利于长期价值提升的制度环境”;2015年4月,国务院国资委发文强调,中央企业要“用好市值管理手段,盘活上市公司资源,实现资产价值
最大化”;2017年3月国资委主任肖亚庆同志在两会记者会上再次明确提出,“央企要加强包括市值管理在内的各项措施,把上市公司做优”。
相反,股价操纵是被写入《证券法》的过街老鼠,长期以来一直被监管部门严打,并被明确列入市值管理的“三条高压线”——虚假披露、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触犯这条高压线即为违法,就将成为“坚决依法打击”的对象。
试金石:触犯“三条高压线”的,不是市值管理,而是违法。
综上所述,市值管理与股价操纵两者特立独行,特色鲜明。虽然近年来股价操纵者们热衷于披市值管理马甲,但马甲不是融合剂,它并没有令市值管理与
股价操纵相互融合;马甲不是魔术衫,它既没有让股价操纵变成市值管理,也不会让市值管理变成股价操纵;马甲不是迷彩服,它掩盖不住股价操纵的狐狸尾巴;马
甲更不是救生衣,它不能保护股价操纵行为免受法制制裁。
马甲只是马甲,而且永远只是马甲。我们的资本市场监管和微观管理创新不能被马甲所惑,也不能被马甲所困,更不能被马甲所扰。
区别还是很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