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一般情况宏观经济运行的状况与股票价格指数会呈正相关的关系,良性的宏观经济运行态势通常伴随着不断攀升的股票指数趋势,反之,萧条的宏观经济运行背景,股票价格指数往往呈现出下滑的态势。
主要关注:
(1)国内生产总值GDP
(2)就业状况
(3)通胀水平
(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5)固定资产投资
(6)国际收支状况
2、货币金融政策
货币金融政策是影响股票指数涨跌的资金条件,央行的货币供给政策通常对股票指数产生趋势性影响,当广义货币供应量 M2 趋势性增长时,这段时期市场资金通常比较充沛,股票市场的购买力比较旺盛,会推动股票价格指数上升,反之下跌。
主要影响因素:
(1)货币供应量
(2)利率、准备金率与公开市场操作
(3)汇率
3、财政税收政策
财政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手段,资本市场的机制是市场手段下的资源配置。不管是扩张的财政政策、收缩的财政政策还是均衡的财政政策,总体上都是通过资金流的方式对资本市场发挥影响。
主要关注:
(1)财政政策
(2)税收政策
4、国家战略规划
投资股票其实就是购买这个公司的未来,无论投资者是看中股息收入还是资本利得。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不仅是全局性方针,而且对产业和企业的发展目标、发展方式有强烈的指引。
主要关注:
(1)国家发展战略与规划
(2)产业政策
5、国际经济状况
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经济状况影响国际金融环境和国际金融市场走势。
主要包括:
(1)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状况
(2)经济周期
② 分析我国股票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关系
股票市场是市场经济的高级组织形态,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社会化大生产越发达,对社会资金的融通需求就越大,股票市场筹集资金和优化资源配置的功能就越是能够充分发挥,股票市场也就越发达。因此,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决定股市的基本走势。
具体来说,宏观经济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决定和影响股票市场。
一是与宏观经济走势息息相关的货币供应状况影响股市。当宏观经济运行良好时货币供应适度宽松,股市资金相对宽裕,股市需求就会增加,交投随之活跃,股价就呈上升态势。二是股票市场的基石—上市公司的经济效益直接受宏观经济形势的制约。当宏观经济状况良好时,社会投资、消费、出口需求旺盛,企业销售增加,效益上升,公司价值提高,其股价必然上涨;三是在宏观经济向好情况下,经济景气上升,就业面扩大,员工收入增加,对金融资产需求也会相应增加;投资者人数增多,股市人气兴旺,就会呈现强势特征。四是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向好,市场需求旺盛,外来投资就会增加,其中一部分外来资金将通过各种形式介入股市,参与投资。这也就是说,宏观经济运行良好,股市绝不可能长期低迷;宏观经济不佳,股市也绝不可能持续上涨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如此,新加坡、香港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同样如此。
③ 宏观经济对股票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1. 国内生产总值与经济增长率:宏观经济的增长直接影响股票市场的表现。当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时,企业盈利增加,投资者信心提升,通常会推动股票价格上涨。相反,经济增长放缓或出现负增长时,企业收益减少,投资者情绪谨慎,股票市场可能会受到压力。
2. 经济周期对股市的影响:经济周期包括危机、复苏、繁荣和衰退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对企业营运和股价产生影响。在经济衰退期,企业收益下降,股票价格通常会下跌。而在经济复苏期,随着企业收益的增加,股票价格逐步上升。
3. 物价变动对股市的影响:物价上涨通常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压力,进而可能减少其盈利。在这种情况下,股票价格可能会受到负面影响。相反,物价下跌可能会降低企业的成本,有利于提高其盈利能力,从而推动股票价格上涨。
4. 通货膨胀对股市的双重作用:通货膨胀对股市既有刺激作用又有抑制作用。适度的通货膨胀可能会增加货币供应量,使得多余的社会购买力进入股市,从而推高股票价格。然而,高通胀率可能会导致实际利率上升,增加企业成本,抑制股市表现。
在宏观经济转型期,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了多种新的矛盾和问题,如收入差距拉大、需求结构失衡、产业结构发展滞后、资源环境压力加大、金融发展相对滞后和政府间财政关系失衡等。这些挑战需要通过不断解决新问题,稳步实现社会经济全面发展,以最终实现中国经济转型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