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市值蒸发19亿港元,又一家浙系房企闪崩
浙系房企佳源国际遭遇市场闪崩,股价大跌40%以上,市值蒸发19亿港元,仅剩28亿港元,已停牌。其物业公司佳源服务市值也大幅缩水,跌幅超过70%,仅剩4.1亿港元。据联交所权益披露信息,新鸿基财务以保证权益为由,取得佳源国际的股份,涉及10.365亿股,股权占比约21.11%,若按当日收市价1.08亿元计,股份市值达11.19亿元。同时,佳源服务以相同理由质押4.5亿股予新鸿基财务,股权占比达73.56%,市值约12.56亿元。佳源国际和佳源服务由沈天晴实际控制,因此,这些大额股份质押可能来自控股股东沈天晴。暴跌可能与穆迪的评级变动相关,穆迪已将佳源国际的公司家族评级从“B2”下调至“B3”,并下调其高级无抵押评级。穆迪预计未来12个月佳源国际的流动性将减弱,面临偿还到期债务的压力。
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佳源国际第一次遭遇闪崩。2019年1月,公司股价一度暴跌90%,公司市值蒸发近300亿,随后股价强势反弹90%,但至今股价仅恢复3.24港元,较暴跌前蒸发了78.9%。当时市场猜测可能与3.5亿美元债券到期及公司现金流问题有关。佳源国际控股发布公告澄清,集团已偿还全数款项,强调财务状况健康,业务运作正常。有人怀疑这是一场有预谋的恶意做空,分析显示佳源国际的做空比率长期维持在20%以上,一度高达50%,在两周前开始埋伏,最终触发“违约”消息,引发恐慌,触发斩仓。佳源国际解释称,大股东沈天晴有部分股票做了抵押融资,因股价大跌未能及时补仓而被强制平仓。
佳源国际由沈天晴创立于1995年,深耕江苏及安徽区域的物业项目开发。集团于2016年率先进入粤港澳大湾区,并于2018年在港成立合资公司,正式进军香港房地产市场。2020年12月在香港上市。佳源国际面临房地产市场严格调控及流动性减弱的挑战,今年前四个月实现合约销售金额54.11亿元,合约销售面积44.62万平方米,分别同比下滑约43.4%、48.7%。穆迪将佳源国际的公司家族评级下调至“B3”,展望调整为“负面”,认为佳源国际未来将缩减土地收购和开发规模,并控制开支以保持偿债流动性。佳源国际在土地市场并不多见,去年全年新增项目主要通过招拍挂及收并购获得。大股东沈天晴的支持是公司扩展业务版图的重要渠道,佳源国际曾通过沈天晴收购项目,成功进入环渤海区域。佳源国际在发展过程中,佳源集团始终扮演着“输血包”的角色,提供关键支持。
佳源国际曾高价拿地,但随后与深耕贵州的中天金融签订了股权转让协议,欲以180亿元价格收购后者持有的城投集团100%股权,后经协商调整至89亿元。城投集团主要负责中天金融的地产业务,拥有大量土地储备。然而,支付款项过程陷入停滞,中天金融已发出催告函,要求受让方支付款项,但至今仍未收到款项。这导致中天金融的经营资金规划受到影响,公司正与受让方商议相关事项,积极催促受让方履行付款义务。监管部门对此事亦表示关注,并要求中天金融说明佳源集团是否构成违约以及承担违约责任的情况。若违约事实成立,佳源集团将面临不利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