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中国股市牛市是那年2018年会是牛市吗
股市牛与熊总是有规律可寻的,但是一般的散户,即使是20年的散户你告诉他真相他也只在乎的10日线,MACD,技术面,题材这些已经出现的结果上去追逐。
现在我就告诉你前20年的牛熊市和未来100年牛熊市,未来1000乃至1万年的牛熊市我也可以精确的告诉你!
中国股市前20年牛熊:
1、93年至95年熊市,
2、96年1月至97年5月牛市
3、98年熊市
4、99年至2001年牛市
5、2002年至2004年熊市
6、05年至07年大牛市
7、08年大熊市
8、09年至2010年小牛市
9、2011年2014年熊市
10、2015年大牛市(半年)
11、2016至2017年熊市
中国股市后100年牛熊市:
1 、2018至2019年小牛市
2、2020至2021平淡小熊市
3、2022开始上升
4、2023至2025超级大牛市(上证突破8000点以上)
从此以后股市成为男女老少交流家常话
5、2026半年熊市
6、2027至2028成交量超级巨大却是小牛
7、2029至2031平淡小牛
8、2023至2034再次进入顶级大牛市
9、2035一轮小高潮进入熊市
10,2036年1月进入高潮
11,经后100年,都可以从不同行星靠近地球产生的能量强弱影响而兴盛不同行业的股市皆可推算。我实力有限只能推算流年牛熊市,像遁甲量股的作者这样的易学宗师,每年每月大盘和任何一支股票涨跌都可以推算,而且都是有规律和科学依据的。
技术面K线图、指标、题材、政策信息都是已经体现出的结果布局,如果谁理解了致使行业兴衰致背后的原因。都可以在在股市闲停信步的捡钱。
㈡ 中国证券市场的现状
这么大的事就悬赏30分?我国股票市场的现状:政策左右市场。依照公司质量评判的话现在是高位,以六千点为坐标现在是低位。存在的问题:这是和社会的问题同样有法不依,上市公司肆意造假(财务造假,募集资金项目造假,只要有利上市公司什么都可以造假),圈钱。证监会查处力度不够。证监会顾名思义监督的会可是它任务却在帮助公司上市圈钱。原因分析:哪里有利益哪里就有腐败。最早的上市公司上市要靠关系才能上市,上市之初就与各级官员达成共识大家把募集的资金慢慢分掉,之后的上市公司是企业缺钱地方政府把不良资产装进上市公司由股民买单。现在更加猖狂(万福生科)造假上市居然顺利通过层层审批。具体原因是制度缺陷造成的,是市场不公平意识体现,股民处于弱势信息不对称自然迟早要赔钱,一代一代股民前赴后继的来到这个市场最后留下一副尸骨。一个投资市场投资不能得到回报那它迟早要走向灭亡,市场都要灭亡了你还来这里不是自寻死路?
㈢ 年后股票行情一般是什么
一般情况下是年底行情是震荡偏弱为主,毕竟都在需要资金的,不过在牛市行情下行情还是上涨的,今年的行情还是有期待性的,毕竟是结构牛市,现在也是在高位震荡的状态,还是有望继续上攻的,先看是否打破前期高眯3458,破位应该会有一波不错的行情出现。
【拓展资料】
股票买进最佳时间:开盘后15分钟与闭市前15分钟:
主力准备拉升的股票一般开盘价高于上日收盘价,量比放大,如果符合这两个条件的股票出现了消息面利好,那么,可在9点25分—9点30分期间挂单买进了。上升的股票一般在开盘后快速上涨,然后在高位震荡,这种现象的本质是主力快速拉高股价后,让跟风者在高位进货,抬高跟风者的成本有利于主力减轻拉高中的阻力。开盘后15分钟买进,最大的好处是当日买进当日就可能享受到赢利的快乐。
闭市前15分钟,经过近4小时的多空搏杀,该涨的涨了,该跌的跌了,如何收盘代表了主力对次日的看法。若主力看好次日行情,则尾盘拉升甚至涨停,目的是继续抬高跟风者的成本;主力出货时也用尾盘拉升的方法,目的是尽量把价格控制在高位,尽量把货卖出在较高的价格,如何辨别这两个目的需要日K线分析确定。
若主力看坏次日行情,则尾盘下跌甚至跌停,目的是快速减仓兑现赢利;主力进货时也用尾盘下跌的方法,目的是尽量把价格控制在低位,尽量压低买进价格,如何辨别这两个目的同样需要日K线分析确定。闭市前15分钟买进,最大的好处是回避了当日的风险,不至于当日买进当日被套。
卖出最佳时间:开盘后15分钟与10点半后15分钟:
股票的上涨与下跌,主力一般是有预谋、有计划、有步骤的。连续上涨的股票,如果开盘第一笔成交量异常放大,则预示主力要减仓了,这样就必须在开盘后15分钟内利用分时图技术果断卖出了,错过了这个机会股价将逐波滑落,后悔晚矣!
10点半是出公告股票开盘的时间,有的股票因利好消息而高开高走,同时也拉动同板块股票跟风上涨,但跟风上涨一般是间歇性的,冲高回落的概率很高,大盘运行也一般在11点左右出现高点,10点45分左右一般是逢高卖出的机会,而不能买进,多数此时买进股票的股友到下午收盘被套的可能性很大。
㈣ 请问有色金属行情怎么样你觉得呢
个人认为有色金属如今正是值得投资的好时候。有色金属属于资源类,目前这轮牛市主要炒作的是大宗商品,目前有色还需要再调整一下,现在应该潜伏那种涨幅不大的,如果你是新手可以购买有色类的ETF基金,也可以每个月定投,相信在年后或者下半年会有一波大行情的。
五、后面的行情
前面说了,有色金属这波行情跟经济生产复苏有关,而现在只有国内的生产是基本复苏了的,国外还在缓慢恢复中。这就代表大家对有色金属的需求还没到最严重的时候,周期才刚开始,行情也才到中段。特别是经过年前这一波调整后,有色板块更是给了大家加仓的机会,就看你们能不能抓住了。
㈤ 华宏发债是什么板块的股票
华宏发债是华宏科技发型的债券,属于环保设备II板块,股票成交明细分价表历史行情
发行信息 债券代码 127077 债券简称 华宏转债
正股代码 002645 正股简称 华宏科技
原股东配售认购代码 082645 原股东配售认购简称 华宏配债
原股东股权登记日 2022-12-01 原股东每股配售额(元/股) 0.8849
申购代码 072645 申购简称 华宏发债
申购日期 2022-12-02 申购上限(万元) 100
发行价格(元) 100.00 债券发行总额(亿) 5.15
上市日 — 退市日 —
起息日 2022-12-02 止息日 2028-12-01
到期日 2028-12-02 每年付息日 12-02
利率说明 本次发行的可转债票面利率为第1年 0.3%、第2年 0.5%、第3年 1.0%、第4年 1.6%、第5年 2.5%、第6年 3.0%。
筹资用途 收购万弘高新100%股权,大型智能化再生金属原料处理装备扩能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转换信息 转股价(元) 15.65
强赎触发价 — 回售触发价 —
转股开始日 2023-06-08 转股结束日 2028-12-01
最新赎回执行日 — 赎回价格(元) —
赎回登记日 — 最新赎回公告日 —
最新回售执行日 — 回售价格(元) —
最新回售截止日 — 最新回售公告日 —
㈥ 【WeNews】三胞债务重组方案出炉 650亿元金融债务如何化解
信达提供百亿资金支持、南京地方政府给予三胞集团的土地变性政策支持,将是撬动重组的重要杠杆;袁亚非仍有机会东山再起
【本文来自财新传媒在微信平台的新媒体单品 WeNews “ 金融人·事 ” ,独家可靠,配置专业音频,工作日更新,线上订阅后可获每日特快价值专递】
债务危机爆发两年多后,南京民企三胞集团的债务重组进度有所加快(参见财新我闻|金融人·事2018年9月28日 “三胞集团袁亚非的激进扩张失败 什么样的困境企业值得救? | 债市爆雷调查之六” )。
据财新记者了解,三胞集团债务重组的第一稿方案已经出炉,并在近期发给三胞集团的主要债权银行和机构进行了一轮反馈。
“一稿方案出来以后可能根据债委会反桥陪馈的主要情况,还会有些微调,但大体应该不会变了。银行普遍的反馈挺好。”一位接近三胞集团的知情人士称。
按照债务人三胞集团在重组方案中提供的数据,截至2020年3月31日,三胞集团及控股的两家上市公司南京新百、宏图高科等关联方的整体金融有息负债规模合计约712.43亿元,其中南京新百(600682.SH)负债约16.57亿元、*ST宏图(600122.SH)负债约44.82亿元,三胞集团需解决的金融有息负债总额为651.07亿元,本次重组针对的是三胞集团层面的债务。
根据此次重组方案披露,三胞集团的金融债务涉及到了130余家各类金融机构。根据财新记者此前报道,2018年6月,由于此前几年激进收购了数百亿零售和医药健康资产,叠加金敏携蠢融去杠杆和资本市场的多轮下挫,三胞集团的债务危机全面爆发。其中债权本金较大的有中信系(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约70亿元,此外本地银行南京银行约有50亿元。
据称由于当地的省市政府对于纾困重组方案比较支持、同时方案有围绕着土地变性开发作为撬动以及近期资本市场回暖,令三胞旗下的股票资产市值回升,主要的债权银行和机构对重组方案还比较认可。
“我们看下来感觉是还可以,债权是足额清偿不打折,至少比彻底烂掉的一些企业好。”一位三胞集团债券的高收益债投资人对财新记者称。
不过前述接近三胞的人士也称,针对后续调整过的方案可能还将在8月底开一次债权人大会进行沟通,并给债权机构一定的决策时间,真正落定的时间还未可知。
财新记者就三胞的债务重组情况联系了三胞集团金融债委会的主席行南京银行,对方表示还不方便对这一方案发表意见。三胞集团实际控制人袁亚非则对财新记者称,债委会对重组方案有保密要求,暂时不能接受采访。
I. 分8年还清约465亿债务
根据财新记者看到的此次重组方案,三胞集团的全部金融债权中普通债权有464.59亿元(包括债券类债权47.06亿元),按照重组方案将分8年至2028年才能全部还清,而且还款隐档安排主要集中在后四年。不到14亿元的个人债务将优先得到偿付。超过160亿元的有抵押的债权,以相应资产处置偿债;不足部分按照普通债权的方案执行。
重组方案还提到,偿债资金来源主要为四个方面:一是联合纾困方提供的纾困资金,“资金纾困方”直接提供的纾困资金和“土地纾困方”实施四块土地开发后形成相应开发收益。上述联合纾困方就是中国信达和南京地方政府。方案的实质,是地方政府提供土地变性的政策支持,而中国信达提供纾困资金,用于土地收购和开发。二是处置三胞集团及关联方资产的回笼资金。三是三胞集团存量业务和新增业务经营的盈余资金。四是持续运营资产的价值。
“还款期限上基本是分成三条线,一部分是个人的,10万元以下部分先全额清偿,剩余的部分之后24个月清偿;第二个就是有抵质押的债务;第三个就是普通债权。”前述债券投资人形容。
根据财新记者看到的重组方案,三胞集团651.07亿元的债务被分为三类(10.71亿元共益债务和重组费用在下文未体现):第一类是涉个人敏感债权组,涉及11个金融产品,合计债权约13.76亿元,偿还期限是在纾困资金到账后一个月内,十万元以下本金全部清偿,剩余超出部分将在首期款支付之日起两年内,每六个月还25%逐步还清。
这部分涉及到个人的债权整体规模不大。据财新记者此前了解,主要是三胞曾通过包括立马理财、凤凰金融等一些互金平台发过理财产品。
第二类有财产担保债权组合计债权约 162.02亿元(本金不调整,利息调整为2%的年利率)。其中涉三胞集团持有南京新百公司或宏图高科股票质押担保的债权约101.92亿元,这部分被称为是“留待增值后处置财产对应债权”,约定是在8年内处置,同时可以按照普通债权受偿方案获得受偿;剩余的60余亿则为可处置财产对应债权,约定是三胞在3年内完成处置,不足部分按照普通债权在8年内清偿。
第三类债权为464.59亿元的普通债权(本金不调整,利息调整为2%的年利率)。偿债方案约定是在8年内还清,其中重组计划实施三年内(2021年-2023年)
“统一偿债资金额”不得低于25亿元,实施第五年至第七年(2025-2027),每年“统一偿债资金额” 分别为50亿元、75亿元和150亿元,实施第八年(2028年),三胞集团清偿全部剩余本金。
II. 偿债资金何来?
从重组方案和财新记者的采访情况来看,三胞集团最主要的偿债资金将来源于四块土地的运作开发和三胞集团存量资产处置。
2020年5月,此前重组进展一直波澜不惊的三胞集团突然颇为高调地对外表示,中国信达江苏省分公司与三胞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中国信达将向三胞集团提供规模近百亿元的流动性支持,债务重组启动在即。
据财新记者了解和重组方案显示,中国信达的流动性支持集中在三胞集团对南京四块土地的收购开发。这一围绕着四块土地的收购开发项目和信达的资金支持被视作是对整体方案的撬动。但重组方案也披露,地方政府的“土地纾困政策”需要以各债权人就重组达成一致意见为前提 ,而信达资产的资金提供则需要以土地纾困政策支持为保障。
“核心就是三胞有个土地改制的机会。它本来有块科研用地,当初债务危机发生的时候先把它给了政府,然后政府给了三胞约20多亿元,结果当时三胞也没救回来。现在政府想先让它把这钱还回来,政府再把这块科研用地还给三胞,然后帮它改制成住宅造房子卖,就是这个逻辑。”前述高收益债投资人说道,现在信达相当于就是给钱让三胞把土地买过来,剩下的钱再用来开发。
据了解,这一土地纾困的计划最晚在2019年9月就已开始在投资者人中流传,之前据称是一直卡壳在“三胞没钱把地买回来”,三胞方面也找过不少资金提供方接洽。
重组方案显示,纾困方案中的房地产项目公司将对应开发四块土地,分别位于南京板桥、江宁、(三胞)总部和汤山,四块土地将都会涉及到土地变性的操作。前述投资人所提到的科研用地据称是其中位于板桥地区的土地,是四块土地中最大最主要的一块,面积约有750亩。
重组方案还提到,四块土地运作回款扣除战投(即信达)融资本息以及政府投资本息后的剩余价值将用于三胞的整体债务清偿,方案预计到2024年土地开发项目可以进入集中回款期。
从重组方案来看,处置存量资产是三胞集团偿债的另一块主要来源。按照重组方案所称,资金来源之一是清理处置南京国际金融中心(IFC)物业、王府井(600859.SH)股票等在内的非主业资产38项,该等资产初步估值总价值约199.30亿元。非主业资产包括不动产、金融资产、长期投资等。
“对于三胞来说,这个方案的核心就是保留一部分核心资产——南京新百和宏图三胞两家上市公司的股票和对应的医疗资产,其他的像不动产等资产都是列在出售计划里的。”前述接近三胞集团的人士说道。
受益于“免税概念”,三胞集团子公司为第二大股东的王府井股票上半年曾一度被热炒,股价从2020年4月份的11元/股左右涨至最高的接近73元/股,目前在54元/股左右。截至一季度末,三胞持有王府井8732.59万股(持股比例11.25%),为后者的第二大股东,以此计算,所持股票市值约为47亿元。
从重组方案以及财新记者此前对袁亚非的采访来看,两家上市公司的控股权以及中国脐带血库(CO.US)的65.4%股权、natali(三胞此前收购的位于以色列的一家远程养老服务公司)、丹瑞公司、徐州肿瘤医院、安康通等医疗资产都为“非卖品”。重组方案甚至还畅想了将中国脐带血库等资产注入上市公司以提升股票价值的计划,不过这些医疗资产经营前景还未可知。
2018年12月的一次采访中,财新记者曾问过袁亚非是否考虑过出售医药资产,毕竟这是过去几年三胞集团对外收购投入最大的板块。而袁亚非则斩钉截铁地表示,没想过卖这块资产,“它是我们的主业,卖了那今后做什么呢?”■
主播: 李明明
图片: 视觉中国
线索: [email protected]
㈦ 证券行业的发展前景
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从区域到全国,在充分借鉴国际实践经验、适时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过程中,探索出一条科学发展的道路。
中国资本市场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坚持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并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
随着法制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及效率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继续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亦将日益重要。
中国资本市场立足于服务国民经济,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充分调动市场各参与主体的积极性,实现资本市场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坚持加强法制建设,不断提高资本市场的规范化程度,并稳步推进对外开放,提升中国资本市场的成熟度。随着法制和监管体系的逐步完善、市场规模的扩大及效率的提高,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动力将更加强劲,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将继续提升,在国际金融体系中的作用亦将日益重要。
未来将是美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