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求网络营销定价案例
差别定价被认为是网络营销的一种基本的定价策略,一些作者甚至提出在网络营销中要“始终坚持差别定价”[i],然而,没有什么经营策略在市场上可以无往不胜,差别定价虽然在理论上很好,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诸多困难,我们将以亚马逊的一次不成功的差别定价试验作为案例,分析企业实施差别定价策略时面临的风险以及一些可能的防范措施。
一、亚马逊公司实施差别定价试验的背景
1994年,当时在华尔街管理着一家对冲基金的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在西雅图创建了亚马逊公司,该公司从1995年7月开始正式营业,1997年5月股票公开发行上市,从1996年夏天开始,亚马逊极其成功地实施了联属网络营销战略,在数十万家联属网站的支持下,亚马逊迅速崛起成为网上销售的第一品牌[ii],到1999年10月,亚马逊的市值达到了280亿美元,超过了西尔斯(Sears Roebuck&Co.)和卡玛特(Kmart)两大零售巨人的市值之和。亚马逊的成功可以用以下数字来说明:
根据Media Metrix的统计资料,亚马逊在2000年2月在访问量最大的网站中排名第8,共吸引了1450万名独立的访问者,亚马逊还是排名进入前10名的唯一一个纯粹的电子商务网站。
根据PC Data Online的数据,亚马逊是2000年3月最热门的网上零售目的地,共有1480万独立访问者,独立的消费者也达到了120万人。亚马逊当月完成的销售额相当于排名第二位的CDNow和排名第三位的Ticketmaster完成的销售额的总和。在2000年,亚马逊已经成为互联网上最大的图书、唱片和影视碟片的零售商,亚马逊经营的其他商品类别还包括玩具、电器、家居用品、软件、游戏等,品种达1800万种之多,此外,亚马逊还提供在线拍卖业务和免费的电子贺卡服务。
但是,亚马逊的经营也暴露出不小的问题。虽然亚马逊的业务在快速扩张,亏损额却也在不断增加,在2000年头一个季度中,亚马逊完成的销售额为5.74亿美元,较前一年同期增长95%,第二季度的销售额为5.78亿,较前一年同期增长了84%。但是,亚马逊第一季度的总亏损达到了1.22亿美元,相当于每股亏损0.35美元,而前一年同期的总亏损仅为3600万美元,相当于每股亏损为0.12美元,亚马逊2000年第二季度的主营业务亏损仍达8900万美元。
亚马逊公司的经营危机也反映在它股票的市场表现上。亚马逊的股票价格自1999年12月10日创下历史高点106.6875美元后开始持续下跌,到2000年8月10日,亚马逊的股票价格已经跌至30.438美元。在业务扩张方面,亚马逊也开始遭遇到了一些老牌门户网站——如美国在线、雅虎等——的有力竞争,在这一背景下,亚马逊迫切需要实现赢利,而最可靠的赢利项目是它经营最久的图书、音乐唱片和影视碟片,实际上,在2000年第二季度亚马逊就已经从这三种商品上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营业利润。
二、亚马逊公司的差别定价实验
作为一个缺少行业背景的新兴的网络零售商,亚马逊不具有巴诺(Barnes & Noble)公司那样卓越的物流能力,也不具备象雅虎等门户网站那样大的访问流量,亚马逊最有价值的资产就是它拥有的2300万注册用户,亚马逊必须设法从这些注册用户身上实现尽可能多的利润。因为网上销售并不能增加市场对产品的总的需求量,为提高在主营产品上的赢利,亚马逊在2000年9月中旬开始了著名的差别定价实验。亚马逊选择了68种DVD碟片进行动态定价试验,试验当中,亚马逊根据潜在客户的人口统计资料、在亚马逊的购物历史、上网行为以及上网使用的软件系统确定对这68种碟片的报价水平。例如,名为《泰特斯》(Titus)的碟片对新顾客的报价为22.74美元,而对那些对该碟片表现出兴趣的老顾客的报价则为26.24美元。通过这一定价策略,部分顾客付出了比其他顾客更高的价格,亚马逊因此提高了销售的毛利率,但是好景不长,这一差别定价策略实施不到一个月,就有细心的消费者发现了这一秘密,通过在名为DVDTalk (www.dvdtalk.com)的音乐爱好者社区的交流,成百上千的DVD消费者知道了此事,那些付出高价的顾客当然怨声载道,纷纷在网上以激烈的言辞对亚马逊的做法进行口诛笔伐,有人甚至公开表示以后绝不会在亚马逊购买任何东西。更不巧的是,由于亚马逊前不久才公布了它对消费者在网站上的购物习惯和行为进行了跟踪和记录,因此,这次事件曝光后,消费者和媒体开始怀疑亚马逊是否利用其收集的消费者资料作为其价格调整的依据,这样的猜测让亚马逊的价格事件与敏感的网络隐私问题联系在了一起。
为挽回日益凸显的不利影响,亚马逊的首席执行官贝佐斯只好亲自出马做危机公关,他指出亚马逊的价格调整是随机进行的,与消费者是谁没有关系,价格试验的目的仅仅是为测试消费者对不同折扣的反应,亚马逊“无论是过去、现在或未来,都不会利用消费者的人口资料进行动态定价。”[iii]贝佐斯为这次的事件给消费者造成的困扰向消费者公开表示了道歉。不仅如此,亚马逊还试图用实际行动挽回人心,亚马逊答应给所有在价格测试期间购买这68部DVD的消费者以最大的折扣,据不完全统计,至少有6896名没有以最低折扣价购得DVD的顾客,已经获得了亚马逊退还的差价。
至此,亚马逊价格试验以完全失败而告终,亚马逊不仅在经济上蒙受了损失,而且它的声誉也受到了严重的损害。
三、亚马逊差别定价试验失败的原因
我们知道,亚马逊的管理层在投资人要求迅速实现赢利的压力下开始了这次有问题的差别定价试验,结果很快便以全面失败而告终,那么,亚马逊差别定价策略失败的原因究竟何在?我们说,亚马逊这次差别定价试验从战略制定到具体实施都存在严重问题,现分述如下:
(一) 战略制定方面
首先,亚马逊的差别定价策略同其一贯的价值主张相违背。在亚马逊公司的网页上,亚马逊明确表述了它的使命:要成为世界上最能以顾客为中心的公司。在差别定价试验前,亚马逊在顾客中有着很好的口碑,许多顾客想当然地认为亚马逊不仅提供最多的商品选择,还提供最好的价格和最好的服务。亚马逊的定价试验彻底损害了它的形象,即使亚马逊为挽回影响进行了及时的危机公关,但亚马逊在消费者心目中已经永远不会象从前那样值得信赖了,至少,人们会觉得亚马逊是善变的,并且会为了利益而放弃原则。
其次,亚马逊的差别定价策略侵害了顾客隐私,有违基本的网络营销伦理。亚马逊在差别定价的过程中利用了顾客购物历史、人口统计学数据等资料,但是它在收集这些资料时是以为了向顾客提供更好的个性化的服务为幌子获得顾客同意的,显然,将这些资料用于顾客没有认可的目的是侵犯顾客隐私的行为。即便美国当时尚无严格的保护信息隐私方面的法规,但亚马逊的行为显然违背了基本的商业道德。
此外,亚马逊的行为同其市场地位不相符合。按照刘向晖博士对网络营销不道德行为影响的分析[iv],亚马逊违背商业伦理的行为曝光后,不仅它自己的声誉会受到影响,整个网络零售行业都会受到牵连,但因为亚马逊本身就是网上零售的市场领导者,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所以它无疑会从行业信任危机中受到最大的打击,由此可见,亚马逊的策略是极不明智的。
综上,亚马逊差别定价策略从战略管理角度看有着诸多的先天不足,这从一开始就注定了它的“试验”将会以失败而告终。
(二) 具体实施方面
我们已经看到亚马逊的差别定价试验在策略上存在着严重问题,这决定了这次试验最终失败的结局,但实施上的重大错误是使它迅速失败的直接原因。
首先,从微观经济学理论的角度看,差别定价未必会损害社会总体的福利水平,甚至有可能导致帕累托更优的结果,因此,法律对差别定价的规范可以说相当宽松,规定只有当差别定价的对象是存在相互竞争关系的用户时才被认为是违法的,但同时,基本的经济学理论认为一个公司的差别定价策略只有满足以下三个条件时才是可行的[v]:
(1)企业是价格的制定者而不是市场价格的接受者。
(2)企业可以对市场细分并且阻止套利。
(3)不同的细分市场对商品的需求弹性不同。
DVD市场的分散程度很高,而亚马逊不过是众多经销商中的一个,所以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亚马逊不是DVD价格的制定者。但是,假如我们考虑到亚马逊是一个知名的网上零售品牌,以及亚马逊的DVD售价低于主要的竞争对手,所以,亚马逊在制定价格上有一定的回旋余地。当然,消费者对DVD产品的需求弹性存在着巨大的差别,所以亚马逊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消费者进行细分,但问题的关键是,亚马逊的细分方案在防止套利方面存在着严重的缺陷。亚马逊的定价方案试图通过给新顾客提供更优惠价格的方法来吸引新的消费者,但它忽略的一点是:基于亚马逊已经掌握的顾客资料,虽然新顾客很难伪装成老顾客,但老顾客却可以轻而易举地通过重新登录伪装成新顾客实现套利。至于根据顾客使用的浏览器类别来定价的方法同样无法防止套利,因为网景浏览器和微软的IE浏览器基本上都可以免费获得,使用网景浏览器的消费者几乎不需要什么额外的成本就可以通过使用IE浏览器来获得更低报价。因为无法阻止套利,所以从长远角度,亚马逊的差别定价策略根本无法有效提高赢利水平。
其次,亚马逊歧视老顾客的差别定价方案同关系营销的理论相背离,亚马逊的销售主要来自老顾客的重复购买,重复购买在总订单中的比例在1999年第一季度为66%,一年后这一比例上升到了76%。亚马逊的策略实际上惩罚了对其利润贡献最大的老顾客,但它又没有有效的方法锁定老顾客,其结果必然是老顾客的流失和销售与盈利的减少。
最后,亚马逊还忽略了虚拟社区在促进消费者信息交流方面的巨大作用,消费者通过信息共享显著提升了其市场力量。的确,大多数消费者可能并不会特别留意亚马逊产品百分之几的价格差距,但从事网络营销研究的学者、主持经济专栏的作家以及竞争对手公司中的市场情报人员会对亚马逊的定价策略明察秋毫,他们可能会把他们的发现通过虚拟社区等渠道广泛传播,这样,亚马逊自以为很隐秘的策略很快就在虚拟社区中露了底,并且迅速引起了传媒的注意。
比较而言,在亚马逊的这次差别定价试验中,战略上的失误是导致“试验”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实施上的诸多问题则是导致其惨败和速败的直接原因。
四、结论:亚马逊差别定价试验给我们的启示
亚马逊的这次差别定价试验是电子商务发展史上的一个经典案例,这不仅是因为亚马逊公司本身是网络零售行业的一面旗帜,还因为这是电子商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差别定价试验,并且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以惨败告终。我们从中能获得哪些启示呢?
首先,差别定价策略存在着巨大的风险,一旦失败,它不仅会直接影响到产品的销售,而且可能会对公司经营造成全方位的负面影响,公司失去的可能不仅是最终消费者的信任,而且还会有渠道伙伴的信任,可谓“一招不慎,满盘皆输”。所以,实施差别定价必须慎之又慎,尤其是当公司管理层面临短期目标压力时更应如此。具体分析时,要从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与行业中主流营销伦理的符合程度以及公司的市场地位等方面进行全面的分析。
其次,一旦决定实施差别定价,那么选择适当的差别定价方法就非常关键。这不仅意味着要满足微观经济学提出的三个基本条件,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使用各种方法造成产品的差别化,力争避免赤裸裸的差别定价。常见的做法有以下几种:
(1)通过增加产品附加服务的含量来使产品差别化。营销学意义上的商品通常包含着一定的服务,这些附加服务可以使核心产品更具个性化,同时,服务含量的增加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套利。
(2)同批量订制的产品策略相结合。订制弱化了产品间的可比性,并且可以强化企业价格制定者的地位。
(3)采用捆绑定价的做法,捆绑定价是一种极其有效的二级差别定价方法,捆绑同时还有创造新产品的功能,可以弱化产品间的可比性,在深度销售方面也能发挥积极作用。
(4)将产品分为不同的版本。该方法对于固定生产成本极高、边际生产成本很低的信息类产品更加有效,而这类产品恰好也是网上零售的主要品种。
当然,为有效控制风险,有时在开始大规模实施差别定价策略前还要进行真正意义上的试验,具体操作上不仅要象亚马逊那样限制进行试验的商品的品种,而且更重要地是要限制参与试验的顾客的人数,借助于个性化的网络传播手段,做到这点是不难的。
实际上,正如贝佐斯向公众所保证过的,亚马逊此后再也没有作过类似的差别定价试验,结果,依靠成本领先的平价策略,亚马逊后来终于在2001年第四季度实现了单季度净赢利,在2002年实现了主营业务全年赢利。
综上所述,在网络营销中运用差别定价策略存在着很大的风险,在选择使用时必须慎之又慎,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给公司经营造成许多麻烦。在实施差别定价策略时,通过使产品差别化而避免赤裸裸的差别定价是避免失败的一个关键所在。
Ⅱ 贝索斯卸任亚马逊新CEO获超2亿美元股权激励,他目前的身家有多少
作为世界首富的备注是目前基本上已经可以确定离开了亚马逊,而在他离开之后,新的CEO在经手他的位置,就立刻获得了超过两亿美元的股权激励。对此,网友们也是议论纷纷,毕竟在这个位置上诞生了新任的世界首富,而贝索斯在这个位置上,可以说真正做到了自己的人生巅峰,而他的信任是有,目前的身价已经来到了10亿美元左右。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这一次的换班工作。
第三,如何看待亚马逊未来的经营发展方向?
亚马逊作为一个电商品牌,现在已经做到了真正意义上的龙头企业,没有任何企业可以撼动它在电商领域的位置,但与此同时,作为一个跨国型的企业,他也不满足于自己,仅在电商行业,所以现在亚马逊在很多的领域都开始投资,特别是在数字媒体方面进行了高达10亿美元的投资。
Ⅲ 俄罗斯最贵的。股票价格
股票的价值是根据对公司的综合性考量的,例如其资产,利润和影响力。世界上最昂贵的股票通常由顶级投资者进行交易,因为每股股票的价格不菲,小编整理了2018年世界上最贵的十股股票,喜欢的一起来看看吧。
10.马德拉斯橡胶厂($ MRF) - 每股1,100美元
Madras Rubber Factory是一家位于印度钦奈的橡胶工厂。它是世界上第14大轮胎制造商,为世界各地的公司生产各种橡胶产品。其8个大型制造中心向全球超过65个国家出口轮胎,胎面和涂料等商品。
9. Markel($ MKL) - 每股1,170美元
Markel公司成立于1930年,是一家公共汽车和出租车保险公司,现在是一家控股公司保险和投资公司。专业从事摩托车、亚视、游艇、污染、环境保险等模糊保险业务。自成立以来,Markel在制定公共交通保险立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8、Alphabet (GOOG) - 每股1,285美元
Alphabet是谷歌的母公司,截至2018年,Alphabet公司的市值为8768.5亿美元,比2017年增加了近1000亿美元。Alphabet公司还在2018年收购了智能手机公司Rex、Tenor GIF搜索、Velostrata云服务和Cask(一家大数据管理公司)。谷歌创始人拉里·佩奇(Larry Page)和谢尔盖·布林(Sergey Brin)的净资产均为557亿美元。
7.亚马逊($ AMZN) - 每股1,779美元
毫无疑问,亚马逊是当今世界上最强大的公司之一。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索斯价值1500亿,使他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第二富豪,比尔盖茨价值9000万美元)。亚马逊的市值达到8580亿美元,正迅速接近1万亿的市值。
自首次公开发行以来,亚马逊股票的价格稳步上涨。自2017年以来,其每股价格从每股1,172美元增加约50%。以目前的速度,亚马逊有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市值。
6.Booking Holdings($ BKNG) - 每股2,028美元
Booking Holdings 全球最大在线旅游集团,他们最大的品牌是Booking.com,这是一家住宿预订网站,截至2018年,已有超过150万家酒店。。截至2018年,Booking Holdings Inc.在纳斯达克上市的市值为977亿美元。
5.NVR Incorporated($ NVR) - 每股2,845美元
NVR直到1980年被称为Ryan Homes,是一家位于弗吉尼亚州雷斯顿的住宅建筑和抵押贷款公司。Ryan Homes在2017年获得了5275亿美元的收入和6.97亿美元的利润。尽管与其他公司相比,这家公司规模较小,但与Madras Rubber一样,它尚未分拆其股份。虽然NVR的股价自2017年以来已从3,500美元下跌,但该公司仍然非常成功,并且仍然是美国最受尊敬的豪华住宅建筑商之一。
4.Seaboard Corporation($ SEB) - 每股3,565美元
Seaboard Corporation负责运输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产品。它专门从事海外猪肉产品,农产品,糖,家禽和其他商品的运输。它还持有Butterball Inc. 50%的股份。Seaboard一直被列入财富500强企业名单。该公司2017年的收入为58.1亿美元。尽管该股票已从2017年的约4,300家减少,但2018年第四季度的预测仍然乐观。
3.Next PLC ($NXT) - 每股5,500美元
英国服装零售商Next是欧洲最受欢迎的服装公司之一。它拥有700家商店,其中519家专门位于英格兰和爱尔兰。其他品牌包括女性设计师Lipsy和Next Sourcing的内部项目。
虽然2018年的下一季度销售处于历史最高水平,但由于天气过热,他们的股价已经大幅下跌。下一代PLC 2017年的收入为56亿美元,净收入为8.53亿美元。它是欧洲发展最快的服装零售商之一,在销售和收入方面已超过许多其他知名品牌。
2. 瑞士莲($ LISN) - 每股80,000美元
瑞士莲巧克力曾经是奢侈的奢侈品。该公司自1836年以来一直生产巧克力和糖果。其子公司包括Ghirardelli,Caffarel,Russell Stover和Hofbauer巧克力制造商。
1.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 BRK) - 每股300,000美元
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的A级股价一直很贵,因为该公司从未分拆过股票。该公司也赚了很多钱——仅在2017年,它的收入就达到了2500亿美元,收入为449.4亿美元。
Ⅳ 截止2020年3月中国股市百元以上有多少只
截止2020年3月中国股市百元股数量创下历史新高,达到106家,贵州茅台更是成为第一只“千元股”,在7月7日创下1744.82元/股新高。
挖贝研究院数据显示,106家“百元股”中,有29家来自科创板,占比超过25%。安集科技(688019)453.2元/股成为科创板“股王”,在整个市场中位居第三位,排在贵州茅台和吉比特之后。
石头科技(688169)以443元/股位居科创板第二,财富趋势(688318)以416.8元/股位居第三位。
曾经百元股数量是一个衡量牛市过热的指标,(因为投机炒作,而发生的阶段性高价),而现在一批百元票在这有些常态的意味。
曾经百元股与高价发行相关度大,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真正在成长,并且受到市场资金认可的股票。所以,当下的百元股给市场的印象,越来越接近:高价,基本面扎实,成长确定。渐渐在成为一种价值的标杆。
而在美股,超级慢牛,高价的优质上市公司比比皆是。你去看看那些真正的核心资产,包括伯克希尔哈撒韦26万美元一股、英伟达322美元一股、亚马逊2409美元一股,都是上百上千甚至上万美元的价格。
(4)今天亚马逊股票价格吗扩展阅读:
百元股对于很多投资者而言是可望而不可及,毕竟A股是要以1手为单位进行买入,最为熟知的就是贵州茅台,1手就要10几万。
截至2020年7月,港股、美股市场,美股股价居前的有伯克希尔哈撒韦、NVR均超过3000美元,亚马逊(AMAZON)最新股价接近3000美元,伯克希尔哈撒韦股价更是高达289435美元;港股市场股票价格居前的腾讯控股、香港交易所股价均不超过600港元。
根据以上对比不难看出,美、港股市场股价占据龙头地位的多以科技股为主。相比之下,A股“股王”是消费类白酒。
Ⅳ 亚马逊员工持股分拆后怎么处理
摘要
亚马逊(AMZN)宣布以20-1的比例拆分股票。从理论上讲,股票分割不改变公司的价值。但从流动性、期权使用和指数纳入角度分析,股票拆分对于投资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周三晚上,亚马逊宣布将以20比1的比例分割股票。根据亚马逊的8-K文件,在5月25日举行的年度股东大会上获得股东批准后,股票分割将于5月下旬进行。
20-1的股票分割意味着亚马逊的每一股股票将变成20股;今天持有10股亚马逊股票的人,在股票拆分后将拥有200股亚马逊股票。
理论上股票分割不重要
公司的潜在价值取决于公司产生的收益和现金流、拥有的资产等因素,同时,债务水平、成长性、专利、品牌实力等也起着作用。但这些都不受股票分割的影响。
股票分割并不改变股权比例。假设今天有人持有亚马逊的10股股票,相当于该公司5.1亿股股票总数的0.000002%。在这种情况下,投资者有权获得亚马逊产生的0.000002%的现金流和利润。在AMZN开始支付股息时,公司总股息的0.000002%将流向投资者。
股票拆分后,同一投资者则将拥有200股亚马逊股票。但总股数也从5.1亿增长到102亿,所以这一比例不变,仍为0.000002%。就公司的现金流或收益而言备宏,分股既不会带来更大的权益,也不会对未来的股息产生影响。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公司股票数量的变化并不会转化为亚马逊更高的利润或现金流。也不会带来更快的业务增长或更强大的品牌等等。因此,从基本面来看,股票分割(以及反向股票分割)理论上是不会对公司股价产生实质性的影响。
然而,在宣布分拆股票后,AMZN股价却上涨了10%。这应该是由其他一些因素引起的。
感知价值的影响
公司的基本价值不取决于其股票数量。但股票数量变化或股票分割仍会对投资者眼中的感知价值产生影响。
碎股
首先,如果一家公司的股价很高,亚马逊也是如此,那么对于个人来说,购买整股是比较困难的。一个刚开始一次投资几百美元的人不能以2,800美元的价格购买亚马逊的整股。即使近年来包括Robinhood(HOOD)在内的许多经纪人都可以进行部仿冲册分股票购买,但一些投资者仍无法通过经纪人购买。即使对于那些购买得起的人来说,他们也倾向于直接购买整股。
随着AMZN以20-1的比率拆分其股票,这将使股价降至140美元左右,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购买整股股票将更容易。
期权策略
在利用期权时,较低的股价也很重要。与许多其他科技股一样,亚马逊确实没有支付任何股息。对于那些希望从亚马逊强劲的业务增长中获益的人来说,撰写持保看涨期权(意思是,指定时间范围内以特定价格向其他人出售购买自己已经拥有的股票的权利)可能是从他们的投资中产生一些收入的一种方式。但出售持保看涨期权需要拥有公司至少100股个人股票。
由于AMZN的每股2800美元,这意味着最低头寸规模为28万美元。因此,对于许多投资者来说,在亚马逊上出售持保看涨期权是不可能的。但在宣布股票分割之后,出售AMZN的持保看涨期权只需要大约15,000美元的最低投资,这使得许多投资者更容易利用这种策略。
一般来说,同样的原则也适用于出售现金担保看跌期权,以便以折扣价进入头寸。对于大多数投资者来说,在股票分割后也会容易得多。另外,买入需要杠杆上行潜力,在股票分割后,买入看跌期权对冲头寸也将更容易。
指数纳入
大多数指数都是市值加权的,这是构建指数的最合理方式。然而,并非所有指数都如此。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IA)是一个价格加权指数,这意味着决定公司在指数中的权重的是股价,而不是公司的市值。当然,股价太高的公司是不能被纳入指数的,因为这会在很大程度上扭曲权重。
这就是为什么到目前为止,亚马逊不是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Dow Jones Instrial
Average)的成员,尽管它是美国最大和最有统治力的公司之一。一旦一家大公司将其股价调整到合适的水平,就可能会快会被纳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我们已经看到,在2014年苹果(AAPL)以判中7-1的股价分割之后,很快发生了指数纳入。亚马逊的情况很可能也是如此。
由于一些ETF复制了道琼斯指数,指数纳入将导致强制购买,这可能会改变亚马逊股票的供求状况——至少在一段时间内。
因此,我们可以总结出,尽管拆分股份并没有让亚马逊成为一家更好的公司,但它对股东有一定的影响。流动性将会提高,使用期权将会容易得多,而指数纳入可能会导致一些强制买盘。话虽如此,投资者不应仅根据股票分割来购买股票。相反,买卖应该主要基于基本面和股票的估值。
AMZN:公司强大,但不便宜
亚马逊是其行业中占主导地位的公司,由于AWS的崛起,近年来盈利颇高。然而,与其他FAANG + M(美国科技股巨头)股票相比,亚马逊仍然相当昂贵。
股票目前的交易价格约为远期净利润的55倍,相对于Meta(FB),Alphabet(GOOG)等公司的估值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溢价。相对于目前整体大盘的估值(2022年预期净利润的19倍),50+的收益倍数似乎也相当高。
话虽如此,按照其企业价值与EBITDA(已获利息倍数)的16倍计算,亚马逊的估值看起来更为合理。这并不是特别低,但也不代表高估值。请注意,企业价值反映了债务使用情况和资产负债表上持有的现金,这使得它与市值相比是一个更能说明问题的指标。亚马逊的现金流倍数为31倍,换算成现金流收益率略高于3%。这个数字并不低,但也不离谱,因为我们假定亚马逊的业务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以强劲的速度增长。
总结
亚马逊是一家强大的公司,估值可能合理,但肯定不低。该公司100亿美元的回购计划是积极的,但与1.4万亿美元的市值相比,它并不会真正起到什么作用,因为只是0.7%的回购。不过,如果AMZN今后更经常地进行股票回购,最终可能会对持有股票多年的人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股票分拆是个好决定。这将使AMZN更容易获得,并让更多股东更容易使用期权。但同时,仅仅因为股票分拆而买入股票并不是个好主意,因为它的估值还不够低,不足以让它以目前的价格成为一笔完全不错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