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sea的股票价格
扩展阅读
google股票软件下载 2025-02-07 08:00:00
王美华 2025-02-07 07:29:53

sea的股票价格

发布时间: 2023-08-08 15:14:40

Ⅰ 合生创展“大小姐”另类接班:囤地不够,炒股来凑

文 | AI 财经 社 李逗

编辑 | 董雨晴

过去20年里,房地产行业里诞生了一批“赌徒”,也因此获得了丰厚的回报。这个名单里,有自称为“不会算账”的孙宏斌,有“走农村包围城市”路线的碧桂园杨国启衡迟强,也有走标准化复制路线的恒大许家印。还有不少此前名不见经传的房企,由此一跃变成了黑马房企。但也有人因为不敢赌,抱得遗憾而归。比如曾经实现“销售额首破百亿,被王石称为地产界真正航空母舰”的房企掌舵者——合生创展创始人朱孟依。

朱孟依不相信高周转。翻开合生创展的财富地图,它的发展离不开“多囤地、慢周转”六个字。这个最早起源于港企的开发模式,被朱孟依运用得炉火纯青。2004年之前,合生创展就在全国多个一二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拿下了大量土地,土储面积达到超3000万平米。鼎盛之时,它曾和碧桂园、富力、恒大、雅居乐并称为“华南五虎”,2004年因为销售额首破百亿,还曾被王石恭维称:"万科不是地产航母,合生创展才是中国房地产界真正的航空母舰"。

二十年之后,“地产界航空母舰”明显掉队了。合生创展长期停留在百亿销售额长达5年左右,销售排名也从前年的TOP3倒退到百强房企队尾。现如今,华南五虎之一的威名,已经被许多人淡忘了。但这个梦想,正在被朱桔榕重新点燃。

刚刚上任不到一年半的朱桔榕,是朱孟依的三女儿。作为典型的潮汕家族,朱氏家族摒弃传统,把企业传给了女儿。年轻的朱桔榕,是朱孟依的“掌上明珠”,更是合生创展拦雹的“大小姐”。伴随着她的上任,合生创展也开始给外界传达出重新出发的信号。

在地产行业的上半场失速后,朱桔榕正在试图让合生创展重回行业的风口浪尖。

上任没多久的朱桔榕,一改合生发展“拿地少,拿地慢”的面貌。近两年的合生创展,不仅在土拍市场加速拿地,更是大力押注"旧改"。

旧改,即“旧房改造计划”,在近几年尤其走俏。主要是更新改造小区水电气路及光纤等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养老抚幼、无障碍设施、便民市场等服务设施。

2020年5月9日,一场交易价高达百亿的土拍在北京交易所举行。前来围猎的房企众多,其中包括融创、中海、平安等拿地常胜将军。但在交易即将结束的关键时刻,这块儿“蛋糕”却被隐匿多年的合生创展以72亿元独自拿下,楼面价6.7万元/平方米。

重头戏发生在10天之后。5月19日,合生创展再次在北京楼市走红,它以42亿元竞得分钟寺L-39地块,溢价率42.08%,楼面价76168元/平方米,溢价率和楼面价均创下了北京年内新高。同时,合生创展还以65.4亿元竞得分钟寺L-41地块,楼面价同样超过了7万,至73912元/平方米。

3宗高楼面价,让许多人暗地里替合生创展捏了把汗。即使合生创展很快在两块地上分别引入世茂和金茂开发,但在北京楼市限价的当下,留给合生创展的利润空间不可谓不窄。

而事实上,对于合生创展而言,这场交易带来的利润空间,要比外界想象的大很多。分钟寺3宗地正式交易之前,合生创展早就已在此布局了近20年,三宗不限价地块的一级开发皆由珠江投资操作。早在2009年,分钟寺土地一级开发项目就已经授权给了珠江投资旗下子公司——北京嘉富龙。

外界对珠江投资最大的印象是低调与审慎。珠江投资是朱孟依于1993年在广州成立的公司。与合生创展注册于香港并上市不同,珠江投资则是一家注册于内地但不上市的公司。在地产业务外,它还涉足一级开发、大基建等多个非地产领域业务。长达三十年的商业长河里,人们对该悄李公司商业版图了解甚少,但它却是朱氏家族产业版图里不可或缺的一枚重要棋子。

珠江投资的存在,让合生创展在拿地上有了极大的运作空间。珠江投资《债券跟踪评级报告》显示,在合生创展拍下的4宗分钟寺土地上,北京嘉富龙所承担的土地开发建设补偿等一级成本高达113亿元。而根据挂牌公告里提到的补偿协议,北京嘉富龙方"有权收取有关部门返还的该宗地的土地开发建设补偿费"。

也就意味着,在“合生珠江”系的双向运作下,分钟寺的高楼面价,也将作为珠江投资的一级开发成本价,重新进入合生系的口袋。楼面价越高,珠江投资拿到的钱也就越多。

这种模式分担了合生创展的高楼面价压力,同时,珠江投资的一级开发能力,也让合生系得以低廉的价格,斩获大量的一二线核心土地。

合生当前在国内的诸多项目,皆由珠江投资与合生创展共同开发,双方股权均分。而在“合生珠江”内部,人才、资金、资源等方面则互通有无。现如今,珠江投资的法人代表则是朱伟航,他是朱孟依次子。

随着旧改重启后,事情愈发朝着复杂的方向发展。最近两年间,“合生珠江系”在惠州、天津等二线城市大肆拓展土地储备,积极发展商贸及工业地产,并介入土地一级市场。而在广州掀起旧改热潮的2019年,合生创展也频频出手,收获了海珠前进路项目、康乐村、鹭江村、番禺新基村等多个旧改项目。进入2021年,合生创展又以346.67亿元拿下广州最贵旧改项目。

但与此同时,大量的旧改项目,也对合生创展的资金提出了更高要求。业内分析人士认为,旧改项目虽然利润空间相对更大,但每个项目周期也都需要3-5年,这种重投入,长周期的开发模式,对于资金链的考验很大。

广州,是合生创展的福地。

2000年之前,广州越秀区的地块被众多房企们炒得火热,朱孟依却以极低的价格囤下了天河区一大片农田,和番禺北部的大片尚未规划的土地。"朱老农"的称号,也自那个时候一炮打响。

以低价买入核心城市土地,囤积数十年后坐享土地红利,这是朱孟依热衷的商业模式。数十年间过去,“朱老农”拿下的一片片荒芜之地,大多变成了一二线城市的黄金靓地。

过去几年间,合生创展打造出诸多豪宅项目,林立在一线城市的核心地段,比如合生·霄云路8号、合生·珠江帝景、合生·东郊别墅、合生·帝景山庄、合生·国际城等。豪宅,成为合生创展的一个显著标签。

低价买入,高价卖出,由囤地带来的溢价,让合生创展成为“闷声赚大钱”的房企代表。自2004年起,合生创展的毛利率便长期保持在30%以上。而长期囤地的模式,也让合生创展有了“隐形地主”的称号。

2020年年报数据显示,合生创展的土地储备约3044万平方米,其中一线城市土储占比80%。而在过去数年,其土储规模一直保持在2000万平方米以上,而在十年前2009年时,合生创展的土储量也一度达到3020万平方米。

然而,囤积的土地规模,也成为合生创展发展路上的绊脚石。合生创展旗下超长开发周期与销售周期的项目也越积越多,销售规模长期停滞不前。AI 财经 社梳理合生创展2020年财报发现,合生创展现存的81个房产项目中,有三分之一项目仍未完工,其中有近30个项目开发了超过十年仍未完工,最长开发的项目已超过22年。

事实上,早在2010年,国土资源部便在全国范围内集中开展了房地产用地专项整治工作,集中力量清理查处不及时开发建设、囤地炒地、违反法律法规闲置土地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即使如此,在开发商眼里,规避的手段依然很多。

上海分析师卢文曦表示,“囤地”很难被界定,按照相关规定,一年土地不停工要罚款,两年不动工要收回。但开发商是聪明的,不是不动,而是动得慢,以此规避问题。而解决这一现象也并不难,以上海为例,当地直接在土地出让合同里规定,企业在拿到土地之后,在一定时限内必须完成结构封顶竣工。

“导致这个现象的症结,无非是两种可能,一是房企觉得在上涨通道中,不想快点卖出去,囤地就成为它快速获取利润的来源。二是2016年-2017年拿的地王,因为限价关系导致利润非常薄,现在拿出来卖有点吃力,企业只能通过时间换空间慢慢卖。”卢文曦说道。

近年来,尽管其土地储备排进前30名,但合生创展的销售额却排在70名左右。自2004年突破百亿元大关以来,合生创展销售额一直停滞不前,2015 2018年的数据分别为99.87亿元、80.89亿元、92.28亿元和149.75亿元。

转变出现在2019年。这一年朱桔榕刚刚上任不久,合生创展的成绩单久违地靓丽了起来,销售额同比增长42%,至212亿。2020年合生创展实现合约销售金额358.34亿元,同比增长53.7%。其中,物业合约销售金额同比上升51%至344.56亿元。

虽然合生创展是以地产起家,但朱桔榕带给合生创展最大的变化,并不仅仅在于地产业务,更重要的在于合生翻了4倍的股价。

地产圈的投资大佬并不少,比如靠炒股出名的宝能姚振华、被称为 “最牛散户”的海伦堡创始人黄炽恒等,但若论投资成绩,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专业的朱桔榕,则是巾帼不让须眉。

朱桔榕上任没多久,合生创展便将股权投资列为主要业务板块。2020年6月30日,合生创展正式宣布将股权投资纳入主要业务活动之一。合生创展表示,股权投资方向主要为高新 科技 、医疗 科技 ,其中高 科技 投资是主要股权投资业务。

和许多地产二代一样,朱桔榕尤为偏爱高 科技 投资,为此不惜砸百亿资金狂买 科技 股。据统计,自2020年3月起,合生创展陆续购入上市公司股份,包括Sea股份、平安 健康 股份、平安保险股份、汇丰控股股份、中国移动股份及小米股份等,至2020年末合计斥资约64.2亿港元。

投资 科技 股,让朱桔榕获得了丰厚回报。2020年1月10日,朱桔榕获任合生创展董事会主席之际,合生创展的股票收盘价仅仅是7港元/股。自2020年以来,合生创展股价一路高升,市值从年初的178亿港元涨至年底的433亿港元,翻了两倍有余。进入2021年,合生创展的股价依旧不改上涨趋势,截至6月10日收盘,公司股价达35.45港元/股。

这也就意味着,自朱桔榕上任之后,合生创展的股价涨幅高达406%,成为地产板块中极为另类的“大牛股”。反映到公司经营层面,2020年,虽然销售规模没有闯进前十,但合生创展的净利润表现却率先挤入了净利润榜单TOP10。投资业务为合生创展贡献80.3亿港元收入;净利润贡献比例更是达到47.8%,甚至超过了地产板块。

年报显示,2020年,合生创展的投资板块收入高达81亿港元。这样的收入构成也造就了合生创展的高毛利,期内毛利约为218.32亿港元,较2019年增长约133.2%,毛利率为64%,较2019年50%水平提高14个百分点。对比房企普遍低于30%的毛利率,合生创展几乎是碾压式的存在。

但在投资收益大增的背面,合生创展的经营现金流和投资现金流却出现了较大的缺口。AI 财经 社查询年报显示,2020年,合生创展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为-257.15亿元,是自2015年以来首次转负,投资现金流净额则同样降至-41.92亿元。

虽然炒股浮盈撑起了合生创展收入的大幅增长,但对于合生创展而言,这无疑是极其不稳定的因素。随着朱孟依的隐退,朱桔榕正在逐步打下自己的时代烙印,无论是分钟寺豪掷180亿元拿地,还是挥金数十亿狂扫 科技 股,不难看出,合生创展此前的沉稳风格正在逐渐褪去。进入地产行业“深水区”,朱桔榕能否挽回合生创展失去的光辉?答案需要时间来给。

Ⅱ 净利两年内翻番、股价涨八成,外资行为啥看好吉利

根据吉利的财务报表,它的净利润在两年的时间内已经完成了翻番,同时它的股价已经涨了八成。之所以有这么多的外资企业能够看好吉利的股票,主要是因为吉利现在有两大法宝,第一个就是他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第二个就是因为他们有了新的生产架构。我们都知道吉利公司可以说是国内车企当中非常低调的一个公司,但是低调并不意味着他们没有实力。相比较于其他的车企,吉利公司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土豪,不仅收购了很多的专利。而且还一直不断的开发自己的生产线。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为什么外资看好吉利。

第三,如何看待外资的看好?

其实关于外资,我还是那句话,外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的企业拥有更多的流动资金,但是在某种程度上也会限制我们企业的发展。如果一个企业想要长足稳定的发展,那么肯定要摆脱别人的制衡。所以吉利公司虽然一直不断的吸引外资,但是这些外资比例并不能够影响他们的正常运行。不过,在这件事情当中,很明显吉利公司获得了很大的利益回报,因为他们的股票价格已经突破了50港元。而很多国外的银行都认为吉利公司将会再次突破。未来预计将会再次上涨60%左右。

Ⅲ Shopee沦为跨境电商小虾米,如何看待Shopee虾皮9.19裁员

为了能促进虾皮经济全球化合理布局,在2021年Sea集团根据筹集资金得到74.02亿美金现金流量净收益,在其中40.5亿美金来源于发股、28.46亿美金来源于发行债券,造成同时期集团亏损达20.47亿美金。可谓举集团之力来供奉虾皮经济全球化。

但虾皮或是低估开拓海外市场的难题水平,加上全球金融自然环境基因突变,进而导致还不到一年,欧洲、南美洲和印度这种国外市场都已相继停业整顿,只是仅剩巴西和波兰仍在苦苦支撑。

除开电商业务遇阻以外,Sea集团的现金流量支撑手机游戏业务流程也出现滑铁卢大学。今年初,印度以网络信息安全为理由禁封Sea集团集团旗下最热门的《FreeFire》手游游戏,而《FreeFire》在印度的注册量达到2.38亿个,在印度每月会有超500万美金收益。在禁封信息传来当天,Sea的股价大跌18%。

面临汹汹的TikTok,虾皮还是有着“主场优势”。拥有很多年东南亚运营经验,更加了解人文风情、文化冲突、宗教信仰问题与世界各国现行政策。但这些长期性积累下来的实践经验,全是TikTok的弱点。

俗话说得好,强龙不压地头蛇,在东南亚那片充斥着神密的气息新世界,谁能笑到最后,仍然需要长期性犹豫。

Ⅳ 从“闭眼都赚”到“闭眼不看”,炒美股的年轻人经历了什么

北京时间17日凌晨,美股又现一轮暴跌,道指下破三万大关,纳指重挫4%,标普500跌3.25%,距离周一美股重挫不过4天。

随着标普500指数周一正式跌入“熊市”区域,美国媒体形容,股市给投资者带来一线希望的“那个微光消失了”。

美股上一次进入“熊市”还是在2020年初,只持续了相对较短的6个月。有分析指,这次“熊市”会持续更长时间。

那么,那些炒美股的中国投资者钱包还好吗?他们的心态有何变化?中新经纬找了几位年轻人聊了聊。

“面对大跌已经躺平”

“现在是赔得一塌糊涂。”90后Stephie是一名互联网公司白领, 提及当前账户状态,直呼“躺平了”。

虽然不是金融相关专业出身,但Stephie本身外语能力不错,所在公司又做跨境 旅游 零售服务,和品牌接触比较多。靠着自己对时事经济的了解,Stephie在2020年2月初加入炒美股的队伍里。她的投资策略讲究稳妥打法,大多数的闲置资金投向基金,再购买了一些定投产品,拿出一小部分进行股票等高风险投资,前后在美股市场投入了3万元人民币。

蔚来是Stephie入的第一只股票,“我当时觉得价格合适,行业前景好,政策扶持力度也大,也是冲着创始人李斌去的,感觉他个人魅力很强。”后来又逐渐买入了Beyond meat、Bark Inc两只美国本土股票和1只标普500 ETF。

6月14日美股大跌后,Stephie看到自己的美股投资仍旧是亏损状态,亏得最多的那只人造肉概念股, 当初125美元/股买入,现在已跌到22.47美元/股,浮亏幅度约82.02%

但尽管已经跌去不少,被套牢的Stephie并不打算卖出,“只要没卖就没赔,目前也没有急用,就准备放着等等长期的情况了。”

“其实下跌的时候正是补仓的好机会,对于长期持有的人很友好。”Stephie表示,自己当初买股票都是看好公司基本面打算长期持有,但目前“有心无力”,由于外汇交易限制,目前自己没法再低价买入。

在Stephie看来,现在是市场大环境不好,也没想着近两年靠股票挣多少钱,“所以市场涨跌也没太大关系,就长期放在那里,说不定过个五年十年的拿出来一看,哇塞,赚回来好多!”

“转战港股后我的作息都正常了”

85后小美(化名)是一名 财经 媒体人,炒美股两年,迄今已赔了将近20%。 她称自己本来想去打新,但没想到成了一颗韭菜。

2019年,港、美股打新火爆,炒A股5年多从来没中过一只新股的小美动心了。“听说不仅中签率高,运气好的话,涨幅比A股还高。”于是,小美在朋友推荐下,开通港美股账号,先投了5万元人民币试水,选择了一些国内赴美上市的“熟面孔”。

得偿所愿,小美中签了。虽然只有5股,但她回忆当时,“ 非常兴奋,不顾中美时差,一直守到0点之后开始上市交易,果然大涨 。随后几个月一波卖出买入操作,眼看着股价从20美元涨到80美元。”

不过,猜中故事开头的小美没有猜中故事结尾。在尝到甜头后,她又陆续投入了几万元,但打新的收益并不理想,小美没有遵守最初给自己制定的“只打新、不炒股”的纪律,转而炒起了美股。

那时真是闭眼买都涨,我也找到了久违的牛市感觉。随着购买的股票价格一路走高,我的收益一度翻倍 。”但随着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以及行业调整等因素,小美持有的股票一路下跌,曾经重仓的一只工业大麻概念股始终没有出现期待的反弹。“我看着它从高点67美元/股跌到29美元/股,然后出手,以为买在低点,没想到‘跌跌不休’,如今市场大跌后已经到了3美元/股,如果不是前期有赚,仅这只股票就让我赔穿。”

小美表示,看着自己的持仓收益从翻倍到赔20%,中间还要承担汇率、手续费等各种风险,最近她已换到了衡慎键港股,“美股市场起伏大,腾讯目前价位合适”。

“之前牛市的时候,每天都要盯盘,打新中签了也要盯到后半夜,心情也是随着股市涨跌波动。”小美称, 换了腾讯之后基本再没看过美股账户,作息也比原来正常孝埋多了

“早已在3月选择清仓”

林风(化名)是一名年轻的 科技 股投资人,虽然只有29岁,但深耕A股、港股和美股已有七八年时间,其中仅美股持仓市值就在数百万美元左右。 不咐巧过早在今年3月,他的美股账户就选择了全数清仓。

“当时俄乌冲突已经开始,大宗商品的价格一直上升。受疫情影响,全球出口供应链危机悬而未决,而美国的通货膨胀已经控制不住了。叠加多重因素,美国经济大概率会走向衰退,即使这种最差的情况不会很快发生,但美联储必然会采用加息来控制商品价格。”谈及原因,林风指出, 利息的锚定对于任何股票的定价都非常重要,这样的情况对 科技 股投资人并不友好。

而在此之前,2020年4月美联储开启“大放水”之后的一个阶段,林风曾斩获了最高的投资收益, 随便一只中概股可能至少都是两三倍的涨幅,持有的特斯拉等几只 科技 股涨幅高达10倍,“那个时候资产价格的上涨速度前所未有”。

作为一个投资人,林风对市场走势有着自己的清晰判断。他认为,6月14日美股大跌是受美国5月CPI涨幅超预期冲击的正常反应,只能说未来离美国经济走向衰退会越来越近,但并不意味着到了完全不适合购买和投资的程度。

“原来大家认为七八月份资产会反弹,但现在很可能是从第四季度开始反弹,只是看目前经济衰退或者资产价格下降时期是否会比想象的更长一些。”林风提到, 深V走回是一个必然的过程,当到了一定的便宜程度,自己还是会再下手。

“炒股两年炒出投资心得”

李筱晴(化名)是一名做运营的大厂员工,也是一名90后,2020年1月初觉得市场不错,遂开始投资美股。从大学就开始炒股、搞副业的她平常就喜欢自学理财知识,研究宏观经济,并主动考取了证券从业资格证书。

刚进入美股,李筱晴先买了拼多多和理想 汽车 ,“看到大家都在热议拼多多,我看了业务模式和财报觉得不错就入了。然后因为新能源 汽车 板块实在太火了,但我当时买不起特斯拉,就入了理想。”

后来,李筱晴又陆陆续续买入3只中概股和6只美国本土股票。谈及自己的选股风格,她提到,都是按照资金量选个股,主要看企业的成长性,一般不会选高价股,后来入手特斯拉和苹果完全是因为自己喜欢。

“2020年那会儿,感觉随便买只中概股都是涨的,后来看板块和基本面情况又买入了Sea、Unity、SHOP、Lululemon,赚得比较多的几只个股都翻了倍。” 在这个过程中,李筱晴的本金从1万美元左右最多加到3万美元,赚得最多时持仓约有6万美元 。2020年底,她拿出本金,只放下3万美元的盈利在里面“玩”,“但因为我的港股亏损比较多,其实美股赚的钱,基本都只是填补了港股和A股的亏损。”

2021年下半年之后,李筱晴逐渐卖掉中概股,到2022年基本上只买入了苹果,还做空过B站和Sea。她表示,因为觉得比较耐跌,自年初就一直拿着苹果,现在持仓仓位接近80%。

“目前美股账户亏损大概18%,但是我也不太担心,毕竟都是之前的盈利,偶尔做做波段,高抛低吸。对于苹果公司我心里也设定了止损线,如果亏损达到了30%,我就会毫不犹豫地割肉,不玩了。”李筱晴称, 炒股两年,面对市场的沉沉浮浮,已经总结了自己的一套投资原则 :不要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资金要控制好;要有自己的交易规则;不熟悉的公司和板块不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