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市行情 » 国大药业股票行情
扩展阅读
股票向谁买 2025-02-06 19:46:12
养元饮品股票最高价格 2025-02-06 19:27:50
股票日内回转交易员招聘 2025-02-06 19:15:35

国大药业股票行情

发布时间: 2023-08-12 11:39:32

Ⅰ 国药股份的公司简介

股票代码600511股票简称国药股份公司代码03130216公布日期2006-8-2公司法定中文名称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法定英文名称CHINA NATIONAL MEDICINES CO.,LTD注册资本13300(万元)公司注册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永外三元西巷甲12号法定代表人付明仲董事会秘书吕致远联系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永外三元西巷甲12号公司办公地址北京市崇文区永外三元西巷甲12号邮政编码100077成立情况与历史沿革本公司历史沿革及改制重组情况: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贸易委员会国经贸企改〖1999〗945号文件批准,由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并联合国药集团上海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天津启宇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广州南方医疗器材公司、北京仁康医疗器材经营部共同发起设立的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是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复,以中国医药(集团)公司为核心企业,接受了中国医药工业公司、中国医疗器械工业公司、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总公司的整体划转,合并组建的中央企业工委直接管理的大型国有企业,于1998年11月更名为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医药(集团)公司前身为中国医药公司,成立于1950年8月,是中国最大的医药商业企业,为全国医药商业的行政主管单位,承担全国重大灾情、疫情、事故的急救供应工作。 组建本公司时,仍根据原中国医药(集团)公司1998年11月前所属资产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要求,以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作为主发起人,将原中国医药(集团)公司本部与药品经营有关的经营性资产以及下属国大药房的全部经营性资产、下属淮南第六制药厂与药品生产销售相关的全部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仍保留在该厂)投入股份公司。原中国医药(集团)公司所属的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公司、中国医药(集团)上海化试公司、中国医药(集团)广州公司、中国医药(集团)天津公司、中国医药北京采购供应站等14家子公司及其附属企业、本部非药品经营的资产均予以剥离。 主发起人在本公司改制时,未将中国医药北京采购供应站的办公楼和仓库等经营场所投入本公司,主要原因:一是改制前,本公司本部只租赁使用该办公楼三分之一面积,其余三分之二为中国医药北京采购供应站使用,根据使用权权重以及减少关联交易的原则,该办公楼未投入本公司;二是药品仓储标准要求高、安全性要求强,新建药品仓库费用大、时间长,租赁使用经济合理,有利于本公司集中现有资金条件发展主营业务。本公司采用租赁方式解决本公司本部的经营场所问题。 本公司改制时,主发起人将淮南第六制药厂与药品生产相关的经营性资产全部纳入股份公司,其中包括一部分办公楼。因办公场所不足,公司租赁使用淮南六厂所属黄山宾馆的部分楼层作为办公场所,由于不易将黄山宾馆分割办理相关产权手续,故未将黄山宾馆的部分房产投入本公司。同时,投入土地使用权不利于提高资产收益率。 本公司改制设立时委托深圳同人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和北京国友大正资产评估有限公司对股东投入资产进行了审计和评估。 各发起人投入本公司的净资产总额12,223.50万元,同比例按65.45%折股,上述股权性质均界定为国有法人股。 根据北京京都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京都验字1999第113号验资报告验证,截止1999年12月2日,各股东的出资已全部到位。 1999年10月12日,本公司召开了创立大会,大会同意设立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并选举产生了公司董事会、监事会。本公司于1999年12月21日取得工商营业执照。主营业务组织药品生产;化学原料药、西药制剂、生化药品、生物制品、中成药的销售;自营和代理各类商品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来料加工和“三来一补”业务;对销贸易和转口贸易;保健食品的销售;与上述业兼营业务(无数据)雇员总数1362管理人员数量393技术人员数量103董事会授权代表赵兴伟联系人吕致远、赵兴伟公司信息披露报纸《上海证券报》、《证券时报》公司成立日期1999-12-21工商登记号1000001003268(2-1)是否上市公司是是否发行债券否

Ⅱ 同和药业2022五月份为什么大涨了呢

同和药业5月11日快速上涨 - 东方财富网
5月11日  5月11日,同和药业盘中快速上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11点06分,报34.99元,成交5.80亿元,换手率10.00%。 注:以上信息仅供参考,不对...
东方财富网

2022年5月11日:同和药业又创了新高 - 财富号 - 东方财富网
5月11日星源材质、纳思达、江山股份、美畅股份全天表现都比较稳健。同和药业大幅冲高后回落,依然继续持有。今天各大指数都在反弹,个股亮点还是比较多的。
东方财富网

同和药业2022五月份为什么大涨了呢 - 理财顾问答疑 - 问一问
5分钟内回复 多年专业经验
同和药业2022五月份为什么大涨了呢
马上提问

江西同和药业最新消息
114人正在咨询
000650仁和药业目标价70元
120人正在咨询
同和药业未来估值
107人正在咨询
江西同和药业最新消息
114人正在咨询
优选金融答主在线答疑

在线
金融保险专家老崔
财经达人
活跃之星
4.4
“态度非常好”
已帮助1.1万人
擅长:投资理财,保险,招商加盟
提问

在线
不懂金融的小徐同学
财经达人
活跃之星
5.0
“回答迅速”
已帮助1.2万人
擅长:银行贷款,投资理财,保险
提问
更多答主
问一问

同和药业5月13日快速上涨 - 东方财富网
5月13日  5月13日,同和药业盘中快速上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9点42分,报36.28元,成交1.95亿元,换手率3.18%。
东方财富网

大家还在搜

江西同和药业最新消息
000650仁和药业目标价70元
同和药业未来估值
仁和药业重大利好
仁和药业股票为啥不涨
同和药业股票行情
共同药业预计涨多少
仁和药业股票还能涨吗
...沪深交易所2022年5月9日公布的交易公开信息显示,同 ...

5月9日同和药业(300636)因日涨幅达到15%的前5只证券,连续三个交易日内,涨幅偏离值累计达到30%的...
雪球

同和药业5月12日快速上涨 - 东方财富网
5月12日  5月12日,同和药业盘中快速上涨,5分钟内涨幅超过2%,截至9点30分,报36.2元,成交2376.43万元,换手率0.38%。
东方财富网

Ⅲ 第三代胰岛素概念股

作为我国市场最大的降糖药品种,2020年我国公立医院胰岛素类药物市场规模将接近270亿元。11月26日,第六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采购)在上海拉开帷幕,拟中选结果公布。国内三大胰岛素龙头基本都获得了各种集采,但股价表现出现分化。

最高降幅为74%

收集的胰岛素涉及六个购买组:膳食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合人胰岛素、膳食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和预混合胰岛素类似物。共有11家企业的42个品种将被选中,预计征集后将有超过2亿个品种投入市场。

这是胰岛素首次进入全国市场,也是生物药首次进入全国市场。降价幅度普遍高于40%。投标企业包括国内8家药企,分别是一帆药业(002019)、天脉生物、联邦制药(3933。HK)、通化东宝(600867)、万邦药业、东阳广药(1558。HK)、李赣药业(603087)、海正药业(600267),以及诺和诺德、礼来、赛诺菲3。

根据投标结果,鱼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最低投标价为17.89元/支,比最高有效申报价低64%。由李赣制药公司提供。降幅最高的是礼来的京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拟定价格为18.89元/支,降幅近74%。

分类来看,二代胰岛素中,餐用人胰岛素和基础人胰岛素最低中标价为22.32元/支,降幅为55%。所有入选的企业都是一帆生物。在三代胰岛素中,膳食胰岛素类似物和基础胰岛素类似物的投标最低的是念做李赣制药。

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数据显示,我国有1.29亿糖尿病患者,约占总人口的10%。然而,国内胰岛素市场长期被进口药占据。根据Minenet的数据,2020年,我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胰岛素及同类药物销售额将接近270亿元,其中诺和诺德、赛诺菲、礼来的市场份额将超过70%。国内几个产品的国家集采,将改变国内胰岛素市场的格局,有助于提高国内销量和市场份额。

三款水龙头表现亮眼。

甘药业、通化东宝和联邦制药是中国胰岛素生产的三大龙头企业。在这次征集中,三家公司都有一批产品中标。

甘药业公司有6个产品拟中标,包括门冬胰岛素注射液(餐用胰岛素类似物19.98元/支,降幅72%)、赖脯胰岛素注射液(23.98元/支,降幅60%)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48.71元/支,降幅63%)。

受此消息提振,11月26日李赣药业股价一度触及涨停,最终收盘上涨5.92%。甘药业是国内领先的三代胰岛素公司,一直专注于糖尿病领域。成功研制出我国自主研发的首个重组人胰岛素、长效和速效重组胰岛素类似物,并率指哪先实现规模化生产。这次很多产品中标,业内人士表示并不唯高码意外。

通化东宝是另一家领先的胰岛素公司。2020年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销售金额约22亿元。公司第二代胰岛素产品市场占有率较高,第三代胰岛素门冬胰岛素今年10月刚刚获批上市,因此赶上了集采的末班车。然而,中标结果公布后,其股价走势与李赣医药相反。11月26日午后暴跌,最终收跌5.56%。

从集中开采的中标结果来看,通化东宝有5个产品拟入选,平均降幅低于李赣药业。具体来说,可供选择的产品包括人胰岛素注射液、鱼精蛋白人胰岛素注射液、鱼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门冬胰岛素注射液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此外,还有多家上市公司的产品要中标,包括港股的联邦制药。联邦制药有限公司是中国三大胰岛素公司之一。今年7月,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获批上市。在此之前,国产门冬胰岛素只有李赣制药有限公司批准上市

在这个系列中,联邦制药也有六种产品可供选择。除了新批准的门冬胰岛素和门冬胰岛素30,还有人胰岛素注射液、鱼精蛋白人胰岛素注射液、鱼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和甘精胰岛素注射液。

一帆医药也有三款产品可供选择。11月26日晚间,公司公告称,全资子公司一帆药业参与第六批国家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特供)。在BiotonS生产的人胰岛素注射产品中。持有公司31.65%股份的A(以下简称“柏桐公司”,公司第一大股东),本次申报的三款产品(国内分装产品)均评为A类,公示期为11月27日至11月29日。

相关问答:生产糖尿病药物的上市公司有哪些?

糖尿病概念一共有18家上市公司,其中6家糖尿病概念上市公司在上证交易所交易,另外12家糖尿病概念上市公司在深交所交易。它们分别是:亚宝药业(股票代码:600351)、三诺生物(股票代码:300298)、常山药业(股票代码:300255)、贵州百灵(股票代码:002424)、通化东宝(股票代码:600867)、千红制药(股票代码:002550)、华东医药(股票代码:000963)、模塑科技(股票代码:000700)、以岭药业(股票代码:002603)、香雪制药(股票代码:300147)、复星医药(股票代码:600196)、保龄宝(股票代码:002286)、嘉事堂(股票代码:002462)、易联众(股票代码:300096)、西陇科学(股票代码:002584)、华润双鹤(股票代码:600062)、白云山(股票代码:600332)、 恒瑞医药(股票代码:600276)。拓展资料: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高血糖则是由于胰岛素分泌缺陷或其生物作用受损,或两者兼有引起。糖尿病时长期存在的高血糖,导致各种组织,特别是眼、肾、心脏、血管、神经的慢性损害、功能障碍。参考资料-糖尿病

Ⅳ 中国国药集团有哪些股票

国药集团股票有哪些?

国药集团全称为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是由国务院国资委直接管理的以医药健康产业为主业的中央医药企业,旗下有1500余家子公司和国药控股01099、国药股份600511、国药一致000028、天坛生物600161、现代制药600420、中国中药00570这6家上市公司。

具体介绍如下:

1、国药控股

国药控股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有限公司所属核心企业,成立于2003年1月,于2009年9月在香港上市。公司经营规模不断扩大,经营质量不断提高,盈利能力持续增长,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药品、医疗保健产品龙头分销商和零售商及领先的供应链服务提供商,形成了医药健康领域产品分销配送、零售诊疗、化学试剂、医疗器械、医疗健康服务等多元业态协同发展的一体化产业链。

2、国药股份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为中国医药公司,由中国医药集团于1999年12月21日发起并组建成立。2002年11月,公司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根据国药股份官网内容显示,国药股份隶属于中国最大的药品、医疗保健产品分销商国药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的三级子公司。

3、国药一致

国药集团一致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医药集团、国药控股旗下的综合性医药上市公司。2016年国药一致战略定位为中国医药集团属下的全国医药零售整合平台,完成了与国大药房的整合重组,实现了“零售+分销+工业投资”的战略转型与升级。

国药集团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是600511,股票简称为国药股份,于2002年11月27日在上交所主板A股上市。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中国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码是600161,股票简称为中国生物,所属行业为医药生物。

Ⅳ 股市中业绩好的医药股票都有哪些

可以关注近期强势的并在地震中可能受宜的医疗股票。000952广济药业。
虽然昨天的大地震不会对股市造成致命的影响,但是心理层面的弱化和相关受灾公司的复盘后可能波及股市,CPI可能因为四川的需求问题继续高位运行,继续加大了宏观调控的的预期,而中国银行决定5.20日开始再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再次对现在投资者很弱的信心产生很大压力。大盘短线不是太乐观。
大盘反弹后连续拉升后遇到的抛压和上方的均线压制比较重,现在已经连续多个交易日震荡走低,已经逼近20、30均线了,20.30日均线不能够失守,如果失守反弹可能就到此为止了。从日线状态显示,大资金进出指标之前几个交易日就被击穿了连续下行,短时间的下降趋势就不可避免了,而在周线状态下大资金进出指标已经被压缩在两条趋势线之间,大盘选择方向的时候来了,3567这个支撑点位失守无法在短时间内强势收复,机构可能会选择继续做空,大盘可能会再次考验3000点的政策支撑,前期拉高时由于已经抛售了不少的筹码,所以这波如果杀跌机构自己筹码利润缩水的负担又小了不少。现在要注意控制仓位),如果大盘复制上次熊市场中连续的下跌强势反弹冲击年线,最后以失败收场,加速下跌探底的走势就要小心了(没人希望这样,但是股市的运行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虽然股评机构都在造好后市不得不多分谨慎),总的来说大盘的这次反弹比预期中的还弱,大盘只有强势突破并站稳3800后市才有戏,那将是个标志。反弹有望延续至4400附近,突破不了反弹行情就有可能让股评们预测的5000点以上的希望再次落空。
大盘(从WVAD指标上看该指标从1.28日零线被击穿来之前第一次上穿零线发出了中线投资者买入信号,但是该指标今天再次失守要注意风险了),而且后市如果再次快速缩量下跌就不乐观了,建议逢高出局规避风险,之前印花税降低带来的巨额疯狂资金狙击股市时,本人曾以为主力机构的减仓行为应该会有所减缓,虽然仍然认为机构会继续拉高出货但是并不认为当天会出货。但是当天盘中曾经有波巨大资金的抛售行为,大幅度打压股指将巨大的疯狂追高资金都打得招架不住,原来以为是大小非所为,现在结果出来了。根据最新的数据统计在当天基金和保险两大机构借大涨大幅度减仓高达317亿,广大散户再次成为追高的主要力量。而这几天累积下来主力资金如果仍然是保持24日的抛售态势,从24日到现在,机构减仓估算接近500亿,而这些筹码再次落到了散户手里,主力出货态势不停止,后市仍然不乐观,而宏达股份打开跌停后小非放量出货,根据统计平原实业和益多园房产减持分别达到696万股和751.36万股悉数清仓,一天之内合计出售比例达到2.81%远远超过上次所谓的限制大小非一个月只能够出货0.99%的规定,而上证所的惩罚措施确是象征性的惩罚一下,对于已经清仓的小非来说没有任何影响,如果不能够妥善处理这个违规行为,今后“跟风者”不会在少数(这周冠福家用的大小非违规解禁超过了0.99%的限制达到1.19%,TCL打了个擦边球抛售了1.01%,跟风已经出现,这对机构来说是很大的心理压力),之前所谓的限制大小非的一系列所谓利好政策都成了一个漏洞百出的利好了。
3300仍然是牛熊的转折点。投资者可以根据反弹的力度选择逢高减仓的点位,大盘反弹乏力的时候就是出局的时候。

资金的供需决定了股市的运行规律,买的资金多于卖的就涨,卖的多于买的就跌,而在一个趋势内因为一个大利空消息卖资金长期大于买资金,那这个较长的时间内都会是下跌行情。
大盘24日暴涨,而多数散户套在5000点上方,大多数股现在涨幅都没超过20%反弹相对较弱,大多数深套散户都不会选择卖出,现在的量能不能够简单的认为机构进来了等片面的认识,现在新老基金之间的搏弈非常复杂,新基金被迫建仓,老基金在高位就在逐渐吐出筹码边打边撤逐渐降低仓位以规避大小非的压力,24日盘面曾经有过一波幅度很大的杀跌,在利好消息带来的巨大的疯狂资金面前能够把大盘打低这么多的绝对不是那些炒短线的散户和游资能够办得到的,不排除是大小非减持所为(现在数据已经出来了是基金和保险两大主力大幅度减仓317亿造成的)。看习惯了我帖子的人都知道我不太喜欢做表面的文章,而是更愿意去分析大多数人不愿意承认不想去承认的风险部分,不过该说的我还是要说,可以做为朋友们的参考,采纳与否可以自己抉择。这次的政策不排除后续可能还会有其他政策的可能性但是短期的风险我们却仍然得关注,导致这次大跌的真正原因是巨大的大小非解禁资金和巨额增发,不是印花税,大小非解禁资金已经远远超过了主力资金的承接能力,主力资金能够选择的只有逐渐降低仓位,这样他们的损失会相对来说小些。而印花税的下调很多人认为是特大利好足以改变股市运行轨迹使行情反转,但是这种想法有点片面,印花税给市场带来的增量资金有2000个亿就很不错了,而大小非今年要兑现的资金量近3万亿,这相当于整个市场主力资金的规模,而这只是开始而已,2009年2010年解禁的大小非资金量还要以近6倍的数量进入流通市场,而大小非才是根本问题,最关键的是本来就是想让市场来消化大小非而不是政府自己掏钱来解决,就算由中央来解决这么巨大的资金中央也很难承受得起!
有专家提出政府救市有4个方面可做
一、降低印花税,现在已经做了,不过前面也分析了2000亿的资金量不足以支撑起近3万亿的大小非
二、将国有限售流通股划归社保基金,令其坚持价值投资、长期持有(这就存在一个问题,国有限售股的拥有人数数量众多,资金量巨大,如果国家出政策强行将这类股划到社保基金阻止这类股权人套现,那国家怎么解决和这些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如果是让社保基金以购买的形式收购这类资金,又存在钱远远不够的问题)
三、效仿香港特区政府应对亚洲金融危机,成立平准基金(需要钱呀)
四、效仿美联储向证券公司等投资机构直接国家注资,扩大市场对股票的需求(还是需要钱呀,维持社会平稳运行本来就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让国家用财政收入来救股市不太现实)
所以说在有真正的解决大小非问题的措施政策出现前,主力会看得很清楚的,实质问题不解决,还是会导致主力资金在大小非的逐渐的抛压下瓦解的,既然救市政策已经出来了,就要顺短时间内的势而为,对机构来说拉高出货才是明智的,大资金投资股市也是为了赚钱,不是为了当长期的股东。所以印花税现在建议暂时看成主力机构拉高出货的一个利好消息吧,在实质性政策出来前,主力都会对大小非一直处于警觉状态,不敢做大行情,做得越大,主力资金死得越惨。

而这段时间的新股以不可思议的疯狂数量发行没有断过,国家降低印花税的目的就更令人深思了,不排除顺便满足股民要求的同时(政府面子也做足了),逼迫主力资金在现在的点位做多,去接大小非,而连续的大量新发基金也是借市场的钱(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什么都没出,还是散户的钱)去接大小非,市场在短时间火暴的情况下,又引诱其他场外的资金介入,新股发行的资金压力也短暂缓解了,一箭多雕。
而之前的熊市是由国有股减持造成的,05年1月熊市进行时印花税调低的结果是有一定幅度拉升后主力再次出货,大盘再次震荡下行探底创下新低,现在的情况和当时有点类似可以谨慎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