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2022医药股为何大跌
2022年的医药股,按照道理来说,2021年大跌之后,2022年的跌的空间和动力都不足,反弹的需求还是蛮大的,但是有一点就是政策风险,集采的风险,所以这个位置可以开始配置,但是要控制仓位,情绪和基本面都还没有完全的稳定。
拓展资料:
机构对第三轮药品采购即将开始的消息持谨慎态度,新一轮集中征收政策规定的药品品种由25个增加到35个。当然,对老百姓来说,希望药品能进入医疗保险目录,这样就可以用更少的钱买到。
但是对于药企来说,如果药品进入医保目录,是造福于民的,但是如果不进入医保目录,就是负面的,所以很矛盾。机构对这件事也很敏感。
a股市场有了新的热点,a股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热点,就是超卖。最近涨幅榜单涨幅最大的是最近的大涨幅,这种情况会持续到大盘结束,因为机构的资金是用来追超卖的,医药的炒作会减少,医药系列的市场就结束了。
公共卫生事件逐步得到控制,对医药、口罩,防护服、医疗等的需求。已经大幅上涨,而医药股已经被风吹动,导致了良好的投机。之前也有类似的情况,比如2003年的非典,期间医药行业备受关注。
一些医药股,甚至是涨停,生产的壁垒极高的股票,也出现了许多牛市。但当公共卫生事件逐渐得到控制时,医药的炒作效果会明显下降,医药市场开始调整,此时部分医药类股会暴跌。
预计未来几年仍将保持20%以上的高增长率。从行业来看,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行业的需求非常大,所以未来仍有改善的空间,我们看好创新药,CXO、医疗器械等行业,展望市场前景,前景看好的细分行业包括创新药,创新医疗设备、疫苗、CXO、医疗服务、连锁药店、IVD等。医疗改革已成为影响医药流通方式的最重要因素
集中医用耗材采购系统已进入稳定发展阶段。中国集中从2000年开始探索药品和医用耗材的采购。经过20年的发展,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国家明确规定,公立医疗机构所有药品和高值耗材均通过省级集中采购平台采购,并允许探索符合自身特点的地级采购模式。集中采购平台已成为推进医疗改革和落地新政策的核心。
自2018年起,对我国医药流通产生深远影响的“两票制”和“零加成”政策在全国全面实施。因为“两票制”要求流通过程中从厂家到医院只能开具两张发票,带金模式基本不可持续。但是,医疗集中采购平台已经成为有效实施这一政策的实施工具和核心。
『贰』 A股再次穿越历史均值,医疗行业开启新一轮牛市
A股市场依然在上升趋势通道中,指数之间分化,结构性牛市明显,不出意外,近期蓄势结束,寻求突破,向上概率更高。只是没有到十拿九稳的程度。市场并无异常,美国还是有点乱,该烦恼的是特朗普而不是你。中美之间的航线恢复,中国上半年还在大量购买美国商品。其实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都是被很多媒体夸大了,如今看,没什么大不了的事情,更多的体现在局部焦灼,比如孟晚舟在加拿大什么时候无罪释放,这方面美国的长臂管辖的确也太流氓,从宏观经济,估值和A股目前的位置来看,我们认为, A股具倍启动新一轮牛市的条件,其中最确定性的机会来自医疗和消费,本文有点长。
一, A股目前估值数据统计
当前上证 综指 PE(TTM,剔除负值)12.2X, 历史 分位数为 47.9%;中小板指 PE(TTM,剔除负 值)为 28.5X, 历史 分位数为 48.8%;创业板指的 PE(TTM,剔除负值)为 48.7X,环比上升 3.4%, 历史 分位数上升至 58.0%;其余主要指数估值变化如下表所示。
虽然A股的PE超过了 历史 均值,但从PB来看,目前股市仍然处于 历史 性的底部区域。主要是银行,保险和券商,还有钢铁水泥等蓝筹股PB处于 历史 性低位,拉低了A股整体的PB估值。
三,A股估值分化,创业板处于结构性牛市,医药、传媒、消费行业牛市特征
二八行情下,关于消费、TMT、医疗行业的投资机会策略,已经放在我的圈子里了,点击下方卡片即可查看:
从 PE 和 PB 联合分布来看,整体估值偏高的主要是消费者服务、食品饮 料、医药、传媒和通信等。目前 PE 估值分位数处于较高水平的行业集中于大消费领域,如消费者服务(98.0%)、汽 车(97.3%)医药(93.2%)、食品饮料(92.6%)传媒(81.8%)和通信(80.9%)等明显属于结构化牛市特征。
四,A股对比全球股市,估值相对具有吸引力
美纳斯达克指数再创 历史 新高,目前道指、标普 500 和 纳指的估值远高于A股的均值水平。可以用标普500的26倍比沪深300的11.97倍足足贵了一倍。对于外资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
备注: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席勒(Robert Shiller) 提倡以经周期调整市盈率(CAPE) 来观察股市估值是否合理,故CAPE又 称为席勒市盈率Shiller PE。
五,下半年的宏观经济背景,A 股估值是否具备进一步向上提升空间
这里我们说说宏观经济的一些指标。央行在6月份7400亿MLF中期便利到期,结果只置换了2000亿MLF,而且利率也没有变,依然是2.95%。这给人的感觉,我国真的没有放水的意思,我们对于宽松的预期还是有一点落空。下半年中国经济可能略有紧缩。
一个国家正常的通胀率,就是今年比去年同比保持2%-3%的通胀率。一般发达国家的央行,也会将中性利率锁定在这个区间。比如美联储上一次加息到降息转折就在这个范围内。货币流通数量刚刚好,货币增加数量刚刚同步于通胀,完美中性。一般而言,通胀高过3%是通胀,超过5%就有点严重,超过10%就恶性了。而通缩,低于2%就是通缩。
通胀有无牛市:首先看什么程度的牛市,恶性通胀一定不存在牛市,因为那属于危机,温和型3%-5%的通胀率未必不好,消费品价格上涨,使得企业盈利更加简单,利润增加,股票走好。但是要注意有一个尖锐的问题,如果资源价格上涨超过消费品通胀呢?也就是说,铁矿石涨价10%,但是铁锅只涨价1%,因为消费品有激烈的价格竞争市场,也就是过剩。这事就复杂了,实际上,在2007年-2008年4万亿政策之前,我国就经历了这种困境。原材料价格飞涨,油价居高不下,但是产品需求不振。于是才有了当年的4万亿。在2008年10月之后,我做生意的朋友明确告诉我,那段时间生意真好做。
通缩有无熊市:一般通缩导致经济不景气,要不,美日欧为什么天天在那里调低利率,释放流动性。通缩也要看具体,日欧通缩,日欧央行宽松都救不了,因为通缩的原因是老龄化和生产率下降。你印很多钱,稀释了大家的财富,却没有提升消费能力。但是如果是自然周期性通缩,并不是需求不足,而是原材料价格下跌导致的通缩,比如油价下跌100%,但是化工产品下跌了3%。那么对于企业增加利润是有好处的,此时通缩无熊市。
回过头,我们要了解到,通胀率就是东西涨价。说到底,涨价最佳情况是需求增加,水涨船高,为什么需求增加呢?因为老百姓有钱了,所以买买买,把商品买贵了。但如果不是需求增加,而是市场中的货币太多,东西太少,短缺导致了物价上升。那么就不好说了。
所以,不管日欧如何宽松,其经济依然不起色,因为日欧的老龄化导致需求不足,不是你发发钞票就能改变的。为什么我们不宽松,依然有可能进入经济和股票双牛?因为我们是需求导向的。
A股这轮如果通缩,有没有牛市?5月PPI同比下降3.7%,环比下降0.8%。CPI同比上涨2.4%,环比下降0.8%。CPI扣除能源和食品,同比上升1.1%。其实本质上,中国经济还是受益于低油价,属于输入性通缩,展望未来,我们认为全球市场对疫情防控和疫后经济重启表现出颇为乐观的情绪,叠加各 国央行货币政策宽松的激励下,全球市场主要指数的估值均显著回升。联合国预计,中国将成为唯一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最新进出口数据显示,上半年,中国一直在进口美国农产品,完成了之前的承诺,中国再次成为美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美国政府允许华为参与美国5G标准制定,显示中美关系有所缓和,所以我们认为,股市具有新一轮牛市的外部基础。
六,疫情过后,医疗行业 历史 惊人相似
回顾 历史 ,2003年SARS 等重大疫情催生和完善了我国防疫体系 回顾我国医疗体系发展 历史 ,重大疫情对其建设和完善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我们回顾、总结了我国近 20 年的重大疫情的影响,认为重大疫情主要 在药品、医疗和支付三个环节促进医疗体系的完善。我们以 SARS 为例加以 说明,虽然 SARS 疫情只持续约半年的时间,但却引发了药品、医疗和支付 等几乎医药产业全环节的变革,对医疗行业的未来投资方向有一个启发。
1)疫苗: 市场化时代拉开序幕 1970-2000年间是中国计划免疫时代,中生集团垄断着全国疫苗的供应体系, 主要以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为主。2003 年 SARS 之后,资本对疫苗市场放开,民企纷纷涌入。七大生物制品研究所培养的人 才开始走向市场,民营企业纷纷涉足疫苗领域,外企默沙东、葛兰素史克、 赛诺菲·巴斯德等也进入中国,疫苗市场经济时代开启了序幕。2000-2010 年间,中国疫苗企业的数量从不到 10 家猛增到 46 家,康泰生物、智飞生物、 沃森生物等上市疫苗龙头均是在这一时期成立。
2)血制品: 非典疫情短期拉动业绩,长期促进普及 从 历史 经营数据来看,血制品行业在非典疫情期间收入有明显的增长,当时 已上市的企业包括双林生物(2003 年+39%,2004 年+3%)、天坛生物(2003 年+23%,2004 年+18%)、华兰生物(2003 年+46%,2004 年+27%)。疫情期间增长的动力主要是来源于白蛋白和免疫球蛋白在临床上的应用。除了短期推动收入增长外,非典疫情还促进了血液制品在临床上的普及和推 广,对血制品的长期增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医疗设备: 疫情激发硬件建设浪潮,潮水退去,龙头胜出 如前所述,重大疫情中,往往暴露出我国医疗系统硬件配置的不足,在疫情 中,以及之后的一段时间内,往往会有一波医院硬件建设浪潮,带动医疗设 备行业高增长。由于医院硬件建设是由国家层面推动,招采中往往对国产医 疗设备会有一定的倾斜,会增强国产医疗设备产业升级。非典之后,我国医 疗器械市场规模已从 2001 年 179 亿元增长到 2018 年 5304 亿元,CAGR 为 20.72%,远高于全球市场增速。而另一数据显示,非典后我国 CT 机出 口量开始大幅增加,进口量则保持平稳,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国产医疗器 械生产能力的提升。在疫情之后的建设浪潮中,往往相关公司业绩优秀,但 由于设备存在使用周期,集中建设意味着需求的集中释放,之后往往伴随着 需求疲软。在需求疲软期,往往是优秀的公司脱颖而出的机会。比如迈瑞在 疫情之后的需求疲软期,国内业务仍然持续高增长,从监护仪、呼吸机等市 场中脱颖而出。
4)CRO: SARS 加速药改进程,奠定安评格局 SARS 疫情加速了我国药监政策推进,使得 GLP、GCP 制度于 2003 年顺利 落地。由于药物研发过程中的合规要求提高,内资药企在药物评价、临床环 节的研发外包需求被激发。昭衍新药(成立于 1995 年)和美迪西(成立于 2004 年)充分受益于这波浪潮,成为了国内药物评价 CRO 领域的优势公司。药明康德、泰格医药则分别受益于 21 世纪初开始的外资药企药物发现外包 浪潮和 2009 年开始的外资药企的国内临床需求浪潮,分别成为国内药物发 现 CRO 和临床 CRO 的龙头。总的来说,由于国内 CRO 产业的订单主要来 自海外药企,SARS 疫情带来的 GLP、GCP 制度加速落地,从而奠定安评 CRO 的格局基础,具有 历史 特殊性,SARS 之后的几次疫情(除新冠疫情) 并未对 CRO 产业带来巨大影响。
流通端:疫情后医药分离加速,零售药店受益 非典期间药品零售额大幅上升。
从中西药品类零售额趋势图来看疫情拉动了 药品类销售,2003年3-7月间单月同比增速均大于10%,个别月份达到25%, 相关流通、零售企业均受益。但随着疫情得到基本控制,药品零售额同比增 速因为基数原因出现了下滑。
疫情后医药分离制度改革加快,医药零售行业春去春又来。非典前夕,中国 药品分销业务对国外资本的准入放开,药品分类管理逐步到位处方药将全凭 处方销售,GSP 认证拔高了行业准入门槛迫使药店加大软硬件设施投入。在医药不分家的背景下,这些政策无疑加大了零售药店的竞争压力。但非典故 后,国家迅速意识到大型连锁药店的 社会 效应,加快了医药分离改革的步伐, 多项强调破除“以药补医”的政策出台,鼓励处方外流。此外,疫情后国家 大力推进城镇社区卫生建设和“新农合”试点,使得医药阵线向社区和基层 前一、基层零售终端兴起,医药零售行业春去春又来。
服务端:民营医疗、检验机构加速发展
医疗服务:疫情后 社会 办医受鼓励,民办医院数量大增
民办专科医院可起到分流和支持作用,疫情后专科医院数量激增。2000 年 7 月 18 日,由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财政部、国家计委联合制定了《关 于城镇医疗机构分类管理的实施意见》,并于同年 9 月 1 日起施行。该《意 见》明确指出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医疗机构根据经营目的、服务任务,以及 执行不同的财政、税收、价格政策和财务会计制度。由此开始,各地医院的 改制试点纷纷开始启动,这一政策为 社会 资本进入医疗机构搭建了大体的架 构。疫情中,民营医院不仅可以起到分流综合医院患者避免大量交叉感染的 作用还可尽其所能提供医务人员参与救治。非典过后,随着国家鼓励 社会 办 医疗步伐不断加快,医疗服务行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期,民营专科医院数量 由 2003 年的 629 家已上升至 2018 年 6155 家,CAGR 高达 15.33%。
ICL:SARS 催生产业化“元年” 2000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城镇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指导意见》,开启了 公立医疗机构的产权制度改革,公立医院开始加大对利润的考核,这为第三 为检验中心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在 SARS 疫情中,暴露了我国基层医疗 机构检验能力的不足,促进了 ICL 的发展。2003 年是我国 ICL 产业化的“元 年”,金域医学和达安基因的首个独立检验中心都是在 2003 年建立、迪安 诊断、艾迪康的首个中心则在 2004 年建立。2003 年之前,国内的临床检验 中心仅 20 家,且基本是政府机构和科研院所出于检查和科研目的而设立。此后,2014 年开始的医保控费,加速了行业的发展。总的来说,SARS 催 生了 ICL 产业化“元年”。此后由于在新冠疫情之前,并未有类似规模的疫 情,所以 ICL 主要在医保控费、特检放开等政策下迎来快速发展。
吕长顺(凯恩斯) 证书编号:A0150619070003。【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投资建议,不构成买卖依据,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叁』 医药股大跌会持续多久
这个情形还会持续下去,一直到行情的结束。
因为新冠的出现,医药、口罩、防护服、医疗等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医药股闻风而动,出现了不错的炒作行情。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说2003年的非典,在非典期间医药行业受到密切关注,一些医药股甚至涨停,产生了极高壁垒的个股,也出现了许多牛股。
但是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后,医药的炒作效果就会明显的下降,医药的行情开始进行调整,此时一些医药股暴跌。
(3)非典医药股票行情扩展阅读
越到后期,很多投资者,甚至机构投资者,其实都在担忧是否会出现一波剧烈调整,但投资者会经受不住医药股一路上涨的诱惑,或者抵制不住客户的压力,最后在高位冲了进来,这只能说是人性的贪婪使然。
很多投资者在医药股上涨的早期不敢买,反而到了这波上涨的后期“勇敢”地冲了进来,不是他们不知道风险,只不过实在是忍受不了错失医药股一路上涨的痛苦,最终很可能高位被套。历史一再反复上演,要避免这种悲剧,唯有把“追求投资性价比”牢记在心,坚持自己的投资风格。
『肆』 2003年的非典什么股票最受益
任何一次流行病爆发,当然是医药类股票最受益,当时非典期间涨得最好的股票有海王生物、天坛生物、白云山等。
『伍』 医疗股票一直跌是为什么
你好,是这样的
1、首先之前医药板块上涨的幅度较大,按照有涨必有跌的原则,意味着其悄渣滑估值相对偏高,高价格会回归到其价值附近。
2、新冠病毒的概念炒的时间久了,自然就凉了。任何的概念都会有结束的时候。资金一旦撤离,其医药板块自然就会下跌。
3、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在研发疫苗,据说俄罗斯研发的疫苗有效,其资金有可能就大量流入该市场,此消彼长这对中国医药行业当然不启腊是好消息。因此该板块就下跌。总的来说就是医药板块冲高回落,进行合理的回调。
4、疫情逐步得到控制。因为新冠的出现,医药、口罩、防护服、医疗等的需求大幅度上升,医药股闻风而动,出现了不错的炒作行情。以前也出现过类似的情况,比如说2003年的非典,在非典期间医药行业受到密切关注,一些医药股甚至涨停梁并,产生了极高壁垒的个股,也出现了许多牛股。但是当疫情逐步得到控制之后,医药的炒作效果就会明显的下降,医药的行情开始进行调整,此时一些医药股暴跌。
5、机构对于第三轮药品带量采购即将启动的消息持谨慎态度。新一轮集采政策规定的药品品种从25个增加到35个。对老百姓而言当然都是希望医药进入医保目录,这样就能花更少的钱买到药品。但是对于医药企业而言,如果药品进入医保目录,就要让利于民,但是如果不进入医保目录,是一个利空,因此十分矛盾。机构对于这件事情也比较敏感。
6、A股市场有了新的热点。A股市场已经有了新的热点,那就是超跌,因为机构的资金都用来追捧超跌,医药的炒作就会减轻,医药系列一家独大的行情已经过去了。
『陆』 最具爆发潜力的生物制药概念股一览表,小散:坐等开板,全仓干
近期板块追踪:
医药 : 03 年医药板块走势不佳,但在非典期间医药行业走出了较强的脉冲行情,短时间内取得了明显 超额收益,但在消退期间回吐相对收益。从细分行业看,在非典爆发期间,化学制药的弹性最大。
交运 : SARS 期间,交通运输板块承压较大,主要受到防疫而减少出行影响。分细分行业看,公交、航空运输等在非典初现期和非典爆发期显著跑输市场,而港口、物流等受影响相对较小。
社服 : 受到居民减少出行、住宿影响 ,休闲服务整体表现较差,但时间主要集中在非典爆发期,键握友而非典初现、扩散期间受影响相对较小。值得注意的是,非典消退期,休闲服务获得明显超额收益,非典为餐饮 旅游 带来较好的买点。细分行业看,在非典爆发期,景点、酒店、 旅游 综合等受应影响较大,而 餐饮受影响较小,非典衰退期,景点、酒店、 旅游 综合明显跑赢,而餐饮显著跑输。
农林牧渔 : 非典初现和扩张期间 ,农林牧渔整体较为稳健,但在爆发期和消退期,叠加禽流感爆发,农林牧渔受影响相对较大。分细分行业看,爆发期农林牧渔除饲料外均显著跑输上证综指,而消退期,饲料大幅跑输,其他细分领域并未出现行情。
食品饮料 : 疫情初现、扩张以及消退期间,食品饮料整体上较为稳健,并未出现较大跌幅,但在爆发期,食品饮料受影响相对较大。分细分行业看,疫情爆发期饮料制造受影响更大。
近期生物制药类个股追踪:
600789 鲁抗医药 :公司是国家大型生物制药企业,国家重要的抗生素研发、生产基地,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
002030 达安基因 :2013年5月21日,公司取得食品药品监督管颁发的医疗器械注册证一个,医疗器械名称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RNA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注册号为(准)字2013第3400759号。自批准之日起有效期至2014年5月20日。
000790 泰合 健康 :公司产品伏立康唑片,是一种广谱的三唑类抗真菌药,主要用于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氟康唑耐药的念珠菌引起的严重侵袭性感染(包括克柔念珠菌);足放线病菌属和镰刀菌属引起的严重感染等。
600161 天坛生物 :公司获得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分发的H7N9禽流感疫苗用毒株,正式启动H7N9禽流感疫苗的研制工作,获得毒株仅为研制疫苗的前提条件,生产H7N9禽流感疫苗尚需通过临床实验进行安全性、有效性验证以及相关 批准程序,目前尚无法估计其对公司业绩的影响。
600664 哈药股份 :公司在继续拓展和开发青氨类、头孢类的基础上,积极开发副作用小、没有交叉耐药性的药物,以应对滥用抗生素导致产皮差生交叉耐药性催生的“超级细菌”。
600332 白云山 :控股股东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华南新药创制中心等多家科研机构在广州共同启动抗“超级细菌”药物研发。
600267 海正药业稿槐 :公司为中国领先的原料药生产企业,是中国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之一,可生产替加环素及万古霉素。涉足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002007 华兰生物 :公司控股子公司华兰生物疫苗有限公司于2013年5月27日从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实验室取得了H7N9流感疫苗研发用毒株,正式启动H7N9流感疫苗的研制。
300086 康芝药业 :公司生产经营5 种剂型11个儿童药品种,涵盖了解热镇痛类、感冒类、抗生素类、呼吸系统类、消食定惊类和营养类等六大类的西药和中成药。
以上是具有潜力的医药类上市公司,不过这些都是短期利好,冲击力上也是比较直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