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深发展原始股涨了多少倍
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网上有人统计过,1987年5月9日,深发展初次向广大群众公布发行个股,计划发行79.5万股,发行价钱为每一股20元(后一股拆细为20股),具体发行33.65万股,实收额度793万余元,仅进行了发行计划的49.9%。深发展发售后拆细/持续分红送股,买来深发展原始股的人,假如拥有到昨日的2600底点(股票价格低至17.38元,2011年8月26日),24年收益率是7636倍,深发展最大股票价格是2007年11月1日的37.65元,
等于原始股20年涨了17624倍
这个数据不见得一定非常准,但是从原始股买入到后来几千倍是一定有的
这是截止2011年的数据
❷ 现在深度发展股票叫什么
深圳发展股票的新名称是平安银行。深度发展股票于1989年3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发行,1991年4月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2012年8月,经深圳证券交易所批准,深度发展股票变更为平安银行,证券代码保持不变。
2004年穗丛胡,新桥资本成为深度发展的战略投资者,进一步促进了深度发展各领域的发展进步。然而,随着2008年资本贷款危机猜拦的郑游爆发,新桥资本将受到影响,撤回海外投资,因此有机会进一步发展股票转让。2、平安集团吸收合并平安银行平安集团本身也是深圳当地知名企业。其早期发展也走了综合金融集团的发展道路。2006年7月,平安以49亿元赢得深圳商业银行89元.同年年底,监管机构同意了36%的股权。在平安集团的安排下,原平安银行首先被深圳商业银行吸收合并,然后通过重组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2010年5月,平安集团接管深发股份,平安集团以168亿元转让新桥资本持有的5元.2亿股深发展股份,16亿股深发展股份.76%的股份。随后,平安和深度发展最终通过一系列资本手段完成了平安集团对深度发展的绝对控股。2012年6月,原平安银行资产注入深度发展后被注销;2012年7月,经原银监会批准,深度发展改为平安银行。
❸ 股票深发展A是做什么的
深发展A本次派发的认股权证将于2007年6月29日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存续期六个月的认股权证简称为“深发SFC1”,交易代码为“031003”。存续期十二个月的认股权证简称为“深发SFC2”,交易代码为“031004”。
“深发SFC1”认股权证上市首日开盘参考价格为每份认股权证人民币11.472元;上市首日涨幅价格为每份认股权证人民币15.240元;跌幅价格为每份认股权证人民币7.705元。
“深发SFC2”认股权证上市首日开盘参考价格为每份认股权证人民币12.819元;上市首日涨幅价格为每份认股权证人民币16.587元;跌幅价格为每份认股权证人民币9.052元。
2007.06.26 (000001): 深发展A:认股权证上市公告书
1、存续期六个月的权证证券代码及证券简称:031003/深发SFC1
2、存续期十二个月的权证证券代码及证券简称:031004/深发SFC2
3、标的证券代码:000001;标的证券简称:深发展A
4、发行人: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5、发行对象:认股权证发行股权登记日 (2007年6月25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
6、认股权证类型:百慕大式认股权证
7、权证类别:股本式认购权证
8、发行数量(存续期六个月的权证和存续期十二个月的权证):208,675,834份/104,337,917份
9、上市时间:2007年6月29日
10、上市地点:深圳证券交易所
11、行权比例:1:1
12、行权价格:19.00元
2007.06.21 (000001): 深发展A:认股权证发行申请获得证监会核准
深发展A认股权证发行申请于2007年6月19日获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核准,同意公司公开发行313,013,751份认股权证。
2007.06.21 (000001): 深发展A:认股权证发行公告
1、发行人:深圳发展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2、发行对象:认股权证发行股权登记日(2007年6月25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
3、认股权证类型:百慕大式认股权证
4、存续期:以10:1比例免费派发的认股权证的存续期为六个月;以10:0.5比例免费派发的认股权证的存续期为十二个月。
5、发行数量:313,013,751份
6、发行价格:人民币0元/份
7、标的证券:公司发行的面值1元的人民币普通股
8、发行方式:向权证发行股权登记日(2007年6月25日)登记在册的全体股东免费派送。
9、行权期:认股权证存续期的最后30个交易日
10、行权比例:1:1
11、行权价格:19.00元
12、存续期六个月的权证交易代码:031003
13、存续期六个月的权证交易简称:深发SFC1
14、存续期十二个月的权证交易代码:031004
15、存续期十二月的权证交易简称:深发SFC2
❹ 历史上那只股票的涨幅最大
游久游戏。历史至今,涨幅最大的公司为游久游戏,他的后复权股价达到了惊人的20万元/股。上市以来累计涨幅43783%
《北京商报》报道来自上海财汇信息的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两市已有4只股票复权后的股价高过万元,最贵的是目前7.77元的格高达69513.61元,另有12只股票复权价格超过千元;
1、申华控股(600653),其复权后的价;
2、万科A(000002)、复权后的股价分别达到1276.78元;
3、深发展A(000001)复权后的股价分别达到1145.02元;
4、苏宁电器(002024)复权后的股价1019.96元;
5、格力电器、泸州老窖、福耀玻璃、吉林敖东、国电电力、美的电器、五粮液等一批老牌绩优股,复权后的价格都在500元以上;成为股票长期持有者的一个典范;
6、002219和600139复权后的价格都在都100元以上;
大陆A股大盘历史单日涨幅最高是2001年10月23日单日涨幅9.86%;股市此前三个月狂跌不止,每天几十亿市值蒸发,至10月22日已跌到1520点,跌幅近三分之一,市场共减少1.7万亿元。10月23日开盘。股市出现了发泄般的井喷。当天沪市涨幅9.86%,深市涨幅更达10%,数百只股票疯狂涨停。
涨幅就是指目前这只股票的上涨幅度。例如:某只股票价格上一个交易日收盘价100,次日现价为110.01,就是股价涨幅为(110.01-100)/100*100%=10.01%.一般对于股票来说就是涨停了!如果涨幅为0则表示今天没涨没跌,价格和前一个交易日持平。如果涨幅为负则称为跌幅。
❺ 1988年的1000元深发展原始股应该怎么办
你的运气怎么那么好呢,1000元乘以50股,就是50000元,你和重彩票头奖差不多。
❻ 深发展股票最高时是多少钱一股
62元。复权后是37.65元
❼ 1993年买了3000股深发展,现在值多少钱
深发展,即现在的000001平安银行。如果按昨日收盘价卖出,可盈利463万余元。
1993年以来,转送配股共3000X5.05=15150股,还有20次分红;复权后,昨日收盘价1669.21元,1993年最高价和最低价折算的中位价104.14元,按此计算,共盈利(1669.21-104.14)X3000=4631580(元)
❽ 中国股票发展史
中国股票市场发展可以划分为五个阶段:
1、1990年-1991年是股市的初创阶段。
1990年12月和1991年7月沪、深证券交易所的相继挂牌营业,股票集中交易市场正式宣布成立,中国股市由此第一次具备了资源配置的功能。这一阶段是中国股份制改革起步初期,各项基本制度在探索中逐步建立,资本市场大多处于自我演进发展状态,资本市场体系初步搭建,整个市场规模较小,并以分隔的区域性试点为主,股票市场的发行和交易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法规,缺乏统一规范和集中监管。同时,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定的分歧。
2、1992年-1997年是股市的试验阶段。
此时股市能否长期存在仍然受到所有制问题的困扰,姓资还是姓社,成为影响股市存活最重要的话题。1992年1、2月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视察时指出:“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看对了,搞一两年对了,放开;错了,纠正,关了就是了。关,也可以快关,也可以慢关,也可以留一点尾巴。怕什么,坚持这种态度就不要紧,就不会犯大错误。”[1]此后,中国确立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股份制成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更多的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并开始在资本市场发行上市。1993年,股票发行试点正式由上海、深圳推广至全国,打开了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的空间。由此中国股市也于1996年5月迎来了大牛市行情。由于尚未形成完善的供求机制和市场监控机制,高速发展的股市立即出现了许多问题,股市价格暴涨暴跌,投资者尚未树立正确的投资理念,投机之风盛行,黑市行为大量滋生等。打压整顿股市也因此成为接下来的宏观调控的内容之一。从证券监管的角度来看,1992-1997年是由中央与地方、中央各部门共同参与管理向集中统一管理的过渡阶段。股市的监管机制开始形成,监管体系初具雏形,并规定了涨跌幅及交易量限制。1997年9月中共十五大第一次从宪法的层次上承认“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一个特殊形式”,至此,股票市场的地位正式确立。
3、1998年-2001年是股市的规范阶段。
从1998年开始,中国开始正式启用法律法规手段规范管理股票市场。1998年4月起建立了全国集中统一的证券监管体制,国务院确定中国证监会作为国务院直属单位,成为全国证券期货市场的主管部门,同时其职能得到了加强。1999年股市又一次出现牛市行情高潮,一直持续到2001年。然而,太过火爆的股市已经严重脱离了基本面的支持,市盈率奇高,大量违规行为也不断被暴露出来,银广夏、蓝田等上市公司事件的发生就是当时股市混乱的缩影。同时股市的作用被定义为“国企解困”的一个重要途径,大量国企进入股市寻找资金,其上市公司质量参差不齐。以1999年7月《证券法》的颁布实施为标志,中国股票市场步入了以“规范与发展”为主题的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中国股票市场的制度建设也逐步走向成熟。经过几年的法制建设,中国证券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到2001年底,中国证券期货市场初步形成了以《公司法》、《证券法》为核心,以行政法规为补充,以部门规章为主体的系统的证券期货市场法律法规体系。
4、2002年-2004年是股市的转轨阶段。
随着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发展阶段,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矛盾的转移,对股票市场功能的认识不断深化——它不仅是筹资的工具,而且股指的上涨还能带来财富效应,刺激消费增长,有助于改善企业公司治理结构等。股票市场的地位被提升到改革与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考虑。中国股票市场被赋予了新的功能,中央高层领导提出股票市场不仅要为国有经济改革服务,而且要为国家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但是,由于此阶段股票市场的制度安排、制度建设不尽合理,再加上盲目借用外国(主要是美国)的经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特殊性认识不够,使得中国股票市场促进经济结构优化调整、实现资源优化配置的高层次、综合性功能的发挥仍不理想,社会各界对中国股票市场功能发挥的现状有颇多不满。新一届的中国证监会开始着手完善监管体制。然而在股权分置问题没有彻底解决的前提下,国家既是裁判员又是运动员,改革并没有收到预期的结果。这一阶段股票价值被严重低估,价格甚至一度低于面值,股市不仅没有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功能要求,甚至连最基础的筹资功能也无法实现。2003年底至2004年上半年,南方、闽发、“德隆系”等证券公司长期积累的问题和风险集中爆发,是中国股票市场运行中不健康因素的集中反应。2004年1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开放和稳定发展的若干意见》(简称“国九条”),表明了政府推进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的决心,以促使资本市场的运行更加符合市场化规律。
5、2005年至今是股市的重塑阶段。
2005年5月开始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中国股市重塑的一个过程。作为历史遗留的制度性缺陷,股权分置在诸多方面制约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规范发展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截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98%的应股改公司完成或者已进入股改程序,股权分置改革在两年的时间里基本完成。自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中国股市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时代,正在承担分流银行资金和加快直接融资步伐的功能。尤为重要的是,股权分置改革以后,资本市场的融资和资源配置功能得以实现,中国一大批公司成功上市。特别是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中国国航等超级大盘股的顺利发行,表明股权分置改革后的中国股票市场已经完全恢复了首发融资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使中国资本市场进入了蓝筹时代。此外,中国股票市场还进行了包括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改革发行制度等一系列改革。经过这些改革,投资者信心得到恢复,资本市场出现转折性变化,沪、深股指纷纷创出历史新高。人民币不断升值这一重大货币、汇率政策,也是造就中国股市2005-2007年大牛市行情的基本背景之一。截至2007年底,中国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550家,总市值达32.71万亿,相当于GDP 的132.6%,位列全球资本市场第三,新兴市场第一。2007年的IPO融资4595.79亿元,位列全球第一。日均交易量1903亿,成为全球最为活跃的市场之一。[2]由于股票市场的改革和创新,资本市场由此对中国的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全社会开始重新认识和审视资本市场的功能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