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股票 » 私募基金减持股票的走势
扩展阅读
买一百万的车险多少钱 2025-04-16 17:02:20

私募基金减持股票的走势

发布时间: 2022-05-09 15:53:07

① 股票减持后的一般走势

一般的走势是一般会略微出现上升趋势
原因是:股票减持完是指大股东在二级市场上进行减持的股份已经全部卖出,一般来说,当个股减持完毕之后,说明市场上的空单减少,是一种利好的消息,市场上的投资者会陆陆续续地买入,在买入单的推动下,个股会出现上涨的情况。
拓展资料:
(一)统计数据显示,在近期A股市场各大股指新高迭创的同时,上市公司重要股东减持套现也在创出新高。数据显示,农历新年以来,沪深两市共有350家公司的股东减持,累计减持36.83亿股,累计套现406.97亿元,刷新年内新高。
(二)减持只要遵循三个原则:
一是适量有序;
二是提前预告、稳定预期,这一点尤其重要,因为证券市场最担心的是不确定风险,确定了的信息,对股价影响就会降至最低;
三是为了上市公司的发展。那么适量有序的减持不但不会对二级市场股价产生压力,反而有利公司股价上涨。”
(三)现行减持制度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一是大股东集中减持规范不够完善,大宗交易转让股份成为绕道监管的“后门”;
二是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解禁后的减持数量没有限制;
三是对于虽然不是大股东但持有首次公开发行前的股份和上市公司非公开发行的股份的股东,在锁定期届满后大幅减持缺乏有针对性的制度规范;
四是有关股东减持的信息披露要求不够完备,一些大股东、董监高利用信息优势“精准减持”;
五是市场上还存在董监高通过辞职方式,人为规避减持规则等“恶意减持”行为。
(四)减持的原因:
大股东对公司未来发展不看好,公司业绩可能要走下坡路,导致股价一直阴跌不止,而大股东对于公司业绩提升没有信心,只能想办法把二级市场的股份兑现,不然等公司业绩出现大幅亏损的时候会跌更多,所以会提前减持。

② 私募股权投资特征会影响其减持行为吗

私募退出渠道多元化
尽管港交所等交易所的新政的确对部分企业IPO起到了刺激作用,但上市并不是私募退出的唯一渠道,其他退出渠道也逐渐增多。
许正宇也表示,港交所的新政对上市企业也有诸多限制,例如,从投资者保护的角度,对未盈利上市的生物科技企业还提出要有一个资深的投资者投资在企业里,希望这家企业已经得到市场认可,才能上市进行交易。
此外,对于同股不同权的企业,则会要求,同股不同权的权利拥有人,对公司有持续的贡献。许正宇解释称,考虑到新经济企业和老经济很大的区别,很大程度上依靠发起人的智慧来持续发展,在没有同股不同权的情况下,发起人的股权被稀释,也就影响了企业的发展。所以港交所允许一定的空间,让发起人持续对公司有影响,但是如果发起人的影响力没有了的话,那么他的权利也就不存在了。
私募在选择上市的渠道退出外,通过并购、出售(trade sale)的途径退出的数量也在增多。摩根士丹利亚太并购业务主管谭楚翘在私募投资会上表示,大概十年前,很多PE还在做风险投资,在选择退出机制的时候会选择让企业上市。
但是在5至7年前,像协议控制等开始出现,包括出售等途径使得私募的IRR、退出的时间点更容易掌控。谭楚翘指出,在接触的私募基金的客户中越来越多地会选择M&A、出售等形式退出。
TR Capital 管理合伙人修志明表示,私募基金都会有时间的压力,在资金期内希望能够快速退出,除了IPO、M&A、出售等,私募基金之间的换手的数量也在增加。
近年来市场的变化让私募退出的渠道选择性更多。景林资产管理香港公司合伙人曾晓松表示,在港股通开通之前,香港资本市场对于中小盘的股票不是特别认可,很多私募在退出的时候甚至是要打折卖出。
而在港股通开通后,日成交量非常高,曾晓松表示,这使得PE会在决定企业上市的时候,考量在哪个市场中会有更多的可比公司,同行业企业估值如何等。但香港的市场还是更加理性,曾晓松指出,最近新上了很多独角兽企业,不少IPO当天就破发了。
修志明透露称,最近接触的一些大陆的公司中,原计划在A股市场上市,但是因为一些不确定因素,这些公司最终选择重组后在香港上市。

③ ”请教: 请问大股东和基金减持过的股票是不是意味着涨不多少了

基金减持的股票,说明基金曾买入它、持有它,基金经理判断该股票将进入下跌通道,就减持它。当初基金为什麽持有它?肯定是认为当时它要进入上涨通道,才买入它。
股票都有时涨、有时跌,所谓“时点”问题,大股东和基金减持过的股票并不意为着今后...,只是他们判断随后的一段时间该股票可能要下跌。他们的判断也“有时对有时错”。
另外大股东和基金若在“作市”,你如有查看“窗口”功能,发现了此现象,就规避一下。

④ 科技股走势和大基金减持,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1.十年期国债主力合约收涨0.22%,5年期主力合约涨0.07%。

2.北上资金净流出20.20亿,南向资金净流入93.7亿港元(港交所最终数据)。

3.核发4家企业IPO批文,未披露筹资金额。

综合来说,本周的消息面中性偏利空,需要注意的是,大基金在周末的时候宣布对两家头部科技类上市公司进行减持。其对市场有两个影响,第一是对其他高位科技股形成压力,主力做多意愿会减弱。其次对于场内的情绪面影响较大,在2020年大基金也同样出过减持,而其减持之后科技股迎来了较长时间的调整,其中有3月份和7月份之后行情就非常明显。

周五晚间外盘走势相对偏弱,全球主要商品和股指多数都是下跌,这对A股同样有一定的影响。

从资金面和时间周期来看,下周是1月的最后一周,资金面压力较大,公开市场到期的资金有六千多亿,所以如果这部分不能续作,市场的资金面压力又会增强。

从技术面来看,目前指数虽然失真,但是通过平均法指数可以看出,场内大部分个股已经走出空头排列。后市结构性行情可能依然是主旋律,研究发现,近三个月上证指数上涨10%以上,而场内所有个股在这三个月只有1290只是上涨的,可见行情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好。

技术指标研究

周五三大指数依然分化明显,上证指数低开之后维持震荡回落,到了下午有所反弹。创业板和深证成指走势相对较强,不过场内大部分个股都是下跌的,两市合计成交额1万亿,基本符合预期。

从日线级别MACD指标来看,短期多头的力量又开始转弱,这个位置要防止二次回踩,形成实际跌破10日线支撑。

⑤ 被动减持股价怎么走

你好,没有绝对的可能。一般是利空。股价会下跌的多。因为减持分为主动减持和被动减持,被动减持指的是上市公司的股票被动下跌,会带来较多的不利影响,例如资金链断裂、投资出逃、信誉损失等等。
这个时候很多股民会对投股公司产生质疑,以至于产生一连串问题,所以很容易导致利空。但是有些上市公司公关能力强的话,也可以稳住股民,缓解股市危机。
风险揭示:本信息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该等信息取代其独立判断或仅根据该等信息作出决策,不构成任何买卖操作,不保证任何收益。如自行操作,请注意仓位控制和风险控制。

⑥ 股权转让给私募基金是利好还是利空

大股东转让股权的股票,散户投资者可以直接放弃,首先我们要区分大股东转让股权的两种现象:
1、直接转让给二级市场,利空;
2、通过大宗交易或协议转让给另外一家机构或者投资人,利好,说明股权结构有变更了,会提升业绩,是大利好。
第一种情况,股价下跌在所难免,所以不适合追逐。
第二种情况,虽是利好,但这类股票往往都是短期大涨,甚至直接几个涨停板,其实散户是没有很多的进场机会,而真的出现进场机会时,多半都是开始洗盘的时候了。
所以,碰到大股东转让,避之

⑦ 2016年5月国家加强监管私募基金对股市有什么影响

1.前中基协会长孙杰撰文正本清源
基金法颁布后,中国基金业协会的设立是根据基金法的条款,正式报国务院批准成立的(中字头机构审批在国务院,中国股权协会等都没有此程序)。中国证监会根据中编办文对协会进行了授权。协会章程是报证监会和民政部两个部委审批的。因此,协会的授权应无任何问题。协会根据授权和章程做的具体工作应该在法律上没有问题。其它不言自明。

2.五一后2000家私募将被清理 正在申请的可延期3个月
针对今年2月5日前已登记满12个月且在5月1日前既未补提法律意见书也未申请备案首只私募产品的约2000家私募管理人,其管理人登记将于5月1日予以注销。同时,已补提法律意见书的500余家,提交首只私募产品备案申请的600余家。考虑到前期相关机构理解和落实实际进度较慢的客观情况,基金业协会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顺延办理时间,若8月1日尚未完成也将注销。

3.证监会表明下一步私募监管计划
一是尽快推动私募基金条例;二是尽快修订并发布私募办法;三是制定出台私募基金信息统计的风险监测体系;四是加强对私募基金的事中事后监管;五是督促基金业协会完善相关自律规则;六是配合地方政府开展非法集资的风险排查;七是严格投资者适当性管理要求。

4.证监会:非法集资高发态势没有逆转 对308家私募专项检查
记者拿到的一份检查材料清单显示,监管部门要求被抽检私募在检查首日提交以下材料:一、私募投资基金基本信息表。二、机构私募投资基金业务运行情况报告。三、管理人相关材料。四、基金相关材料。

5.多家上市公司因私募未备案 定增方案受影响
上海惟冉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佛山赛富通泽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这两家私募是A股上市公司瀚蓝环境定增的认购方。其4月20日晚间公告称,因参与定增认购的两家私募基金尚未完成相关登记或备案手续,公司决定中止本次9.3亿元定增事宜。
珠海中富经调整后的非公发行方案为发行股票数量合计不超过50896.9万股,发行对象七名,包括长洲投资、和丰投资、铁木真资本、财通基金资管、星星之火、正丰鼎盛、汉华同盟。据了解,除财通基金外的其他六名认购对象,不符合私募基金管理人或私募基金备案的相关要求,且预期何时能完成登记或备案手续存在重大不确定性,珠海中富发布《关于撤回2015年度非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的公告》。
东方日升去年11月在关于反馈意见的回复中称,保荐机构和申请人律师认为:金龙16号资管计划已按照《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进行募集、设立,并已在中国证监会备案。苏州北恒尚未完成私募基金备案,但已出具承诺“在中国证监会批准东方日升本次发行后、相关发行方案备案前”,按照规定,完成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程序。

6.泽熙徐翔、中信程博明被正式批捕 同时公布批捕背后存悬疑
对于程博明的遭遇颇为蹊跷。警方首先调查的是中信证券执行委员会委员徐刚、葛小波和刘威等人,时间在去年8月底。直到去年9月中旬,程博明才被警方要求协助调查。不过,就在春节前夕,警方第一批调查的徐刚、葛小波和刘威陆续返回公司或家中,第二批调查的程博明,却依然身陷囹圄。
值得关注的是,徐翔和程博明双双被青岛警方批捕,且被同时公布批捕信息。社会各界人士纷纷猜测,两人所涉罪行是否存在关联。可能的关联是,徐翔、程博明、刘军和许骏分享了的一些内幕信息和资源,利用这些内幕信息操纵了一些上市公司股价。这些内幕信息可能包括维稳动向,这些资源可能包括国家的维稳资金。在审讯过程中,警方顺藤摸瓜,最终也可能牵出了其他案情。
当然,这些业界猜测和分析,并不一定是事实本身。最终的结果,尚待警方最后的通告。

7.一季报透露私募新动向:王亚伟大减仓 赵丹阳爱“喝酒”
相较2015年年报,王亚伟在今年一季度大幅减仓,对中天能源、皖通科技等6只个股进行了清仓,对一直深爱的三聚环保和深纺织A也进行了减持,谨慎情绪显而易见;而私募大佬赵丹阳则进行了相反操作,新进了山西汾酒、东阿阿胶和纽威股份,仓位较2015年底有所提高。另外,淡水泉旗下产品一季度对不少个股进行了增持,比如万华化学、烽火通信、复星医药、歌尔声学、江淮汽车、烽火通信、招商轮船等。

8.私募挂牌新三板相关制度正在完善
证监会私募部主任陈自强表示,此前证监会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进行了调研,对于25家已经挂牌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29家正在股转系统履行挂牌程序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进行了统计分析和梳理。证监会对于此类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估值、信披、利益冲突防范问题进行了研究,目前正在完善相关制度安排。

9.机构调研股曝光 王亚伟现身一股
从调研机构家数看,蓝海华腾被调研机构多达81家,排名第一;万达院线、歌尔声学、荣信股份、一心堂、搜于特等均有超过50家机构调研。值得注意的是,调研智云股份的49家机构中,王亚伟执掌的千合资本位列其中。

⑧ 基金机构减持股票,跌的不是自己的净值吗不懂为什么这样做

基金单位净值低了,自己的基金余额也会降低;
当前单位净值高于申购时基金单位净值也可能还是亏损的;
因为有申购费用;
在不考虑申购手续费、赎回费的前提下、你的想法是正确的。

⑨ 主力减持 股票价格上涨 什么原因

主力减持, 股票价格上涨,可能有以下多种复杂情况:一是分析判断不准确,大股东减持与主力减持相混淆;二是大股东资金紧张,需要减持自家公司股票,但主力吃货、照单全收、边吃边拉升,价格自然会上涨;三是主力声东击西,为配合大股东高位减持,边拉升制造上涨假象,边出货。。。。

⑩ 对于已经普遍高仓位运行数月的私募基金,这种状态还能持续多久

绩优私募或已率先“撤退”!

10月以来大盘震荡上行,私募继续维持高仓位运行,满仓和空仓私募占比都有所增加。根据融智评级研究中心的统计,当前私募平均仓位水平在七成左右,与上月整体保持一致。半仓以上私募占比90.13%,其中仓位在八成以上的私募占比50.66%,相比上月有所下降,但满仓的私募占比却继续上升至31.58%;仓位在五成以下的私募占比降至不足10%,其中空仓的私募有所增加,占比1.97%。

10月私募机构仓位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华润信托

对此,多家私募基金认为,政策催化以及增量资金流入共同推动了本轮医药股行情。例如泰旸资产认为,10月初,药审改革文件发布,市场预期后续新药和新型医疗器械的审批速度将显著加快,医药板块的投资情绪开始升温。随着行情的演绎,医药板块的投资从消费升级的逻辑向创新药主题演进。伴随龙头股股价叠创新高,市场对制药板块的估值体系发生根本性变化,由传统的PEG估值转变为PEG+Pipeline估值,整个创新药品种的估值整体上移。三季度时,整个医药股的资金配置已经降低到最近几年来的低位,随着医药板块的上涨,增量资金持续流入,最终带来了本轮医药股的整体上涨。

私募还会继续“喝酒吃药”吗?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医药股,食品饮料板块也在10月份表现“抢眼”,龙头股贵州茅台(677.950,27.88,4.29%)更是自10月以来上涨30.97%,股价实现年内翻倍,涨幅达107.10%。与之同步的是,华润信托的统计显示,10月份私募基金除了“吃药”外,也在继续“喝酒”——整体小幅加仓了食品饮料板块。

不过,随着行情的演绎,市场对于食品饮料、医药等大消费板块的走势心生疑虑。未来,作为A股市场重要的机构投资者,私募基金未来还会继续“喝酒吃药”吗?

【该不该“吃药”看法不一】

泰旸资产:预计目前市场加配医药股的意愿依然强烈。首先,板块龙头基本面良好,长逻辑上龙头股的业绩兑现的确定性高,随着2018年的临近,估值切换的意愿强烈;其次,2017年和2018年初,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结果将会逐步披露,将给制药子行业带来新的催化剂。最后,随着制药子行业个股估值的提升,其他子行业的龙头将会有更多的估值吸引力,为后续增量资金提供入场机会。

重阳投资基金经理王明聪、星石投资等:未来医药行业将加速实现优胜劣汰,优质医药公司成长性会比较好,未来医药股的走势将分化。

格雷资产总经理张可兴:医药股估值目前较高,性价比不好,甚至还有风险。

【看好高端消费行情持续】

星石投资:从需求侧看,消费升级的大势仍在进行,年末和年初是传统消费的旺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存在着明显的季节效应,导致消费股四季度和一季度的涨幅显著高于二三季度。从供给侧看,我国的消费行业均在进行着供给侧的出清,从而导致行业集中度提高,强者恒强。

泰旸资产:随着居民财富的积累和中高收入人群占比的提升,消费已经从数量消费升级到品质消费和品牌消费,对高端消费品的需求将进入加速阶段。四季度及未来一段时间,在经济稳健增长及通胀温和的环境下,看好反映中国产业升级和消费高端化趋势的部分科技和消费板块,具体来说,我们看好代表科技的消费电子、人工智能和互联网,代表品牌消费品的高端白酒、家电、免税和酒店,以及医药中的创新药和医疗服务。

【寻找类茅台股票是关键】

重阳投资基金经理王明聪:大消费板块过去表现好确实有基本面边际向好的因素支撑,但投资者未来在关注这类股票的时要注意市场预期与真实业绩的相对高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