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意思
答案:
青天之上的明月,自古以来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诗中的“青天有月来几时”,表达的是诗人对月亮出现时间的疑问与好奇。他停下酒杯,以此询问,展现出一种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宇宙的哲思。
详细解释:
1. 诗句“青天有月来几时”中的“青天”指的是辽阔的天空,而“月”则是人们常常用以寄托情感的月亮。诗人对于月亮何时出现在天空产生了疑问,这可能是受到某种即时情境的影响,也可能是对宇宙自然的一种普遍思考。
2. “我今停杯一问之”中的“停杯”表明了诗人当时的动作——放下手中的酒杯。这个动作往往与放松、沉思的心态相联系。诗人选择在这时提出问题,显示出他的好奇心和对问题的认真思考态度。
3. 诗人在欣赏景色或是饮酒享乐的过程中,忽然产生了关于天文、关于时间的深沉思考。他可能是在赞叹自然的美丽之余,又思索着生命的短暂与宇宙的无穷。这种哲思使得诗句显得意味深长。
4. 该诗句也许不仅仅是对月亮出现时间的疑问,更深层次上可能是对人生意义的探求。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他想要了解自然规律、把握生命节奏的渴望。同时,也展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境界。这种以景生情、以情入景的写法,使得诗句富有艺术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句诗是诗人在特定情境下产生的情感与思绪的交融,既有对自然现象的疑问,又有对生命意义的探索,展现了一种深邃的哲理思考和审美体验。
⑵ 李白的把酒问青天全诗
“把酒问青天”出自宋代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李白的是“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全诗如下:
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唐代 · 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⑶ 苏轼《水调歌头》全文意思是什么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在密州时所作。全诗译文:
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原文: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事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释:
⑴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⑵达旦:到天亮。
⑶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⑷把酒:端起酒杯。把,执、持。
⑸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⑹归去:回到天上去
⑺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⑻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受不住。胜:承担、承受。
⑼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弄:赏玩。
⑽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⑾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 雕饰华丽的门窗。
⑿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⒀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⒁但:只。
⒂千里共婵(chán )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⑷ 青天有月来几时的全诗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惟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