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豆腐怎么做成的
豆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是以大豆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以下是豆腐的基本制作过程:
1. 泡制豆浆:将干黄豆用水浸泡几个小时,然后磨成豆浆。把豆浆煮沸后,再用文火加热约20分钟,搅拌至浆体内部温度均匀。
2. 加入凝固剂:在将豆浆倒入豆腐桶前,必须先在其中加入凝固剂。凝固剂可以是石膏粉、枸杞子、苦瓜羹液等,根据不同的凝固剂使用方式有所差异。
3. 凝固成块:将加入凝固剂的豆浆倒入豆腐桶中,静置约20分钟左右,待豆腐凝固成块即可。
4. 制作豆腐:将豆腐块取出,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可以直接食用、煮汤或者炖菜,也可以加工成豆腐干、豆腐皮等其它食品。
需要注意的是,豆腐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卫生和食材质量,以确保豆腐的安全性和品质。此外,凝固剂的种类和使用量也会影响豆腐的口感和质地。
⑵ 豆腐是怎么做成的
1、把头天晚上泡好的黄豆用石磨打磨成浆,把桶里的浆倒锅里加火烧开。
2、烧开后再把浆倒到下面垫有纱布的容器里。
3、然后把纱布的四个角掀起抓起朝一个方向用力挤,把浆过滤出来。
4、然后再朝另一个方向用力挤,这样反复多遍尽可能的拧出最多的浆。
5、把过滤后的浆汁再大火反复熬煮,便成了可以喝的豆浆。
6、然后用擂茶砵把石膏捣成粉沫状。
7、把石膏粉均匀的、慢慢的冲进烧好的豆浆里。
8、然后盖上盖子等大约30-60分钟后可以看到豆花状时用瓢盛到下面的容器中(做豆腐专用容器)。
9、然后放上一块洗干净的大石头压紧,大概一个小时左右打开。
10、就成了白花花的豆腐。
⑶ 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如下:
黄豆清杂→泡豆→磨浆→煮浆→点浆→蹲脑→破脑→上脑→包布→压制→成品
1、黄豆清杂,泡豆
黄豆清杂的目的是为了去掉混在黄豆原料中的杂质。杂质不清除,既会影响豆腐成品的质量和卫生,也会影响到豆腐机器。产量小的可以采用人进行清杂,产量大的可以选用自动化的黄豆清理浸泡系统,节省人工,提高生产效率。
将清杂后的黄豆倒入容器中,加水进行浸泡。用水量为黄豆质量的2.5-3倍为宜,浸泡时间与水温有关,春秋季浸泡时间在10-15小时,夏季浸泡时间5-10个小时,冬季浸泡时间15-24个小时。
2、磨浆,煮浆
将浸泡好的黄豆倒入磨浆机,加水,把黄豆磨成豆浆,磨出的渣加水搅拌再磨1-2遍。磨好的豆浆抽进煮浆设备里,开始进行煮浆。煮浆有传统大锅煮浆,电加热煮浆以及蒸汽煮浆。根据豆腐产量的多少,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煮浆方式。
3、点浆,蹲脑
煮开的豆浆添加凝固剂进行点浆,形成豆脑。不同的凝固剂,最后做出来的豆腐也不一样。常用的凝固剂有石膏,卤水,内酯,也有传统的酸浆。点浆后形成的豆脑,需要静置一段时间,这个过程叫蹲脑,也叫养脑,让凝固剂与蛋白质进行充分的反应。用内酯点浆做豆腐,不需要进行蹲脑,工艺上有区别。
4、破脑,上脑,包布,压制
蹲脑结束后,进行破脑,排出一部分黄浆水。在豆腐模具筐内摊上豆腐布,将豆脑盛入模具筐内,将豆脑用豆腐布包好,加上压盖,进行压制。压制的时间与压制的力度有关,传统制作方法是用石头或者其他重物,也有的用千斤顶压制,这两种压制时间比较长,效率比较低。现在采用的是气压,压制速度快,没有二次污染,豆腐成型好。
经过压制后,豆腐就做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