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一石米
扩展阅读
佛慈制药去年股票行情 2025-01-13 15:44:16
股票软件里的白横杠 2025-01-13 15:40:17

一石米

发布时间: 2021-05-03 10:59:00

1. 一石米=担米

石(dan 第四声,与“担”同音)是容量单位,一石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所以1石米就是100升米。
担是重量单位,1担等于100斤。
二者单位不同,与米的密度有关,不太好比。
很多地方将“石”与“担”通用,是不规范的。

2. 一石米是什么字

这是扩展B里的字,无音义注释。网页显示不出,字见图片。

3. 古时候说的"一石米"等于多少斤

一石大米有59200克,即59.2公斤,118.4斤。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

(3)一石米扩展阅读:

古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是重量单位。粮食论斗,是容量单位。因为十斗粮食的重量大致相当于一石,所以粮食也论石,一石等于十斗,又成了容量单位(至今有些方言里粮食还是论“石”)。

《关于古代粮食钟亩、石的问题》 :“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后来又因为一石粮食恰好是一个人所能挑担的重量,于是一石又称一担。可是仍然写做“石”。
石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 1.容量单位:10斗为1石; 2.重量单位。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石

4. 一石米是什么意思

一石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约一斤八两,一石即为一百八十斤。石,读音dan,作为计量单位,有两个用法: 1.容量单位:十斗为一石。 2.重量单位。
在汉代,三十斤为钧,四钧为石。——《汉书·律历志上》。 作为容量单位,石主要用来计量粮食,稻谷、粟等等。一石多少斤,有个比重问题。古代常用容量单位由小到大有升、斗、斛(石)、钟,通常学者们认为斛和石相通,自秦汉开始它们之间都是十进制。

5. 一石大米是多少

朝代不同,一旦重量并不一样,但大致都在90多斤左右。

宋代一石大米即今天的59.2公斤。
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
明朝米价在洪武二十八年以后基本上一两银子可以购大米二石。《明史·食货二》:“於是户部定:钞一锭,折米一石;金一两,十石;银一两,二石。”明代一石约等于现在的94.4公斤。按2006年大米价均价1.75元/斤计算。一两白银是2*94.4*2*1.75=660.8元。小街边买个馒头要660多元,太贵了吧。

6. 一石米一个人可以吃多久

我们按重量来考虑吧,在古代有很多种用法或者算法:有人总结,汉代一石=60KG,宋代一石=97KG,唐朝一石=53KG,明代一石=50KG,清代一石=28KG,秦代一石=109KG。

我们按照消耗和体型估计:古代人:现代人=1:1,战争消耗:平时消耗=1.5:1.,按一个人一天大概吃一斤半粮食,半斤菜,半斤肉;这里的肉菜折算到粮食中那么就是一人一天消耗2斤粮食。那么古代征战中的士兵,一个人最少每天消耗1.5kg的粮食。

ok,古代征战中,一石粮食能够一个人吃多久呢?结合上面的计算,汉代一石40天,宋代一石64天,唐朝一石35天,明代一石33天,清代一石18天,秦代一石72天。

而在急行军和作战的情况下消耗量更多,有肉食的情况下消耗的量更少。

7. 一石米是多少市斤

一石

有59200克,即制59.2公斤,118.4斤。

林甘泉主编的《中国经济通史_秦汉经济史(上)》认定:汉代1石=2市斗,1市斗=13.5斤,1石=27市斤粟。汉代1石为20000毫升,,1斗为2000毫升,即秦汉时期1斗禾重2.7斤,这也是以实物测量所得数据。”

宋代1市斤是640克,宋代1石合92.5宋斤。因此一石大米就有59200克。

8. 古时一石米是多少

石(dan 第四声,与“担”同音)是容量单位,一石等于10斗,1斗等于10升,所以1石米就是100升米。
担是重量单位,1担等于100斤。
二者单位不同,与米的密度有关,不太好比。
很多地方将“石”与“担”通用,是不规范的。
(1升米现在重1.25斤)

9. 日本战国的一石米到底是多少

日本战国时代一石到底是多少斤米,没有确切的史料数据。有人说是17~20公斤,有人说相当于1.8中国石,有人说等于150公斤,有人说是30公斤,有人说一石稻谷是120斤。
根据容积、亩产、食量等推算出比较靠谱的结论:
一石=156.3升,相当于糙米约220斤,少则不少于215斤,多则不高于235斤。

10. 一斗米是多少一石米呢

一升米现在重1.25斤,10升米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中国古代计量方法极为精确,且为十进位制。即:一斗为十升,每升约重1.5公斤;一升为十合,每合重150克;一合为十勺,每勺重15克;一勺为十抄,每抄重1.5克;一抄为十作,每作重0.15克;一作为十厘,仅重0.015克(约一粒米)。
距今约700年前的元朝,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黑水旁建立黑城,引水灌田并屯田种粮积谷。负责管理国家粮库的官员,对每次出入粮库的粮食重量,有著精确到粒米的详细记录。内蒙古自治区考古人员,通过对黑城遗址的发掘,发现了一批元代粮库登记账册,引起我国计量考古部门的关注。据内蒙古考古专家李逸友先生所著《黑城出土文书》:元惠宗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黑城广积仓收入税粮“小麦九升九合六勺五抄二作,大麦四升九合八勺二抄六作”,精确到五位数。记账人为“广积仓副使”,监证人为“广积仓监支”。在另一份出土文书《大德十一年(公元1307年)粮税文卷》中,记载国库收入粮食“小麦一千一百五十八石四斗五合二勺二抄四作九厘;大麦三百一十五石五斗七升三合七勺九抄六作五厘”,从石以下更精确到六位数。
元朝的建立者入主中原以后,对农业生产和牧业生产一视同仁,经常劝课农桑,以五十户为一社,每社选老农“专一照管本社之人务勤农桑,不至惰废”(《通制格例》)。在中国历史上四部农书中,有两部产生在元代。当时,全国有人口五千余万,超过以往历朝历代的人口数量,粮食成为国民经济的命脉。
为了巩固农业基础,防止社会动荡,元朝政府在各地设立粮仓,以储备粮食,还设有“惠民局”和“养济院”等社会福利部门。为了管理好国拨、国收的粮食,也为了小麦与大麦的互相折算,元朝设在北部边疆的粮库管理官员,在登记账册上使用了精确到五六位的登记方法。这些宝贵的、距今近700年前的粮食登记账册,对於我们研究古代计量法度,节约每一粒粮食,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具有珍贵的参考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