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本自具足
扩展阅读
钱隆股票软件 2024-10-01 22:59:47
佛塑股票行情 2024-10-01 22:59:36

本自具足

发布时间: 2021-05-05 10:33:43

Ⅰ 本来具足是什么意思

本自具足:佛家理念,愿意自己已经具备圆满的结果。佛教常用语。出自六祖“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通俗一点就是:自己内在什么都不缺,所以不必过多计较外在世界的得失。 生活中的大多计较,都来源于自己认为自己缺这个缺那个,不然我就会怎么怎么下常然后产生资源(有形物质,无形情感)的争夺,小到几十块钱,一句冷暖的话语,大到房子车子。

佛教的具足,不仅仅是具有的意思,而且还有圆满具备的意思。一丝不缺,一切圆满,用于具足这个字。在佛法当中,用在不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意思。比如说,佛性本自具足,即是指佛性圆满具备,无一丝欠缺;用在戒律方面,具足戒则是指完备的戒律。

拓展资料:

佛教理念

有信仰就有希望。信仰如手,能执取众宝;信仰如杖,能给人依靠;信仰如根,能长养善法;信仰如船,能得渡彼岸;信仰如力,能突破万难;信仰如财,能生出智慧。信仰带给人无穷的希望,信仰的好处有四点:

第一:能确定目标
有的人常常感到自己没有信心,不能确立心中的目标,这是因为他没有信仰。

第二:能解脱烦恼
人生旅途,总会遇到许多烦恼,有来自社会、家庭、感情、经济,以及身体的生老病死,心理的愚痴无明等等。

第三:能美化生活
信仰能够影响一个人的生活态度。没有信仰,生活便没有立场,遇到问题,总是东问西问,甚至求神问卜,仍然拿不定主意。

第四:能安住身心
人生在世,找一个安身立命的地方很重要。读书的人,把身心安住在书本的知识上;做事业的人,把身心安顿在事业的发展上。

Ⅱ 为什么说 何其自行 本自具足 本自圆满 是怎么圆满具足的 怎么来的万物 现在的一切是怎么

摘录一段六祖坛经,供参考: 惠能即会祖意,三鼓入室。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祖知悟本性,谓惠能曰:“不识本心,学法无益。若识自本心,见自本性,即名丈夫、天人师、佛。” 三更受法,人尽不知,便传顿教及衣钵,云:“汝为第六代祖,善自护念,广度有情,流布将来,无令断绝。听吾偈曰:有情来下种,因地果还生,无情既无种,无性亦无生。” 祖复曰:“昔达摩大师,初来此土,人未之信,故传此衣,以为信体,代代相承。法则以心传心,皆令自悟自解。自古佛佛惟传本体,师师密付本心。 一句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六祖即悟透人生真谛,只要自己能够放下所有,自己的自性就可以显现出来。是本来就属于自己的本性,这个本性的显现,就是自己与自然合一的本来面目,即获得了一切随缘的大智慧,能生万法。万法、万物只是一个应机说法,因为自己具足了大智慧,任何法门都不可以再扰乱自己那颗如如不动的真心、本自具足的本性了。为什么,因为自己可以轻易化解一切外来干扰。

Ⅲ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唐朝时候惠能大师,他也明心见性了。在五祖忍和尚方丈室里,五祖给他讲《金刚经》,惠能大师不认识字,当然不会有经本,讲《金刚经》大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大彻大悟。他也说出他的境界,说了五句话,那五句话跟释迦牟尼佛讲的《华严经》没有两样,《华严经》浓缩起来就这五句,这五句展开来就是《大方广佛华严经》。 惠能大师说的五句话,第一句是「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没想到,见性了,没想到性本来就清净,从来没有染污过。我们的自性有没有染污?没有,染污就不是真的,那就变成假东西。我们讲染污是什么东西?阿赖耶染污,阿赖耶是妄心,自性是真心,真心从来没有染污过的。所以染是妄心,我们现在迷了,真的不认识了,把假的当作真的,亏就吃在这里。第二句说「何期自性,本不生灭」,本不生灭就是大般涅盘,这是古印度所有宗教梦寐以求的不生不灭。现在每一个宗教都讲,讲永生,就这个意思。有没有永生?有。真的自己就是永生,假我有生死,这个我是假的,不是真的。你把这个事情搞清楚,你多舒服、多舒畅,你的恐惧没有了。这是假的东西,随它怎么生灭,真的我永恒不灭,你把这个真的找回来,佛教导我们就是把真的找回来,这是大事。 第三句他说得好,「何期自性,本自具足」,具足什么?世尊在《华严经》上讲的一句话,明白交代出来了,他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就是本自具足的。如来是讲自性,大乘教里面你看讲佛、讲如来,十大愿王里「礼敬诸佛、称赞如来」,讲佛是从相上讲的,讲如来是从性上讲的,不一样的地方在此地,相是假的,性是真的,这是这两个名词不同的地方。说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就是你自性,你自性里有智慧,圆满的智慧。这是什么?这是自性里本具的,这不是学来的。圆满的智慧,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是一般宗教赞叹上帝的话,赞叹神的话,上帝跟神未必有,自性是真有。为什么我们晓得?上帝跟神也是六道众生,天道,他也没出六道,也没有出三界,他还是迷而不觉,福报比咱们大,智慧比我们多一点,也不是究竟圆满的,自性本具的智慧才是圆满的。这是什么?这在隐的时候,佛家叫隐现,隐是什么?譬如我们现在这萤光幕,我们把这个按钮把它关起来,画面上什么都没有了,这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你不能说它没有,你打开频道它就现前。打开频道是什么?「能生万法」,它就现前。不现前的时候不能说它是无,现前的时候不能说它是有,这个《妄尽还源观》上讲得很清楚,你不能说它有。这是事实真相,我们得搞清楚。 他第四句讲的是「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如如不动,这个是修行里面最重要的一个枢纽。你修什么?佛家常讲八万四千法门,修什么?告诉诸位,统统修的禅定,叫三昧。三昧是梵语,三翻作正,昧翻作定,正定。所以正定,你的心本来是定的,为什么现在心这么乱?这个乱是妄心,不是真心,真心本定,从来没有动摇过。这是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了五句。这五句话说出来之后,五祖就说「行了」,衣钵就传给他。传给他怎么?叫他赶快走,找个地方去避难。避什么难?要知道,古今中外这个嫉妒障碍在所不免。你说忍和尚的道场,神秀大师在那里住多少年,是他徒弟当中大家最敬仰的一个,每一个人都认为五祖传法肯定传给神秀,怎么会无缘无故传给别人,这个人素来又不认识,又不认识字?你看到黄梅八个月干什么?柴房里面去破柴舂米。他在黄梅八个月,禅堂没去过,讲堂也没去过,一天经没听过,怎么五祖就把衣钵传给他,谁服?没人服,肯定要找他麻烦,把衣钵抢回来,这是小事,大事可能还把他命害了。所以叫他赶快走,衣钵拿了赶快就走。躲在猎人队里十五年,十五年大家把这个事情慢慢淡忘,他出来了。出来碰到印宗法师,印宗了不起!印宗那是岭南,这我们今天讲的广东这一带,那个时候称为岭南,第一个高僧,讲经说法。他讲经的道场就是现在广州的,广州叫什么庙?风动幡动,本焕老和尚做过住持,广东,我一下怎么想不起来。光孝寺,对,光孝寺,就那个地方,在那个地方讲《涅盘经》。 六祖离开猎人队到广东,就是遇到这么个道场,在这里听经,坐在后面。听到两个出家人在辩论,一个人说外面挂的幡动,你看幡在动;一个说不是幡动,风动,两个人争论不休,他在当中插一句,他说仁者,非常谦虚、非常客气,仁者是菩萨的称呼,最尊敬的称呼,他称仁者,「不是风动,也不是幡动」,他说「仁者心动」。这一听的时候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印宗讲完经下了台,跟他见面,一问他,那个对答我们现在讲全是禅机。所以印宗法师就讲,听说黄梅传法之后给这个行者,这是称能大师,他说:莫非就是你?惠能大师就承认了。那就请求把衣钵拿出来展开我们看看,那衣钵是证明,这就认定了。印宗法师在经教里还有一些问题向他请教,都给他解释了。以后印宗给他剃度出家,所以印宗是六祖惠能大师的剃度师。可是剃度之后,印宗法师拜他做老师,这不是普通人,这是佛菩萨示现,哪有这么大的度量?岭南一代高僧马上拜他做老师,能大师水涨船高,一下就被他抬举起来了。否则的话,惠能大师要提到这么深的位次上,至少得十年、二十年,这一下就提起来了。所以印宗我觉得是菩萨示现,这两个人在唱双簧,唱给我们看的,哪里是凡人! 他这五句话展开来就是《华严经》,《华严经》字字句句都离不开这五句。所以能大师所证得的,跟释迦牟尼佛所证得的,同样的境界。一个是以佛身,佛的身分出现,《普门品》上讲的,「应以佛身得度者,即现佛身而为说法」;能大师在中国,应以比丘身出现者,即现比丘身而为说法,没有两样,这个我们要知道,佛法平等,这叫一乘法。所以中国禅宗是一乘,大乘那就不一定了,大乘不一定。一乘经里面,古大德为我们讲的,一乘经只有三部,《华严》、《法华》、《梵网经》。《梵网》非常可惜没有传到中国来,那是一部大经,分量跟《华严》应当是差不多的。只有一品,传到中国只有一品,就是「菩萨心地戒品」,菩萨戒,就传这一品,两卷,其他的没有看到。完整的那就是《华严》跟《法华》这两部。《法华经》上,怎么能肯定它是一乘经?一乘经一生成佛了。《法华经.提婆品》里面讲龙女八岁成佛,龙是畜生道,八岁的龙女,在龙宫里面听文殊菩萨讲经,她听懂了,觉悟了、明白了。诸位要知道,闻法开解,断疑生信,她立刻就把行门成就了。行门是什么?放下。你看大乘经上佛常讲的,只要你能够把妄想分别执著这三种烦恼放下,你就成佛了。所以我们相信,龙女听明白之后,她就放下了,放下之后到灵鹫山见释迦牟尼佛,拜完佛之后她就现佛身,在南方无垢世界成等正觉,《法华经》。

Ⅳ 佛祖释迦牟尼所说的本自俱足是什么意思

本自具足,是说一切众生都有佛性。
佛,好比就是金子,每个人都是金矿,金子每个人都本自具足,通过修行冶炼,人人都是佛。这就是”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含义。

Ⅳ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的“具足”是什么意思

具足”的意思:是具备具足和如来同等的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一切智慧、神通。

出自:《六祖坛经·行由》第八节。

原文:遂启祖言:“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释义:慧能对五祖说:“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清净,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来就不生也不灭,没想到自己的本性本身就是圆满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原就是坚定不移的,没想到自己的本性就能产生万事万物。”

(5)本自具足扩展阅读

详解:

六祖大悟以后,说了几句自己证悟的话,叫“何期自性,本自清净”。最苦恼的是什么呢?念头不断,恶念特多,停不下来;烦恼也特多,去不掉。无论是家庭、工作、社会,种种烦恼影响着自身,不由得跟着就烦恼起来。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自性没有生灭这一说,没有这事儿。念头在生灭,细胞在生灭,日月在轮转,一切一切停不下来,都在生灭中间、生死之间,生生死死,死死生生,没有穷尽,业力推动,停不下来。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老缺点儿东西,老觉得这个不够,那个不够;老想找点这事,找点那事,抓住这个,抓住那个。其实本性都是具足的,只不过以为不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如果懂得这个道理,就不会怕地震了,没有地震啊。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一旦悟到本性,世间的一切,都可以看清楚,就像观世音菩萨“千处祈求千处应”,随时会产生无量无边的变化。

从这就知道六祖写的那个偈子“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就是本性的意义。

Ⅵ 本自具足,何必烦恼这点事,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意思是:自己内在什么都不缺,所以不必过多计较外在世界的得失。
生活中的大多计较,都来源于自己认为自己缺这个缺那个,不然我就会怎么怎么下场。然后产生资源(有形物质,无形情感)的争夺,小到几十块钱,一句冷暖的话语,大到房子车子,亲情爱情。
其实如果没有这些,你还是可以活的很好,只是你可能自己都不相信。
你可以试着去相信,没有这些,我依然很好。我开心,幸福,生活依旧有希望,有动力!

Ⅶ 人人本自具足 是何意

具足:具,具备;足,充足。
就是每个人原本都充分具备×××的意思。

Ⅷ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宣化上人慈悲开示: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和尚。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何期自性能生万法。”
在五祖大师给六祖讲《金刚经》,讲到你不要着住到情上,也不要着住到爱上,也不要着住到空上,也不要着住到有上,你要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惠能言下大悟”:这时六祖大师豁然开悟。这个大悟,是彻始彻终,明白这个深般若的智慧。因为他明白深般若的智慧,所以才“一切万法不离自性”:他才知道心生万法,也万法唯心。一切万法,原来都是自性所现。
“遂启和尚”:他就对五祖大师说了,“何期自性本自清净”:他说,唉!我真没想到啊,这个自性,本来是不垢不净的,本来就是清净的。说不垢不净,怎么又说清净呢?说清净,是对着不清净而言,才有这个清净嘛!这个清净,就是本体的样子,因为没有其他的名称可以代表,所以就用清净来代表了。这个清净,并不是有染污,然后才清净;这个清净,是本来就清净的。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他说我真想不到啊,自己本性,原来是不生不灭的。因为众生有所执着,才有生有灭;若无所执着,生灭又从什么地方生出来?又灭到什么地方去呢?这生灭也就没有了。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他说我真想不到,这个自性原来就是具足,无欠无余的;也不多一点,也不少一点。在佛的份上,没有添 了一点点;在众生的份上,也没有少了一点点。可是在众生,就自己不认识。为什么不认识呢?就是背觉合尘了,所以自己本有的家珍,自己就不认识了,就舍本逐末,舍根本而追求末梢,追求一切物质的享受,追求一切虚妄的快乐,追求一切假名假利。啊!这是太笨了!这是太愚痴了!唉!现在才知道自性本就具足一切的。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一切的众生,颠颠倒倒,没有定力,可是这个自性呢?我们人人的自性,这不是说六祖大师的自性,是这样子,所有众生的自性,都是不动不摇的,都是一样的,都是平等平等的。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啊!真是想不到,万法原来都是自性生出来的,这个自性包罗万有,以前我真想不到,所以现在竟然证得这种的妙理!这真是妙不可言。

Ⅸ 自性具足是什么意思

一.释义:
1.一切众生本来有的佛性和智慧
2.自性本来就是圆满的,一切都具备,丝毫不缺
3.具足是具备具足和如来同等的世间和出世间法的一切智慧、神通
二.出处:
禅宗六祖惠能在《六祖坛经》中说:“祖以袈裟遮围,不令人见。为说《金刚经》,至“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惠能言下大悟,一切万法,不离自性。遂启祖言: 何期自性,本自清净; 何期自性,本不生灭; 何期自性,本自具足; 何期自性,本无动摇; 何期自性,能生万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