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
扩展阅读
2017上市公司回购股票 2024-09-20 08:58:48

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

发布时间: 2021-05-01 06:35:41

『壹』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是什么

党性原则

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重要方面。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对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创见的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科学回答了新闻工作长远发展的一系列根本性、战略性问题,深刻回答了新形势下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职责使命、基本遵循、工作方法、工作重点和队伍建设等问题。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意义: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最前沿、最直接、最有影响力的阵地,直接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全局。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是党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治国理政、定国安邦的大事。他关于新闻舆论工作“五个事关”的论述,系统阐明了新闻舆论工作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与长治久安的极端重要性。

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

以上内容来源:人民网-总书记新闻舆论金句——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

『贰』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新闻舆论工作

一是加强宏观控制,把握引导方向。有了科学高效的宏观调控,就如同为新闻舆论筑就了一道安全的防火墙,防止"谬误出于口"。加强宏观控制,要健全在党委领导下宣传部门负责新闻舆论宏观指导的管理体制,党委宣传部门要守土有责,对本地区本部门的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进行有效指导和管理,以保证正确的舆论始终占领阵地。要广泛建立信息联系点,及时掌握舆情信息。要通过建立完善新闻评阅、新闻调研、新闻通气会、形势报告会等制度,及时通报情况,提出要求,总结经验,加强对媒体引导。
二是增强新闻舆论引导,牢牢把握新闻舆论的主动权。现在国内一些小报、杂志、广播、电视为了片面追求经济效益,价值观严重扭曲,是非观严重混淆,美丑观严重颠倒。少数新闻媒体为了迎合为数不多读者的味口,竟把庸俗误为通俗,污点当卖点,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他们热衷于报道一些道听途说的绯闻、丑闻,对一些不良的社会现象、错误舆论,不予抨击,对先进人物和事例麻木不仁,漠不关心。我们党要实现执政目标,必须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用党的思想理论、纲领路线、价值观念影响社会,凝聚群众,在全社会形成积极健康向上的主流舆论。要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正确地把握形势。加强和改进新闻舆论的监督。
三是要把好新闻宣传的"关"和"度"。把好关把好度,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新闻工作者的重要责任。新闻宣传要把好关把好度,首先要在政治上绝不能给错误思想和观点提供传播渠道;二是政策上必须全面准确地宣传中央精神;三是必须全面贯彻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大力宣传社会发展中光明的、健康的、积极的东西;四是在热点问题上要政治坚定,头脑清醒,该热的要热,该稳的要稳,该冷的要冷;五是舆论监督上要端正目的,摆正位置,把握好监督的时机,运用好监督的形式,注重监督的效果,做到实事求是,结论正确,出于公心,有利工作;六是宣传格调上要反对嬉戏打闹,低级无聊,反对荒诞怪异,肤浅浮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七是要珍惜维护好媒体的良好形象,不做虚假新闻,不做有偿新闻,不做不负责的广告宣传。
四是加强新闻媒体在网上的舆论引导。现代网络是以互动性为主要特征,受众的地位空前提升,摆脱了被动的地位,开始与职业传播者一样成为信息的主动传播者参与者,他们可以任意在网上发表评论、发布新闻。根据网络特点,各新闻媒体要充分利用各自网站加强对新闻舆论的引导,各专业新闻网站在网络传播中继续充当好"把关人"的角色,积极利用网络快速有效的交互式反馈机制,反映和引导舆论。加大对技术的控制力度,通过科技手段管理网络媒体。与此同时积极探索和研究有效的立法,规范好各新闻网站的新闻发布。
五是处理好舆论导向和市场需要的关系。在市场的影响和冲击下,新闻媒介已经并将继续发生巨大变化,新闻传媒将不仅仅是党和政府的喉舌,同时还将成为一种信息产业、文化产业。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很多报纸如雨后春笋发展并壮大起来,许多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新闻,纷纷登上报纸的版面,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事实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与新闻报道的可读性并不矛盾,尤其是一些令人关注的热点新闻,只要注意加强引导,关注民生,贴近实际,解决问题,同样能赢得读者,赢得市场。
六是提升新闻工作者素质,加强新闻工作者队伍建设。继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新闻工作者,努力提高广大新闻工作者的理论素养,使每个从事新闻工作的同志都能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善于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去观察事物、分析问题。要培养新闻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使新闻工作者对工作满腔热忱,恪尽职守,认真负责。继续做好"三项学习教育"活动,努力提高新闻工作者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职业精神职业道德学习的认识。

『叁』 我国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适应什么传播趋势

新闻媒体的工作,是整个社会风气的领头羊。人,是最容易被左右的。
所以,新闻人,必须明白什么话该说,该怎样说。什么事情该宣传,什么事情该制止。
引领中国走向一个繁荣复兴的盛世,经济很重要,人民的精神更重要。

『肆』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什么是新闻工作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指向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
指出坚持党性,
新闻舆论才能有明确的立场和方向

『伍』 如何理解把网上新闻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

如何决定把我上新闻典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从通知中吗?如果我也宣传真不知道是怎样。

『陆』 一、新闻舆论导向的概述 二、新闻舆论导向的价值 1、新闻舆论导向的新闻价值 2、新闻舆论导向的社会价值

一、新闻舆论导向的概述
新闻舆论导向又称舆论引导,是一种运用舆论操纵人们的意识,引导人们的意向,从而控制人们的行为,使他们按照社会管理者制定的路线、方针、规章从事社会活动的传播行为。
舆论导向包括三方面内容:① 对当前社会舆论的评价; ② 对当前社会舆论及舆论行为的引导; ③ 就某一社会事实制造舆论。正向舆论能够对社会发展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而负向舆论则对社会发展起到破坏和阻滞作用。
舆论导向的基本原则:党性原则;正面引导原则;真实性原则;分流原则;有度原则。
二、新闻舆论导向的价值
(一)新闻舆论导向的新闻价值
新闻是舆论最重要的载体。新闻可以反映、制造和调控舆论。我们所说的新闻舆论导向 ,就是新闻媒体通过新闻手段来引导社会舆论。在新闻的传播过程中 ,媒体只有充分挖掘出每一篇报道中蕴含的新闻价值 ,才能在满足广大读者及时了解社会变化需要的同时 ,更好地发挥“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的作用。
(二)新闻舆论导向的社会价值
新闻舆论是反映和引导社会舆论的有力手段,新闻舆论作用于社会舆论的过程,也是新闻舆论引导社会公众作出价值选择与判断的过程。新闻舆论不仅把分散的个人联系起来,形成一定秩序的社会以及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而且在精神层面上,新闻舆论通过对客观事实作出评价,给社会公众提供理性认识,同时新闻舆论是用非观念控制人们的思想,给社会成员提供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和一致的价值观念,使社会成员按既定社会行政主体所倡导的价值观念立身处世,实现社会价值取向规范化、有序化。新闻舆论对社会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通过新闻舆论的反映、导向和监控功能体现出来。
三、新闻舆论导向的社会意义作用
导向性是新闻媒体的基本范畴,新闻媒体通过将新闻事件加工处理,通过一定的宣传手段和表现形式进行宣传,突出新闻反映的积极面,来引导人们从正确的方向思考社会现状和政治格局,从而达到其引导群众思想的作用。舆论导向作用是新闻独具一格的特征,无论是在人们的生活中,还是国家建设中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新闻媒体通过近几年来的飞速发展,传播形式和内容变得多样化和复杂化,但是新闻媒体依旧肩负着宣传者、监督者和引导者的重要使命。党将新闻媒体的舆论工作列为思想政治的范畴之中,充分利用新闻的舆论导向作用,宣传正确的指导思想、国家发展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等,为社会人群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念,与党的思想达成共识,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因此,可以说正确的新闻舆论导向是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前提。
(二)新闻舆论导向引导人们的社会行为
新闻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尤其是电视的普及让人们在茶余饭后形成了关注新闻、关注时事的习惯。然而,新闻媒体并非只是传播社会积极面的信息,对社会存在的恶性事件也有相当一部分的报道,例如违法犯罪行为、贪污行贿事件等。如果新闻舆论向导出现偏差,这些恶性事件直接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社会行为作风,当某些人并没有意识到恶性事件的危险性,反而效仿违法乱纪分子的行为时,则会引起社会的不安和动荡,从而助长社会不良风气和诱发犯罪违法行为,对国家造成不可弥补的影响。因此,只有正确的舆论导向才能引导人们正常地生活,为社会带来福音。

『柒』 什么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

互联网是政府公共治理的最大看台。网络舆论人声鼎沸,督促政府回应民意关切,民主决策、科学决策;同时也经常为现实政治运作添堵添乱,加大改革成本,甚至可能对施政产生颠覆性影响。
互联网上的杂音,主要还是人民内部矛盾,是不同社会群体的诉求。对其中合理的诉求,要高度重视,及时解决问题;对其中不合理的诉求,也要做出耐心的说服解释工作。
在政策宣导不畅导致群体性事件时,宜谦抑反思施政手法的粗糙,宣传干部尤其需要考虑如何改进政府文宣、释放公众疑虑,而不宜企望和鼓吹警察采取开枪等暴力强制手段。动辄用拳头代替舌头,是一种惰政行为,违背共产党人的政治伦理,只会激化官民矛盾。
——管好网络舆论的两个重要源头:门户网站和媒体微博。
与“大V”网友相比,门户网站的编辑对舆论的生成可能影响更大。商业门户网站在转载传统媒体的新闻时,往往自拟标题,为吸引眼球而断章取义,误导舆论。比如,门户网站出过一个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中纪委:社科院受境外势力渗透》,给人的感觉是:中国最高人文社会科学机构已经被境外敌对势力“第五纵队”占 领。其实,这不过是转载自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网站的一则工作动态,是中央纪委驻院纪检组组长在近代史研究所的一次内部个人辅导报告,告诫科研人员“保 持政治敏感性”,防微杜渐。
为防止重大敏感新闻被误读,有关部门不得不明确要求门户网站转载时保持原标题。治理门户网站的“标题党”战术,需要提高网站“小编”的专业性和政策分寸感、社会责任感。
——开展网上群众工作,创新“意见领袖”管理。
在微博频频祭出禁言或封号等杀手锏后,剩下的活跃网友并未完全消停,相反左的更左,右的更右了,这表明互联网治理强势手段的效果有限。对于网上的杂音,需要以更多的手段、更大的包容做好网上社会工作,网聚正能量,共筑中国梦。
网上的所谓“意见领袖”在一定程度上成为民意代言人,对政府陈情,但有些人又会放大某些超越现实可行性的偏激诉求。需要客观评估他们的建设性或对抗性。能否鼓励“意见领袖”不做职业网友,别沉溺于网上的口水战,投入更为丰富的人生选择。
网友的传统媒体接触率、与政府部门的距离远近,是影响其政治态度、价值立场的重要因子。如果网友有机会在报纸杂志上发文章,在广播电视发声,有机会与政府 部门对话,更容易理解政府公共治理的难处,意见更有建设性。网友的现实社会地位越是被边缘化,除互联网“自媒体”外缺少发声通道,立场态度越易激进化。
——在网上治理的同时,解决好网下的现实社会矛盾,优化社会环境和国民心态。
用外科手术式的方法,剜除网上的胡言乱语,避免谬种流传,扰乱世道人心。但治本之策还在网下,在于解决好社会转型期的种种现实矛盾,保障弱势群体的民生, 缩小贫富差距,保障中产阶层的尊严,给新富阶层以财产的安全感,克服官场贪腐,同时体谅基层干部公共治理的艰辛。给现实的利益诉求以顺畅的表达通道和公平 的博弈手段,有利于消解网下戾气,让互联网上阴气消退,人心回暖。
不要企求网络空间物理般的纯净,水至清则无鱼,不妨以科学的态度客观评价和适度运用互联网的社会减压阀功能。努力避免涉及制度评价的一级舆情,同时适度包 容城管问题、教育问题、环境问题、社会公德等二级舆情;约束全国性舆情热点的爆发和蔓延,同时包容社区型的网络批评,鼓励本地网民关注和批评身边的基层治 理,讨论“在地政治”。
——互联网治理要有全局观、大局观,不必过于看重运动式治理的轰轰烈烈,关键在实效。互联网发展与管理并重,管用并举,以用促管。
在当前互联网“自媒体”搅动中国,网上信息经常真伪莫辨,网民情绪经常剑走偏锋的情况下,需要传统媒体发挥信息“把关人”的作用,为网络信息去伪存真,为 网民情绪扶正抑偏。从全国新闻舆论场上的总体格局着眼,需要适度放开传统媒体,鼓励记者介入网络热点舆情,发出客观、理性、平衡的声音,用传统媒体的专业 精神去对冲互联网“自媒体”的信息偏差和舆论偏颇。
——用互联网的精神治理互联网。
互联网精神就是开放、平等、协作、分享,互联网治理需要充分尊重和调动各参与方的积极性,诉诸他们的责任意识和道德良知。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个崭新的政治命题。治理与统治、管制的微妙区别在于,后者主要依靠政府自上而下的权威和制裁; 而治理更多地诉诸于公权力与公民社会的合作,是一个上下互动的过程,调动社会各方参与互联网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例如鼓励成立各种互联网自律和他律的民间约 束机构和行业组织。
治理也需要权威,但这个权威并不一定为政府所垄断。需要以互联网的精神治理互联网,不能以发展为由放任网络不良行为,也不能因为规范而窒息互联网的创新。张弛有度,宽严相济。
——重视网络舆情监测和应对。
在开展舆论斗争的同时,不宜忽视舆情应对。如今党的宣传部门、政府应急管理部门,普遍重视舆情监测。舆情监测和政务微博等自媒体的运营,已经纳入政府采购 项目。以互联网为主要对象的舆情监测,不宜成为新闻热点二次炒作的源头,须秉持建设性立场,“坐南朝北”,搜集和梳理公众意见,提供给政府做决策参考。网 络舆情信息服务需要行业规范,提高市场准入门槛。舆情监测要增加社会不同群体特别是官民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社会协商对话,而不是加剧政治对抗。
——从事互联网管理的干部需要高尚的精神。
管理也是服务,网管干部对网友要有一片赤子之心,对江山社稷的长治久安有忧患意识和责任担当。网管干部的秉公执法、廉洁自律,关系到网络管理的公信力。
全国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大力培育和弘扬“忠诚、担当、创新、廉洁、团结、奉献”的网信精神。决不能用手头的权力从事个人删帖行为,从中牟利。网 络管理行为要程序化、透明化,能否像法官判案一样,对每一起网络管理行为都实行“质量终身负责,严格执行错案责任追究”?

『捌』 2018年全国旅游新闻宣传座谈会在哪里举行

2月2日,国家旅游局在京举办了2018年全国旅游新闻宣传座谈会。国家旅游局局长李金早出席并讲话,副局长李世宏主持。中央宣传主管部门负责同志,中央主要媒体及重点新闻网站有关负责同志,全国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副省级城市、计划单列市、重点旅游城市旅游部门负责人参加座谈会。

据了解,为加强旅游系统新闻宣传能力建设,国家旅游局于2月1—2日在京举办了2018年全国旅游新闻宣传培训班。培训班传达了全国宣传部长会议精神,邀请专家从近年来社会舆论新形势与对策、政务公开和新闻发布工作、新技术新媒体新舆论等方面进行了专题授课,并深入媒体一线进行了现场教学。

『玖』 如何做好意识形态工作和新闻舆论工作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全球思想文化不断交流、交融、交锋;当代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社会思想意识日益多元、多样、多变。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意识形态工作,划清“四个重大界限”。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多样化的社会思潮。为此,应正确认识和处理以下三个重要关系。 一元化与多样性的关系 所谓一元化,是就指导思想而言的;所谓多样性,是就现实社会中存在多种思想观念而言的。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用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引领多样性的社会思潮。 既巩固思想基础,又丰富文化内涵。巩固思想基础,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丰富文化内涵,就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富有活力。这两个方面都不可或缺。没有基本思想共识,社会就会成为一盘散沙;没有文化多样性,社会就会成为一潭死水。在当代中国,坚持指导思想一元化和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繁荣发展是实现科学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保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 纠正关于一元化与多样性的两种错误认识。有人认为,指导思想一元化必定扼杀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历史经验表明,杂乱无序的思想是不利于社会稳定和发展的,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必须以有序化为前提,因而必须有一个核心的指导思想。正是有了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引导和规范,多样性社会思潮才能保持正确的方向并得到质的提升。因此,指导思想一元化不仅不会扼杀社会思潮的多样性,而且有利于多样性社会思潮的发展和完善。也有人认为,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必然妨碍指导思想一元化。在马克思主义看来,社会思潮的多样性是一种正常的状态。社会思潮多种多样,有利于促进思想解放,推动理论创新,激发社会活力。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在吸收和借鉴前人思想认识成果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并且始终坚持不断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来丰富和发展自己。可以说,没有思想文化的多样性,一元化的指导思想就失去了源泉和活力。 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在我们国家,各种思想文化不论其内容和形式如何,都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如果离开这一根本价值取向,思想文化就不可能健康发展。在坚持这一根本方向的同时,还必须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允许、鼓励、支持思想文化工作者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增强社会主义文化的生命力、创造力、吸引力。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二者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原则性与包容性的关系 所谓原则性,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所谓包容性,就是尊重差异,包容和吸纳多样性的社会思想文化。处理好原则性与包容性的关系,要求我们既旗帜鲜明地反对各种错误思潮,又坚定不移地鼓励和支持一切积极有益的探索。 认清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与歪曲、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区别。马克思主义是客观反映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发展一般规律和趋势的科学理论,是我们党和国家的根本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并没有终结真理,而是开辟了认识真理的道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我们应当根据时代的发展和实践的要求,不断为马克思主义增添新的内容,使之始终保持生机和活力。为此,必须坚决反对教条主义,反对那种以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个别论断为依据而拒斥时代发展要求的观念和做法。与此同时,必须敏锐辨别和坚决反对一切以探索创新的名义歪曲、否定、抹黑马克思主义的行为。 认清积极探索社会主义道路与否定、偏离社会主义的根本区别。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历史上崭新的制度形态,是我们国家的根本制度。是否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是检验真假马克思主义的试金石。然而,由于不同国家、民族的情况不同,社会主义的表现形态必然存在差异,每个国家都应当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新中国成立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经过艰辛探索,成功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这条道路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是一条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的正确道路。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应当看到,我们在前进的过程中还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因而需要不断进行新的探索,进一步丰富和完善这条道路。但是,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不能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方向不能变。为此,必须坚决抵制和有力批判民主社会主义等打着社会主义旗号、实则否定和偏离科学社会主义发展方向的错误思潮。 认清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与否定、反对党的领导的根本区别。中国共产党是用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当前,我国改革发展已进入关键阶段,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不断涌现。适应这一新形势的需要,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党的领导,而绝不能否定和反对党的领导。在当代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一致的。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的一个根本错误就在于割裂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领导权与社会主义的内在关系,一方面声称坚持社会主义,另一方面又鼓吹多党轮流执政,否定共产党的领导。在中国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这样一个坚强领导核心。邓小平同志曾经深刻指出:“在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必然四分五裂,一事无成。”一些人打着民主自由的旗号,主张在我国实行多党制,其实质就是要取消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如果那样,人民的政权就要丧失,社会主义制度就要被颠覆,国家就要分裂,人民就要遭殃。 “破”与“立”的关系 所谓“破”,就是批驳和反对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所谓“立”,就是建设和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只“破”不“立”或者只“立”不“破”,既不利于一元化指导思想的巩固,也不利于社会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做好新形势下的意识形态工作,必须坚持“破”与“立”的有机统一。 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方面,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用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大力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用通俗易懂、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语言,使党的科学理论更好地走进干部群众,使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道路和理论体系的认识,进一步坚定对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另一方面,积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坚持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主体,以外来健康有益文化为补充,不断增强我国文化的民族性、包容性、时代性,不断推动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决批驳和反对各种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激浊才能扬清。只有对错误的思想、观点和社会思潮进行坚决批判,与其从根本上划清界限,才能为社会主义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营造良好氛围,才能不断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看到,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混淆是非、善恶、美丑的界限,误导人们的认知,腐蚀人们的心灵,阻碍社会的健康发展。对于错误思想与腐朽文化,我们必须旗帜鲜明地予以批驳和反对。特别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剖析其错误本质,明确其实践危害,引导广大干部群众不断提高判断能力,自觉践行真善美,坚决拒斥假恶丑。 (作者为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