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邓亚萍去向不明
扩展阅读
买茅台50万股票 2024-09-30 17:18:16

邓亚萍去向不明

发布时间: 2021-05-07 08:28:19

❶ 邓亚萍现在在干嘛

三年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在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供职。现在去向不明,她的位置也由他人顶替了!

❷ 求十个告诫人们要诚实的故事

数年前有一名座椅制造商雇用一批年轻人,以手工来制造椅子。商人依据每人制作出来的椅子数量,每周付款一次,但有一个条件:每一张椅子要在合格检验后,工人才能取得应获的工资。 这名制造商非常留意其中两名青年人----罗富士及何汉励。这两个人每周都分别造出很多好的椅子,而且很少有不合格的情形。随著时光的流转,制造商需要找一位监工了。他想到了要从这两人----罗富士及何汉励----之中选出一位来担任。如果你是那名制造商,你怎麼决定呢?那名制造商是这样做的:它将所有工人召集起来,并宣布为了赶工,只要椅子造好了,不必管是否通过检验,它都计件付酬。於是,椅子的产量大大的增加了,但相对的椅子的不合格率也增加了。这时,制造商特别去检查罗富士及何汉励所做的椅子。结果,罗富士所做的椅子之品质跟往常一样的好,但何汉励在新政策下做的椅子却有一半不合格。你猜:谁可以晋升到监工的职务上去呢?是罗富士?或是何汉励?
孟母 当孟家还在庙户营村市集旁居住时,东邻有人杀猪,孟子不解地问母亲:“邻家杀猪干什么?”孟母当时正忙,便随口漫应:“给你吃!”孟子十分高兴等待食肉,孟母为了不失信于儿子,忍痛在捉襟见时的生活费中,拨出一部分钱买了一块肉,让儿子吃了个痛快。
每年5月2日,美国孩子都要举行各种活动,来庆祝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节日-诚实节。这个节日来自一个悲惨而又真实的故事。许多年以前,在美国的威斯康星州蒙特罗市,有一个名叫埃默纽·旦南的孩子。他生下来后,家里连遭不幸,父母先后去世。而这时,他才5岁。就在走投无路之际,一个年老无子,名叫诺顿的酒店老板收养他。旦南绝处逢生,就认诺顿夫妇为养父母。旦南年龄虽小,但过早到来的各种忧患和磨难,使他变得很懂事。诺顿的酒店不大,有什么活他都抢着干,对养父母也很尊敬、孝顺。一家三口日子过得还算和顺。转眼间,三年过去了,旦南长到了8岁,变得更懂事了。他渐渐发现,养父母不是正派人。小酒店出卖兑了水的酒,还要记花帐,多收钱。诺顿夫妇总是挖空心思地算计怎样坑骗顾客。旦南看在眼里,很不满意,经常苦劝养父母不要挣昧心钱。诺顿非但不听,有时候还顺手给他两巴掌,骂他吃里扒外。久而久之,他对这孩子越看越不顺眼,加在他身上的拳脚也越来越多。一天傍晚,来了一个小贩。他一进门,就和诺顿夫妇吵了起来。旦南侧耳细听,好象为了什么帐目问题,当天晚上,小贩便留宿在酒店里,诺顿的心情似乎很不好,吃饭的时候喝了好多酒。而且很早就把旦南轰到了楼上,还挥舞着拳头警告他,今天夜里他要敢跑下楼来,就打断他的"狗腿"。旦南躺在床上,又惊又怕。近一年来,养父虽然经常打他,但这样凶霸霸的,在他记忆中还是第一次。而且,从养父那闪动不定的目光中,总感觉今夜会有不寻常的事发生。后半夜,好不容易才睡着了的旦南,被一阵激烈的争吵声吵醒了。他从床上下来,把耳朵贴在楼板上,听见养父和小贩正在用最肮脏、最下流的语言对骂。又过了一会儿,只听"啊"的一声惨叫,随后就是一片寂静,一点声音也没有了。旦南尽管吓得浑身发抖,还是披起衣服,蹑手蹑脚地走下楼来,把脸贴在养父母房间的大门上,顺着门缝向里看去。这一看,把他吓得手脚冰凉。只见那小贩倒在地上,胸口上插着的一把刀子还在轻轻地颤动。养母站在旁边,搓着两手,不停地嘟着:"你杀了他,这怎么好?他死了,死了……"旦南顿时觉得头晕目眩,眼前金花乱冒,身子猛然往前一栽,只听"呼"的一声,一头磕在了门框上。诺顿一愣,立即大步跨过来,推开门,抓住旦南的头发,把他拖了进来。诺顿眼珠转了转,脸色和缓了下来,他让茫然不知所措的旦南坐下,和颜悦色他说:"孩子,你都看见了,是这小贩进来行凶,爸爸在自卫中才失手杀了他,对吧?这把刀也是他带来的,对吧?明天警察来了,你就这样说。"旦南像木头人一样坐在那里,眼睛一直没离开小贩的尸体。过了好半天,他突然"扑通"一声跪在地上,把头埋在养父的膝盖上,声泪俱下他说:"爸爸,你说得不对。我知道,是你杀了人。爸爸,我求你,你快去警察局自首吧!那样,我们一家人才能都活下去……"诺顿气得脸都变成了猪肝色,抬起腿当胸一脚,把旦南踢倒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喊道:"你这个小杂种,想把爸爸送上法庭吗?快说,是那小贩要行凶……""不!"旦南捂着胸口,抬起头,说:"我不能说谎,是你杀了人,你应该去首……""啪!"的一声,旦南又挨了一记耳光。养母也扑上来,一边拳打脚踢,一边拿出一根绳子,把旦南结结实实地捆起来。然后,夫妇俩一起动手,把他吊到了楼板上。诺顿取来一根鞭子,"啪"的一声抽在旦南身上,说:"好啊,你不说谎!那你就去死吧!""死,我也不说谎!"旦南的头上,豆粒大的汗珠不断渗出来,但仍然很倔强他说。鞭子雨点般落在旦南身上,养母又取来一根棍子,没头没脑地乱打一顿,边打边喝间:"快说,这小贩是怎么死的?说对了就放你下来。""是……你……"旦南睁开黯然无光的眼睛,有气无力他说。鞭子。棍子再一次雨点般打下来,旦南浑身抽搐着,突然喊了一声:"不,我不说谎!"头就猛然垂到了胸前,一动不动了。诺顿夫妇面面相觑,这才知道又闯下了大祸,也颓然倒在地上。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诺顿夫妇虽然在法庭上百般狡辩,还是以谋杀罪被逮捕,受到了应得的惩罚。事后,蒙特罗市政府为纪念这个宁死也不肯说谎的孩子,为旦南建造了一块纪念碑和一个塑像,并决定5月2日他死的那天为诚实节。那块纪念碑上镌刻着:-- 怀念为真理而死的人,他在天堂永生。现在,每到这一天,纪念碑前就堆满了表示哀悼的白色小花。每一个走过这里的人,都要摘下帽子,向这无畏的诚实者致敬。老师、家长,也都要给孩子们讲一遍旦南的故事。
清代末年的镇海人叶澄衷,便是近世成功人物的楷模。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性,引人入胜。据说,他年轻时非常贫穷,在上海的黄浦江中,以篙师维生。有一次,他在撑船送一个洋人渡江时,捡到了许多金钱,可是他人穷志不穷,拾金不昧,统统还给了那个洋人。那个洋人在感激和佩服之余,把他荐入上海的商界。他从头干起,勤俭自持,终于积资日厚,自立门户,而一步步变成了巨富,在上海的商界颇享盛名。
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问愈深,未知愈重;越是学识渊博,越要虚怀若谷。作为专家、学者,对不知道的东西,我们不仅应当老实地承认“不知道”,而且要敢于说“不知道”。美国现代物理学家费曼说:科学家总是与疑难和不确定性打交道的。当一个科学家不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时,他就是不知道;当他有了大概的猜测时,他的答案也是具有不确定性的;即使他对自己的答案胸有成竹时,他也会对质疑留有余地。对科学家来说,承认自己的无知,使自己的结论留有被质疑的余地,是科学发展所必须的。学人只有秉持这样的科学态度,才能不断地“格物致知”,获得新认识,达到新境界。常言所谓“一事不知,学者之耻”,其本意正是在于策励学者们不断求索,不断进取。“吾有知乎哉?无知也。有鄙夫问于我,空空如也。我叩其两端而竭焉。”即使是在专业领域内,那种自诩或表现为无所不知的“专家”,不仅其学识而且其人品也都是值得怀疑的。
其实,丁肇中教授大可不必说“不知道”。比如可以用一些专业性很强的术语糊弄过去,可以说一些不沾边际的话搪塞 过去,甚至还可以委婉地对学生说:“这些问题对于你们来说太深奥,一两句话解释不清楚。”但是,这位诺贝尔奖得主却选择了最老实、最坦诚的回答方式,而且表情自然、诚恳,没有明知不说的矫揉造作,没有故弄玄虚,也绝没有“卖关子”。丁教授坦言不知道,不但无损于他的科学家形象,更凸现了他严谨的科学态度,令人肃然起敬。
与丁肇中“三问三不知”相似的还有帕瓦罗蒂在一个大型演唱会上的表现,他演唱时刚到高潮之际,却突然停顿下来。举座哗然,连乐队都停了下来。帕瓦罗蒂坦诚地说自己忘记歌词了,请求大家原谅,希望大家再给他一次表演机会。在一阵沉寂后,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事后,有人告诉帕瓦罗蒂:“你完全可以做做口型,而不必承认自己忘了词。相信观众肯定会认为是麦克风坏了而丝毫不会怀疑到你身上。”帕瓦罗蒂微微一笑:“如果还有下次,我同样会认错。因为事实早晚会被人知道,那对我的声誉影响会更大。
与丁先生相反的是,一些人尤其是个别官员,在很多问题面前往往表现了“万事通”、“博学家”的“风采”,下基层、搞调研在情况不明、事情未弄清的时候就发指示、提要求、做决定,流露出一种“傲视万众”、“唯我正确”的态度。殊不知,一些指示、要求、决定有时与基层的实际不相符合,有的甚至离题万里,基层照此做下去,其结果自然可想而知了。
有一般常识的人都知道:人非圣贤,不可能生而知之,治学之要,行政之本,就在于实事求是,严肃认真,孜孜以求,来不得半点虚假。对不知道的东西,就不要充当“先知先觉”,更不要自认为能“升”而知之,认为自己一旦当了领导就对什么问题都有发言权。这是做学问做官乃至做人的一个最起码的要求。时下有些“专家”、“学者”,总喜欢对一些自己不甚了解的事情发言,不负责任地乱说一通。结果是“专家意见”并不“专业”,让人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有些“专家”因此在人们心目中的影响力在减弱。与此相对照,让人更觉得作为学术大师的丁肇中“三问三不知”,对于学人来说十分可贵,令人警醒。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种坦然与诚实,不仅是科学家、艺术家和领导干部应该具有的,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也是不可或缺的。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知识都是通过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得来的,与官位的大小没有直接关系。个别官员之所以“升而知之”、“官升知识长”、“官大本领强”,其实是官僚主义在作怪,并错误地认为只有如此才能显示其“水平”、“能力”和“高明之处”,才不至于混同于一般老百姓,而且自己确实“高”。这些官员“升而知之”的做法令老百姓倒胃口、反感“事小”,给人民、国家带来损失“事大”!谨防“升而知之”,才能使个别官员能够正确地认识自我;才能树立“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求实态度;才能注意学习、加强学习,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知之较多;才能不断改进工作作风,实践“三个代表”,更好地为人民、国家作贡献。否则,总认为“升而知之”,就会堵塞其提高、前进的道路,最终贻害无穷。

(2) 孔子吃饭的故事,集中起来看,非常有趣。

孔子一生,崇拜周公、文王。他一心克己复礼,想恢复周公、文王时代的礼制。从哪里做起呢?孔子一生坚持从自己做起,从某种意义上说,甚至也可以说,从吃饭做起。《吕氏春秋·孝行览》说:“文王嗜昌蒲了。孔子闻而服之,缩瞮而食之。三年然后胜之。”昌蒲者,水草也,根可入药。了,腌菜。昌蒲了,就是把昌蒲做成腌菜。据说周文王很喜欢吃这东西,成了一种嗜好。孔夫子听说周文王有这个嗜好,也就吃它。味道如何呢?恐怕不怎么样。瞮,鼻梁;缩瞮,连鼻梁都缩起来,可见这东西不好吃。可是周文王很喜欢吃啊,自己怎么能不喜欢吃呢?于是就硬吃。坚持了三年,习惯了。可见,孔子的名人崇拜情结,在吃饭这件事上,表现得非常惊人。

因为要坚持“礼法”,孔子在吃饭这件事上有时就显得比较矛盾。“礼法”规定上流社会吃饭有许多穷讲究,孔子当然身体力行。《论语·乡党》曰:“食不厌精,脍不厌细”;“不时,不食。割不正,不食。不得其酱,不食”;“沽酒,市脯,不食”,等等。这是一个吃饭也要坚持“礼法”的孔子。可是他又崇尚节俭简朴的生活。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读《论语·学而》这些话,每个人都能感觉到孔老先生的精神追求,所谓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乐亦在其中。这又恰恰是一个无所谓“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孔子。怎么理解这种似乎矛盾的情况呢?看看他老人家自己怎么说,就可以知道,吃饭对于他而言,意义绝不仅仅是单纯吃饭。《墨子·非儒》说:“孔丘穷于陈蔡之间,菜羹不瞯七日。子路为享豚,孔丘不问肉之所由来而食;号人衣以酤酒,孔丘不问酒之所由来而饮。哀公迎孔丘,席不端弗坐,割不正弗食。子路进请曰:‘何其与陈蔡反也?’孔丘曰:‘来,吾语汝。曩与女为苟生,今与女为苟义。’”孔子被困陈蔡,吃了七天没有米粒的菜汤,远远没有到“三月不知肉味”的程度。这时候已经不管食物的来路正不正了。子路给他煮了一只小猪,他什么也不问就吃了;子路剥下别人的衣服去换了一点酒,他什么也不问只管喝。后来鲁哀公请他吃饭,穷讲究就多了,“席不

端弗坐,割不正弗食”这一套就来了。子路不明白这是什么原因,向他请教,孔了回答了一句老实话:“那时候是为了活,现在可要坚持礼义。”

吃饭成为他维护“礼法”的工作现场。为了弘扬“礼法”,纠正种种不合“礼法”的行为,孔子利用吃饭做了许多工作。在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故事有两个。一个是“先黍后桃”的故事。《韩非子·外储说左下》说:“孔子御坐于鲁哀公,哀公赐之桃与黍。哀公请用。孔子先饭黍而后啖桃。左右皆掩口而笑。哀公曰:‘黍者,非饭之也,以雪桃也。’仲尼对曰:‘丘知之矣。夫黍者,五谷之长也,祭先王为上盛。果瞱有六,而桃为下,祭先王不得入庙。丘闻之也,君子以贱雪贵,不闻以贵雪贱。今以五谷之长雪果瞱之下,是从上雪下也。丘以为妨义,故不敢以先于宗庙之盛也。’”故事说鲁哀公赏赐孔子吃桃子,事先把黍子发给他,让他用来擦桃子皮上的细毛。可是孔子却先把黍子吃下去了,然后再吃桃子。旁边的侍从看了都发笑。鲁哀公不得不告诉他,说:“黍不是用来吃的,而是用来擦桃子的。”孔子回答说:“我知道。可是黍是五谷之尊,祭祀的时候用它来做粢盛,桃子是六种瓜果中的下品,祭祀的时候根本轮不上。用五谷之尊来擦瓜果中的下品,上下错位,有损于义,我怎么能这样做呢?”另一个是“不食肉而飧”的故事。《礼记·玉藻》说:“孔子食于季氏,不辞,不食肉而飧。”当时礼法规定,客人在吃饭前必须先行推辞之礼,即首先起身表示推辞,然后才可以坐下吃饭;开始吃饭后,则应当首先吃肉块,然后依次吃其他食物,一直到吃饱。吃饱之后,再行“飧礼”,即吃上三口水泡饭,表示用餐结束。孔子在季氏家里吃饭,既不行推辞之礼,也不按照次序吃,还没有吃肉就吃水泡饭。这实际上是在用行动批评季氏进食失礼。

吃饭也是他对学生进行教育的课堂。《吕氏春秋·审分览》说,也是在厄于陈蔡之间的日子里,有一天孔子昼寝,“颜回索米,得而爨之”。饭快要熟,孔子远远地看见颜回用手抓锅里的饭吃,“佯为不见之”。不久,饭熟了,颜回请老师吃饭。孔子说:“刚才梦见我的父亲,我要用饭来祭祀他。”颜回说:“不行啊。刚才房上有灰尘掉进锅里面,那些米我舍不得扔掉,被我吃过了。这饭不能再用来祭祀了。”孔子不得不为他的诚实所感动。当时礼法规定,用来祭祀的饭菜,所有人都不能先动一筷子,必须等到祭祀结束,人才能吃。孔子说要进行祭祀,不过是想考验一下颜回是否能坦率承认自己已经吃过了锅里的饭。如果颜回什么话也不说,您要祭,我就给您把饭盛来让您祭祀,那么,孔子处理这件事就会成为学生品德教育的重要一课。但是,颜回不愧是颜回,他很诚实地说明自己吃过了,并且说明了自己为什么吃的原因。因此,这堂课实际上使师生双方都受到一次深刻的教育。
为"失意者"塑铜像
在雅典奥运会田径赛场上,人们又看到了"常青树"奥蒂的身影。作为田径比赛年龄最大的选手--44岁的她,参加了女子100米、200米的比赛。尽管均被挡在决赛门外,其中进入200米半决赛后,她因身体原因不得不退出争夺,但她还是获得了世人的赞许和敬佩。
1980年,20岁的奥蒂开始参加奥运会,便获得200米铜牌。这位牙买加姑娘当即下定决心,要在以后的比赛中夺取奥运会金牌。怎奈她的运气真是太差了,先是碰上了"猛男"似的世界纪录保持者美国美人格里菲斯·乔伊纳,后又遇上从跨栏客串短跑、神勇异常的的美国"飞人"德弗斯,奥蒂一次次被挡在了她们身后。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她100米跑出了10秒85的高水平,竟然只获得第五。4年后的亚特兰大奥运会,奥蒂与德弗斯在100米决赛中同时领先,并以10秒94并肩冲过终点,裁判只好借助计算机对终点高速摄影照片进行判断。裁定结果是,德弗斯比奥蒂早千分之五秒冲过终点线、即仅仅快了5公分的距离。奥蒂只能流着眼泪接过银牌。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蒂在100米比赛中获得第四,却在4×100米接力比赛中为牙买加夺得一枚铜牌。赛后,已届不惑之年的她无奈地表示,自己将离开跑道,去专心致力于所爱的服装设计事业。 谁也没有料到,雅典奥运会,奥蒂又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跑道上,并在100米预赛中跑出了11秒14的不俗成绩。
回头看来,在24年间,奥蒂先后参加了七届奥运会,获7枚奖牌,虽然始终未能成为金牌英雄,虽然2002年她已经加入斯洛文尼亚国籍,但牙买加体育部门最近还是决定,斥资100万美金,为奥蒂建一座铜质塑像。
与奥蒂"同病相怜"的还有一位男子短跑选手--纳米比亚的弗雷纳里克斯。他是上世纪90年代世界最优秀的男子短跑选手之一。无奈"生不逢时",先有英国的克里斯蒂,后有世界纪录创造者、法国的贝利和美国的迈克尔·约翰逊与之并肩比赛,致使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表现相当抢眼的弗雷纳里克斯在100米、200米比赛中,都与冠军擦肩而过。 4枚奥运会银牌让他尴尬地得名"银牌专业户"。即便如此,弗雷纳里克斯也没有恢心。雅典奥运会,37岁的他还是奋力夺得了200米第四名。
前不久,弗雷德里克斯被推选为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这是在雅典奥运会上由参赛选手投票当选的。现在的19名委员中,俄罗斯的布勃卡、摩洛哥的奎罗伊、中国的邓亚萍等多数人都获得过奥运会冠军。弗雷德里克斯能够跻身其中,足以表明各国运动员对这位老将的尊重和对其锲而不舍追求精神的肯定和褒奖。
他们也是胜利者
若问奥运会马拉松赛的纪录是多少,不少田径迷一定会脱口而出:男子由葡萄牙的洛佩斯保持,为两小时09分21秒。女子纪录为日本选手高桥尚子所创,为两小时23分14秒。可如果再问,奥运会历史上,跑完马拉松用时最多的选手为何人?他们一定会愕然:"还有这样的纪录?"这是一个特殊的纪录,因为它纪录着一个让人感动的故事。
那是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男子马拉松比赛结束后,组织者发现参赛的68人,除33人中途退出,34人跑完全程外,日本运动员金栗四三却不知去向。 第二天他们才从日本代表团处得知,金栗四三比赛途中进入路边一家住户讨水喝,顺便躺下休息,居然呼噜呼噜睡着了。一觉起来,马拉松赛早就结束了。 从亚洲千里迢迢赶到欧洲参加奥运会,竟然"半途而废",金栗四三后悔而又扫兴地回到日本。之后,每次与别人谈起这件事,他总觉得生活中一件重要的事没有完成,失落感日益中深。
转眼到了1966年,金栗四三已逾古稀之年。为了弥补已经困扰自己五十多年的缺憾,老人专程前往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他找到当年奥运会马拉松比赛的旧地,找到自己当时中途离去的地方,然后,步履蹒跚地跑完了几十年前就应跑完的距离。 从1912年参加奥运会马拉松比赛,到最后跑至终点,金栗四三用了54年8个月26天再加8小时32分,创造了一个特殊的纪录。这件耐人寻味的奥运故事吸引了当地媒体的记者,他们纷纷跑来采访金栗四三,并为老人的精神所折服。他们一致认为:"这位昔日的奥运选手、如今的日本老者,不是失败者,而是一位胜利者。"

❸ 郎平的队友赖亚萍去向

与其说邓亚萍是个传奇,不如说那个时代需要塑造一个这样的传奇。好多励志的故事基本上都是被塑造的,当然被塑造的前提是有能力取得一定的成绩。不过邓亚萍走上仕途之后,就不怎么样了,受到很多非议。俗话说,术业有专攻,可能邓亚萍没有选择对的路吧。
相比较中国的另一位传奇女运动员--郎平,一直知道自己的专长就是在排球上,所以当时毅然拒绝了在国内做官,而是出国留学充电,在国外打球执教,现在毅然奋斗在排球第一线,并且在中国女排低谷的时候又一次占了出来,真可谓是名利双收。同时,也书写了中国体育史上的一段传奇。

❹ 著名运动员的小故事

1.邓亚萍的励志故事

1998年2月26日邓亚萍怀着复杂的心情,飞向剑桥。对她来说,这自然是非常难得的机会,但却又是一个艰难的起步。"第二天就是开学上课的日子,全班一共9个同学,教室不大,9张课桌椅向着黑板,摆成半圆形。老师先让大家做自我介绍。

接下来给每人发了两张讲义就开始讲课,课堂上没什么纪律,讲解方式也很随意,老师一边讲课,同学们一边七嘴八舌地抢着回答问题。邓亚萍在云山雾罩中上完了课。四五个星期过去了,每天十五、六个小时的付出,但收效并不大,英语水平的提高也不显著。

邓亚萍就读的纽汉姆学院是隶属剑桥大学的一所小学院,类似于国内的语言进修学院。这里的学生主要以外国留学生为主,而邓亚萍是唯一来自中国内地的留学生。为了赶功课,邓亚萍起早贪黑,每天只睡几小时。

开始的一两个月之内,根本听不懂老师在上面讲什么,她把老师所有写在黑板上的东西照抄一遍。回到家里以后,邓亚萍再翻字典,再看。每天的生活比较单调,上课时间是四个半小时。下了课还有很多作业,吃饭对她来说好像都很费事。

虽然基础比其他同学差,她总是不甘心,想超过别人。这种好胜的心理后来才慢慢开始转变:"毕竟基础不同,从运动员到学生是一个非常大的转折,学习上升也要有个过程。"

回到清华,邓亚萍的毕业论文题目是《国球的历史及发展》。从开题报告、到第一次提交论文、以至论文的最终修订,邓亚萍不仅每一项都达到标准,而且步步提前,赶在时间表前完成。"我终于戴上了学士帽,在毕业典礼上,我用流利的英语向老师致词。"

(4)邓亚萍去向不明扩展阅读:

邓亚萍,1973年2月6日生于河南省郑州市,原中国女子乒乓球队运动员,奥运冠军,乒乓球大满贯得主,现为河南邓亚萍体育产业投资基金创始人。

郭晶晶,1981年10月15日生于河北保定,前中国跳水队运动员,奥运会冠军。1988年,郭晶晶在河北保定开始了跳水训练,1993年,郭晶晶入选国家跳水队。

林丹,汉族,1983年10月14日生于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临江镇。中国羽毛球男子单打项目运动员。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2年伦敦奥运会羽毛球男单冠军。

孙杨,1991年12月1日生于浙江杭州,中国国家游泳队队长,男子15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保持者,男子400米自由泳奥运会纪录保持者。

刘璇,1980年8月12日生于湖南省长沙市,中国体操运动员、演员。1992年,刘璇参加全国体操锦标赛,获得高低杠冠军。

参考资料:邓亚萍-网络刘璇-网络孙杨-网络林丹-网络郭晶晶-网络

❺ 求名人独立成才的事例

海伦凯勒,她是个重度障碍者,虽然她听不见,看不见,也不能说话,但是她有一颗真诚和努力学习的心,克服了重重的困难。

其实海伦凯勒本来是跟正常人一样,她看得见也听得到,小时候和大家一样生龙活虎,会想模仿别人做事,爱笑爱哭爱生气,会故意跌倒在地上,要妈妈把她抱起来,但是在她得了一场大病后,让她的生活变成没有颜色,没有声音,是一个完全由触觉构成的世界。

而她的爸爸妈妈对她绝不放弃,费尽心思寻找启蒙老师,只为了让海伦凯勒从黑暗走向光明,由孤独进入友谊。苏利文小姐是开启海伦凯勒心灵的导师,老师用她的手代替了听觉和视觉,让她感觉发音时舌头和嘴唇的位置,使她学会说话。

海伦凯勒虽然生活在黑暗及无声的世界,但是她却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更努力向上的学习,她曾说过”聋与瞎都没有关系,把它们放逐到生命的外围去。”

她勇敢面对自己身体带来的伤痛,一点一滴的累积知识,并且获得了比一般人更高的成就,所以我们要满足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遇到困难和挫折都要勇敢面对,不要逃避,要想办法克服,并在自己的能力下,多帮助别人。

(5)邓亚萍去向不明扩展阅读

凯勒的后半生主要致力于为美国盲人基金会筹募资金,她坚信我们的社会需要一种激进的变革,这个信念从未动摇。她支持社会主义者尤金·V·德布斯的历次竞选总统活动。

她还在妇女运动、政治、经济方面发表文章。在晚年,她写信给美国共产党领袖'伊丽莎白·G.弗林'———她是麦卡锡时代的牺牲品,当时正在监狱里度过风烛残年:“亲爱的伊丽莎白·弗林,向您致以最美好的生日祝福!愿服务人类的美好感受为您无畏的心灵带去力量与安宁!”

❻ 中国励志人物 要10个

一、钟扬:扎根大地的人民科学家

钟扬长期致力于生物多样性研究和保护,率领团队在青藏高原为国家种质库收集了数千万颗植物种子;钟扬援藏16年,足迹遍布西藏最偏远、最艰苦的地区,长期的高原工作让他积劳成疾,多次住进医院,但他都没有停下工作。

多年来,钟扬为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和科学研究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9月25日,钟扬在内蒙古工作途中遭遇车祸,不幸逝世。2018年4月,中宣部授予钟扬“时代楷模”称号。

二、杜富国:伤情牵动国人心的排雷战士

2018年10月11日下午,在边境扫雷行动中,面对复杂雷场中的不明爆炸物,杜富国对战友喊出“你退后,让我来”,在进一步查明情况时突遇爆炸,英勇负伤,失去双手和双眼,同组战友安然无恙。

杜富国的伤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人们通过各种形式向他表达慰问。国防部评价说:杜富国同志面对危险、舍己救人,用实际行动书写了新时代革命军人的使命担当。

三、吕保民:勇斗歹徒的退伍军人

2018年9月8日,吕保民在幸福北街菜市场发现一男子持刀抢劫,上前制止,被歹徒连刺五刀,身受重伤。最后在村民们帮助下,歹徒被制服。吕保民其见义勇为的事迹得到广大群众的赞誉。

四、马旭:分毫积攒 千万捐赠的老人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

五、刘传健:中国民航英雄机长

2018年5月14日,川航3U8633重庆至拉萨航班执行航班任务时,在万米高空突然发生驾驶舱挡风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状况,这是一种极端而罕见的险情。生死关头,刘传健果断应对,带领机组成员临危不乱、正确处置,确保了机上119名旅客生命安全。

六、其美多吉:雪域邮路上的忠诚信使

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有一条全程往返1208公里、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的雪线邮路,来自党中央的声音、四面八方的邮件通过这条邮路送往雪域的各个角落,其美多吉在雪线邮路上工作了29年,行驶里程相当于绕赤道35圈。

29年来,他驾驶的邮车从未发生一次责任事故,圆满完成了每一次邮运任务。

七、王继才 王仕花 :守岛卫国32年的夫妇

2018年,武汉一位退休老人向家乡木兰县教育局捐赠1000万元,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这笔巨款是马旭与丈夫一分一毫几十年积累而来。他们至今生活简朴,住在一个不起眼的小院里。网友纷纷向两位老人致敬、点赞。

八、张渠伟:六年坚守扶贫一线的基层干部

张渠伟同志自2014年3月担任达州市渠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局长以来,为渠县143802名(居四川省第二)贫困人口脱贫、130个贫困村脱贫和整县摘帽贡献了健康、智慧和热血。

由于长年熬夜和超负荷工作,张渠伟患上严重的“耳石症”和“青光眼”,但他从不惧怕,昼夜战斗在攻坚一线。

九、张玉滚:担起乡村未来的80后教师

张玉滚大学毕业后,放弃在城市的工作机会,回到家乡,从一名每月拿30元钱补助、年底再分100斤粮食的民办教师干起,一干就是17年。学校地处偏僻,路没修好时,他靠一根扁担,一挑就是5年,把学生的课本、文具挑进了大山。

他是这里的全能教师,手执教鞭能上课,掂起勺子能做饭,握起剪刀能裁缝,打开药箱能治病。由于常年操劳,“80后”的他鬓角斑白、脸上布满皱纹。

十、程开甲:两弹一星功勋

1946年8月,程开甲赴英留学。新中国成立后,程开甲放弃了国外优厚条件回到中国,1960年,加入到我国核武器研究的队伍,从此消失20余年。

从1963年第一次踏进罗布泊到1985年,程开甲一直生活在核试验基地,为开创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

程开甲设计了中国第一个具有创造性和准确性的核试验方案,设计和主持包括首次原子弹、氢弹,导弹核武器、平洞、竖井和增强型原子弹在内的几十次试验。

❼ 我的中国梦 600字作文 (备注:不要重复的,复制的。谢谢!)

我的中国梦
梦想在长城脚下放飞,希望在我们脑海中点燃。黑暗中一盏明灯,指引着我们的去向。记得苏格拉底说过:世界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我们从不怀疑,因为梦想只要经过奋斗,就可能变成现实。哪怕没有成功,我们也不后悔,因为我们至少奋斗、努力过。
“我的中国梦”,和“梦”联系在一起的“国”不再空洞,和一个个“我”联系在一起的“梦”不再抽象。这里的“中国梦”不是一串漂亮的宏观数据,不是畅销书榜单上“大国崛起”,不是外国媒体派送的花篮或炮制的标签,它属于每一个平凡的中国人。“国”,要为每个社会个体实现自我价值提供公平的机会和正义的土壤,为他们体面劳动、尊严生活、合理上升提供最大保障。而“我”,要在改变自身命运的过程中相互守望、共同担当,为这个时代、这个社会、这个国家注入更多自信、温暖与希望。
物质日渐富足,国力持续提升,新世纪第一个十年即将走完,“我的梦•中国梦”少了些沉重,多了些自由与开放,也更多闪烁出精神需求的光芒。正如《开学第一课》讲述的那样,今天的梦想不一定都是宏大叙事,袁隆平“干到九十岁,种出亩产一千公斤杂交水稻”是梦想,高原上的藏族小女孩喜欢跳舞、以后想当个舞蹈老师也是梦想。梦想也不一定都那么自我、那么“本土”、那么物质,创造财富是梦想,用手中的财富回馈全世界、影响全世界也是梦想。也许,现在“我的梦”中还有一些迷惘,“中国梦”中也还有太多需要自我完善和提升的地方,但每个梦想都值得尊重,并应该获得被平等放飞的机会。
我的梦想是当一个可以救死扶伤、挽救生命的医生。我的妈妈是一名医生,所以我知道当医生有多累。但我更知道当妈妈成功救治了一个患者是,心中的快乐和自豪是难以想象的。我希望能有很多拥有这些梦想的同学,大家能够一起努力。说不定未来的中国将会减少很多悲伤痛苦,多出很多欢歌笑语。为中国出份绵薄之力。
每个人,都可以有一个“中国梦”,就好像每个人都可以仰望星空,星光洒在每个人的脸上,照亮更加丰沛的人生,也照亮更加灿烂的中国。(希望采纳,谢谢)
拒绝盗版

❽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500字左右

读《海底两万里》有感
海底两万里》是“科幻小说之父”凡尔纳的一部巨著。书中故事曲折离奇,惊险万分,扣人心弦。海底森林、珊瑚王国、去南极点、杀章鱼群……
故事的起因是世界各地的海洋中出现了一个怪物,比鲸鱼还要大,有人认为它是一个“独角鲸”。于是,美国的“林肯号”逐洋舰特地去追捕这个“独角鲸”。并邀请海洋学界知名人土阿龙纳斯先生一起参加。同行的还有阿龙纳斯的仆人康纳尔和加拿大人捕鲸能手尼德兰。
在追捕过程中,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不幸落入水中,被“独角鲸”救起,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海洋中出现的怪物“独角鲸”是一艘构造精密的潜水艇。“鹦鹉螺号”(潜水艇的名子)的船长尼摩邀请他们一起再做一次海底旅行。他们冲破了重重困难,多次化险为夷,但是,最终还是落入漩涡里,生死为卜,下落不明。而阿龙纳斯、康纳尔、尼德兰乘坐准备逃走的小艇而幸免落难,将所知道的海底世界公布于世。
书中人物的刻画是成功的。阿龙纳斯,是一位对知识勇于探索,永不满足的人;当尼德劝他逃走,他犹豫不决,他不想放过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他把在海底千奇百怪的发现仔细观察,并做了笔记。康纳尔,一位对主人忠实的小伙子,对动物分类了若之掌。任何动物只要知道名字。就能分出它属什么类,哪一科……十分详细。尼德兰,他是一位脾气爆躁的人,但他也很善良。他曾救过尼摩船长的命,非常勇敢。尼摩船长,这是一位带有神秘色彩的人物,他的脾气反常不定,难以捉摸,时好时坏,不知对陆地 有什么仇恨,这完全是个迷。就连他本人也是个迷。
书中想象合理、大胆。许多书中的事物现在我们早已实现。如潜水艇、电、潜水衣、探照灯等。许多设想非常成功。
我读完这本书后,对里面的故事情节,人物及海底世界,都有了一定的了解。不是吹的,这本书的确不错,有时间希望大家也读一读这本书。它那惊心动魄的故事一定会深深的吸引你的。

❾ 如何看待邓亚萍长时间饱受国籍争议这件事情

后来邓亚萍直接在直播上面拿出了自己的身份证,表示了自己还是中国国籍,并没有网友所说的已经移民到了外国成为了外国国籍,他和他的丈夫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孩子生下来也是中国国籍。这就让很多网友非常的打脸。但是我认为一个国籍并不能代表它是我们中国的一份子,以及对我们国家关爱。
其实在这里还可以看得出来,非常严重的一个问题,在网络上面有非常多的谣言,而这些谣言是不用经过任何证实就可以发明的。也有很多人听信这些谣言,一传十十传百,就会让非常多人蒙受不白之冤,所以我认为我们在进行发言的时候,也应该要想一想是不是正确的说法,不要觉得在网络上面是没有办法啊,在底下的留言都是非常伤人的,就会化作是锋利的宝剑。会让非常多人都受到伤害。也有非常多人是因为网络谣言而产生抑郁的,或者是因为这个对生活失去了信心。所以我们一定要做一个好公民,不要在网络上面宣布谣言。

❿ 邓亚萍为什么哭

邓亚萍录制节目痛哭遭网友调侃:赔20亿能不哭吗?人红是非多。不久前,邓亚萍参加马来西亚劳伦斯颁奖,因为一个礼仪“微笑”招来网友无端责骂。近日,一组邓亚萍录制《中国梦想秀》时一张落泪照片再引网络热议,有网友猜测,“她做搜索赔了20亿,能不哭吗?”(4月6日《武汉晨报》)
笑,招骂;哭,被调侃。怎么表情都是错,恐怕这才是真正的“哭笑不得”吧。实际上,如果就事论事,邓亚萍并未“表错情”——参加颁奖,总不能哭丧着脸吧?而《中国梦想秀》节目组澄清说:“邓老师是被节目中抗癌女孩的真情故事所感动。”如果连这也要受到质疑,那么邓亚萍今后出门是不是就只能“面无表情”或干脆戴个口罩呢?
一些网友对邓亚萍的哭笑表情“求全责备”,其实并非媒体所说的“人红是非多”。作为乒乓球冠军,邓亚萍红了很多年了,以前也并没有如此多的是非找上门来。她之所以是非缠身,跟担任某搜索CEO有关——据传很快便赔进去20个亿。自去年卸任某搜索CEO后,邓亚萍一直“去向”不明。现在她又突然出现在公众视线内,并且相当的高调,又是“哭”又是“笑”,难免有人会不适应,进而作出某些过度解读。

信息公开的滞后,无疑会给各种传言的流传提供空间,也会对某些单位和某些部门的公信力带来不良影响。邓亚萍入主某搜索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烧光20亿是真是假?谁该为此负责?还有更需要追问的:邓亚萍的本行是打球,她适合担任网络搜索的CEO吗?谁做出的任命决定,理由是什么?对邓亚萍的工作和某搜索的经营管理,上级进行了有效的监管和指导吗?出问题后,进行了相关审计和调查吗?
笔者觉得,如果20亿传闻属实,邓亚萍当然难辞其咎,但有责任的肯定不止邓亚萍一个,绝不能让邓亚萍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说不定,邓亚萍也有一肚子委屈,也有很多难言之隐,也期待能够早日有个说法,让自己不再“哭笑不得”。不管怎么说,纳税人的钱不能说烧就烧掉了,更不能不了了之、无人为此负责。这是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