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核物理学家赵忠尧:冒死从美偷运核制造设备,是因歧视错失诺奖吗
赵忠尧,1902年出生,浙江诸暨人,中国核物理学家,核研究先驱者。在那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无数年轻人接受了新思想的教育,投入到了抗战救国的事业中去。赵忠尧从东南大学毕业以后,深受著名物理学家叶企孙的器重。1925年,叶企孙带着赵忠尧前往清华大学工作,在这段时期,他深感国家之积弱贫穷。苟不自强,奚以图存。于是他在1927年找老师和同学借钱前往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
赵忠尧旧照
事后证明,赵忠尧的发现完全正确,错误的是那些提出异议的科学家,然而此时为时已晚,193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发给了在云雾室中观测到正电子径迹的安德逊。安德逊后来也表示,他的工作室就在赵忠尧的隔壁,他的研究也是受到了赵忠尧的启发才做的,而赵忠尧是最早观察到正负电子对产生与涅没的人。
B. 赵忠尧做过乞丐,当年同钱学森一同回国,后来怎样
大家知道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杨振宁和李政道,却不知道他们成绩的背后有一位默默付出的老者,中国核事业的奠基人,大家也知道23名“两弹一星”的科学家代表钱学森,邓稼先,却不知道发现正电子的第一人,他被淹没在时代的浪潮里,不争不抢,默默无闻的为物理界和核事业奉献了一生,他就是伟大的赵忠尧院士,一位真真正正的科学英雄,时代楷模,科研事业的先驱者。
世界欠他一个诺贝尔奖
但是船只出发没多久之后,美国意识到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赵忠尧在美国的每一个顶级实验室里都参与过研究,他的价值不止五个师的力量,后来他也没有顺利回国,而是被关押在日本的军事监狱。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期间里,台湾想要半路截胡把赵忠尧带到台湾,但是赵忠尧软硬不吃,坚决拒绝。
在监狱中赵忠尧还和日本狱友一起学起了日语,此时监狱外面他入狱的消息已经引起了美国科学家的一度质疑,周总理也采取了相应行动,最终在里应外合的压力下,美国不得不放人。回国之后赵忠尧用自己的毕生所学为中国的核事业一直效力到生命的尽头。1998年他长眠于中国的土地上,享年96岁。
爱克斯朋教授曾在1997年发表的一篇文章中坦诚地写道:“赵忠尧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是实实在在的诺贝尔奖得主!”。
C. 赵忠尧错失诺奖、两度入狱,临终为什么仍不忘物理研究
D. 赵忠尧作为一名物理学家,为什么要伪装成疯乞丐将镭藏进咸菜坛子
对于这些虚名,赵忠尧从不放在心上,他更希望的是能让中国真正富强。1931年,赵忠尧带着这个使命重新回到清华,开设中国第一个核物理实验室。
梁思成听罢,也顾不得收拾行李,冒着随时可能被逮捕的风险,一路风驰电掣驶向清华园。在一片狼藉中,赵忠尧终于找到了伪装在铅桶里的镭。
梁思成邀请赵忠尧一同南下,但考虑到自己可能会牵连梁思成一家,于是二人在夜幕中分道扬镳。
为了躲避日军的盘查,赵忠尧化妆成难民,将镭元素藏在咸菜坛子中,跟着人流向长沙进发。他尽量选择昼伏夜出,一路风餐露宿,行李几乎全被舍弃,唯独不敢松开手中拎着的坛子,哪怕双手被磨出道道血痕。
E. 赵忠尧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将50毫克镭从清华大学实验室里取出来
50毫克镭里的爱国心
作者:唐宝民
1931年,核物理学家赵忠尧赴英国剑桥大学着名的卡文迪什实验室访问,师从着名物理学家卢瑟福。在教学过程中,卢瑟福被赵忠尧勤奋求学的精神打动,在赵忠尧学成归国时,特意将50毫克放射性实验镭赠送给他。赵忠尧特别感动。虽然这种镭在全世界都禁运,但他还是历尽千难万险,将这50毫克镭带回了中国,存放在清华大学实验室的保险柜中,供研究用。
1937年7月7日,日军发动全面侵华战争,9月10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发出号令,宣布在长沙和西安两地设立临时大学,将平津的几所高校迁往上述两地,师生们开始撤离平津地区。赵忠尧教授也准备撤离,前往长沙。但他没有马上走,因为他惦记着一件事,就是卢瑟福赠送给他的那50毫克镭。这50毫克镭还保存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中,可是,北平已经沦陷,日军已经进入清华园。返回清华园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但赵忠尧教授担心这50毫克镭一旦落入日军之手,后果不堪设想,便决定冒着生命危险去抢救这份国家和民族的珍宝。他想到梁思成先生有一辆小轿车,就急匆匆地来到梁思成家,请他帮忙一同去清华园取镭。梁思成一听,立即答应。他们在黄昏时分开车出城,冒着随时被日本士兵抓住的危险,悄悄潜入清华园,进入实验室,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了那50毫克镭;趁着夜色,再悄悄驶出清华园,千方百计躲过日军,返回城中。在一个偏僻的地方,赵忠尧教授与梁思成握手作别后,便带着这份珍宝上路了。天亮以后,他找到一个咸菜坛子,把装镭的铅筒放在咸菜坛子中,自己打扮成老百姓,随着逃难的人群一起向长沙进发。
一路上,为了保护这些镭,他白天藏起来,天黑了才敢上路,也不敢走大路,只挑那些人迹罕至的荒野小路走。他几乎扔掉了所有的行李,却从未让那个咸菜坛子离开过自己。一个多月的行走,风餐露宿,昼伏夜出,原本风度翩翩的大学教授变成了一个衣服破烂、蓬头垢面、拄着一根棍子的乞丐。最后,他终于来到长沙临时大学办事处门前,眼泪不禁扑簌而下。恰好梅贻琦校长从内室出来送客,他用沙哑的声音喊了一声“梅校长”,便放声痛哭起来。梅贻琦起初没有认出这个“乞丐”,仔细一看,发现是赵忠尧教授,连忙上前握住他的手,泪水夺眶而出……
F. 中国核物理的鼻祖一一赵忠尧
赵忠尧(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中科院院士、核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的鼻祖,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南京大学物理系杰出校友。浙江诸暨人。
1920年考入南京大学前身南京高等师范学校。194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原子核反应研究。1950年回国,先后任中科院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长、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1955年6月被聘为中科院院士。
1955年,赵忠尧用带回的器材和零件,主持建成了中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器,并进行了原子核反应的研究。9年之后,中国第一团“蘑菇云”在祖国大西北升空,是第一个看到“蘑菇云”的中国科学家 。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欢迎登录相关网站:http://www.huaquangroup.cn
G. 赵忠尧为什么不是两弹一星
赵忠尧院士在海外期间,正是物理革命风云激荡的英雄年代。事实上,在薛定谔方程提出之前,物理学家们就提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方程克莱因-戈登方程。然而,科学家们很快发现,把这个方程作为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方程,未免有些赶鸭子上架。
因为它的概率密度并不恒为正,那么负的概率是什么呀?这显然这是重大的缺陷。另一方面,这个方程有负能解,这也是和常识相违背的。事实上,后来物理学家们认识到,这个方程并非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而是一个经典的场方程,这是后话。
(7)物理学家赵忠尧扩展阅读:
伟大的英国物理学家狄拉克在发展了较为完整的电子理论并提出相对论量子力学狄拉克方程后,进一步预言了反粒子的存在。虽然狄拉克方程也有一个负能量解,换句话说,一个具有正能量的电子会跃迁到负能量态。我们都知道,能量越低,系统就越稳定。最低能量一定是负无穷,所以电子会释放出无穷多的能量。
“两年前,瑞典皇家学会的Expen教授告诉我,瑞典皇家学会曾认真考虑授予赵薇诺贝尔奖。不幸的是,一位在德国工作的物理学家在文献中报告说,她的结果与赵的观察结果不同,并提出了问题。
H. 赵忠尧是第一个发现反物质的科学家,为什么与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赵忠尧院士在海外期间,正是物理革命风云激荡的英雄年代。事实上,在薛定谔方程提出之前,物理学家们就提出了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方程克莱因-戈登方程。然而,科学家们很快发现,把这个方程作为相对论量子力学的方程,未免有些赶鸭子上架。因为它的概率密度并不恒为正,那么负的概率是什么呀?这显然这是重大的缺陷。另一方面,这个方程有负能解,这也是和常识相违背的。事实上,后来物理学家们认识到,这个方程并非相对论量子力学方程,而是一个经典的场方程,这是后话。
当然,赵老师的实验和观察是完全准确的,错误的是提出疑问的科学家……30年代初瑞典皇家学会以谨慎为主,没有授予赵老师诺贝尔奖,埃克斯蓬教授和我都觉得赵老师完全应该得诺贝尔物理奖。赵老师本来应该是第一个获得诺贝尔物理奖的中国人,只是由于当时别人的错误把赵老师的光荣埋没了”。
I. 为什么百度百科所有的两弹一星科学家的老师都是赵忠尧不是叶企孙
因为确实他们的老师是赵忠尧而不是叶企孙啊
J. 赵忠尧为什么不是两弹一星功勋
赵忠尧,我国核物理研究的开拓者,中国核事业的先驱之一。
赵忠尧(1902年6月27日—1998年5月28日),浙江诸暨人,物理学家,中国核物理研究和加速器建造事业的开拓者。
1920年(民国九年)考入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南京大学前身),1930年(民国十九年)获美国加州理工学院博士学位,1948年(民国三十七年)当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1949年在美国加州理工学院进行原子核反应研究,1955年6月被聘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10)物理学家赵忠尧扩展阅读
20世纪50年代、60年代是极不寻常的时期,当时面对严峻的国际形势,为抵制帝国主义的武力威胁和核讹诈,50年代中期,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第一代党中央领导集体。
根据当时的国际形势,为了保卫国家安全、维护世界和平,高瞻远瞩,果断地作出了独立自主研制“两弹一星”的战略决策。
大批优秀的科技工作者,包括许多在国外已经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以身许国,怀着对新中国的满腔热爱,响应党和国家的召唤,义无反顾地投身到这一神圣而伟大的事业中来。
他们和参与“两弹一星”研制工作的广大干部、工人、解放军指战员一起,在当时国家经济、技术基础薄弱和工作条件十分艰苦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用较少的投入和较短的时间,突破了核弹、导弹和人造卫星等尖端技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