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邵逸夫儿子是谁
长子邵维铭、幼子邵维钟.
『贰』 邵逸夫的孩子是谁
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年出生于上海,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六叔”。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多年来,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1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预期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而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小姐于美国拉斯维加斯证册再婚。
新华网北京5月15日电(记者白瀛)中国教育部15日通报,香港著名爱国人士邵逸夫及夫人邵方逸华女士在得知四川地震灾区学校遭到严重破坏,学生受到严重伤亡后,十分悲痛,即向教育部表示捐款1亿港元,与教育部配合,为灾区师生重建校舍,使他们早日重返校园。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教育部对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对灾区人民的关心和无私的帮助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并要求有关部门一定要按照邵逸夫先生和邵方逸华女士的意愿,帮助受灾学校早日重建校园,使灾区学生早日复课。
『叁』 邵维铭的介绍
籍贯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县,新加坡著名华人企业家,主营地产业和百货业,香港影视大亨邵逸夫的长子。
『肆』 求邵逸夫的资料,为什么很多大学里都有逸夫教学楼
邵逸夫
网络名片
年过百岁的邵老邵逸夫(1907年10月4日—),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著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1957年,他在香港创办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自立发展电影事业。1965年与利孝和共同投资创办TVB,邵逸夫在中国内地没有任何生意业务,但长期向中国内地捐助巨额慈善资金。多年来他为中国内地和香港的教育、医疗捐助超过数以十亿港元款项。2003年他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各颁授100万美元奖金,这些领域是诺贝尔奖所未涵括的。
中文名: 邵逸夫
外文名: Run Run Shaw
别名: 六叔
国籍: 中国
出生地: 浙江宁波镇海
出生日期: 1907年10月4日
职业: 电影制作人,娱乐业大亨、慈善家
信仰: 佛教
主要成就: 曾拍摄超过一千部电影
成立邵氏兄弟有限公司(1957)
捐款逾亿港元成立中大逸夫书院
汶川大地震捐款1亿港元(2008)
创立“邵逸夫奖”(2003)
史上最年长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
地区: 港台
曾获奖项: 获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
目录
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家庭情况
少年时期
人生经历
个人荣誉
电影鼻祖
风云港岛
精益求精
电视行业
邵氏大奖
黄金一代
正式退位
三重身份第一重身份:娱乐圈教父
第二重身份:富豪榜常客
第三重身份:慈善大家
百年传奇
邵逸夫之最人物简介
人物事迹
家庭情况
少年时期
人生经历
个人荣誉
电影鼻祖
风云港岛
精益求精电视行业邵氏大奖黄金一代正式退位三重身份
第一重身份:娱乐圈教父 第二重身份:富豪榜常客 第三重身份:慈善大家百年传奇邵逸夫之最展开 编辑本段人物简介
邵逸夫 [1907.10.14出生]原名邵仁楞。男,浙江宁波人,生于镇海,后移居香港。汉族,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在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级特大地震自然灾害发生后慷慨解囊向灾区捐款一亿港币,成为单笔个人捐款最多的人。 邵逸夫的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后来人称“ 邵氏兄弟左起邵邨人 邵仁枚 邵逸夫
六叔”。邵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他与兄长于1920年代活跃于中国的电影业。1925年,邵氏兄弟在上海成立“天一影片公司”,曾与粤剧名伶薛觉先合作,拍摄全中国首部有声电影《白金龙》(粤语)。1928年,邵逸夫赴星马等地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57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19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速的电视行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1980年,邵逸夫成为无线电视的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于1985年卖出全部院线,至1987年5月,邵氏宣布停止生产电影。由邵氏投产至暂停制作期间计算,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2000年,马来西亚的“天映娱乐”斥资4亿港元购入760部邵氏电影的永久版权,并花费2亿港元作数码复修。 邵逸夫捐助超过数以十亿计款项,为内地、香港两地建设教育、医疗设施等。香港多间专上院校的建设曾得邵逸夫捐助,例如香港中文大学的逸夫书院、香港大学的邵逸夫楼、香港城市大学的邵逸夫图书馆等。2005年,邵逸夫捐出1000万港元予南亚海啸受灾地区。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1977年获英女王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邵逸夫创立“邵逸夫奖”,第一届于2004年举行。奖项模仿诺贝尔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3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颁授一百万美元奖金以作表扬。第一届的数学奖得主是陈省身;天文学奖为P. James E. Peebles;生命科学与医学奖为Stanley N. Cohen、Herbert W. Boyer、简悦威和Richard Doll。 邵氏与中国星电影公司合作投资11亿港元,位于将军澳工业村的“香港电影城”,于2005年中期开幕。影城设施包括后期制作中心、行政大楼、摄影厂、电影院及展览厅等。邵氏表示影城落成后,将再与演员签约,投资大约2亿港元开拍约15部新戏。 邵逸夫的发妻为黄美珍小姐,于1937年结婚,育有两子两女。而黄于1987年在美国病逝,享年85岁。在1997年,邵逸夫与方逸华于美国拉斯维加斯结婚。[1]
编辑本段人物事迹
慈善大家邵逸夫 2002年11月15日,一条从香港发出的消息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由著名香港实业家、慈善家邵逸夫先生捐资创立的“邵逸夫奖”在香港正式宣告成立,用以表彰全球造福人类的杰出科学家。 “邵逸夫奖”设天文学、数学、生命科学与医学三个奖项,每年颁布一次,奖金100万美元。第一届颁奖于2004年举行。颁奖原则是,不论得奖者的种族、国籍、宗教信仰,而以其在学术及科学研究或应用获得突破性成果,且该成果对人类生活有意义深远的影响为宗旨。由于其设奖宗旨和巨额奖金媲美声名显赫的“诺贝尔奖”,有人称之为“东方诺贝尔奖”。 2008年5.12四川汶川8.0级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2009年8.8水灾关爱行动邵逸夫捐款1亿新台币,2010年4月14日青海玉树大地震邵逸夫捐款1亿港币。 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排行第六,故后人称他为“六叔”、“六老板”。他早年就读于家乡庄市叶氏中兴学校,与包玉刚、包从兴、赵安中等为前后届同学,后赴上海就学于美国人开办的英文学校“青年会中学”,为此练就一口流利的英语。邵家众多的兄弟无人继承父业,几乎都进入娱乐圈。五兄弟中,大哥邵醉翁于1924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开始闯入当时尚属草创时期的中国电影业。 “天一”成立之初,清一色是家族班底。老大邵醉翁是制片兼导演,老二邵囤人擅长编剧 邵逸夫与邵氏公司全体人员合影
,老三邵仁枚精于发行,老六邵逸夫则擅长摄影。创业之初,他们分工合作,完成一切工作,公司犹如家庭式作坊。其摄制的第一部影片《立地成佛》放映后,即深受上海市民欢迎,结果赚得盘溢钵满。旗开得胜,邵氏兄弟们为之欢欣鼓舞,随后新影片不断地从“天一”推出。 进入六十年代后,邵氏公司长期称雄香港市场,曾拍摄过一千多部电影,获得过金马奖、金像奖等几十项大奖。据说最盛时,每天有100万观众光顾他的影院。邵逸夫最早在香港推行电影明星制,造就了一大批大明星、大导演和名编剧,如胡蝶、阮玲玉、李丽华、林黛、陵波、李翰祥、邹文怀、张彻……无不出自“邵氏”门下。其中《江山美人》《貂蝉》《倾国倾城》《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独臂刀》等影片都曾享誉海外,在华人世界引起巨大的反响,倾倒无数观众。据说,《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台湾上映时“完全疯狂”,有位老太太连看一百多场,由《梁祝》而在台湾掀起黄梅调狂热;而《天下第一拳》更掀起功夫片新狂潮,发行到全球各大洲近百个国家和地区。 邵逸夫在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诸多“第一”和“之最”。邵氏家族可以说是中国电影事业名符其实的拓荒英雄。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中国电影的每一步变迁都有邵逸夫及其家人献出的心血。从20年代从事电影业到现在,邵逸夫经历了电影不同时代的演变,目睹中国电影的成长与兴衰,堪称电影史的见证人。 邵逸夫的成功不仅在于他知人善任,拥有一大批各方面人才,为其所用,更在于他有强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 他是一个精通业务的电影企业家。尽管他受教育的程度不高,但他干一样,学一样,从不懈怠。他从最卑微的职位做起,一步步奋斗,最终成为电影公司的大老板。他熟悉电影制作几乎每一个方面和环节的工作。从剧本、摄影到导演、演员的选聘以及化妆、剪辑,他样样在行,而影片推广、发行、剧院管理更是行家里手。邵逸夫工作非常勤勉,精力过人。年轻时曾有1天看9部片子、1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他说:“我晚上只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便是工作”。为了树立邵氏的良好形象,他对影片的质量严格把关。出现劣片,往往亲手烧掉,毫不手软。他说:“在早期,我成日烧片,没有好的戏,我宁愿烧。” 散尽千金济众生。多年来,虽然邵逸夫一直稳居香港超级富豪排行榜上,但他视金钱为身外之物,乐善好施,热心公益,是港岛屈指可数的大慈善家。 “我的财富取之于民众,应用回到民众”。这位以“大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为人生信条的影视巨子,不仅是这样说,更是这样做的。早在1973年他就设立邵氏基金会,致力于各项社会公益事业,为此他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77年。英国女王册封他为爵士,成为香港娱乐圈获此殊荣的第一人。美国三藩市为表彰邵逸夫对该市的福利贡献,将每年的9月8日命名为“邵逸夫日”。 根在宁波的邵逸夫对故乡也倾注了很大的爱心。1987年后,他不仅多次回乡探亲访问,还先后捐资4000多万元帮助发展教育、文化事业。这些项目包括位于宁波大学西区的邵逸夫图书馆、逸夫教学楼、逸夫剧院以及其祖居地康乐园等。他在浙江其他地区也有巨额捐赠,如他为杭州逸夫医院的捐赠近亿元。早在九十年代初,省、市政府就授予他“爱乡楷模”、“荣誉市民”称号,以表彰他为家乡发展作出的重要贡献。[2]
编辑本段家庭情况
邵逸夫(左一)与结发妻黄美珍(前)等人
人们习惯于被港姐簇拥着的邵逸夫,因为他的旗下美女如云,但实际上,邵逸夫只经历过两段婚姻。 他于1937年与年长他5岁的黄美珍在新加坡结婚,两人育有二子二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85岁时于美国洛杉矶病逝。邵逸夫的现任太太方逸华于1931年出生于上海,随母亲长大,早年是个红歌星,在南洋一带很受欢迎。两人在1952年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直至1997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1岁。 自从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在那里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对父亲的影视帝国无接手的兴趣。[3]
编辑本段少年时期
邵逸夫1907年生于上海,祖籍浙江宁波。邵氏兄妹八人,逸夫排行老六(成名后被尊称六叔)。有趣的是,邵逸夫和大哥邵醉翁、二哥邵村人、三哥邵山客的名字如出一辙,皆源于陶渊明的田园诗篇,原为“号”,叫惯了也就成了“名”。 邵逸夫自幼受英文敎育,中学时入美国人开办的“靑年会中学”读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当时的上海十里洋场,娱乐事业已经相当蓬勃。耳濡目染之下,少年邵逸夫暗生“娱乐心”。 年轻时邵逸夫
邵逸夫的父亲玉轩是旧上海有名的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经营漂染、财务等多种生意。 当时,上海剧院“笑舞台”的老板因无力还债,惟把“笑舞台”“断当”,邵玉轩遂派当律师的长子邵醉翁接收该剧院。邵醉翁走通俗路线,大演武侠戏,“笑舞台”一时颇受欢迎。 1923年,邵家已趋败落,所有家业中只剩下一幢房子和“笑舞台”一家剧院。邵氏兄弟毅然买掉房子,举家搬进“笑舞台”,破釜沉舟,成败在此一举。 邵家四兄弟仁杰、仁棣、仁枚、仁楞都没有继承父业,全部投身娱乐圈,并弃本名而改别号依次为醉翁、邨人、山客、逸夫。四兄弟别号均为大哥所起。长兄邵醉翁由买卖电影片子到放电影,到后来独树一帜,成立中国电影史上赫赫有名的“天一影业公司”,开始自己拍电影。 邵氏兄弟目肖如炬,下决心买来一部电影摄影机,1924年出品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故事片《立地成佛》,该剧原是邵醉翁编导的一部话剧,影片获得极大成功。 旗开得胜的邵氏兄弟为之欢欣鼓舞,之后一口气拍出《女侠李飞飞》、《梁祝痛史》、《义妖白蛇传》和《孟姜女》等黄梅调古装戏,深受观众喜欢。 邵醉翁自己是制片人兼导演,妻子陈玉梅领衔主演,老二邵邨人做编剧,老三邵山客主管发行,刚刚中学毕业的邵逸夫也被兄长们拍的片子搞得心痒难耐,在片场中觅一个“伙计”之职。 由于邵逸夫勤奋又肯钻硏,很快,从摄影、编剧到导演,电影制片各个环节他都了如指掌。[4]
编辑本段人生经历
1907年农历10月出生,原名邵逸夫。因为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称 “六叔”。 19岁,中学毕业后便随兄长邵仁枚到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对电影制作产生兴趣。
1928年,赴南洋协助兄长发展电影发行公司。 1930年,与三哥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先后购入多间戏院,更到欧美搜集西方的先进电影及器材。 1934年,邵氏兄弟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在港推出。 1957年,从新加坡正式来香港发展,接管邵氏公司业务,建立清水湾影城。 1958年,与邵仁枚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 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 1965年,与利孝和、余经纬等创办无线电视台,于1967年11月19日开台启播。 70年代,邵氏兄弟踏足当时发展迅猛的电视业,与无线电视合作,培训艺员。 1974年,由于贡献突出,获得英女王颁发的CBE勋衔。 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 1980年,邵逸夫以无线电视最大股东出任董事局主席至今。同期,邵氏的电影业务不断收缩,减少电影制作。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旧金山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他在社会公益方面所做的贡献。 1997年,在美国拉斯韦加斯迎娶方逸华,时年90岁。 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2002年,创立‘邵逸夫奖’每年选出世界上在数学、医学及天文学三方面有成就的科学家,授予100万美元奖金。 2006年,获台湾金马奖颁“终身成就大奖”,香港电影金像奖颁“世纪影坛大奖”。 2006年,因患肺炎一度入院,虽无大碍,但透露出要退休的意思。 2007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五十周年,邵逸夫迎来百岁诞辰。
编辑本段个人荣誉
1974年获英女王颁发CBE勋衔以表扬他在娱乐事业的成就,港督麦理浩爵士主持授勋。 1977年获英女皇册封为KNIGHT BACHELOR,赐予爵士衔头。 1990年,中国政府将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名为“邵逸夫星”。 1991年,美国三藩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表彰在社会公益贡献。 1998年,获特区政府颁发的GBM勋衔。
『伍』 邵逸夫仙逝时,四个儿女却无人愿继承他的遗产,这是为何
当邵逸夫的四个儿女知道这件事儿后,内心愤怒,也很不满,于是子女与父亲的关系因此渐渐疏远了。
黄美珍去世十年后,邵逸夫与方逸华结婚,这件事也加速邵逸夫与子女间关系的破裂。曾被作为家产继承人的长子邵维铭也与父亲决裂了。最终,邵逸夫的资产被转换成了信托基金,继续发挥着他慈善家的光芒。
邵逸夫传奇的一生,从艰难岁月走过来,打造自己的影视帝国,事业上算是圆满。唯一遗憾的也许是他一生子女缘薄,亲戚情淡吧。
『陆』 邵逸夫的人物争议
台湾导演李行提到这样一件事:当年他拍电影《秋决》时,邵逸夫曾准备出资。但在发现《秋决》缺乏故事性、更重人文情怀之后,又取消了投资。后来李行在私下里将《秋决》播放给邵逸夫看,他非常欣赏,但也表示倘若再重来一次,仍然不会投资。李行明白,邵逸夫是在用商人的敏锐眼光经营电影。
邵逸夫一点都不掩饰自己对于商业片的偏好。他坦言“经营邵氏影城,是做生意。如果拍一部纯艺术的电影,少人看,就少得益。如果香港人喜欢艺术,可以去艺术中心。我宁愿捐钱给艺术中心,做艺术节。但是拍电影,就是要拍大家都看的片。”
张曾泽因为拍《路客与刀客》大卖被邵氏撬至麾下,并被邵逸夫奉若上宾。但随后其作品《红胡子》遭遇票房惨败,邵先生片场再遇他便视而未见。不久张曾泽拍完《吉祥赌坊》,邵逸夫看完喜形于色,请他吃饭,态度又恢复热忱。”在《南方人物周刊》关于邵逸夫的报道中也提到,李翰祥执导的电影《后门》拿到了亚洲影展所有奖项,但邵逸夫并不买账,他直言拍片子必须要赚钱,不是为获奖。 2013年6月,功夫导演刘家良逝世的时候,其遗孀翁静晶曾当众向邵逸夫追讨欠账。当年刘家良与邵氏公司签下分花红的合同,但三十年来却一毛钱没得到。香港电影研究者阿蒙表示:邵逸夫的“小气”是出了名的。在金钱这一层面,邵逸夫呈现出矛盾的两面:一方面他大手笔做慈善,二十几年来共捐给内地47亿港元;另一方面,他在经营成本把控上又极为吝啬,甚至锱铢必较,与大多数香港老板并无差别。
早年许多跟邵氏合作过的电影导演都曾领教过邵逸夫的这份吝啬。当年尚未成名的李小龙毛遂自荐到邵氏,片酬要价1万美金。邵逸夫断然拒绝了他的要求,并将价码压至2500美金,导致李小龙转投竞争对手怀抱。在邵逸夫的第二任妻子方逸华主事时期,邵氏吝啬的作风曾引发很多人不满。
当年邵氏公司实行“月薪制”,即便是姜大卫、狄龙等明星也要按月领工资。当年很红的郑佩佩进城买东西也要像普通人一样坐公车。不过,邵氏会向员工提供住宿、饮食等便利的生活条件,以便帮他们降低生活成本。后来邵逸夫转投电视领域创办TVB,捧红一众明星,但这些明星却纷纷选择出走,原因之一便是片酬太低——“我很红,但我特别穷”,这是邓萃雯回首昔日在TVB时生活的总结。 邵逸夫在知天命之年放弃东南亚的事业奔赴香港重新开始,年过古稀时又转而进军电视行业打造TVB,这样的魄力不是人人都有。在早年经营邵氏时,邵逸夫也绝对是个“狠角色”,最典型的案例是邵氏与电懋的挖角事件。当时邵氏白手起家初成立,没有大明星。邵逸夫许下重金,想要挖当时竞争对手电懋公司的头牌明星林黛。邵逸夫约到林黛后亲自为她斟茶,并且将准备好的合约摆在林黛面前,开出的片酬是电懋的两倍,最终林黛转投邵氏。
在果断挖角之余,邵氏也时刻严防死守避免“被挖角”。当时籍籍无名的李翰祥在邵氏拍摄《貂蝉》走红后立刻成为各大电影公司眼中的红人。但邵逸夫完全不担忧,因为李翰祥已经与邵氏签了一份长达8年的合约。
旗下导演、演员及合作者胡金铨、王羽、邹文怀等相继出走邵氏,或许也与邵逸夫本人强势的管理风格有关。但与此同时,他也有知人善任、宽厚仁义的一面。1963年李翰祥倒戈出走,奔赴台湾自组国联公司,并带走了邵氏一半的人马。邵氏与国联曾经展开激战,手握东南亚大批院线的邵逸夫更拒绝发行任何国联公司拍摄的电影,最终李翰祥败走台湾。后来李翰祥特别制造与邵逸夫的“偶遇”,提出想要重回邵氏的请求,而彼时的敌人邵逸夫竟出人意料同意。 邵逸夫从影半生,捧红狄龙、姜大卫等诸多明星,却也错失不少绝佳的合作机会。其中最为人所熟知的便是他与李小龙之间的故事。
当时李小龙在美国发展不顺计划回港,本想要投奔最为强大的邵氏公司。据传他当时开出的价码是一万美金,但邵逸夫并未答应,并且在李小龙看来他的态度也有些傲慢。彼时邵逸夫的左膀右臂邹文怀已经出走邵氏自立门户成立嘉禾公司,并以“分红制”的方式最终邀请到李小龙加盟,由他主演的《唐山大兄》在香港创下票房记录,帮嘉禾打开局面赚到大钱。
无独有偶,在邵氏因参演《大军阀》一举成名的许冠文曾经将自己写的剧本《鬼马双星》交给邵逸夫,希望能与邵氏合资拍片、五五分成,被邵逸夫断然拒绝,理由是“剧本太差”。不死心的许冠文找到嘉禾,最终达成合作,《鬼马双星》当年在香港拿下625万的高票房。
当时的邵逸夫略显保守,可能已经有些跟不上时代了。事实上李小龙和许冠文对邵氏公司开出的条件在当时看来可能并不高,但对于还在维持工厂式运作的邵氏来说,没有办法去冒险,也不可能去做突破。 邵逸夫一生传奇,却也有剪不断理还乱的家务事。他与第一任妻子育有两子两女,子女从小就在新加坡由邵逸夫的兄长帮忙抚养。后来两个儿子入主邵氏董事局,帮助父亲处理事业。直至1981年,大儿子邵维铭不满意方逸华进入邵氏掌权,因而与二儿子一同退出董事局,并移居新加坡,父子从此断绝关系长达二十年。冷战持续到2006年,邵逸夫在亚太影展荣获“终身成就奖”,一向鲜少露面的邵维铭突然高调出现代父亲领奖,并被拍到与父亲和方逸华共进晚餐。邵逸夫立下遗嘱分配身家,原因是不想让自己的4个子女与方逸华在日后产生纠纷。
『柒』 邵逸夫睡过的女人玩过的女艺人有多少
邵逸夫的身边往往是美女如云,他也常说爱和女明星出街跳舞、吃饭、聊天,他自我评价“风流但不下流”。[10]
邵逸夫一生共娶过两任妻子,且都是相濡以沫多年。与发妻黄美珍相识于青年时期,当时正在东南亚辛苦创业的邵逸夫经由新加坡富豪余东璇引荐认识了黄美珍,两人一见钟情。1937年,邵逸夫突破层层阻碍与黄美珍结为夫妻,黄美珍为邵逸夫生下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这段婚姻维持了50年,直到1987年黄美珍于美国洛杉矶病逝,享年85岁。黄美珍去世时,邵氏公司停产一年为她哀悼。发妻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的几个子女便陆续淡出邵氏管理层。邵逸夫的两个儿子长居新加坡,在那里打理邵氏家族名下的商厦及住宅,对父亲的影视帝国无接手的兴趣。[10]
方逸华于1934年出生于上海,随母亲长大,早年是个红歌星,在南洋一带很受欢迎。1952年,两人在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邂逅,此后四十余年,方逸华一直在邵逸夫身边帮他打理邵氏和无线的日常业务,邵逸夫的子女并未子承父业,方逸华始终忠诚执行邵逸夫的指令,成为其最为信赖的伴侣。直至1997年,邵逸夫发妻辞世10周年,两人才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当时邵逸夫90岁,方逸华66岁
『捌』 邵维铭多少岁
1938年的,76岁
『玖』 邵逸夫107岁去世后,子女为何不愿继承其财产呢
少年家道中落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字逸夫。1907年出生于浙江宁波一个富人家庭,家中排行老六。20世纪初,邵逸夫的父亲邵玉轩颇具商业头脑,在上海经营着一家颜料厂,生意红火。
但是1923年左右,由于各方面的原因,邵家愈加败落,甚至已经不能再支撑这全家人的生活。为了维持生计,邵家卖掉了房产,全家搬进来一家剧院。就这样邵逸夫结束了自己原本富有的生活。
邵逸夫与黄美珍成婚之后,相互扶持,在邵逸夫事业生活遭受重大打击的时候,仍然不离不弃,为他奔波操劳,支持并帮助邵逸夫在电影方面的发展,并与邵逸夫生育四个孩子。
黄美珍逝世后,邵逸夫想起黄美珍更是动情发言:"她(黄美珍)是生命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两个人,是一等一的好妻子,样样都好。"
黄美珍逝世那一年,邵逸夫更是让自己的企业全部停产一年,以此来悼念亡妻。至此邵逸夫的家庭可以算是一个完满家庭的典范。
是他的情深,却不是家人缘分
如果方逸华没有出现,也许邵逸夫的家庭不会这样备受争议。1952年,邵逸夫在邵氏戏楼上的夜总会认识了与当时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
在与方逸华的交谈中,邵逸夫意识到,眼前这个年轻的小姑娘不仅仅有动人的歌喉,对公司管理也有着自己的一套见解,于是便将其引为红颜知己,还将其带到自己的公司进行工作。方逸华也因此退出歌坛,全心全力在邵氏工作。
他们两人的深情也许是积年累月而来,抑或是见面时就产生的爱慕之情,我们都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知道的是为了与方逸华结婚,邵逸夫甚至赌上了自己原本与孩子之间不多的父子亲情。
都说子承父业,为何儿女都不愿继承遗产
2014年邵逸夫去世,外界根据当时邵逸夫公司股价的计算,估计邵逸夫共留下了约200亿港元的遗产,一时间,媒体将镜头聚焦到了邵逸夫的四个孩子身上。
令媒体震惊的是,电视剧中争抢遗产的戏码并没有上演,相反的,邵逸夫的孩子都没有继承他的遗产。对于此事,外界一直存在许多传言。
有人猜测,是由于邵逸夫的四个孩子与自己关系淡薄,因为邵逸夫年轻时不重视自己孩子,只看中商业金钱,四个孩子并没有养在他的身边,而是从小就被邵逸夫送到新加坡,并由邵逸夫的三哥抚养长大。
因此,父子关系本就淡薄,脆弱。
另一方面,在邵逸夫妻子黄美珍去世十年之后,邵逸夫不顾及自己孩子的反对,为了给跟随自己多年的方逸华一个正当的名分,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与方逸华注册结婚。
也正是因为这件事,导致邵逸夫与自己的孩子之间出现的裂痕更加无法弥补,更是有媒体传言,邵逸夫的孩子与邵逸夫多年没有来往,甚至已经断绝了父子关系。
当然这一切究竟都是传言,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得而知,作为局外人,我们为邵逸夫"商业帝国"无人继承而扼腕叹息,也因为看到香港无线电视辉煌时期一起不返,如今的渐渐衰败而无奈,但是当我们以另一个角度看待这件事却又不同。
邵逸夫的四个孩子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继承者,而是自己事业的开拓者。我们往往只看到邵逸夫的辉煌成就,就会选择忽视他的孩子们自己的成就。
邵逸夫长子邵维铭如今在新加坡的地产业与百货业已经是首屈一指的人物,邵逸夫其他几个孩子也是在国外有了自己满足的生活。
没有继承财产,也就没有兄弟姐妹为了金钱相互争夺,互相陷害这样令人糟心的事。对于邵逸夫父亲的身份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另一方面,几个孩子都在自己喜欢并且擅长的领域做出了自己的成绩,而不是通过自己父亲获得优待,正如当年邵逸夫自己拼搏创业一般。这是属于他们自己的成就,而不是他们父亲的成就。
属于一个人的时代终究还是会随着一个人的离世渐渐逝去,我们希望邵逸夫的事业后继有人,但终究执拗不过事物的发展规律,或许当我们将对他的怀念放在心中,属于他的那个时代才会永远的存在在人们的心中。
『拾』 邵逸夫的祖父是谁
邵玉轩:邵逸夫父亲浙江宁波人。于1901年设立一家颇具规模的“锦泰昌”颜料号。邵玉轩不仅经营有方,生意红火,而且同情支持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在当时的上海工商界颇为活跃。1920年他病逝上海时,康有为、虞洽卿及曾任苏浙总督的卢永祥、民国元老谭延阁等晚清与民国风云人物纷纷为其题辞致哀。
邵醉翁:邵逸夫大哥原名邵仁杰,字人杰,别号醉翁。浙江宁波人。1914年毕业于上海神州大学法科,后任上海地方法院及会审公廨律师。1921 年任中法振业银行经理,同时在上海、天津、宁波等地与人合股经营商号。1922年集股经营笑舞台,演出文明戏,并创办“和平社”剧团,演出自编讽世剧本。 1925年以和平社演员作班底,与弟人、仁枚、逸夫在上海创办天一影片公司,任总经理兼导演。同年导演影片《立地成佛》。后相继导演《梁祝痛史》、《白蛇传》、《孟姜女》、《七侠五义》、《乾隆游江南》等。
邵邨人:邵逸夫二哥上海“天一”公司创始人之一。以擅长编剧著称。
邵仁枚:邵逸夫三哥1930年,邵仁枚与邵逸夫在新加坡成立邵氏兄弟公司,经营多间戏院及电影发行。1958年再在香港成立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邵逸夫:原名邵仁楞,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上海“天一”公司创始人之一,邵氏兄弟电影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香港著名的电影制作者。
黄美珍:邵逸夫首任妻子。1932年在新加坡于邵逸夫结婚,育有两子两女,长子邵维铭、次女邵素雯、三女邵素云及幼子邵维钟,及后黄美珍于1987年在洛杉矶病逝,享年85岁。
方逸华:邵逸夫次任妻子。1997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与邵逸夫登记结婚,之前两人已相识45年。方逸华常年担任邵逸夫工作上的助手,后接任TVB执行总裁一职。
邵维铭:邵逸夫长子。现居新加坡,主营地产生意,与电影无关。
邵素雯:邵逸夫长女。
邵素云:邵逸夫次女。
邵维钟:邵逸夫次子。现居新加坡,主营地产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