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TFP)
全要素生产率指生产单位(主要为企业)作为系统中的各个要素的综合生产率,以区别于要素生产率(如技术生产率)。事实上企业生产率是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产品质量提高、企业结构升级的综合功能,任何现实的生产率实际上都是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也可以称之为系统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就是生产力。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就是产业升级与生产力的发展。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一个系统的总产出量与全部生产要素真实投入量之比,测算公式为:全要素生产率=(产出总量)除以(全部资源投入量)。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 (包括资本 劳动 土地 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 ) 的投入量都不变时 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
(1)全要素生产率扩展阅读
全要素生产率的计算方法
一、增长会计法(growth accounting approach)
基本思路是以新古典增长理论为基础,将经济增长中要素投入贡献剔除掉,从而得到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估算值,其本质是一种指数方法。按照指数的不同构造方式,可分为代数指数法和几何指数法(也称索洛残差法)。
二、索洛残差法
最早由罗伯特·索洛(Robert M. Solow,1957) 提出,基本思路是估算出总量生产函数后,采用产出增长率扣除各投入要素增长率后的残差来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故也称生产函数法。
三、经济计量法
在以经济理论和事实为依据的定性分析基础上,利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一组联立方程式,来描述预测目标与相关变量之间经济行为结构的动态变化关系。这组联立方程式称为经济计量模型。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全要素生产率
❷ 全要素生产率的举例
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劳动创造的资本财物)、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在内)等生产要素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美元则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❸ 创新效率和创新全要素生产率的区别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❹ 求助: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
为什么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以及全要素生产率这三者并不总是协调的?是什么力量使得经济可以长期持续增长?这三者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内在的联系?这里的问题具有普遍性,因为,在进行国际间的经济增长效率比较时,使用不同的指标常常会导致不同的结论。例如,在比较美国和欧洲各国的经济增长状况时,一方面媒体乃至学术界经常会使用劳动生产率来说明美国经济在效率上优于欧洲各国;另一方面,又有许多人指出美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不如欧洲各国,因此,美国经济的效率更低而不是更高。
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与全要素生产率,肯得里克在1961年出版的《美国的生产率增长趋势》一书中,把全要素生产率定义为“经济增长中不能被要素投入增长解释的部分”,即“增长余值”。之所以用一种否定的表述来定义这个概念,是因为现实中技术进步的形态多样,原因也非常复杂,既可能是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可能是工人使用了更先进的资本设备或者工人知识技能的提高。同时,各种各样的技术进步既可能导致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也有可能导致资本生产率的提高,而两者都能够导致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当人们不仔细区分到底是什么原因引起了哪方面的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时,就可以笼统地说成是:“技术进步导致了生产率的提高”。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其实就是用于定量地说明这样一个普遍化的事实。谁都知道是技术进步导致了生产效率的提高、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但唯有通过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才能将技术进步对于经济增长的作用定量化。因此,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的价值或者其奇妙之处就在于它能将纷繁复杂的技术进步形态所导致的资源利用效率改善程度浓缩到一个简单的数字中,从而实现对经济增长效率这个宏观经济事实的高度抽象与概括。正是通过这个一维的数据,国际间经济增长效率的比较才成为可能。
你可以说这个国家的劳动生产率高,那个国家的资本生产率高,但唯有全要素生产率才能作为说明一个国家生产效率的最终依据。但全要素生产率这个概念的长处也是它的短处:它不区分技术进步的形态、不考虑提高的是哪类资源的利用效率,虽然有利于宏观总量数据的获得,但必然意味着失去对于经济增长中所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进行分析魄能力。当经济增长本身是嵌性的、可持续的时,用全要素生产率评估技术进步在经济增长中所起的作用是没有问题的,但当经济增长本身存在着结构性问题、可能不可持续时,全要素生产率概念就难以显出它的价值来了。……
本文作者:莫志宏 供参考。
❺ 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包括哪些方面 公需课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常常被视为科技进步的指标。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❻ 全要素生产率(TEP) 是什么 包括哪些要素
应该是TFP吧。
全要素生产率(英语:Total factor proctivity,也被称为总要素生产率)是指不包括资本和劳动力输入,其他所有影响产出的要素,它的特色是能够通过一个简单的数据说明经济增长的因素。
一般指代的是科技进步,或者社会体制进步,比如中国改革开放之类的。
❼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其贡献有那些
1、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
2、如果在生产中投入劳动、资本(包括厂房、机器设备、存货等劳动创造的资本财物)、土地(包括一切自然资源在内)等生产要素共计100万美元,而生产出来的总产量为150万美元。那么,这150万美元的产量是由两个方面的贡献构成的,其中100万美元是由于投入了100万美元的生产要素所引起的,其余50万美元则是全要素生产率(TFP)的贡献。如果本年度的产量比上年度增长15%,而其中要素投入量的增长为10%,则其余5%就是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❽ 全要素生产率的概述
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某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全要素生产率是用来衡量生产效率的指标,它有三个来源:一是效率的改善;二是技术进步;三是规模效应。在计算上它是除去劳动、资本、土地等要素投入之后的“余值”,由于“余值”还包括没有识别带来增长的因素和概念上的差异以及度量上的误差,它只能相对衡量效益改善技术进步的程度。
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M·索洛(Robert Merton 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不过,学术界关于全要素生产率内涵的界定还有分歧。 本文的全要素生产率是指各要素(如资本和劳动等) 投入之外的技术进步和能力实现等导致的产出增加,是剔除要素投入贡献后所得到的残差,最早由索洛(Solow,1957) 提出,故也称为索洛残差。在中国,有些学者已开始研究全要素生产率问题,尤其在克鲁格曼(1999) 提出“东亚无奇迹”的论点后,这一问题更引起国内学者的普遍关注。一些学者估算了中国不同时期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如舒元(1993) 曾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2 —1990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02 %,对产出增长的贡献率为0.3 %。王小鲁(2000) 同样利用生产函数法估算中国1953—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得到的结论是,1953 —1978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0.17%,1979—1999 年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1.4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4.9 %。还有一些学者对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增长进行了理论思考,如郑玉歆(1999) 对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阶段性规律进行了详细讨论,但未给出中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具体估算。易纲、樊纲和李岩(2003) 提出中国经济存在效率提升的四点证据,指出新兴经济在测算全要素生产率上面临的困难,并给出新兴经济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模型,但他们也未给出具体估算。
❾ 什么是全要素生产率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全要素生产率的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产出增长率超出要素投入增长率的部分为全要素生产率(TFP,也称总和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所谓"全要素生产率" (Total Factor Proctivity)的增长,通常叫做技术进步率,系新古典学派经济增长理论中用来衡量纯技术进步在生产中的作用的指标的又一名称,它是以索洛等人为首,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发展的增长核算中,作为长期经济增长来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所谓纯技术进步包括知识、教育、技术培训、规模经济、组织管理等方面的改善,但还不能具体化为,或不能归因于,有形的效率更高的资本设备、技巧更高的劳动、肥效更大的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增加投入量,所以又称为非具体化的技术进步,也被比作天降馅饼。因此,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是指全部生产要素(包括资本、劳动、土地,但通常分析时都略去土地不计)的投入量都不变时,而生产量仍能增加的部分。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并非所有要素的生产率,"全"的意思是经济增长中不能分别归因于有关的有形生产要素的增长的那部分,因而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只能用来衡量除去所有有形生产要素以外的纯技术进步的生产率的增长。全要素生产率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
❿ 全要素生产率是什么怎么计算与索洛余值的关系是什么
全要素生产率(tfp)(即“索洛余值”)它包括:规模经济、效率改善及知识进展等项目。
全要素生产率是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它一般的含义为资源(包括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利用的效率。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说,生产率与资本、劳动等要素投入都贡献于经济的增长。从效率角度考察,生产率等同于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产出与各种资源要素总投入的比值。从本质上讲,它反映的则是一个国家(地区)为了摆脱贫困、落后和发展经济在一定时期里表现出来的能力和努力程度,是技术进步对经济发展作用的综合反映。
50年代,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索洛(solow)提出了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特性的总量生产函数和增长方程,形成了现在通常所说的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含义,并把它归结为是由技术进步而产生的
全要素生产率等于产出增长率与资本增长率和劳动增长率加权之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