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水蛭养殖方法
扩展阅读
2017上市公司回购股票 2024-09-20 08:58:48

水蛭养殖方法

发布时间: 2021-05-01 15:03:17

A. 水蛭养殖方法是什么

水蛭绝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有少数生活在海水中,个别种水蛭可生活在陆地。在池塘、湖泊、河流及小溪等有机质丰富的水域经常可发现水蛭的踪影。水蛭喜欢中性或稍偏碱性的水域,不适应酸性水域。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在干涸的河道内水蛭可潜入水底而穴居,甚至在自身体重失去40 %的情况下,也能生存。有一些蛭类可以水、陆两栖生活。还有极少数蛭类可在陆地潮湿的丛林中生活,例如山蛭等。有相当一部分蛭类以半寄生生活,少数蛭类以肉食性生活。

B. 水蛭的养殖方法

从水蛭养殖的基地的建造可以分为以下五种:
一、模仿自然状态
利用自然的场景,模仿野外的沟渠,可以采用鱼塘样式,里面任其水草横生和微生物繁衍,只需要在四周围上防逃网以防内部水蛭逃跑和外敌入侵;
优点:可以利用自然的生态环境,投入极少的资金就可以从事水蛭养殖,水蛭生长良好;
缺点:由于水蛭的特性,喜欢钻泥土,因此在收获的时候一次性捕捞不干净;
二、水泥池塘养殖
需要基础的投资,采取在平地上开建水泥池塘的模式,浸泡脱掉碱性之后就可以养殖水蛭了;
优点:由于水泥池塘的特性,水蛭不容易逃窜,一般来说是一次性投资,终身受益;
缺点:水泥池的造价有点高,一般还要做防漏水处理,否则在冬季结冰的地区只能使用一年,第二年由于结冰冷缩热涨而冻坏;
三、网箱养殖
一般需要80目左右的网片,网箱的养殖是在网箱养殖黄鳝的基础上改造而来的,无论大小的一块田,在四周堆砌田埂,保持水深大约70厘米就可以,条件许可的话最好是一米深,网箱长度依据地势,宽度大约4-6米,做好之后采用绳子、泥土(亦或沙子)沉底使用,然后里面栽植水草(如水葫芦等),一般绿化面积达到网箱的三分之一;
优点:制作、管理网箱都是比较理想的,一般养殖是精养之后的少儿蛭进入箱内养殖,只要管理得当,当年效益卓著;
缺点:一般使用的网会抽丝,多数是一年一次性的,第二年网子陈旧青苔长满网片,不便管理,冬眠期无法越冬;
四、水蛭与作物套作养殖
这里唯一的区别就是将野外水中的杂草清除,换成我们需要的单一品种,比如莲藕、茭白等一些水生作物;
优点:一举双得,即可收获了水蛭又可收获水中作物,效益倍增,为单一养殖者降低风险;
缺点:由于内部养、种一体,因此肥料必须采取施用农家肥,这里不能施用激素类肥料,比如化肥,可以使用少量复合肥等;
五、漂浮网箱养殖
主要在深水区域或者湖泊使用,悬空不着水底,一般面积不大,每个大约20平米,连体飘在水面之上;
优点:水域狭窄,每个网箱面积小,便于观察;
缺点:投资大,使用周期短,环境小,生长缓慢,水域深而不便水蛭栖息;
目前网箱养殖水蛭是比较受欢迎的一种方式,然后其经济效益并不客观。因此养殖户还需要寻找适合自己的养殖方式,才能创造出良好及经济收益。

C. 水蛭养殖有什么要求

第一,水蛭养殖虽然不太难,但在引种之前,应首先学会养殖技术。不懂技术的农户,不要大规模引种。第二,引种时应以水蛭临近产子期为好,这样可在较短时间内获得经济效益,节约成本。第三,要掌握市场行情,不要被高价回收的假象所蒙蔽。目前,水蛭市场存在着严重的炒种现象,有的场家回收价格高得离谱,目的是为了炒种。因此,一定要以市场价格为准,以与大的养殖场或食品加工厂签订销售回收合同为宜。第四,注意打开销路。目前,水蛭养殖有盲目扩大的趋势。养殖户只有注意拓宽销售渠道,做好销售文章,养殖前景才会广阔。



初学养者如从苗开始,你就已成功一半了,以后的工作就是管理了。

1、食台凡是带网眼的物体皆可做投食台,只需投食台能浮于水面即可

2、饵料小水蛭在5厘米以下只能投喂黄豆大小的幼螺,这种小螺只能投于食台中。

3、投食一次性将黄豆大小的幼螺投在投食台里让小水蛭自己取食,投在投食台里的螺壳一般一个星期清理一次水一定要保持清新,投喂时间是晚7点左右

4、巡塘坚持每天巡塘两次,主要检查水蛭的吃食情况,有没有天敌,塘边有无损坏,螺壳的清理等等工作。

总之,水蛭虽是特种养殖,虽在养殖过程中一定需要技术,但只要掌握了一些养殖方法,养殖起来还是轻松愉快的。一亩地的养殖效益还是非常可观的。养殖业有句经典:“水产水产,三分养,七分管。”此话意思是说,水里的东西不是养出来的,而是管出来的。所以敬告朋友,在您选择好一个好的养殖项目后,您的收获和你的付出永远成正比的。当您一旦选择了水蛭业,东北黑龙江水蛭养殖基地就是您事业路上最诚挚的朋友,愿我们能将水蛭业做大、做稳、做强。

D. 水蛭养殖技术

俗名蚂蟥,在《神农本草经》中已有记载,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1] ;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它在历史上以自然捕捞为主,因近年农药、化肥等滥用,及工农业“三废”对环境的污染,野生自然资源锐减,随着水蛭药用价值的深度开发,其市场需求潜力巨大。中国南方在1995年前后,开始捕捞自然苗种,首次进行人工饲养,获得成功。北方地区因苗种和技术原因一直未有养殖。[2]
中文学名
水蛭
拉丁学名
Whitmania pigra Whitman
别 称
蚂蟥

动物界

环节动物门

蛭纲

颚蛭目

水蛭科
英文名称
Leech
目录
1 外形特征
2 分布情况
3 生活环境
4 种群分类
5 生长繁殖
6 养殖技术
▪ 经验技巧
▪ 投饵管理
▪ 温室越冬
▪ 病害防治
7 人工饲养
▪ 稻田套养
▪ 水泥池养殖
8 药物价值
▪ 采制
▪ 医学作用
▪ 主要成分
▪ 药理
9 临床应用
10 性状鉴别
▪ 鉴别要点
▪ 名典鉴别
▪ 快速鉴别
11 营养价值
12 属性主治
▪ 宜忌
▪ 选方
13 治疗疾病
▪ 知识介绍
▪ 补充信息
▪ 适合人群
14 文献记载

外形特征

蚂蝗 (8张)
体长稍扁,乍视之似圆柱形,体长约2~15厘米,宽约2毫米~1.5厘米。背面绿中带黑,有5条黄色纵线,腹面平坦,灰绿色,无杂色斑,整体环纹显著,体节由5环组成,每环宽度相似。眼10个,呈∩形排列,口内有3个半圆形的颚片围成一Y形,当吸着动物体时,用此颚片向皮肤钻进,体大型,体长60-120mm,宽13-14mm。背面暗绿色,有5条纵纹,吸取血液,由咽经食道而贮存于整个消化道和盲囊中。身体各节均有排泄孔,开口于腹侧。雌雄生殖孔相距4环,各开口于环与环之间。前吸盘较易见,后吸盘更显著,吸附力也强。

分布情况
中国大部地区的湖泊、池塘以及水田中均有生产。
金钱水蛭
主产于山东微山、东平、南阳湖等湖中,以微山湖产量最大,除供应本省外,并销售东北、河北、山西各地。江苏苏州市郊、吴县等地所产亦外销一部分。此外浙江、安徽、湖南、湖北、四川、陕西、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处亦产,均自产自销。

生活环境
生活在稻田、沟渠、浅水污秽坑塘等处,嗜吸人畜血液,行动非常敏捷,会波浪式游,也能作尺蠖式移行。每到春暖即行活跃,6~10月均为其产卵期,到冬季往往蛰伏在近岸湿泥中,不食不动,生存能力强。
生活习性:水蛭属冷血环节动物,在中国南北方均可生长繁殖,它主要生活在淡水中的水库、沟渠、水田、湖沼中,以有机质丰富的池塘或无污染的小河中最多。生长适温为10-40℃,北方地区低于3℃时在泥土中进入蛰伏冬眠期,次年3-4月份高于8℃左右出蜇活动。水蛭为杂食性动物,以吸食动物的血液或体液为主要生活方式,常以水中浮游生物、昆虫、软体动物为主饵,人工条件下以各种动物内脏、熟蛋黄、配合饲料、植物残渣,淡水螺贝类、杂鱼类、蚯蚓等作饵。

种群分类
日本医蛭:
又名:医用蛭。体狭长稍扁,略呈圆柱形,体长3~5厘米,宽4~5毫米(固定)。
日本医蛭
背面绿中带黑,有黄色纵线5条。腹面子坦,灰绿色,无杂色斑纹。体环数103;环带不显著,占15环。雄生殖孔在31~32环沟间;雌孔在36~37环沟间。眼5对,列成弧形。体前端腹面有一前吸盘。食道纵褶6条,颚3片,半圆形,颚齿发达。后端腹面有一后吸盘,碗状,朝向腹面,肛门在其背侧。
生活于水田及沼泽中。吸人、畜血液。行动敏捷,能作波浪式游泳和尺蠖式移行。春暖时即活跃,6~10月为产卵期,冬季蛰伏。再生力很强,如将其切断饲养,能由断部再生成新体。全国各地均有分布。
宽体金线蛭:
体长大,略呈纺锤形,扁平,长6~13厘米,宽0.8~2厘米。背面通
宽体金线蛭
常暗绿色,具6条细密的黄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背中线1条较深。腹面淡黄色,杂有许多不规则的茶绿色斑点。体环数107。环带明显,占15环。雄生殖孔在33~34环沟间;雌孔在38~39环沟间。眼与日本医蛭同。前吸盘小,颚齿不发达。
生活于水田、河流、湖沼中。不吸血,吸食水中浮游生物、小形昆虫、软体动物的幼虫及泥面腐殖质等。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茶色蛭:
又名:牛鳖。体较宽体金线蛭略小,呈柳叶形,扁平背部棕绿色,有5条细密的绿黑色斑点组成的纵线;腹面浅黄色,甚平坦,散布不规则的暗绿色斑点。余与宽体金线蛭相似。全国大部地区均有分布。

生长繁殖

水蛭特征 (7张)
繁殖习性水蛭雌雄同体,异体交配,体内受精,同时兼具雌雄生殖器官,交配时互相反方向进行,生活史中有“性逆转”现象,存在着性别角色交换,一条水蛭既可做爸爸也可做妈妈,在一生的不同时期扮演不同的角色。交配后一个月左右,雌体生殖器分泌出稀薄的黏液,中包被卵带,形如“蚕茧”,排出体外,在湿泥中孵化,温度适宜,约经16-25天从茧中孵出幼蛭,便开始了独立的生活。(繁殖方式与蚯蚓相似)

养殖技术

经验技巧
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光学图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三倍体速生水蛭
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⑵ 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⑶ 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⑷ 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4.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晒干
⑴ 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⑵ 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⑶ 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投饵管理
水蛭养殖
1.投饵
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
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温室越冬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病害防治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块,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防治方法: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肠胃炎: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防治方法:
⑴ 用0.4%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
⑵ 用0.2%土霉素拌料投喂。

E. 水蛭养殖技术难点

1、水质管理。水对于水蛭而言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了,现在野生的水质越来越少就是因为很多水质的恶化导致其无法生存下去。养水蛭的水要选择天然无污染的,一些肥水或者农药含量较高的水质都会对水蛭产生比较严重的影响,所以选择水源的时候养殖户要慎重。其次为了保证养殖池的水源质量,最好能长期保持活水的流通。

2、养殖密度。大家不要以为水蛭比较小就认为水蛭每亩可以养很多,一般来说,每亩的养殖数量基本在2200-2500条左右,种苗的话一般在40-50斤左右。因为没法保证水蛭能均匀的分布在整个养殖场地,所以适当的少一点可以保持水蛭的生长速度和质量。所以养殖场地最好进行分割,最大程度的保持水蛭的均匀分布。

3、投喂。水蛭常见的食物就是田螺、河蚌和一些动物血块之类的东西,初期的话在养殖场地里面均匀的放置一定数量的田螺、河蚌,然后辅助一些血块喂养,加快其生长即可。一般早晚各喂养一次即可,投喂时常控制在1-2小时左右,每次都少量的投喂,让水蛭能最大程度的进食,减少饲料的损耗。

4、控温。水蛭是很怕高温的,所以养殖场所一定要有控温的手段,尤其是在夏天。夏天最好可以搭建一些遮阳网,或者在水里投放一些漂浮的水生植物,减少阳光直接接触水蛭的机会。如果温度是在过高,最好适当的增加水池水深,保持水底的温度比较适合生长。

F. 水蛭养殖水蛭养殖的方法。

水蛭又叫蚂蟥,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药材,利用它可治疗心绞痛、脑
中风、跌打损伤等症。目前野生水蛭资源越来越少,而日本每年都要从我国
进口千吨水蛭,导致价格不断攀升。水蛭养殖成本低、见效快。现简要介绍
水蛭稻田生态养殖技术,供参考。
1.稻田条件 要求水源充足,排灌方便,水质良好,保水性好,面
积667~1334平方米为宜。
2.主要设施 ①沟。在田四周挖沟,深1.2米,宽2.0米,另
在田中开挖若干深0.4~0.5米、宽0.6~0.8米的道与沟连通,
成“井”、“丰”形。沟道面积占大田总面积25%左右。②堤。堤面宽1米,
高0.6米。③防逃墙及进排水口。田四周用塑料薄膜围起高0.3米的围
墙,进排水口设尼龙网防水蛭逃逸。
3.水稻插栽 选生育期长、茎秆坚硬、抗病虫、分蘖性强的水稻品
种种植。
4.水蛭种放养 水蛭种放养前10天每667平方米施300千克
腐熟的有机肥,同时投放轮叶黑藻、水花生等水生植物,培育微生物和水草,
保证一放养水蛭种就能让它吃到适口的饵料。水蛭种可到养殖场购买,也可
于春夏用浸透猪血的草把从天然水域中诱捕,每平方米水面放养800~1
000尾。
5.平时管理 ①投饵。水蛭为杂食偏动物食性,主食水中微生物、
浮藻类,爱吃螺蚌肉、猪肝糜,嗜好吸食动物血。人工饲养可用畜禽血拌饲
料或草粉等,荤素搭配。还可将河蚌或螺蛳投放在沟中,让其自然繁殖,供
水蛭摄食。投喂要注意“四定”。“定时”,每天上、下午各投一次;“定位”,
田中浅水边;“定质”,饵料新鲜,及时清除残饵;“定量”,根据水温等情况
调整投饲量,吃饱为止。②施肥。稻田一次性施足有机肥,667平方米施
3000千克。肥力下降时可施菜籽饼粉,667平方米施10千克,既补
充水蛭饵料又作追肥,少量多次。③用药。由于水蛭抗病力极强再加上稻田
的生态作用,故水稻及水蛭均极少发生病害。一般不需用药。④水质。平时
水层维持在20厘米左右,每5~7天加注一次新水。⑤防逃。每天勤巡塘,
发现堤、防逃墙、进排水设施出现问题,及时予以维修。
6.加工销售 水蛭经过半年饲养即可达到商品规格,在稻收后即可
捕捉加工,捕大留小。将捕来的水蛭放入盛有5%~10%食盐水的容器中,
使其全部死亡,然后用清水漂洗干净,摊在竹帘或凉席上晒干即可出售。优
质水蛭干的标准是:规格整齐,无杂质,含水率在20%以下。
(一)医蛭的饲养管理
(1)用新鲜的猪、牛的凝血块,于下午5~6点钟投放在池边,血块一半浸入水中,一半留在岸边,这样即可引诱医蛭吸食,又可防止水的污染。剩余的血块要及时清除,防止发霉变质引起污染。每隔5天投喂一次。
(2)水质污染变臭时,要及时换水。换水时不要大量或全部换水,以防温差变化较大,影响医蛭的消化能力或引发其他病症,要少量逐渐地换水,先放出少量旧水,再注入少量清水。
医蛭个体较小,作为中药使用饲养价值不大,因此其有关的养殖方法不多介绍。下面将重点介绍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及注意事项。
(二)宽体金线蛭的饲养管理
(1)水质要求肥、活、清、含氧量充足。水肥度不够时,可将少量的牛粪或鸡粪等发酵后撒入池底,既保证了水的肥度,又使池底保持松软。但水不能过肥,过肥时,容易缺氧。发现水质恶化时,要及时逐渐更换以部分净水。为防止水质恶化,正常养殖时,注水和出水速度相均,使池水处于极微流的状态下。
(2)投喂食物。幼苗期即每年的4月中旬至5月下旬,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供小水蛭吸食,5月下旬后向水池中投放活的河蚌或田螺供水蛭吸食。每667平方米水面投放250克重的河蚌100只左右。投放量少,不够水蛭吸食,投放量多,易导致缺氧或与水蛭争夺空间,每半月向水面泼洒猪血或牛血一次,供水蛭吸食或河蚌滤食,每2个月补投河蚌30只。
(3)池水温度应保持在15℃~30℃,低于10℃时停止摄食,高于35℃时,表现烦躁或逃跑。水温较高时,可适量注水提高水位,以调节水温,也可增加换水量。
(4)防治农药、化肥及水质污染。宽体金线蛭的耐污性和抗药性都差,池水中含有0.28×10-6浓度的升汞或0.14×10-6浓度的硫酸铜即可杀死它,因此养蛭池周围的农田最好不打药并少用化肥。同时,不要有生活污水或有机废水渗入、排入养殖池内。
(5)注意防逃。条件不适时,水蛭会逃跑。要经常巡塘,发现逃跑水蛭要及时捉回并采取相应的防逃措施。对进入生石灰沟内死亡的个体要及时捡回凉干,备作药用。在阴天或雨天注意巡视池周,防止水蛭大量逃跑。
(6)设立围网,防止蛙、蛇、鼠类捕食。为防止鸟类特别是水鸟捕食,可在池周围设定1~2个稻草人恐吓。
(7)保持水边土壤湿润。特别在4~5月份,水蛭正处于繁殖季节,要经常在岸边喷水,保持土壤潮湿,防止土壤干燥和板结,为水蛭的交配、产卵创造良好的条件。
(8)冬季越冬期间要防止水蛭受冻害。水蛭多在浅土或枯草树叶下越冬,很易因突变的寒冷天气受冻而死。为此,越冬时在池边近水处加盖一些草苫或玉米秸秆等,并适量提高池水的水位。
一般经过6个月的生长,早春放养的幼苗到10月份即可长成与成体一样大小,然后就可捕捞加工了。需要留种时,选择个体较大,生长健壮的留种,一般每667平方米留种15~20千克即可。将留下的水蛭种集中放入到育种池中越冬,越冬前要把水放掉,池面和池周围加盖草苫或秸秆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带冰越冬,但一定要将池水适当加深,防止完全结冰冻实。

G. 水蛭的养殖技术

1.水蛭的选址建池技术:
选择避风向阳、排灌方便处建池。池四周埂高1.8米,水深1米,面积大小 应根据饲养量而定。一般每亩水面可放养幼蛭6~10万条。池对角设进水口和排水口。为便于水蛭的栖息和产卵,池底可放些不规则的石块或树枝,水池之中应建高出水平面20厘米的土台5~8个,每个平台1平方米左右。池埂还要设防逃沟,用砖砌成,沟宽12厘米,高8厘米, 下雨时用密网栏住或在沟内撒些石灰,可防逃逸。
2.投种放养
蚂蟥苗种的来源可以捕捉、购买或自繁。在开始养殖时,一般以天然捕捉为主,也可以向有关单位购买。中国传统作为药用的蚂蟥有三种:人工养殖以金钱蛭为好。金钱蛭体形大,产量高。金钱蛭即农村中俗称的“牛蚂蟥”。牧牛时常爬在牛身上吸血,捕捉作种时应注意鉴别。蚂蟥雌雄同体,每条蚂蟥都可产卵繁殖, 于3月下旬至4月(长江流域,下同)产卵茧,卵茧产于泥土中,一般产卵茧1~4个, 每个茧内幼蚂蟥数为13~35个,多数20个左右,每个蚂蟥一次可繁殖60~80条。幼蚂蟥于6月大量出现,生长迅速,在孵化后一个月内,平均增长20毫米以上,到9 、10月间长得与成体难以区分。以早春放为宜。早春放养十月即可长成、加工出售。
3.水蛭的人工繁殖技术
⑴、繁殖池的建造:池面积宜为30平方米左右,宜建成5米×5米或6米×6 米的正方形,池四周靠池壁设1~1.5米的平台,中间为水面,水深50厘米,平台高出水面2厘米,平台面保持湿润。做平台的土应为高含腐殖质的疏松沙质土壤, 便于蚂蟥打洞,切忌用黄粘土,齐平台面应设溢水口,防止下雨水淹没砰台造成繁殖失败。一般分为小型养殖池与大型养殖池两种:
① 小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修建宽3米,深1米的池沟,长度不限。也可建若干小池共硬,池埂宽40厘米,每一池内设出、入水口。池中间必须有50—100厘米宽的产卵平台,平台与水面在一个水平面上,平台上面堆放一层20厘米厚的腐殖土壤。作为水蛭产卵繁殖的场所。水位50—60厘米为宜。
② 大型养殖池的建造大型养殖池的建造一般根据实际的地理环境情况而建成不同的规格的池子。如果水源不方便,还可以在池的底部铺上一层塑料薄膜。池底应放入适量的河泥,以增加水的有机质含量。水中栽植一些水草,可以净化水质,增加水中含氧量。池岸上最好再埋上一圈尼龙网纱(高0.5—0.6米),用以阻挡蛙、蛇等天敌进入养殖池。为了防止夏季水温过高、光线太强,可在池的岸上栽培垂柳等树木遮阳。
⑵ 种蛭的选择:用于作种繁殖和种玛蟥,年龄应在2年以上,体重30克左右,体质健壮,活泼好动,用手触之即迅速缩为一团。这样的蚂蟥怀卵量多,孵化率高,种蚂蟥的投放量按池中平台陆地面积计算,一般每平方米放1.5千克左右。种蚂蟥入池后要保持水质肥厚,要有充足的浮游生物和螺狮供其取食。
⑶ 繁殖:在长江中下游一带,蚂蟥产卵茧的时间从5月初开始,持续到6 月中旬(随个体差异而不同),5月中旬为其繁殖高峰期。产卵茧期应保持安静,避免在岸边走动震动,否则,正在产卵茧的蚂蟥会受惊而逃走,造成空茧。
⑷ 孵化管理:蚂蟥产卵茧后即可收取捕捉另池饲养或加工,繁殖池兼作孵化池,卵茧让其在穴道中自然孵化,卵茧产出后约11~15日孵出幼蛭。刚孵出的幼蛭体形很象成体,呈软木黄色,体背部的两侧各排列着7条紫灰色的细纵纹。随着幼蛭的生长,纵纹间的色泽逐渐变化,形成5 条由两种斑纹相间组成的纵纹而变化成成体的色纹。在孵化阶段,应尽量避免在平台上走动,以免踩破卵茧。平台面要保持湿润,可覆盖一层水草,若碰到下雨天气要疏通溢水口,水面不能没过平台, 保持差距3厘米左右。把繁殖后的种蚂蟥捞出后,即可投放幼嫩的蚌类和螺狮供幼蚂蟥取食,幼蚂蟥孵出后两,三天内主要靠卵黄维持生活,三天后即可采食。初孵出的幼蛭主要取食蚌、螺狮的血液和汁液,在一个蚌的体内,会钻入数10~100条幼蚂蟥, 随着幼体的长大,它们会吞食蚌、螺狮的整个软体部分,幼蚂蟥生长迅速,半个月后,平均增长达15毫米以上,即可转入大池中饲养成成蚂蟥。
4.水蛭饲养技术
蚂蟥生命力强,粗生易长,极易管理。主要管理是投饵和调节水质。
⑴ 投饵:金钱蛭主要取食螺类、蚯蚓等无脊椎动物及哺乳动物的血液, 人工饵养天然饲料以来源广泛的螺蛳为主,辅以蚯蚓、昆虫的幼虫等,人工饲料主要是各种动物血。螺蛳可以一次性投放,即在养殖池内放养一定数量的螺蛳(每亩25 千克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供蚂蟥自由取食。投放螺蛳不宜过多, 以免与蚂蟥争夺空间,动物血每星期喂一次,对蚂蟥的迅速生长有显著的作用。把猪、牛、羊等动物鲜血凝块放入池中,每隔5米左右一块,蚂蟥嗅到腥味后很快就会聚拢来,吸饱后自行散去。要及时清除凝血残渣,以免污染水质。
⑵ 调节水质:蚂蟥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水温宜保持15~30 ℃以下便停止摄食,过高也影响生长,在污秽水中亦能生长。但人工养殖密度高,水质保持清洁为好,要保证一定的溶氧量。7~8月水温高,要注意适当换水。
⑶ 越冬管理:要保证种蚂蟥安全越冬。入冬后,气温降到10℃以下, 蚂蟥停止摄食,钻入土中或树叶下冬眠,早春放养的蚂蟥一般都已长成成体,可加工出售。捕捞时,先将水排完,然后用网捞起,选个体大、生长健壮的留种,每亩应留种15~20千克,集中投入育种池中越冬。可以排水越冬。排水后,可在池面上加盖稻草或木杆以防冻并保持泥土湿润。也可以带冰越冬,要将池水适当加深,以防止完全结冰。
1.投饵
天然饵料种类以淡水螺类、蚯蚓及部分昆虫为主,规模养殖辅投各种动物血、内脏和淡水鱼虾贝螺类,以及畜用配合饲料和农作物的秸秆。池塘养殖可投放一定数量的野生螺蛳或福寿螺,量一般为0.05-0.1kg/平方米左右,让其自然繁殖,与水蛭共生共长,供其摄食。放螺数量不宜过多,过多则与主养品种争夺生存空间,主客易势。投喂动物血或拌饵投喂时,应注意间隔投喂和及时清除剩饵,天热时更要注意,以免污染和败坏水质,影响水蛭生长。
2.日常管理
水蛭病害极少,以调节水质为主,水蛭虽然对环境和水质要求不严,但水环境变化过大或变坏,则影响其生长和繁殖。养殖过程中,水温一般保持在10-40℃之间,过肥过污的养殖用水要保持一定的溶解氧,一般水体中溶解氧应大于0.7mg/L,出现缺氧,小水体可通过人工淋水解决,较大的水体要及时注入新水或换水,在夏季高温季节保持较为清新的水质十分重要。 受地域影响,北方水蛭养殖应建立人工条件下的日光越冬温室,以打破其冬眠习性,增加养殖时间,缩短上市周期。日光温室一般为竹木塑苫结构,北部墙体为土铸或砖混,厚0.8-1.5m,东西向,长30-50m不等,南北跨度10-15m,主柱数量5-7排。上覆无滴塑膜及可卷放的稻草苫,留出门、通道及风口。在严寒雪封季节,还应做好除雪和人工增温措施。较高级的温室可用塑钢无立柱方式,只是造价相对要高。
通过建造日光温室,有计划地捕大留小,集中越冬,期间日常管理应密切注意温室内外温度变化,及增氧防风、抗寒等,以保障水蛭的正常生长和越冬,和为次年准备足够的蛭种。 1.干枯病:因温度过高而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少活动或不活动,消瘦无力,可见身体干瘪,失水萎缩,全身发黑。防治方法:⑴将病蛭放入1%的食盐水中浸洗,每日两次,每次10分钟。⑵用酵母片或土霉素拌料投喂,增加含钙食物,提高抗病能力。⑶加大水流量,使水温降低。
2.白点病:由原生动物多于小瓜虫引起,患病水蛭体表有白点泡状物,小白斑块,运动不灵活,游动时身体不能平衡、厌食。防治方法:⑴用2毫克/升硝酸汞浸洗患病水蛭,每次30分钟,每日2次。⑵定期用漂白粉消毒池水,一般每月1-2次。
3.肠胃炎:由于吃了变质食物或难以消化的食物引起。患病水蛭食欲不振,懒于活动,肛门红肿。防治方法:
⑴ 用0.4%磺胺脒唑与饵料混匀后投喂。
⑵ 用0.2%土霉素拌料投喂。

H. 水蛭养殖技术有哪些

莫电视的频繁播放。有的是看见药材市场价格的成倍上涨。可又有几个人知道人工养殖这潭水有多浑。多少人混扎在其中想混水摸鱼啊》“|》||》。‘——
1:菜鸟级 很多的人都是以试试的心态开始的,他们想用小投入来换取大回报。于是就相信电视,广告宣传的用个百目网围在塘边就算是养殖厂了。千里迢迢寄回的种蛭放下塘后,一边按说明书喂豆浆。蚌。血。。一边开始算按一条产多少茧,一个茧出多少苗。折去最低成活率到年底可以挣多少————————可美梦还没醒呢却发现塘里的水蛭越来越少,到年底一公都没有捕到几条,难道是天敌吃了吗,赶紧抽干水不但发现里面鱼不少外。种类还不少,为什么塘里会这么多鱼呢。可明明开始清过塘的呀,这就纳闷了》》告诉你们个笑话。我的一朋友曾经在里面捕过几斤的大鱼。——————厉害吧》——————》,。,-晚饭菜有着落了——+?。,几万大洋也没了
2;入门级 于是就有人想,你不是天敌多吗,我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又不看看其他人怎么做就闭门造车,一个个游泳池样的水泥池拔地而起,有的竟1,6米高。心想这下好了吧。看你天敌怎么办。恩----这招绝-------出苗的时候水里是密密麻麻的。看得心里这个美啊!!!!---可高兴劲还没过。就发现苗越来越少。就连种蛭每天都会死不少------更重要的小水蛭就象成仙一样对你为它们预备的豆浆。血。一点没有兴趣----摸两个河蚌,里面没有一条宽体蛭,最后还是全都饿死了 --长得很少*=年底一看。。。收的比投的还要少。且清塘的时候龙虾,黄鳝,泥鳅。鱼一样不少。---晕------就这样又几万大洋没了。》“》?%……—%
3:骨灰级 到这个时期大多数的人领教了为什么水蛭价格高的原因了,却迫于资金;家庭等种种原因另寻出路了:》 这就是物尽天择,。:{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人,他们开始否定自己以前的认识。重新根据水蛭的习性和方便自己的管理建池,以适应其产卵,孵化。育苗需要?到现在,他们才知道那些说明书上/网上/教授说的食物都是假的。越冬死亡?产卵死亡?且真正的食物却是螺。而小苗除了刚出生的时候是吃辅料外。其余都是以螺为食物/看到这有很多人会说,”不就是螺吗“自己家乡的螺多啊,说的简单做起来难,等你提着个大麻袋亲自到河边找找看的时候就知道了!!!小苗吃的黄豆大的螺/看你一天能找几个,现在的普通螺也有7。8元一斤了有时有钱买不到,而且小苗只有吃和它身体相仿的螺,大的东西它们不敢碰,更甭说吃了,偶尔来个胆大的头刚刚探进去一半就被大螺蛳合盖的时候夹在那儿了,合适的螺哪儿找呢,因此,他们把目光投向最好的食物。〈福寿螺〉就是体形大。食性杂,产卵多,繁殖快的福寿螺,真所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进种的时候/便一同引进,实验——+||?·#¥·%¥%%……¥。摸索/,。‘/“’;‘;繁殖——+————#¥¥¥¥¥¥¥¥¥¥¥¥¥¥
结;其实现在水蛭的技术瓶颈就是育苗。和防天敌。如果你们想规避风险,不重蹈覆辙。就不育苗繁殖,直接养青年水蛭育肥 ,努力吧 朋友 [阅此文者是曾发现就是你们的经历写照。++---来个漂亮的三级跳吧 ,朋友。跳过我走过的弯路,你们会和我一样笑到最后的 ————

I. 水蛭怎样养殖

药用蚂蝗的人工养殖
药用蚂蝗为环节动物,水蛭科的宽体金钱蛭。医用蚂蝗亦可药用,但个体小,经济效益不如金钱蛭。药用蚂蝗是一味传统的中药材,由于各地农药、化肥的使用,致使产量逐年下降。因此,养殖药用蚂蝗具有广阔的前景。养殖药用蚂蝗,具有以下特点。
1.药用蚂蝗对生物的环境变化适应性特强。不论高山平原,药用蚂蝗都能适应。可利用房前、屋后、庭院、阳台、水塘饲养。
2.有惊人的耐饥能力。药用蚂蝗虽性贪食,摄食量大,且耐饥力特强,即便长期挨饿,豪不恐惧。
3.饲养。药用蚂蝗喜食无脊髓水生昆虫,如将水生昆虫按比例与药用蚂蝗混养,就不必投食,只要将水质管理好,即可生长得很好。
4.药用蚂蝗个体大,一般比普通蚂蝗大几十倍。
5.用工少,不论男女老少,利用业余时间,即可养殖。
6.药用妈蝗雌雄同体,异体交配,只要引进优良种源,即可年复一年自行繁衍。药用蚂蝗饲养方法如下。
一、药用蚂蝗池的建造及饲养管理
1.池的建造。药用蚂蝗池的种类和形式较多,按建造的材料来分,有土池、砖池、水泥池、塑料薄膜池四种。按池设置情况来分,有地下式、半地下式和地上式之别。常见的池有正方形、长方形、圆形或椭圆形。什么种类和形式的池子,建造面积需多大,必须根据养殖规模和所具备的条件而定。作为家庭副业,大都建造土池和塑料薄膜池,面积一般以4~5平方米为宜,池形为圆形或椭圆形为好,也可利用废沼气池、旧粪坑,房前屋后的热水凼、低洼凼、水缸、金鱼缸等进行养殖。如果建造的池子四周都是旱地,土质又较坚硬的话,适宜建造土池。土池的建造方法很简单,先根据养殖要求挖池,将池底夯实就行了。池底面垫适量的秸秆和猪牛栏粪,以增加泥中的有机质;然后放入河泥或含有丰富腐殖质的肥土,厚约30厘米左右,泥面上保留30~50厘米水位,水面上的池壁至少保留25厘米高,有条件最好用1/3的面积种植茭白、莲藕、慈茹或水草,作为药用蚂蝗潜伏栖息、遮阳避暑之处。在水面相平的地方设一排水口,在排水口的对面设一进水口,进排水口都要用铁丝网或塑料网布拦住,以防药用蚂蝗外逃,整个池的周围用塑料网布围住即可。塑料薄膜池建造不复杂,如碰到沙质土的地方建池,必须建塑料薄膜池。建造方法,先根据养殖的要求挖池,深度比水泥池深30厘米,挖好后将整张的塑料薄膜平放在池里,塑料薄膜的四边用土压在池口的四边,接着在池底面垫土30厘米夯实,其余的设置和要求与土池相同。为了避免池水温度过高,在池外搭棚或在池内栽种水生作物。水泥池、砖池,适宜大面积工厂化养殖。少量科学试验养殖,可用缸或金鱼缸养殖,便于观察,但必须加网,防止药用蚂蝗逃跑。有条件,可建成冬季保温池。气温在15℃以上时,药用蚂蝗就能摄食生长。为缩短养殖周期,达到全年饲养的目的,池底和水面都要设排水口,以调节水位,排水管敷聚乙烯细网,以防药用蚂蝗逃跑。
2.管理。在药用蚂蝗整个养殖期间,管理是否得法,直接会影响到它的正常生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池底宜放入河泥或塘泥,以保持池底土质松软,亦可放入草沤制。塘泥深保持30厘米左右,水深要保持不低于30厘米,不可干池或漫池。水质要求肥、活、爽,含氧量充足,有利于药用蚂蝗生长。淤泥不宜过多放入猪厩肥、牛粪等有机肥料,防止水质过肥而造成污染。当水中含氧量低于2毫克/升时,药用蚂蝗浮出水面有不安现象。(2)保护水质良好,是取得高产的措施。为此,发现水质有沤坏现象,即换水。(3)养殖水源要防止农药污染;含碱性重的泉水不能用;水温过低的井水或泉水,要经过一定的流程,待温度升高后,才能应用。不然的话,大量温度过低的水入池,会引起池中的水温骤降,致使药用蚂蝗感冒,造成不应有的损失。(4)在夏天高温季节,为了避免因池水温度高而蚂蝗生长不良,应搭棚或利用瓜豆棚遮阳,改善池内环境。
二、药用蚂蝗的运输
运输药用蚂蝗方法,通常是随身带运方法。具体如下。人工带运:在网纱袋里面放些水草,将药用蚂蝗装入,扎紧袋口,再装入篓或箩筐内,即可运走。
三、药用蚂蝗的炮制和贮藏保管
1.药用蚂蝗的炮制方法。先将活蚂蝗用清水洗净后捞起,润透、切段片,然后晒或烘干,再将砂或滑石粉放入锅中炒热,取蚂蝗段片放入,拌炒至微鼓起,外呈焦黄色为度,盛起,筛去砂或滑石粉,冷透即可。
2.贮藏保管。放入盛有石灰的缸、瓮或白铁箱中,置干燥处,防虫蛀。

J. 水蛭养殖技术

水蛭,俗名蚂蟥,在内陆淡水水域内生长繁殖,是中国传统的特种药用水生动物,其干制品泡制后中医入药,具有治疗中风、高血压、清瘀、闭经、跌打损伤等功效。近年新发现水蛭制剂在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抗癌方面具有特效。因此发展水蛭养殖拥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收益。

水蛭养殖是利用野生水蛭等已经被人类驯化的生物,目前有金钱宽体水蛭、菲牛蛭等野生水蛭生物的生理机能,通过人工饲养、繁殖,使其将饲料等生物转变为生物能,以取得水蛭的机体和药材等生物产品的生产。是人类与自然界进行物质交换的极重要环节,水蛭养殖是现代农业新生事物,也是发展中医药的重要途径。所以需要有更好的EM菌技术来进行水蛭养殖,提高水蛭的养殖效益和成活率。

因素一:致病生物对水蛭的侵袭

一些水蛭的疾病是由于致病的生物传染或侵袭到蛭体上而引起的,这些致病生物称为病原体。能引起水蛭生病的病原体主要包括真菌、病毒、细菌、霉菌、藻类、原生动物以及蠕虫和甲壳动物等,这些病原体是影响水蛭健康的罪魁祸首。例如水蛭发生的白点病就是由小瓜虫寄生在水蛭体表上而发生的。 能抑制这些病原体的就需要好旺农EM菌来进行预防和保护,原理也是非常的简单,就是通过em菌中的益生菌来吞噬这些病原体,减少得病的概率。

另外一些动物类敌害生物如老鼠、水蛇也会捕杀水蛭,有时也能将一些疾病直接传染给水蛭,有时也会将水蛭咬伤,而这些伤口也是其他病原菌侵入蛭体的通道,会引起水蛭的继发性疾病。
因素二:温度不稳定

水蛭是冷血动物,体温随外界环境尤其是水体的水温变化而发生改变,所以说对水蛭的生活有直接影响的主要温度。当气温过低或昼夜温差较大,或者是当水温发生急剧性变化,如水温突然上升和下降时,水蛭的机体和体温由于适应能力不强,不能正常随之变化,就会发生病理反应,导致抵抗力降低而患病。
例如在寒冷时未及时采取降温防暑措施,导致水温过高,造成水蛭食欲减退,甚至死亡。在水蛭亲本进入温棚进行保种越冬时,进温室前后的水的温差不能相差过大而导致水蛭发生应激反应,甚至大批死亡。

因素三:水质不好

水蛭生活在水环境中,水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水蛭的生长,好的水环境发生变化,就可能不利于水蛭的生长发育,当水蛭的机体适应能力逐渐衰退而不能适应环境时,就会失去抵御病原体侵袭的能力,导致疾病的发生。
例如在水蛭生长旺盛时期,如果不及时换水,池水就会腐败,严重时发黑发臭,有害病菌大量繁殖,极可能引发各种传染性疾病。好旺农EM菌就是在水体中调节水质,同时促进水蛭的生长,EM菌在水质调节的表现是非常抢眼的,适合用于各种的水质问题。

因素四:水蛭自身的体质弱

水蛭自身体质的好坏也是抵御外来病原菌的重要因素,一尾自身健康的水蛭能有效的预防部分水蛭疾病的发生。水蛭对外界疾病的反应能力及抵抗能力随年龄、身体健康状况、营养、大小等的改变而不同。
例如当水蛭的身体一旦不小心受伤,又没有对伤口进行及时消炎处理时,病原体就会乘虚而入,导致各类疾病的发生。

因素五:密度过大

水蛭放养密度不当和混养比例不合理,都会导致疾病的发生。水蛭的养殖密度,一般和外界温度有关,温度低时,密度可适当增大些,温度高时,密度可适当小些,如果放养密度过高,必然造成水蛭活动空间相对减小,水体溶解氧减少,再加上饵料不足或分配不均,排泄物过多,有可能发生互相残杀,或引起疾病的发生和蔓延。另外在集约式养殖条件下,高密度放养已造成水质二次污染、病原传播,加上饲养管理不当等,都为病害的扩大和蔓延创造了有利条件。
因素六:营养不良

造成营养不良的原因:
一是养殖密度过大,饵料分配不均,使弱者更弱,而逐渐消瘦体质下降,感染疾病或死亡;

二是饵料营养配比不合理,投喂不当、或饥或饱及长期投喂单一饲料、饲料营养成分不足、缺乏动物性饵料和合理的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这样导致水蛭摄食不正常,就会缺乏营养,造成体质衰弱,就容易感染患病;

三是投饵不遵循“四定”和“三看”原则,水蛭时饥时饱,有时吃了不清洁或腐败变质的食物,也会造成发病或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