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妻子死后,他终写信向学生诉情,结果怎么样
妻子死后,他终写信向学生诉情,结果被拒他转头娶了第三任妻子!
人们总说得不到的爱情才是最好的爱情,实际上这都是欲望的过剩,顾颉刚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语言大师,他一生成就巨大,可是他在感情这件事上,却有着诸多的不顺,他一生娶了三位妻子,可直到最后,人们才发现,顾颉刚真正爱的人并非是这三人的一位,而是另一个终生未嫁的人。
面对谭慕愚的拒绝,顾颉刚只是无奈,不久,在友人的介绍下,他再次迎娶了张静秋为妻子,这是他人生的第三段婚姻,也是最后一段,而张静秋也是他的第三位妻子,两人相伴余生。1980年,顾颉刚去世,终年87岁,而他的爱情也落下了帷幕,他一生最爱的那个女人谭慕愚,一生未婚,在他百岁诞辰时,还发表了简短发言,两人终究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⑵ 谭慕愚和恩师精神恋爱20年,师母郁郁而终,后来怎样
我于茫茫人海中寻我唯一的灵魂伴侣,得之我幸,失之我命,如是而已。——徐志摩
美好的爱情是让每个人心向神往的,每个人心中大概都有一份对爱情的思念。就连以慷慨豪放著称的诗仙李白也曾写过“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这样婉转缠绵求之不得的诗句。
而在中国有这样的一位历史学家、民俗学家和自己的学生精神恋爱20年,最终那位学生却转身离去选择永不相见,他就是顾颉刚 。
我只是觉得“她”可爱
“此前从未遇到过这样特别的女子,性格寡淡,安静,但是内心丰富,我喜欢她,但是我又不想让她知道我的喜欢,我不愿和她有较深的关系,只是觉得她可爱。”
顾颉刚这样和一位朋友聊起谭慕愚。现在的我们,无法揣测顾颉刚笔下的这几行话,是否发自真心,抑或是只是为了掩盖一些心思。
出身名门望族,长相甜美漂亮,放在现在谭慕愚也必然是人群中一颗闪耀的明星。而谭慕愚的老师,顾颉刚也正是意气风发的历史学,民俗学家。两人都被彼此身上闪闪发光的气质和精神吸引着。初识的两年里,常常结伴出游,恰有几分鲁迅和许广平的影子。
不过与老家照顾老人孩子的朱安比起来,殷履安更加痛苦,她将顾颉刚和谭慕愚的这一切都看在眼里。
自从嫁入顾颉刚家后,殷履安放弃了很多东西,成绩优异的她,选择了在家中尽孝,做一名平凡的家庭妇女,深居简出,学业也不愿意进行了。这让顾颉刚的父母甚是满意,而顾颉刚却毫不领情,认为殷履安不再是那个自己心中的那位才貌出众,思想自由的姑娘了。
或许这也是顾颉刚恋上自己的学生的原因吧,而心灰意冷的殷履安终其一生也没能让顾颉刚回心转意,最终郁郁而终。
“她”说永不相见
殷履安去世时,顾颉刚已经与她没有多少感情。匆匆料理完丧事,顾颉刚下定决心向20多年都没结婚的谭慕愚表达心意,向她求婚。
原本顾颉刚认为和谭慕愚两情相悦,情投意合,求婚也不过是个过场。不过这次顾颉刚却彻头彻尾的失算了。
谭慕愚义正言辞的拒绝了自己。留下了“永不相见”的誓言,从此与顾颉刚再也不相见。回过神来的顾颉刚渐渐明白,自己的喜欢只是一厢情愿,过去20年里的点点滴滴都化为了一个巨大的疑问,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虽然时常伴在顾颉刚的身边,谭慕愚自己心里心里一直有一位叫黄绍的男人,而和顾颉刚在一起的20年,或许只是对顾颉刚的盛情难却,而自己恐怕从来没有对自己的这位老师动过心。
顾颉刚心如死灰,20多年的幻想,即刻间化为泡沫。顾颉刚也想走出这几十年的阴霾,开始新的生活,却又始终忘不掉这位“求之不得”的学生。
而也是在这种心情下,他开启了和张静秋的自己第三段婚姻。或许是结过太多次婚,又或是仍心有不甘,顾颉刚只是请了熟悉的朋友吃了个饭,权当作自己的“婚礼了”
“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被偏爱的都有恃无恐”一首《红玫瑰》唱尽了多少心有不甘和哀怨情长。年迈的谭慕愚在回首往事的时候,“五十年来千斛泪,可怜隔巷即天涯”终结了这几十年的精神恋爱史诗。
我们无意去评论这段感情的孰是孰非,不过却能从中汲取一些经验教训和对爱情的思考,在一段感情中,多少一心一意,到头来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那位无论风雨,陪在自己身旁的,或许才是值得守护一生的对的人。
⑶ 长达50年的精神出轨!妻子死后,顾颉刚的生活怎么样了
顾颉刚此后的时光中,一直爱慕着谭慕愚,虽然从未得到对方的丝毫回应,他将自己的这段思慕之情深深地埋在了心中。1978年,已经85岁的顾颉刚提到自己喝谭慕愚的这段过往时,题了一首诗:无端相遇碧湖湄,柳拂长廊疑梦迷,五十年来千斛泪,可怜隔巷即天涯。
一叶孤舟对苍穹,一江春水浑似梦,一梦飘零泪空垂,一溪霜月恨云罗,一地残光月怅圆。半生倾慕,一厢情愿的情意好似那落花般随流水无情地逝去。只留一抹轩窗,看着那一抹斜阳,细细地回味自己的爱情记忆。只愿万里春光展画轴,你一世安好。
⑷ 顾颉刚的人物关系
因数代单传,长辈们在顾颉刚13岁时就为他订了婚。他虽不满这包办婚姻,但又不敢抗拒。1911年1月27日,顾颉刚与同城的吴征兰女士结婚了,那时他尚不满18周岁。而新娘则大他4岁,是个纯粹旧式女子,两人本无感情基础,更无共同语言。但顾颉刚感其柔弱无辜,既然木已成舟,则“男女之情舍吾妇外,不应有第二人耳”,婚后他刻意培养夫妻感情,甚至还教她认字,写自己的名字。在1918年8月初撒手人间,生有两女。顾颉刚在多次向谭慕愚(后改名谭惕吾)求婚被拒后,于1943年10月13日,接受友人萧一山、罗根泽的介绍,开始和张静秋女士交游。张静秋,江苏铜山人,1933年自北平师范大学外语系毕业,她笃信教育救国,一心在工作上,因此年届三十五岁尚未结婚。1944年4月4日,顾颉刚与张静秋订婚,同年7月1日在北碚结婚。因考虑当时公务人员生活太苦,不举行婚礼,不发请帖,亦不印谢柬,只招待一些极熟的朋友,在蓉香饭店请了客。
⑸ 读完三代日记你想你最想说的话是什么
顾颉刚在日记所写内容多而杂,有时甚至让人觉得有些事无巨细或者琐细。但是,有几条线索还是大体贯穿始终的。
其一,顾氏个人读书(每日所读著作)、写作(包括写作构想)、办刊、主持或参与各学术机构的过程。
其二,顾氏每天所见诸人,尤其是每次会议或宴会所见者,日记中都有详细记录,有时到了“烦不胜烦”的地步。
其三,个人家庭生活与社会各方面给顾氏学术研究带来的困扰,顾氏身处诸种关系中引起的内心矛盾、焦灼、痛苦的精神状态。(八卦一下,顾颉刚一生有过三位妻子。第一任妻子吴徵兰,早逝。第二任妻子殷履安娴静淑慧,持家二十余年,以病逝。殷氏为顾氏之贤内助,而顾氏痴心恋慕学生谭慕愚,故而对殷履安的情感难免有所亏负。第三任妻子张静秋,用顾氏的话说,真是他的“怨偶”,张氏给顾颉刚带来了无穷的麻烦,经常斥骂甚至殴打顾颉刚,整得顾氏几次感叹自己会死于张氏之手。如此看来,娶一个好老婆实在是人生第一紧要的事!)
其四,顾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态。几乎从日记一开始,顾颉刚就时时注意及自己的身体状况。
⑹ 谭慕愚的字有收藏价值吗
收藏价值不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