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贝格尔号”的航行是什么
达尔文起初并不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他的祖父,伊拉兹马斯·达尔文(Erasmus Darwin,1731—1802)倒算得上是一位生物学家,甚至提出过一种进化理论,但在职业上,他却是一位医生。[达尔文的外祖父韦奇伍德(Josiah wedgwood,1730一1795)是陶瓷制造者,对化学有兴趣,两位祖父都是被称为月亮学会的科学哲学会社的核心会员。]达尔文的父亲也是一位医生,达尔文原来是想继承家族传统,但是很快发现他没有这方面的兴趣,于是转而计划接受神职人员的训练,但是在剑桥大学,他那野外散步的爱好终于在植物学考察中有了用武之地。他还和植物学教授亨斯罗(John Stevens Henslow,1765—1861)建立了友谊,经常去教授家里吃饭和交谈。达尔文后来写道:“他在植物学、昆虫学、化学、矿物学和地质学等方面的知识非常丰富。他最出色的禀赋就是善于根据长期细致的观察作出结论。”在他们的多次长谈中,达尔文既吸取了知识,也学到了方法。亨斯罗对这位年轻学生的热情和能力留有深刻的印象,当听说有这样一个机会,亦即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跟随菲茨罗伊(Robert FitzRoy,1805—1865)船长领导下的英国皇家海军“贝格尔号”出航时,他毫不犹豫地推荐了年轻的达尔文。
“贝格尔号”的任务是按照英国海军部的要求,在为期5年的航程中,测绘南美洲巴塔哥尼亚、火地群岛、智利和秘鲁的海岸线,确定经度,在世界范围里建立一系列年表计算方法。按照惯例,这类航程需要一名博物学家,如果没有别的理由,那至少也是为了提供知识并且使船长有一位绅士搭档。
“贝格尔号”于1831年12月27日起航。舱位非常拥挤——和船长分享一个船舱,而船长是一位喜怒无常的人——达尔文找不到地方安置他的设备。在隔出的一个斗室里,达尔文只能睡在吊床上,随着船体的每一次颠簸,吊床都会无情地摇晃。在整个航程中,他备受晕船折磨。在旅行日记的开头,他就消沉地写道:“没有房间是一种令人难以忍受的折磨,再也没有其他折磨能抵得上它。”
达尔文随身带了四本书:一本《圣经》,一本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74)的书,一本洪堡介绍他在委内瑞拉和奥里诺科盆地探险的书,以及对他的科学前程无疑是影响最大的一本书,这就是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一卷。当抵达南美大陆东海岸的蒙得维的亚时,达尔文发现第二卷仿佛已经等在那里,这是亨斯罗意味深长的礼物,而这位“贝格尔号”的博物学家则源源不断地向亨斯罗提供最新通报(许多报告由亨斯罗在剑桥的哲学学会的会议上宣读)。第三卷则等到“贝格尔号”停靠大陆另一侧的瓦尔帕莱索时才拿到。
在公海上,航行也许是一场噩梦,但靠岸时提供的探险和观察的机会却是博物学家的天堂。在陆地上,达尔文如鱼得水。他以明晰轻快的散文笔调,抓紧时机写航海日记(航行归来后在十年里分五卷出版)。离开特内里费岛时他写道:
“……空气宁静而温和——唯一的声音是船尾激起的阵阵涟漪,船帆懒散地图绕围杆飘荡……天空多么爽朗、清澈,繁星点点,明亮得就像无数的小月亮,把它们的光辉投在波纹上。”
登陆后,菲茨罗伊船长建立起观测站,用以完成海军部下达的测量任务,而达尔文则深入内地或者沿海岸探测,翻译人员、有时船上的其他人员和他结伴。他被原始的自然风貌、青葱的灌木丛、奇鸟异兽,以及海岸边色彩鲜艳的海绵和精致无比的热带珊瑚所深深吸引。南美洲拥有大量达尔文从未见过的动植物:巴塔哥尼亚的野骆驼、加拉帕哥斯群岛的巨龟、巴西的三色紫罗兰、安第斯山脉高处上的贝壳化石以及印度洋中的珊瑚。他把几百种标本寄给亨斯罗,并留下了大量的笔记和素描。
在加拉帕哥斯群岛,他特别对一系列莺鸟(现在叫做达尔文雀)感到惊奇,这些莺鸟生活在相隔甚远的岛屿上,在许多方面都与大陆上的莺鸟有所不同。13种不同的莺鸟,大小和颜色类似,却具有不同的鸟喙形状,其中的每一种,显然适应其独特的取食方式。食种子的,其喙适合于磕开种子外壳。在一个找不到种子的岛上,另一种莺鸟鸟喙长而尖,为的是便于捕食昆虫。还有一种素食莺鸟,鸟喙短而粗,便于采摘花蕾和树叶,等等。达尔文对此现象印象深刻。后来他在《自传》(Autobiography)中写道:“这群岛的每个小岛上的物种都有细微的不同,可是这些岛没有一个在地质学意义上看起来特别古老。显然,这只能根据物种逐渐变异这一假设才能得到解释。这一问题常常盘旋于我脑海中。”
莱伊尔的《地质学原理》第二卷已经开始提出类似的问题。莱伊尔曾经研究过动植物的地理分布,并且形成这一理论,认为每个物种都是来自一个中心。他写道:“在相互隔绝的大陆,类似的生境似乎会产生相当不同的物种”,它们在各自的生活环境里都生存得很好。在这里,莱伊尔把他的均变论观念应用到了生物学。他说,新物种在整个地球史上不断出现,同时物种还在不断灭绝。由于地质学过程长期处于动态过程之中,现在仍是这样,相应就会有物种的起源和灭绝。在同一生境中,一个高度成功的物种也许会因取食优势脱颖而出,并导致某些物种灭绝。但是莱伊尔因意识不到物种的“突变”而止步不前。新的物种也许会出现,但是它不会随时间变化或者进化。
Ⅱ 贝格尔编排法的一个疑问
“贝格尔”编排法[1]
贝格尔编排法 从1985年起,世界性排球比赛多采用“贝格尔”编排法。其优点是单数队参加时可避免第二轮的轮空队从第四轮起每场都与前一轮的轮空队比赛的不合理现象。
采用“贝格尔”编排法,编排时如果参赛队为双数时,把参赛队数分一半(参赛队为单数时,最后以“0”表示形成双数),前一半由1号开始,自上而下写在左边;后一半的数自上而下写在右边,然后用横线把相对的号数连接起来。这即是第一轮的比赛。
第二轮将第一轮右上角的编号(“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数)左角上,第三轮又移到右角上,以此类推。即单数轮次时“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在右上角,双数轮次时则在左上角。如下表示(表1):
表1 5个队比赛的编排方法
第一轮 第二轮 第三轮 第四轮 第五轮 第六轮 第七轮
1-0 0-5 2-0 0-6 3-0 0-7 4-0
2-7 6-4 3-1 7-5 4-2 1-6 5-3
3-6 7-3 4-7 1-4 5-1 2-5 6-2
4-5 1-2 5-6 2-3 6-7 3-4 7-1
无论比赛队是单数还是双数,最后一轮时,必定是“0”或最大的一个代号在右上角,“1”在右下角。
根据参赛队的除数不同,“1”朝逆时针方向移动一个位置时,应按规定的间隔数移动(见表2)“0”或最大代号数应先于“1”移动位置。
表2 间隔移动
参赛队数 间隔数
4队以下 0
5~6队 1
7~8队 2
9~10队 3
11~12队 4
“1”进行间隔移动时,凡遇到“0”或最大代号数时应先越过,不作间隔计算。
一般国内比赛,各队以上届比赛所取得的名次数作为代号,如第1名为“1”,第2名“2”,依此类推。世界性比赛大都采用东道主代号为“1”,上届第1名为“2”,依此类推。有的比赛也采用抽签方法确定代号。
编排守比赛秩序表后,在抽签之前,应确定是在轮次线的左边队的场地进行比赛,还是在轮次线的右边队的场地进行比赛。
Ⅲ 绍贝格尔爆炸式发动机原理
水遇电被电解成氧和氢 然后被点燃发生爆炸。产生能量。
这“爆炸式”原理看起来很牛X,但这毕竟是40年代的技术,自然已非常落后。而且,我们都知道,金属在电解水时,自身也会受腐蚀,因此“爆炸式”发动机大修间隔不会大于JUMO 004(AR234,ME262,GO229的心脏,大修间隔很短)。依赖于居里兄弟(雅克和皮埃尔,皮埃尔是大名鼎鼎的居里夫人的丈夫,不幸早逝)“压电效应”的理论,我们大可以用压电陶瓷片制作振动片(事实上NASA就是这么做的)。这样做可以减轻发动机重量,提高推重比,十分方便。 也许,在座的各位,有牛人看了我的介绍,会把“别隆采圆盘”弄出来。如果我看到这些,会很高兴。在下有一个请求:请给您的飞碟刷上铁十字和万字旗,纪念绍贝格尔————这位天才的奥地利人。
Ⅳ 贝格尔橱柜的介绍
沈阳贝格尔实业有限公司坐落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的沈阳,在极具发展前景、规模的沙岭家具产业工业园内。高度发达的交通枢纽中心,临近大集装箱吞吐港大连港、营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