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转世活佛是怎么一回事
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
藏传佛教的高僧法位继承方式有好几种,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家族式传承,它包括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方式,一是非家族式传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佛转世方式。
13世纪以前,藏传佛教的各教派都采用家族式传承方式,如藏族历史上最早形成的教派宁玛派的传承最初是家庭世代继承,宁玛派的创始人 “三素尔” 就是祖孙三代,素尔波且之后是由其养子穷·喜饶札巴袭养父之业,再后由素尔穷之子卓浦巴·释迦僧格领导宁玛派。三素尔之后,由于宁玛派的势力日渐兴盛,寺庙也逐渐多了起来,传承就以师徒相传为主。
萨迦派采用的是基本上以昆氏家族为基础的家族内部传承方式。如“萨迦五祖”中的初祖贡噶宁波是该派创始人衮却杰波的儿子,二祖索南孜摩、三祖扎巴坚赞,都是贡噶宁波的儿子,四祖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是扎巴坚赞的侄子,五祖八思巴·洛追坚赞则是萨迦班智达的侄子。
噶举派虽然支派很多,但大多采用师徒传承的方式。藏传佛教其他的一些小教派,如希解(zji-byed-pa)、觉宇(good-yul)、觉囊(jo-nang)等等,也都采用师徒传承的方式。
随着藏传佛教教派间争斗的加剧和教派内部一师多徒争袭上师法位的矛盾加深,为了保证教派的稳定和领导权的和平传递,传统的师承方法和世俗社会的世袭制度都有一定局限性,于是出现了藏传佛教最有特色的活佛转世制度。
活佛转世制度可以说是藏传佛教的一个创举。在这里,活佛的传承既不是通过家族式的继承,也不是通过现代意义上的选举,而是通过“转世”这一宗教化的手段完成的。这种传承方式把佛教的基本教义、仪轨和藏族宗教上层错综复杂的政治因素、宗教因素协调起来,巧妙地解决了宗教首领的地位和政治、经济权力的传承和延续问题。因此活佛转世从一开始出现,就和政治有着不解之缘。
活佛转世制度最初于13世纪由噶玛噶举派黑帽系首创,16世纪中叶为后期兴起的格鲁派采用, 17世纪中叶以后就成为藏传佛教各教派普遍采用的主要传承方式。概括说起来,活佛转世的形成有两个必要的因素:一个是佛教的三身学说和三士道理论,一个是13世纪藏族社会的特殊背景。
B. 说阿雅的老公是转世仁波切什么意思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意指"珍宝"或"宝贝"。这是广大藏族信教群众对活佛敬赠的最亲切、最为推崇的一种尊称。广大藏族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一般称"仁波切",而不呼活佛系统称号,更不直接叫其名字。在活佛的多种称谓中,"仁波切"是唯一普遍使用的一种称呼。
C. 仁波切的转世
活佛转世制度创立于公元十三世纪。最早起源于噶举派中的噶玛噶举派。噶举派注重隐居生活,注意修行。西康僧人都松钦巴对噶举派学说有独到的见解,并建立了自己的寺院广授学徒创立一派——噶玛噶举派黑帽系。公元1333年,噶举派黑帽系第三代主持——让迥多吉受到元帝国皇室的邀请,赴京参加了元顺帝的登基典礼,受到了元朝青睐,取代了萨迦派的地位。当他第三次上京访问时,不幸染病圆寂,临终前留有遗言,说自己将在西藏的工布地方转世。他的弟子在他圆寂后,根据多种迹象和征兆,在工布寻访确认了他的转世,成为第四代主持。从此,活佛转世制度开始出现。藏传佛教各派竞相仿效。 十五世纪后,在藏区具有广泛影响的格鲁派(黄教)的活佛转世制度,就是效仿噶玛噶举派的黑帽系所采用的转世制度。
公元1193年,藏传佛教噶玛噶举派的创始人都松钦巴(意指圣识三世,三世即过去、现在和将来)大师,临终时口嘱他将转世,后人遵循大师遗言寻找并认定转世灵童,从而开了藏传佛教活佛转世之先河。
此后,活佛转世这一新生的宗教制度相续被藏传佛教各宗派所普遍采纳,并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对于活佛转世灵童的寻找、认定、教育等一整套严格而系统的制度。
使活佛世系像雨后春笋般地在青藏高原出现。据估计,整个藏传佛教活佛的总数可达近万人。
在此值得提出的是,在藏传佛教各宗派中分别产生了不同的各类活佛系统,而且每个活佛系统的称谓各有自己特殊的因缘和象征意义。这里就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几个活佛系统的称谓作简要剖析。
噶玛巴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自己所属宗派的名称命名的,即取自噶玛噶举派的“噶玛”(ka-rma)一词。追本溯源,该宗派的名称得自祖寺的寺名,而祖寺的名称来自某一地名。
公元1157年,都松钦巴在昌都类乌齐附近的噶玛地方创建一座寺院,随即取名为噶玛拉顶寺(或称噶玛丹萨寺)。他以该寺作为道场,大力宣讲噶举派教法以及自己的佛学观点,遂形成噶举派中最具活力的一支派别,并以噶玛拉顶寺的寺名作为该派的名称。
后来噶玛噶举派中产生藏传佛教史上第一位转世活佛,亦以宗派的名称命名;当噶玛噶举派中形成二大活佛系统时,仍然称“噶玛巴”,即分别称“噶玛巴·黑帽系”和“噶玛巴·红帽系”,
其中红帽系活佛转世至第十世时被迫中断;而黑帽系活佛一直沿袭下来,
至今已转世至第17世,即第17世噶玛巴,现与达赖喇嘛同在印度达然撒拉。总之,噶玛巴活佛是藏传佛教史上历史最悠久、转世最多的一大活佛系统。
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等格鲁派活佛系统的称谓,是历代中央王朝授封的。例如,公元1578年,第三世达赖索南嘉措在青海湖畔的印华寺与蒙古土默特部俺答汗会面,互赠尊号。俺答汗赠索南嘉措以“圣识一切瓦齐尔达喇达赖喇嘛”。其中“瓦齐尔达喇”是梵文Vajra-dhra的音译,意为执金刚;“达赖”是蒙文音译,意为“大海”;喇嘛是藏文音译,意为“上师”。这就是达赖喇嘛活佛系统称谓的最初由来。公元年,清朝顺治帝又授封第五世达赖喇嘛为“西天大善自在佛所领天下释教普通瓦赤喇怛喇达赖喇嘛”。从此达赖喇嘛这一活佛系统的称谓才被确定下来,成为藏传佛教格鲁派二大活佛系统之一的尊号。
达赖喇嘛(ta-la-Bla-ma)被藏传佛教认定为观世音菩萨的化身,现已转世至第14世达赖。
班禅额尔德尼(Pan-chen-Aer-Te-ni),是藏传佛教格鲁派二大活佛系统之一,被认为是无量光佛的化身。公元1645年,蒙古和硕特部固始汗向第四世班禅·罗桑确吉坚赞赠以“班禅博克多”尊号。尊号中的“班”字是梵文“班知达”的缩写,意为通晓“五明学”的学者;“禅”字是藏文“禅波”的缩写,意为“大”或“大师”;“博克多”是蒙语,意为“睿知英武的人物”。从此班禅成为这一活佛系统的称谓。
公元1713年,清朝康熙帝又授封第五世班禅·罗桑益西为“班禅额尔德尼”。“额尔德尼”是满文,意为“宝”。之后,班禅额尔德尼这一称谓被确定下来,当然,有时仍简称“班禅”。现班禅额尔德尼活佛系统已转世至第11世。其驻锡地为西藏日喀则札什伦布寺。
帕巴拉(Vphags-pa-lha)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印度佛教史上著名的圣天大师的名字命名的。藏文“(帕巴拉)”是“圣天”的意译。历代帕巴拉活佛的驻锡地为昌都强巴林寺,现已转世第11世帕巴拉活佛。
嘉木样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创建甘肃拉卜楞寺高僧的尊号命名的。因为这位博学的高僧成为第一世嘉木样活佛,
其全称在藏文中写作"Vjam-dbyngs-bzhad-pa”(嘉木样协巴),意为“文殊”,从而不难理解,嘉木样活佛系统是文殊菩萨的化身。现转世至第6世嘉木样活佛,驻锡地为拉卜楞寺。贡唐(gung-thang)活佛系统的称谓,是以贡唐寺的名称命名的。第一世贡唐活佛的晚年是在西藏贡唐寺度过,并在该寺开始成为转世活佛,所以贡唐活佛与贡唐寺有着密不可分的因缘关系;
从第二世贡唐活佛开始迎请到拉卜楞寺驻锡,故历代贡唐活佛的驻锡地为拉卜楞寺,而不是西藏的贡唐寺。现已转世至第六世贡唐活佛。
此外还有其它许多活佛系统,诸如章嘉活佛、哲布尊丹巴活佛、夏茸尕布活佛、热振活佛、多杰札活佛、夏日东活佛、策墨林活佛、夏日仓活佛、第穆活佛、司徒活佛、降阳钦则活佛、土观活佛等等。
D. 转世活佛是什么意思
制度简述:
1、按佛教说法,转世的活佛主要是具有一定名望的大喇嘛和活佛.活佛转世的首创者是噶举派.13世纪中期便开始活佛转世.活佛转生是通过降神、占卜选定灵童,继承法位,.到了清代,由于政府奉行兴黄教"辑藏安边"、"安众蒙古"的怀柔政策,藏传佛教格鲁派势力发展很快,为了适应格鲁派势力发展和教派首领的稳定,很快便形成了格鲁派四大活佛转世系统:达赖喇嘛转世系统,班禅额尔德尼转世系统,章嘉转世系统,哲布尊丹巴转世系统.这四大转世系统均源于该派创始人宗咯巴四大弟子。活佛转世制度形成之后,格鲁派各主属寺庙都争相效法.于是蒙藏各地都出现了不同等级的大大小小的活佛.据史书所载,到清末时.仅在蒙古地区的"喇嘛寺庙就数以千计",大小活佛不计其数.
2、藏传佛教的高僧法位继承方式有好几种,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家族式传承,它包括师徒传承和家族传承方式,一是非家族式传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活佛转世方式。
3、访转世灵童是活佛转世制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之一。一个活佛圆寂后,首要的事情就是寻访他的转世灵童。藏族有一整套完善的测试和挑选转世灵童候选人的方法,活佛转世灵童的寻访程序大同小异,即都通过预言和象征,以及集中观察某些特定地区的预兆得到启示和引导,然后再集中注意这些地区的特殊建筑物、景观等得到指引。不过,对一些著名的活佛,尤其像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这样的活佛转世系统,寻访的程序就更细致、更复杂些。如寻找转世灵童时,一般都要向神或活佛卜问,普通活佛可由某位知名度很高的活佛来卜算,以决定灵童转世的方向和姓名,但达赖喇嘛和班禅活佛必须经过西藏的主护法神乃穷护法神的卜算才能算数。我们以寻访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为例,一般要经过以下几个重要的步骤。
辨别预兆:
1、喇嘛圆寂前后会出现一些征兆,如把一些很明确的暗示告诉随时听候在他身边的心腹官员;或者圆寂后用身体呈现的某种姿势来暗示他即将转世的方向。
神谕启示
2、神谕又称护法神,据说能预卜人间世事,在西藏倍受人们的敬重。藏族对这一习俗坚信不疑,多数人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问题时,总是乐于求得神谕的指点。西藏地方政府对这些神谕预卜的可靠性和重要性也信得无以复加,因此向神佛卜问是寻访灵童不可缺或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样的卜问在达赖喇嘛圆寂后立即开始,要向众多的活佛和护法神卜算,而且不止一次。这其中,乃穷护法神的占卜验证最为重要。乃穷护法神不仅要多次卜问达赖喇嘛灵童转世的方向,而且要卦卜灵童的诞生地及其周围环境的具体特征。
3、护法神是藏传佛教的神灵系统之一,它的种类非常多。这些护法神大多是被塑造在寺院里,享受香火,供人敬奉,当然也有的护法神只有名称而无塑像,他们有的是人间的救主,有的可以保佑寺院、僧人平安无恙,震慑八方邪魔,有的掌握着众生之生命等,但惟有乃穷护法神与众不同,他不是以塑像或者是佛教传说来存在的,而是曾幻化于空行母天地,随后降世保卫佛教的神。所以在藏族人的信仰中,他就是所有护法神中的主要护法神,人们有时也称他为乃穷大法王。?据说,乃穷护法神保护佛教的方法是预示达赖喇嘛或者是班禅的转世,使藏族人可以准确找到他们教主;他也担负着来自宗教和政治方面的占卜任务,总之只要遇到重大的事情,无论哪方面,人们都需要听他的神谕
寻访灵童:
1、寻访工作开始进行。一些高级喇嘛和显要人物便开始被派往藏区各地,他们心中牢记活佛的秘密,明确的暗示告;他即将转世的方向。
辨认遗物:
1、通常来说,寻访到的灵异儿童不止一个,因此辨认遗物这一关也是个必不可少的程序。所谓遗物是指灵童前世的圣物,一般要辨认的圣物是他前世常用的东西,如手铃、小鼓、念珠和金刚(象征不可摧毁的权力)等。辨认时,两件东西并排放着,一件是他前辈用过的东西,另一件则是前者惟妙惟肖的复制品,如果灵异儿童顺利通过了这些检验,这表明他确实有出众的地方。假如通过检验的儿童只有一个,他就被认定为真正的转世灵童。一旦有几个儿童通过检验,还需经过另一道关键的手续——金瓶掣签。
E. 乔美仁波切的历代转世
出生于公元1609年,他是吐蕃赞普之后裔,东卡久阿孟氏族阿讷·白玛多杰与其妻曲君杰之子。五岁时已证悟真如本性,能随时进入华严正定,并知修行和持守本心。七岁时已能书写藏文,并从其父阿讷学习密法、天文历算,后闭关修行数年。
乔美仁波切一生著作颇丰,其中包括灌顶法、教法、修行法、医学、天文历算、祈福禳灾、堪舆术等方面,著作达几十卷。这些著作都是凭借本尊的开许加持而完成,极具加持力。在江贡仁波切礼赞乔美的辞中说:“您的大作充满悲愿,言简意赅,为行者指明了修佛正道,至诚向您顶礼。”
乔美仁波切圆满了道地之功德,弘扬佛法,并将嘎举宁玛两派之精义融为一体,创立了乃多嘎举,名扬三界。仁波切六十七岁时圆寂,留下遍身舍利,示现圆满成佛之果相。 第二世乔美仁波切陈列王江出生在巴米。因囊谦王对第一世乔美仁波切尊崇有加,所以就让乔美仁波切幼时便留在摩耶寺修行,从此史称:“上有日月,下有洛乔”,乔美仁波切担任囊谦王的灌顶上师,他还不时到昂·巴日孜寺进行短期的闭关修行。他在一世乔美仁波切弟子松普哇处得受拉尕传承,系统研读了乃多派的全部经论,成为乃多继第二任金蔓松普哇后的第三任金蔓。
后来,乔美仁波切把拉尕传承传授给仲·嘎玛桑杰等弟子,此法传承至今。在乔美仁波切功德圆满、即将圆寂时,仲·嘎玛桑杰请求乔美仁波切下一世转世在昂乃多地区,此时仁波切已不能言语,但以点头表示答应,并竖起两个指头即示圆寂。 第六世姓蒙格,叫蒙格乔美。蒙格仁波切刚正不阿,为人正派,智慧超群,不为金钱和谗言所动,深受教徒信赖。他还被授权代表囊谦王,审讼断案,调解纠纷。民间发生争议,不找囊谦王都来找乔美仁波切。当地百姓遇到官讼及冤情时都到乔美仁波切天门处集结,由仁波切秉公断案。
活佛一行来到结古附近的巴塘时,命随从在那儿驻扎一夜,进行孜儿玛千奉仪式,并派人到结古通知汉人次日到达。汉人当夜选择地段,埋伏兵勇,准备活捉乔美。第二天仁波切一行来到附近时,突然刮起一阵红色的龙卷风,卷走了兵勇们的所有装备。见此状,兵勇们顿生敬畏之心,五体投地,奉乔美为“大喇嘛仁波切”。 第七世乔美仁波切出生在一个贫困家庭——波差家族,他从小就被认定为乔美仁波切之转世,史称波差乔美。因波差乔美出身贫寒、体弱多病、相貌丑陋,寺院僧侣称其为“波周”(穷小子),经常欺侮谩骂。夏天外出化缘,仁波切的座骑被其他僧侣骑走,把仁波切装进牛皮袋,只让头伸出来,绑在马背上。看见有人才让仁波切出来,穿上袈裟,戴上法帽,举起旗幡。
当时,直贡伏藏大师乌瑟多杰也在此寺出家示现为一名普通僧人,因其出身贫寒,僧众喊他“寨周”并时常欺侮。乔美仁波切与其关系密切,经常俩人在山洞、墙角等不易被人注意的地方谈论世事。
一天,他俩在房顶晒太阳时,几个喇嘛偷听到他们的对话:“我俩这一生恐怕难以完成续佛慧命及利益众生之大业,必须放弃这出身微贱的身驱以获得重新选胎的机会。”
一天,乔美仁波切告诉僧众:“今世我难以完成自己的使命,来世定要出生名门,具足威严德相,以绍隆佛种、续佛慧命。”说完便圆寂了,当年只有十三岁。 第八世乔美仁波切为囊谦王文扎·才仁拉加之子。从小研习经文,聪慧过人.十五岁时能为父亲议政献策,十六岁时即登乔美仁波切之法座,史称囊谦乔美或王子乔美。后来乔美仁波切虽常住于摩耶寺,但有关囊谦政务的重大问题都会请示乔美仁波切,仁波切深受众人景仰,其言被奉为最高真理。
同时,人们还十分敬畏他,人们称他为“阿赞”(囊谦语义威惧)。
举行大型法事活动,坛城及“朵玛”上只见一根毫毛便需重新塑造,乔美仁波切还对该寺的寺规及各种佛事仪轨以及修行等方面进行了严格的整顿。解放前三年乔美仁波切四十三岁时在囊谦噶尔寺示现圆寂,趋入涅槃。
F. 仁波切是什么意思
仁波切是藏文(rin-po-che)的音译,本意指珍宝、宝贝。藏族佛教信徒在拜见或谈论某活佛时,通常称其"仁波切",而不叫活佛,更不直呼其名。故仁波切引申为藏族佛教信徒对活佛的尊称。
僧人在三种情形下会被称作仁波切:
1、转世高僧(即活佛)并被认证大宝金刚仁波切和宗萨钦哲仁波切;
2、学问堪为世人楷模者;
3、此世有很高修行的成就者。
也就是说转世高僧一定是仁波切,但被称为仁波切的人不一定是转世高僧。在藏语中,“活佛”则有多种不同的尊称,其中最为常用的有“珠古”、“喇嘛”、“阿拉”、“仁波切”等。
(6)转世仁波切扩展阅读:
从历史上看,活佛转世的产生和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活佛转世制度最早出现于藏传佛教后弘期,1288年,噶玛噶举派首创活佛转世制。1332年后,该派教主噶玛拔希之转世让迥多杰曾先后两次应诏赴元朝,受到器重,受封“灌顶国师”称号,赐玉印等。
活佛转世便得到中央王朝的承认和保护。活佛转世制度有效解决了寺庙、土地和牲畜等财产的继承和管理、信众的信仰归属、教派间的财权争夺等问题,因此得到各派的认可和使用。
宁玛派、觉囊派、格鲁派等教派也通过活佛转世来解决各自的法统传承问题,其中最著名的格鲁派(黄教)的达赖和班禅两大转世系统创立于16世纪中叶。
G. 当今转世活佛是哪位
当今转世活佛是哪位
有奖励写回答共3个回答
迷蝶未醒
TA获得超过5246个赞
聊聊
关注
成为第41位粉丝
活佛,汉语中的藏传佛教术语,为藏传佛教地区转世修行者的称谓。在蒙藏语中,没有相对应的称谓。与汉文“活佛”一词意义最接近的,藏地称为祖古或朱古(藏语拼音:Zhügu,威利:sprul sku,其他:tülku, trulku),蒙语称呼图克图(Hutukutu)。在汉族地区,活佛被当成祖古的同义词来使用,但是从词语的含义上来说,有这个称号的藏传佛教修行者并不等同于“佛”(梵语Buddha,藏语Sangs rgyas),蒙藏的佛教修行者也不自称佛。
藏地称转世修行者为祖古,原是梵语 nirmanakaya,是“化身”的意思,蒙语译为“呼毕勒罕”(能变化的),所有藏传佛教转世修行者都能拥有这个称仁波切,仁宝哲,或宁波车(Rinpoche),直译为汉语,是“宝”的意思;但是这个称谓并不专属于转世者,只要修行有所成就的人,都可能被冠上这个称谓。
藏文中,还可以用阿勒合, 阿拉(A-lags),来称呼汉语中的活佛,它并没有特殊的意思,只是表示尊敬的语气。这个字可能是源自蒙文的阿勒坦(Altan)也就是黄金的意思。蒙古俺答汗的称号,就是源自阿勒坦。
藏文喇嘛,来自梵语 gu-ru,是上师的意思,汉译为俱卢,如莲花生大师〈藏文为 gu-lu-eng'a-zha〉在藏地都会被加上喇嘛这个称号。虽然只要是有成就的修行者都可称喇嘛,但是传统上只有达赖与班禅使用喇嘛这个称号。也不是所有活佛也是喇嘛。
第十一世班禅额尔德尼俗名坚赞诺布,1995年11月29日,严格按照宗教仪轨和历史定制,在拉萨大昭寺的佛祖释迦牟尼像前,通过金瓶掣签,并经国务院批准,被确任为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真身。
坚赞诺布1990年2月13日出生于西藏嘉黎县一普通藏族家庭。其父索南扎巴和母亲桑吉卓玛均读过小学,后生下一个肤色白皙、五官秀美、双目明亮,右脸上生有一痣,颇具瑞相的男孩。桑吉卓玛的父亲给外孙取名为坚赞诺布,意为“神圣的胜利幢”。
坚赞诺布出生前后出现许多吉兆,其中有一天,桑吉卓玛外出,将孩子放在一位老师家,老师在无意间发现坚赞诺布的舌头上有一个白色的藏文楷书字母“阿”。在藏传佛教里,这是一个神圣的符号,代表了佛的化身。按照宗教仪轨秘密寻访十世班禅转世灵童的人员根据十世班禅大师的逝相以及观湖、占卜所得结论,得出
H. 到底转世仁波切是什么意思
”仁波切“在藏语中意思是”珍贵的宝物“,用来称呼有成就的佛教行者,分为两种:
一种是已授比丘戒的行者,类似于中文里的”大和尚“”高僧“”僧宝“;
还有一种是在家修行的有成就的行者,也就是公认有成就的俗家弟子,类似于中文里的”大德居士“。
”转世仁波切“,顾名思义是指转世修行的”仁波切“,也就是一般说的”活佛“”转世尊者“
I. 转世仁波切是谁
仁波切翻译过来是人中之宝,尊者的意思,我们习惯称之活佛,所以转世活佛,不是指一个谁。而是转世的尊者,我按照对佛教的理解,应该是无量的,即无限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