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橘逾淮为枳
扩展阅读
香港即日票房 2024-09-25 10:45:13
山东泰盈科技股票代码 2024-09-25 10:45:00
苹果被删减片段 2024-09-25 09:17:07

橘逾淮为枳

发布时间: 2021-05-14 11:56:01

❶ 橘逾淮为枳的翻译和原文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晏子春秋?楚王欲辱晏子指盗者为齐人晏子对以橘》)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❷ 橘逾淮为枳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晏子将来的消息,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最善于说话搞外交的人,如今他要来楚国,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大臣说:“在晏子来的时候,我们请求绑一个人,从你楚王面前经过,这时,你楚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说:‘他是齐国人。’你楚王请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他犯了偷窃罪。’”
不久,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就设宴招待晏子。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有两个差人押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被绑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差人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两眼盯着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天生喜欢偷东西吗?”
晏子站起来离开座位说:“我曾经说:橘子长在淮河南面就叫做橘子树,长到淮河的北岸以后,就叫做枳树。它们只是树的叶子相像,但它们结的果子味道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的缘故造成的。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会偷盗,可是到了楚国却都成了偷窃犯,难道不是楚国的风俗习惯使老百姓都变的喜欢偷盗了吗?”
楚王苦笑着说:“和圣人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②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③方来:将要来。
④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⑤为:于。
⑥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⑦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⑧诣:拜访,谒见。
⑨曷:同“何”。
⑩避席:离开座位。
⑾其实:其,指橘和枳。实,果实。
⑿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
⒀得无:莫非。 ⒁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
⒂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❸ 橘逾淮为枳的得是什么意思

这是出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的一句话, 其中的“得‘这个字解释为莫非,表示疑问的语气,详解如下:
1、有这个字的原句如下:
晏子避席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⒀味不同。所以然者何⒁?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yé)?”】
2、关于这一句的翻译: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变得善于偷盗吧?”
3、补充解释:
《橘逾淮为枳》(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此文还被选入沪教版《九年义务教育上海课本六年级第二学期(试用本)语文》(第二十九课)
本文主要描写了晏(yàn)子,即晏婴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在斗争中,长了自己的志气,灭了楚国的威风,从而维护了齐国的尊严,使楚王自讨没趣。

❹ 橘逾淮为枳的翻译!

春秋战国时期,有一个很有名的智者叫晏子的曾经说过一句话“桔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为枳”,说的是淮南香甜的橘子移植到淮北就变成苦涩难吃的枳。因为事物的条件和环境等变了,所以才会这样。这句话现在大多是针对人品说的,大概的意思是一个人在一定的环境中是个好人,换了环境可能就变成坏人了。

橘在 淮河以南 叫做橘, 在淮河以北叫做枳.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为什么呢?“水土异也”。① 同样的种子由于土壤、气候、环境的改变,结果就产生了橘与枳的差别,这说明不同的环境对同一事物地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❺ 橘逾淮为枳的翻译

逾淮为枳 [yú huái wéi zhǐ]
基本翻译
become inferior in quality after having been replanted in another place

橘逾淮为枳 -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橘逾淮为枳 - 文章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❻ 橘逾淮为枳的原文

橘逾淮为枳
晏子将使⑵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辞⑶者也。今方来⑷,吾欲辱之,何以也⑸?”
左右对曰:“为⑹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⑺?’曰:‘坐盗。’”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hān)⑻,吏二缚一人诣(yì)⑼王,王曰:“缚者曷(hé)⑽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⑾善盗乎?”
晏子避席⑿对曰:“婴闻之,橘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⒀味不同。所以然者何⒁?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yé)?”
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15),寡人反取病焉⒃。”(16) (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2)使:出使。
(3)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4)方来:将要来。
(5)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6)为:于,在。
(7)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了……罪。
(8)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酣,痛快
(9)诣(yì):谒见,拜访,拜见。
(10)曷:同“何”,什么。
(11)固:本来。
(12)避席:离开座位。
(13)其实:它们的果实。其,它们,代指橘和枳。实,果实。
(14)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所以,...的原因。
(15)得无:莫非。
(16)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
(17)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
(18)盗 :偷盗。
(19)徒:只是,仅仅。
(20)闻:听说。
(21)善:善于,擅长。
(22)赐:赏赐。
(23)谓:对......说。
(24)缚:捆绑。
(25)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得无......耶?固定格式。译为:莫非
(26)辱:羞辱。
(27)逾:越过。
(28)为:成为,变成。
(29)左右:亲近的侍卫,大臣。
(30)过:经过。
(31)行:行走。
(32)者:......的原因。
(33)为(何“为”者也?):做,干。
(34)于(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在。
(35)取:获得,招致。
(36)则:就。
(37)取病:自讨没趣;自取其辱 取:招致
(38) 将:将要
(39) 请:请允许我(做某事)
(40)避席:离开座位 ⑴曷(hè):通“何” ,什么。
⑵熙(xī):通“嬉”, 戏弄。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件事以后,对身边的侍卫、大臣们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我想要羞辱他,(你们说)应该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侍卫、大臣们回答说:“在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在大王您面前走过,(这时)大王您就问:‘这是什么人?’(我们便)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您于是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
(不久)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拜见楚王。楚王问道:“捆着的人是什么人?”(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嘲笑地)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事,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它们)只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一样。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同啊。现在老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他变得善于偷盗吧?”
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取其辱了。”

❼ 橘逾淮为枳的原文的词语的所有的翻译

文言文《橘逾淮为枳》的翻译:

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这消息以后,对身边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要来,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办法?”身边的人回答说:“等他到来的时候,请让我捆绑一个人在您面前经过,您就说:‘这人是干什么的?’我回答说:‘是齐国人。’您问:‘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畅快的时候,两个官吏捆着一个人来到楚王跟前,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的罪。”

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严肃地回答说:“我听说过,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不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人生长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盗,该不会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变得善于偷盗吧!”楚王笑着说:“圣人是不能跟他开玩笑的。我反而遭到羞辱了。”

《橘逾淮为枳》原文:

晏子将至楚,楚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7)橘逾淮为枳扩展阅读:

选自《晏子春秋》是一部记叙春秋时齐国政治家晏婴的思想、言行、事迹的书,也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短篇小说集"

本文主要描写了晏子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爱国,从容不迫,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在斗争中,长了自己的志气,灭了楚国的威风,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❽ 橘逾淮为枳的译文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去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后,对身边的侍卫、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

身边的侍卫、大臣回答说:“在他到来时,请让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说:‘这人是做什么的?’我们就回答说:‘这是齐国人。’

大王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他犯了盗窃罪。’”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赏赐给他酒喝。他们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捆绑着一个人来谒见楚王。

楚王说:“捆着的人是做什么的?”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

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过这么一件事,橘树生长在淮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北就变成枳树,它们仅仅是叶子相似,但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淮南淮北水土不同啊。

现在百姓生长在齐国不偷盗,可进入楚国就偷盗,莫非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盗吗?”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出自:春秋时期晏子《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原文: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为其来也,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

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王,王曰:“缚者曷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

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8)橘逾淮为枳扩展阅读:

中心思想:

本文主要描写了晏子面对楚国君臣对他和齐国的侮辱所进行的争锋相对的斗争,表现了晏子冷静,爱国,从容不迫。

临危不惧,机智善辩的品质和不畏强权,不惧大国,不畏强暴的浩然正气。在斗争中,长了自己的志气,灭了楚国的威风,维护了齐国的尊严。

作者介绍:

晏婴(?—前500年),姬姓(一说子姓),晏氏,字仲,谥“平”,史称“晏子”,夷维(今山东省高密市)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晏婴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之子。齐灵公二十六年(前556年)晏弱病死,晏婴继任为上大夫。历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辅政长达50余年。以有政治远见、外交才能和作风朴素闻名诸侯。

他聪颖机智,能言善辩。内辅国政,屡谏齐王。对外他既富有灵活性,又坚持原则性,出使不受辱,捍卫了齐国的国格和国威。齐景公四十八年(前500年),晏婴去世。

晏子生性乐观,对生死淡然视之。他说人都是要死的,不论仁者、贤者、贪者、不肖者概莫例外,因此从来不“患死”、不“哀死”,把生老病死看作是自然规律。

他始终保持乐观大度的心情,身心健康延年益寿。晏子非常推崇管仲的“欲修改以平时于天下”必须“始于爱民”。他坚持“意莫高于爱民,行莫厚于乐民”。

此举受到许多诸侯国的赞誉。这正是体现了人们常说的“万人称誉,多寿病法”的道理。 廉洁无私,心胸坦荡。晏子辅佐齐国三公,一直勤恳廉洁从政,清白公正做人。

主张“廉者,政之本也,德之主也”。他管理国家秉公无私,亲友僚属求他办事,合法者办,不合法者拒。他从不接受礼物,大到赏邑、住房,小到车马、衣服,都被他辞绝。

不仅如此,晏子还时常把自己所享的俸禄送给亲戚朋友和劳苦百姓。晏子生活十分俭朴,吃的是“脱粟之食”、“苔菜”,可谓“食菲薄”,用眼下的话说就是粗茶淡饭素食当家。

他说到做到,言行一致。晏子乐观豁达,处其自然。他曾辞退了“三年而未尝弼过”的高纠,主要嫌这个人三年都没有指出过自己的过错。

出处介绍: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 言行的一部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

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过去疑古派认为《晏子春秋》是伪书,《晏子春秋》也被长时期的冷落,自1972年银雀山汉墓出土文献证明 《晏子春秋》并非伪书。

《晏子春秋》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 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通过具体事例,书中还论证了“和”和“同”两个概念。

晏婴认为对君主的附和是“同”,应该批评。而敢于向君主提出建议,补充君主不足的才是真正的“和”,才是值得提倡的行为。这种富有辩证法思想的论述在中国哲学史上成为一大亮点。

《晏子春秋》经过刘向的整理,共有内、外八篇,二百一十五章。

❾ 橘逾淮为枳翻译

您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橘逾淮为枳(1)原文晏子将使(2)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晏(yàn)婴,齐之习(3)辞者也,今方来(4),吾欲辱之,何以也(5)?”左右对曰:“为(6)其来也,臣请缚(fù)一人,过王而行,王曰:‘何为者也?’对曰:‘齐人也。’王曰:‘何坐⑥?’曰:‘坐盗。’”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hān)⑦,吏二缚一人诣(yì)⑧王,王曰:“缚者曷(hé)⑨为者也?”对曰:“齐人也,坐盗。”王视晏子曰:“齐人固善盗⒆乎?”晏子避席⑩对曰:“婴闻之,橘生淮(huái)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⑾,叶徒相似,其实⑿味不同。所以然者何⒀?水土异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⒁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王笑曰:“圣人非所与熙(xī)也(17),寡人反取病焉(18)
注释
(1)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字仲,谥平,习惯上多称平仲,又称晏子、晏婴。夷维人(今山东高密)春秋时代一位重要的政治家、思想家、外交家。
。枳(zhǐ),也叫枸橘,是一种又小、又苦、又酸的果子。(2)使:出使。(3)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4)方来:将要来。(5)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6)为:于、在。(7)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8)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9)诣:拜访。(10)曷:同“何”什么。(11)枳:也叫枸橘(12)固:本来。(13)避席:离开座位。(14)其实:它们的果实。其,指橘树和枳树。实,果实。(15)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16)得无:莫非。(17)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18)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19)盗 :偷窃。

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说了这消息后,对身边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他将要来(楚国),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办法呢?”身边的大臣回答说:“在晏婴来的时候,我请求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经过,大王就问:‘他是什么人?’我回答说:‘是齐国人。’大王还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说:‘犯了偷盗罪。’”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赐给晏子酒喝。喝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官吏绑着一个人来拜见楚王。楚王问道:“他是什么人?”官吏回答说:“是齐国人,犯了偷盗罪。”楚王看着晏子说:“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盗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一件事,橘树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变为枳树,橘树和枳树只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却味道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不一样。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可是进入楚国却偷盗,莫非是楚国的水土让人变得善于偷盗了吧?”楚王尴尬地笑着说:“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❿ 橘逾淮为枳 翻译

晏子将要出使到楚国去。楚王听到晏子将来的消息,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婴是齐国最善于说话搞外交的人,如今他要来楚国,我想羞辱他一下,(你们说)用什么办法呢?”
左右的大臣说:“在晏子来的时候,我们请求绑一个人,从你楚王面前经过,这时,你楚王就问:‘他是干什么的?’我们就说:‘他是齐国人。’你楚王请再问:‘他犯了什么罪?’我们就说:‘他犯了偷窃罪。’”
不久,晏子来到了楚国,楚王就设宴招待晏子。当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有两个差人押着一个人走到楚王面前。楚王问道:“被绑的那个人是干什么的?”差人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两眼盯着晏子问道:“你们齐国人天生喜欢偷东西吗?”
晏子站起来离开座位说:“我曾经说:橘子长在淮河南面就叫做橘子树,长到淮河的北岸以后,就叫做枳树。它们只是树的叶子相像,但它们结的果子味道却完全不同。为什么会这样呢?是因为淮南淮北的水土不一样的缘故造成的。现在,老百姓生活在齐国不会偷盗,可是到了楚国却都成了偷窃犯,难道不是楚国的风俗习惯使老百姓都变的喜欢偷盗了吗?”
楚王苦笑着说:“和圣人是不能随便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注释:

①选自《晏子春秋.内篇杂下》。晏子,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枳(zhǐ),也叫枸橘。
②习辞:善于辞令,很会说话。
③方来:将要来。
④何以也:用什么办法呢?
⑤为:于。
⑥何坐:犯了什么罪。坐,犯……罪。
⑦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时。
⑧诣:拜访,谒见。
⑨曷:同“何”。
⑩避席:离开座位。
⑾其实:其,指橘和枳。实,果实。
⑿所以然者何: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然,这样,如此。
⒀得无:莫非。 ⒁圣人非所与熙也:圣人是不可以随便戏弄的。熙,同“嬉”,戏弄。
⒂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