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股票资讯 » 海关大龙邮票
扩展阅读
索菲亚派股票代码 2024-09-25 02:28:55
如何用别人的名字买股票 2024-09-25 02:21:20

海关大龙邮票

发布时间: 2021-05-15 13:34:36

A. 大龙邮票的介绍清朝

1861年,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罗伯特·赫德向清政府建议,创办现代邮政。1866年,清政府在海关税务司内设立了邮务办事处,兼办邮政,当时并没有发行邮票。1876年,天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发布邮递公告,在公告中规定了邮件重量,采取了预付现金或在“邮资登记簿”上登记后按月结账的办法。这种使用银两支付邮资的方法很不方便,此时外国已有使用邮票的先例,国内仿效是很自然的事。于是,上海海关造册处便开始设计邮票。第一套邮票曾设计过多种形式,如“龙凤戏珠”、“六和宝塔”等,最后选定的图案是“大龙”图案。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 分三次印刷发行。 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B. 海关大龙邮票的介绍

海关大龙邮票由上海造币厂、西安造币厂制造,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监制的《中国珍品邮票系列纪念册》于1984年8月发行,限额发行10万册。大龙邮票纪念册是其中的一套。

C. 海关大龙邮票的邮票说明

齿孔度数:121/2
纸质:薄纸
图幅:22.5×25.5
全张枚数:25(5×5);3分银后期为20(5×4)
(1)龙1分银绿
(2)龙3分银暗红
(3)龙5分银桔黄

D. 大龙邮票的概况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 ”,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分银)”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E. 海关大龙邮票又叫什么老人头 少女头 信头

老人头 我神武答题答对了

F. 大龙邮票有多少年历史

【概况】

1878年8月15日(具体发行日期迄今为止未见记载,一般认为大龙邮票的最早发行日期为1878年7月24日至8月1日间),清朝政府海关试办邮政,首次发行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这套邮票共3枚,主图是清皇室的象征——蟠龙。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以蟠龙为图案印制了一套三枚邮票。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蟠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集邮界习惯称其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邮票上“大清邮政局”5个字十分醒目,图案中的“大龙”两目圆睁,腾云驾雾,呼之欲出。上方标有“CHINA(中国)”,下方标有“CANDARIN(S)(海关关平银分银)”字样。

中国的第一枚正式发行的邮票是大龙票。在发行之前,清海关设计了三款邮票草图,即云龙、宝塔和万年有象图,其中“万年有象”最为珍贵,价值连城。大龙邮票有薄纸大龙、阔边大龙和厚纸大龙。

发行量:约100万枚

【历史】

按照常理,邮票应该由邮政部门发行,但是中国的这第一套邮票却与海关有着不解的渊源。

1840年鸦片战争后,侵华列强疯狂在中国攫取权利,海关更是被外国人所把持。当时担任清政府海关总税务司的是英国人赫德。赫德是个中国通,他对中国邮政大权觊觎已久。赫德与李鸿章关系密切,便想方设法让清政府同意由海关来试办邮政。

中国海关试办邮政是首先从天津海关办起的。1878年总税务司赫德就指派天津海关的德璀琳来筹办中国海关的邮务,他就以天津海关为中心在北京、营口、烟台和上海五个海关来试办海关的邮政。

1878年3月,津海关税务司德璀琳筹备的天津海关书信馆,正式对社会开放,它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家效仿西方模式的邮局书信馆。坐落在海河岸边的老海关大楼,曾是海关的公事房,海关书信馆就设在该楼内,而中国第一套邮票也是从这里发行出去的。

书信馆开办起来以后,为了便利邮件的收送同时也为了规范海关对邮政的管理,德璀琳又筹办了中国近代史上的第一套海关邮票——就是大龙邮票。

据史书记载,德璀琳原本早在书信馆开张前一年便向英国寄去定制邮票的订单,但终因时间周期过长而作罢。无奈之中他只好请上海海关造册处先行印制一批邮票应急。

虽说是应急之策,但现在看这些邮票,印刷质量应该还是上乘的,基本是按照德璀琳当时的设想来完成的,并没有太多将就的痕迹。

{设计】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是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印制】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上海海关造册处印制。全套共有3种面值,币制为关平银,1分银为绿色,3分银为红色,5分银为黄色,刷色有深浅暗亮等差异,采用凸版印刷,有背胶,齿孔12.5度。先后分三期印制、发行(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根据票幅和纸张等特征分为:

(1)薄纸大龙:1878--1882年印制,为第一期。纸质韧薄,略呈透明,图框间距约2.5mm,后期全张为25(5*5)枚,但3分银全张为20(5*4)枚。此期印量最多。

(2)阔边大龙:1882年印制,为第二期。图框间距约4.5--5.0mm,纸张比较复杂,有的脆薄而易裂损。因纸张尺寸关系,3分银全张改为15(5*3)枚,除3分银外,另外两种印量较少。5分银新票存世尤少,为名贵品,俗称黄5分,全张新票为孤品,原由美国集邮家施塔收藏,曾被中华邮票会誉为“西半球最罕贵之华邮”,1991年由香港林文琰购藏。

(3)厚纸大龙:1883--1885年印制,为第三期。纸质厚而不透明,图框间距2.5--3.25mm,因子模磨损和纸张尺寸关系,全张都改为20(4*5或5*4)枚。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

【悬案】

悬案一:大龙邮票谁之手笔

猜测1:费拉尔,上海海关造册处德籍职员。

费拉尔的确设计过不少邮票,而且最著名的是中国邮政史上第一套纪念邮票、第一套多图邮票、第一套知道设计者的邮票———万寿邮票。这套纪念慈禧老佛爷60寿辰的邮票,让费拉尔着实在海关风光了一把。当时担任造册处税务司的葛显礼显然很赏识他,故把设计邮票及监制邮票的工作都委托给他。

从1894年发行的慈禧万寿邮票,到以后发行的加盖改值票、蟠龙邮票以及邮资明信片等,几乎全由他一人操持。同时,他还为上海、镇江等地的商埠邮政机构设计、印制过邮票。

但是他绝对不是大龙邮票的设计者。

排除理由:很简单,没有设计时间。费拉尔是1892年9月进入上海海关的,距离大龙邮票的发行已逾14年。

猜测2:马士,上海海关美籍职员,曾任税务司。

至今无法得知“大龙邮票”设计者的姓名,很多集邮家认为是外国人,理由之一是宝塔绘成6层,这位洋人显然不懂佛教。佛教的宝塔,层级都取单数,从七级浮屠到十三层宝塔,从来没有双数的。于是,有人便指出是曾任海关税务司的美国人马士设计的邮票。

但后来马士本人否定了此事。

排除理由:给友人的一封信。马士在1929年7月25日,给鲍克写了一封信。信中说:柯尔氏邮书中说首次发行的中国邮票的设计出自我的手中,是一个误会。有关此项早期邮票发行与图案情况,你可以在1905年中国贸易报告第一编统计要览内获知一切详情……

猜测3:中国艺术家。

马士告诉朋友去看1905年中国贸易报告第一编统计要览,便知端倪。在他说的这份要览的附录中,有篇《华邮纪要》中写道“第一套邮票计有一、三、五分银三枚,有本国技师镌制铜版……”

以后又有人说是邮票由华人设计极有可能,因为不论是象驮万年青等样票以及后来正式发行的大龙邮票,图案都具浓厚的中国气氛,而且邮票上中文写得很漂亮,而英文和阿拉伯数字则相对显得笨拙。

存疑:镌制铜版就等于设计图案吗?虽然找不出铁证确认,但也举不出反证驳斥。

悬案二:大龙在天津何日发行

1878年7月18日,赫德向德璀琳发出第68号公函,内称:根据你上月15日第十四号公函提出的印刷面值3分银和5分银邮票各10万枚的要求,我现在通过上海海关邮局寄上盒子一只,包好的盒子外面有造册处印章加封……内装有500张,共12500枚5分银的邮票。

关于大龙邮票发行日期之谜,集邮界已经争论了数十年,7月说、8月说、10月说甚至12月说,如今论证得也算有个结果,绝大多数人肯定了7月下旬说,并将上限定在7月24日。

这一悬案能逐渐拨云见日,归功于上海海关的老专家杜圣余。杜圣余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在海关档案中查找到了天津海关邮局于7月24日收到首批大龙邮票的记载,也就是德璀琳的签收单。1940年,老集邮家黎震寰在与天津邮局邮票发行总经办人徐家麟聊天的时候,得知徐的岳父——一名老邮政,在大龙邮票1878年7月24日到达柜上的当天,便随即发售,徐的岳父也买了一枚。之所以记得清清楚楚,是因为这一天是徐家麟岳父的农历生日。

悬案虽然暂时认定,但人们仍期待着一张尘封已久的1878年7月24日首日封早日现身。

【评价】

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大龙邮票的发行史、子模特征和版式、邮戳、实寄封等,长期以来都是集邮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专著】

中国大陆出版过4部大龙邮票专著,其中有一部是与香港合出的。1988年出版了两部,一部是科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刘肇宁著),另一部是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的《大龙邮票纪念专集》(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活动组委会)。前者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设计、发行及使用经过,后者是专门论述大龙邮票的大型综合性、文献性学术书籍。1989年9月,北京故宫博物院紫禁城出版社和商务印书馆(香港)有限公司合作出版了精品精装专著《大龙邮票与清代邮史》(中国邮票博物馆编),该书不仅装帧豪华,而且书中重点刊出的大龙邮票实寄封和邮史档案资料也十分珍贵。1994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了《大龙邮票版模特征专述》,该书由旅法华人留伯先先生编著,书中叙述了大龙邮票的版模特征和基本知识,对大龙邮票76个模号特片做了系统的研究。

我国台湾省共出版过3部较有分量的大龙邮票专著。第一部是1978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封戳选辑》,该书大部分系选自1978年在台湾省举办的中国邮票发行100周年邮展中的展品,精选刊出了存世的60件珍贵的大龙邮票实寄封,一枚至今发现最早的1878年10月5日由北京寄上海的大龙实寄封被收入。第二部是《大龙邮票集锦》,该书对大龙邮票的研究深度更高,曾在海内外引起了轰动。第三部是《大龙邮票存世考》,这部研究巨著中收录了356件大龙邮票实寄封,并对每枚封的形式、封面、邮资、邮戳和源流进行了细致的记录,书中还刊出了15件集邮品大龙封、8件趣味品大龙封和18件伪制品大龙封。

英国集邮家P·W·艾尔兰德先生编著出版过两部专著,第一部是在大龙邮票百年诞生之际出版的《中国的大龙邮票》(英文版),该书介绍了中国最早的大龙邮票的设计和产生过程、有关大龙的传说、大龙邮票的设计者等。第二部是1989年出版的《大龙邮票和它们的先驱者》,该书是一部有关大龙邮票艺术鉴赏的图书,并以大量珍贵图片展现了中国大龙邮票的全貌,包括不同版别的四方连、整版大龙邮票、部分单枚票等。该书曾多次在国际博览会上荣获金奖。

G. 海关大龙邮票的辨别真假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发行于清朝。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他的价值是无法估计的。
大龙邮票自发行以来,其发行历史、子模特征、版式、贴用的信封等均成为集邮家研究的熏点。研究大龙邮票的专家主要有陈湘涛、黄建斌、吴乐园、林文淡、赵人龙、杨耀增等。大龙邮票的发行日期被认定在1878年7月24日到8月1日间。
由于大龙邮票特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以及不菲的价格,所以多年以来就有多种伪品出现。
伪品的图案虽然和真品相差无几,但纸质、图幅、齿孔、印制等与真品相比,有明显的不同。一般来讲,真伪的区别在于:
真品:雕刻凸版印刷,图案清晰,刷色正,纸质优良,厚纸均匀,薄纸有透明感,齿孔为12.5度,图幅间距准确。
伪品:平版印刷,图案模糊牲饰渣,刷色变异,纸质粗劣,厚薄不均,无透明效果,齿孔度不足,图幅间距混乱等。
大清朝时期的大龙票是中国邮票史上的第一枚邮票,它是中国邮票史上上的开山鼻祖,历史意义重大,承载了中国清政府时期的历史溯源。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印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
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 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H. 中国第一套邮票——大龙邮票(1)是哪一年发行的

1878年,清朝政府在北京.天津.上海,烟台和牛庄(营口)等五处设立邮政机构,附属于海关内,上海海关造册处当年即印制以龙为图案的一套3枚邮票发行,邮票图案正中绘一条五爪金龙,衬以云彩水浪,邮票的颜色和面值不同,面值用银两计算:一分银(绿色,寄印刷品邮资)、三分银(红色.寄普通信函邮资).五分银(桔黄色,寄挂号邮资).这是我国首次发行的邮票,集邮界习惯称为“海关大龙“,简称“大龙邮票“.

清代邮票多用“龙“做图案,这是因为“龙“体现至高无上的权威,是最高统治者的象征,最近,据大龙邮票专家考证,认为大龙邮票图案设计者是个中国人,而不是先前推测的外国人,但设计者姓名及发行的准确时间很难查明,成为中国早期邮票发行史研究中的一个“悬案“.

“大龙“邮票为铜质版模,雕刻家用手工逐枚刻制,由于进口纸张不同的缘故,分三次刷发行.第一次1878年发行,因用硬性半透明薄纸,称为“薄纸大龙“第二次于1882年发行因排版时每枚邮票之间的距距离稍大,票幅比第一次的纵横各宽出2毫米,称为“阔边大龙“,其中5分银未使用过的新票极少见,25枚的全张新票存世仅一张,是中国早期邮票最著名的孤品;第三次于1883年发行.纸质比前两次都厚一些,通称“厚纸大龙“因打孔机的缘故,打出来的齿孔有光齿和毛齿两种,光齿的又称“厚纸光齿大龙“邮票齿孔周边带有纤维毛的称“厚纸毛齿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后由于铜模损坏,没有再印大龙邮票是中国发行的第一套邮票,在邮票发行史上具有重要位置,因而比较珍贵,在纪念大龙邮票发行110周年时,邮电部于1988年7月20日发行小型张一枚,以全套3枚大龙邮票为主图,采用票中票的形式设计,首次用7色机印制成功,这在邮票印制史上罕见的,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在北京香山举办“大龙邮票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国邮票博物馆举办大龙邮票专题邮展,中国集邮出版社出版<大龙邮票纪念专集>,还摄制了<中国邮票电视系列片(一)---大龙邮票>电视专题片.

I. 大龙邮票是怎么来的

大龙邮票是我国的第一枚邮票,诞生于1878年(清光绪四年),面值伍分银,图案是“神龙戏珠”。龙是清朝的国徽,天子的象征。由于当时邮政是海关兼办,邮票亦是海关一手印制发行,所以这枚邮票俗称海关大龙邮票。大龙邮票在集邮界声名显赫,身价不凡,在拍卖中创下天价。同时,它又有诸多难解之谜。

首先,大龙邮票的“生日”一直是个谜。或许是年代久远,或许是当时对邮票这一新生事物缺乏足够的重视,总之它究竟是什么时候正式发行的,找不到确切的文字记载。集邮界有关人士只能拐弯抹角地考证,绞尽脑汁地探讨,现在基本否定了9月、10月、12月等诸说,将发行时间的范围缩小并集中在7月24日到8月1日之间,即“7月说”和“8月说”。

“7月说”认为,大龙邮票其实没有规定正式的发行日期,这是因为当时邮政处于试办阶段。当时主管此事的德璀琳既是天津海关税务司——地方海关主管,又兼任邮政司——海关邮政总局的主管。他在7月29日发给烟台、牛庄的寄发邮票的函,应视作德璀琳,即邮政总局下达给这两个地方的通知——可以对外发行海关大龙邮票。至于发行首日,“7月说”又有3种不同看法。①7月24日说。认为当时邮政总局急需邮票发行,第一批5分银邮票到达天津的日期,也是此票发行日期。②7月25或26日说。认为按一般规律,收到邮票后一二天内发行。③7月29日说。认为德璀琳7月29日把邮票分发给牛庄、烟台的日期,也是开始使用的日期。

“8月说”则认为,应以文件或邮递通知为依据,或是实寄封来确定早期邮票的发行日期。首发日应是8月1日,地点是牛庄(营口)。

目前,大龙邮票确切的发行日仍然在不断考证和探讨之中。弄清楚这个谜自然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龙邮票出生之谜尚未破解,又出现了有关大龙邮票的“护封”之争。即有一大龙封,是1880年11月20日由武昌民信局经上海华洋书信馆,再由华洋馆复转给海关邮局至北京的。此封由鄂省民信局转至上海华洋书信馆后,加盖上海华洋馆庚辰年10月26日红色双龙戏珠日戳,再交上海海关邮局加贴大龙薄纸伍分银一枚,作挂号邮资。在邮票右下角经墨笔加划线作固定邮票位置,同时在伍分银票中盖上圆形篆字“护封”印;陈在大龙票上销圆形篆字“护封”印之外,在封面寄件人的地址下端、收信人的地址上端同时销方形“护封”印。对此,华裕宽先生最近在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上发表了《华洋封加贴大龙票'伪乎!》一文,认为“护封”印过去曾在大龙票和美国票上出现过,现在又在华洋大龙封上发现,尤其是在封面右上角及左下角盏有与此不同的圆角“护封”印两枚,足以证明此秘护封”印非原寄件人所有。罗斯威先生在美国中华集邮会杂志《飞剪》上发表《大小龙邮票上戳之研究》一文,进一步指出,其可能为某海关(上海?)邮局封固重要信件的戳记。

但是,侨居法国的留伯仙先生不同意以上看法,他认为前清文人风行使用印章,并拿出考证80余封“护封”印的证据——它们大都不同,来说明推断“护封”印为某海关(上海?)的戳记是可疑的。否则,岂不成了一关一戳了?他认为大龙票上销“护封印”,并不是“海关戳记”,而是寄件人投递时无销票印时,只好以私人之印章取代邮局销票为效。

大龙票的“护封”印之争并未到此结束,有越来越多的专家和集邮爱好者参与进去。大龙邮票似乎“迷案”增多,更添“魅力”,身价也扶摇直上,给人“高不可攀”之感。